5月29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发布了对25名命案在逃嫌疑人悬赏通缉公告,其中两名嫌疑人李大宽和闫二召的照片引发热议。通缉令上两人的照片可以说“十分瘆人”,有网友称被吓到,怀疑是画像而非真实照片。乌兰察布公安局庞警官表示,这是两名通缉嫌疑人多年前照片。

来源于新浪新闻
浙江省杭州市32岁的双语女硕士刘双,最近成为网红——一切都源于她应聘保姆时提交的一份简历表。简历表显示,她擅长法语、英语,硕士学历,不仅有大型企业外派非洲的工作经历,还从事过早教工作。
上述简历被大量围观后,有网友好奇该简历是否属实,也有人质疑如此高素质人才为何要去做家政,还有网友好奇刘双的保姆月收入究竟有多高。
针对网友们的疑惑,5月27日,刘双接受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采访时表示,她觉得从事家政行业并不丢人,只是出于个人爱好。“从事家政工作是我创业的第一步,而且家政从业人员应该向年轻、高学历发展。”她还称,并不介意别人称呼她“刘阿姨”,不过更希望叫她的名字刘双。

▲因为一张应聘简历意外成网红的刘双。网络截图
做家政出于兴趣,成网红有些意外
1.65米的个子,棕褐色的短发,说话声音甜美温柔,刘双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温暖。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32岁的刘双是陕西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她曾在某大型通讯公司工作,而且主要负责非洲客户对接。因为一份简历成了网红,刘双直称有些意外。
上游新闻:之前在非洲主要从事哪些工作?
刘双:大学时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和硕士读了7年,专业是法语。毕业后,进了国内某知名通讯公司。因为非洲几内亚官方语言是法语,专业对口,所以就去了几内亚做客户维护。在非洲那两年的经历,是我人生中的财富,不仅要适应陌生环境,还要在那种环境中做好工作,这也培养了我的韧性,还有就是沟通和记忆能力。
上游新闻:据了解,当时你的年薪在30万左右,为何会选择辞职到杭州?
刘双:2016年时,因为要结婚生子,我就回国在深圳总部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深圳的生活成本太高,出于对生活质量、孩子教育和发展环境的考虑,我选择辞职,与丈夫一起到杭州发展。来杭州后,我本想继续做销售行业,但国内情况和国外不太一样,中间也做过几份工作。直到2018年,我应聘到杭州一家早教中心教英语。差不多工作了一年时间,考虑到职业发展和未来前景,还是辞职了。
上游新闻:为何会想到做保姆?
刘双:做保姆其实是机缘巧合。之前我家里也请过保姆,是个年轻小姑娘。和她聊天时,我发现做家政不仅要与人有很好的沟通,还必须掌握收纳技能。而我本身也喜欢收纳,这正好符合我的兴趣,就报名了。没想到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刘双称,其本科和研究生均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研究生是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受访者供图
会坚持做家政,希望被称呼名字
随着刘双简历的走红,高学历保姆也成了热搜话题。对于刘双来说,高学历优势在她的面试过程中可谓喜忧参半:客户一方面希望刘双能辅导孩子学习,一方面又担心刘双做不长久。不过刘双表示,家政行业她会坚持做下去。
上游新闻:做家政行业,家人是否同意?
刘双:老公是很支持我的,我的选择他一般都会全力支持。不过,因为老年人对保姆的定义还处在“伺候人”的层面,我母亲起初不太理解。她觉得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去伺候人,想不通。不过现在也接受了。
上游新闻:有网友不解,高学历可以找到更好工作,为何要去做保姆?
刘双:因为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做这一行,不能说做家政的就一定是从农村出来的,或者文化水平比较低这类人,其实这个行业更需要往高精尖方向去发展。家政虽然说面铺得很大,但高素质的人才会比较少一些,慢慢也会有一些素质越来越高的人,毕竟很多高端家庭需求在那儿,而目前家政公司无法满足。所以我觉得这种行业还是很有潜力,很有需求的。
上游新闻:对你而言,做家政会不会觉得大材小用?之前的工作经历对于从事家政有没有帮助?
刘双:我也看到网上有这种说法,我觉得不存在大材小用。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还要想去做的事。我觉得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它确实能代表一些东西,就是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比较强。比如收纳专业,其实是需要一些接受能力的,还需要有一些眼界的。但它需要的首先是爱好,然后才是能力。
上游新闻:与之前的工作相比,你认为与家政行业最大的不同在哪儿?
刘双:以前在公司上班,条条框框比较多。但做家政就是进入一个个家庭里面去,把客户和孩子当家人一样去相处。首先相处模式是不一样的,不是那种同事性质的相处,就是说不用拘泥太多于形式上的、流程上的东西,可以更随和一些,跟家人一样朋友一样去相处。我觉得这种相处模式,是能长久的去合作。只是目前有客户担心我这么高的学历不会做长久。其实我已经想好了,并立即去做了,就是要一直从事家政行业。
上游新闻:是否介意别人称呼你“刘阿姨”,毕竟你只有32岁。
刘双:我也看到有网友评论说,32岁就被人叫阿姨了。其实阿姨是对保姆的一种称呼,我不在乎这个称呼,但如果叫我名字,我会更舒服一些。

▲刘双简历显示,硕士研究生学历,曾在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外派非洲几内亚。受访者供图
月薪2万元以上,客户更看中陪伴孩子
对于刘双来说,家政行业是朝阳产业,选择家政是她创业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会成为她在家政行业中的优势。目前刘双已经做好了职业规划,后期更多向收纳师方向发展。
上游新闻:与其他家政人员相比,你觉得自身优势在哪里?
刘双:可能我沟通能力会更强一些。之前也接触过一些阿姨,他们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可能就是get(懂得)不到客户的痛点。家政行业对沟通能力要求比较高,客户想要什么,你能给到什么,这种沟通能力,我觉得自己要好一点。然后就是比较年轻,可能在家政行业的从业时间更长一些。
上游新闻:面试客户对你最主要的需求有哪些?月收入有多少?
刘双:我的客户基本上都是看中我能跟孩子双语去交流。杭州很多高端客户,他们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就需要一个人帮他们去陪孩子,而且需要一种高质量的陪伴。还有教育,家教的话也不可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并向朋友一样去相处,更多的是一种老师的身份。而我的一种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你要跟他像朋友一样相处,走进他的心里,亦师亦友。这也正是客户需求的。工资收入方面,目前谈的几家都是朝九晚五,双休,月薪2万元以上;负责照顾孩子,不包含家务收纳。
上游新闻:何时能正式上岗?
刘双:目前我还在进行培训,6月初会有归纳师培训和考试,我会去考取归纳师证,并进行上岗体检。预计6月中旬可以正式上岗。
上游新闻:对于从事家政行业是否有职业规划?
刘双:从事家政行业是我创业的第一步,通过了解每个家庭的需求,我会去探求自己擅长的某一个领域,比如早教、英语、收纳,这都是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而我更想去从事整理收纳师这个领域,后期也会更倾向于这个领域。

张女士(右)和女儿(左)
近日,山东青岛爆出一起骇人听闻的谋是弑母案:一位45岁的成功女律师张女士,疑似在家中被15岁的女儿用绳子活活勒死,并被女儿藏尸行李箱。酿成悲剧的原因,竟是女儿觉得妈妈对她要求过于严格。
这一消息随后得到了当地警方的确认。5月26日,青岛市公安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确有此案发生,遇害者死后被装在行李箱中。事发两天后,张女士同事去她家后发现异常,随后报警。张女士15岁女儿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警方带走。
青岛警方称,该女孩认为母亲对其要求过于严格,疑因压力大,与母亲发生争执后行凶。
据《财新网》报道,5月22日周五,张女士母女二人回家后一起吃了晚饭,女儿随后主动提出要帮妈妈按摩,在妈妈躺下后,将妈妈勒死。
被捕后,张女士女儿自述称,学习压力大,母亲对其管教特别严厉,自己早想杀死她。
据《红星新闻》报道,这起命案发生在5月23日,遇害者是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女士。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官网信息显示,出事的张女士系该律所合伙人、再审申诉法律事务部主任,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曾先后获得「青岛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等称号。
张女士的邻居透露,张女士很早之前就和前夫离婚了,当时她女儿只有3岁,此后张女士一直没有再嫁,而是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对女儿寄予厚望,
「她妈妈真是不容易,从她上小学到中学,他妈妈每天起早送。」
「她中学上的那个学校,学习压力大。」
「我还知道她学画画,钢琴,什麽该学的都学了,该花的钱都花了。」
邻居说,张女士人很好,每次见面都带着笑,为人礼貌。而张女士的女儿看起来有些孤僻,不爱说话。「母女俩的关係看起来挺好的。」
记者问张女士邻居,张女士和女儿体格有差异吗?
邻居回答称,张女士身材很娇小,一米五多一点儿,张女士女儿和妈妈差不多高,但比妈妈胖一些。
张女士所在小区多人证实,近日警方曾多次带张女士女儿回到现场进行指认。
张女士的好友姜女士在接受记者採访时透露,张女士性格好强,与前夫离婚多年,此后独自带女儿生活,平常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姜女士称,最近两天,她给张女士发消息,一直没有收到回复,她十分疑惑和担心,如今才知道好友已经去世。
姜女士说,张女士为人很善良,作为律师,有人向她请教法律问题时,她都是有问必答。
对于张女士的女儿,姜女士的评价是「有礼貌」「成绩好」。
事发前,张女士的女士刚刚考进青岛一所非常不错的中学。
姜女士称,张女士「很关心女儿的学习」,「从孩子读小学到现在读高中,她一直坚持每天接送。」姜女士说。
姜女士认为,张女士平常没有打骂女儿的行为,两人关係看起来也没什麽异常。
张女士对女儿的疼爱,体现在很多方面,去年中考时,张女士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在考点前和女儿的合影,祝女儿考试顺利。
另外,喜欢写诗的张女士,今年3月7日还在女儿就读的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首诗《致女儿》,称「女儿是自己心中蓝色的忧伤」、「有缺口的爱虽不完美,但想在不完美中爱到极致」。
关于案件细节,青岛警方回应称:「案件正在调查中,因涉及未成年人,具体案情不便透露」。
网友评论:
女孩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过分的,但是家庭教育肯定也是出了问题。
可怕,第二个吴谢宇。
为了理想,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曾经的汽车工程师,为追逐星空,在旁人的非议中,离家远行;百般努力走出小镇的青年,因一腔创业热情,回到果园播种希望;战疫女护士和男友,为了“在一起”的约定,再难也要携手同行…… 前行无界,风景无限,中国人的一天讲述勇敢前行者的故事,今日主角:追“星”十年的男人,戴建峰。

2011年时,还是汽车公司设计工程师的戴建峰,忽然想逃离朝九晚五的工作,换一种活法。
按照他的说法,这念头萌生于当年7月,他与同事去贵州梵净山旅游时。夜晚走出农家小院,一抬头,忽然看到了满天星空——这是在雾都重庆长大的他,很少见过的壮阔景象,“就在一刹那,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回到重庆后,戴建峰花了很多时间在补习天文和摄影知识上,还购置了一台宾得K-r相机。和不少初涉摄影的发烧友一样,之后几年,他曾多次前往高原、雪山拍摄星空。

追星途中的戴建峰(左二)。
2012年4月,戴建峰登上重庆南山,拍下了城市的星空,画面中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是重庆江北机场的航班轨迹。
以此分界,上面星光灿烂,下面都市繁华,泾渭分明——现在看来,这张照片,似乎有着某种隐喻的意味。

戴建峰作品《重庆的星空》。
对戴建峰的业余爱好,家人和朋友无可厚非。但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是,2015年,不满足只在周末和假期拍摄星空的戴建峰,辞去了汽车公司设计师的稳定工作,成为全职摄影师。
戴建峰的举动,在旁人看来,也许有点“玩物丧志”。
但戴建峰明白,他的“志”在远方,不在早出晚归地上班,重复稳定的日子里。
父亲劝他回公司,戴建峰拒绝了。其实,他内心并没有嘴上那么坚定,辞职后他也曾陷入“收入不稳定,未来会怎样,干这行能不能养活自己?”的焦虑之中。
他试过接手一些商业拍摄和讲座活动,但对于一个刚起步的独立摄影师来说,这样的机会不多,收入也很微薄。
和父亲的讨论,慢慢变成了争执,也是为了躲避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戴建峰决定出门走走。

戴建峰作品《素可泰的银河与萤火虫》,摄于2016年11月16日,金星和银河出现在佛像背后。
他在曼谷生活了一个月,住三四十块钱一晚的青旅,拜四面佛,看水灯节。然后又北上到素可泰,这是泰国第一个王朝的遗址,他在那里拍到了佛塔上的银河,和寺庙夜晚飞舞的萤火虫。

戴建峰作品《素可泰的银河与萤火虫》,摄于2016年11月16日。
这一趟泰国旅程,成了戴建峰职业生涯的一个小转机,他拍摄的很多照片被发表,他获得了一点关注,有了一些收入。
冒险,也是乐趣的一种
在川西、西藏、青海的高海拔地区,夜晚气温会下降到零下二十多度,2015年11月,戴建峰到尼泊尔拍摄喜马拉雅山南麓、珠峰南坡的星空,和同伴徒步了20多天,每天走五六个小时,从海拔2000多米一路到5000多米。

戴建峰作品《喜马拉雅之夜》,摄于2015年12月7日的尼泊尔。
这条崎岖艰难的路遍布危险——在西藏羊湖拍摄,他被野狗追逐;坐摩托车时被冰雹砸头;独自向珠峰大本营徒步,中途却走错了路;在尼泊尔掉进冰河,水淹到腰部,脱下的裤子和鞋子两分钟就结了冰……
但他并不因此怀念格子间里的生活,他觉得冒险,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戴建峰作品《触摸世界之巅的星辰》,摄于2015年12月3日的尼泊尔。
追星这条路上,戴建峰并不孤单。
“2014年在珠峰,凌晨,天气严寒,我和同伴收拾器材往大本营走,遇见一位独自骑摩托车的旅者”,骑手告诉戴建峰,他是辞职来珠峰骑行的,早上从日喀则出发,路上还摔了两次。
到达大本营,骑手得知无法在那里借宿,非常懊恼,无奈离去。他远去的身影,被戴建峰拍了下来。
后来,这张照片被登在美国国家地理网站首页上——星空之下,摩托车灯照着满地砾石,远处山上白雪皑皑,大火星发出明亮的黄色的光。

戴建峰作品《骑向世界之巅》,摄于2014年4月30日,珠峰大本营。
游走在高原的日子里,戴建峰拍摄了大量壮观的作品——喜马拉雅山上空极其罕见的气辉涟漪;一场密集的双子座流星雨;杜鹃、云海和贡嘎雪山与星空呼应……许多照片被陆续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NASA天文每日一图、《国家地理》网站等。

戴建峰作品《星空的涟漪》,摄于2014年4月27日。
关掉灯光,打开夜晚
每当站在星空下,戴建峰最大的体会,就是人的渺小。
在玉门拍摄,白日游人如织,入夜只剩下他一个人。玉门地处西北,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兴起,也随着石油枯竭而没落,人口大量迁出后,只剩下建筑留在那里。
当他仰望玉门的夜空,“你忽然明白,整个世界和它的过往加起来,并不如天上的一颗星星多,历史、权势、人的欲望……都只是在一个点上而已。面对星空的那一刻,时间、空间都凝结了”,戴建峰说。

戴建峰作品《玉门关的星空》。
“观星,是观察自己内心的过程”,戴建峰说,“日常的都市生活,很难有一刻让你停下来去放松,和自己对话,去思考我、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戴建峰作品《赤道区域的银河》,摄于2016年3月12日的印度尼西亚。

戴建峰作品《远古的脉搏》,摄于2017年8月25日的美国。

戴建峰作品《沃尔夫斯堡的星迹》,摄于2017年12月21日的德国。

戴建峰作品《伊斯法罕星迹》,摄于2018年2月26日的伊朗。

戴建峰作品《仰望天空的摩艾石像》,摄于2019年6月25日的复活节岛。

戴建峰作品《智利日全食》,摄于2019年7月3日的智利。

戴建峰作品《哈尼梯田的倒影》,摄于2019年12月23日的云南。

戴建峰作品《北冰洋边的极光》,摄于2019年1月8日的俄罗斯。
进入拍摄星空的第十个年头,戴建峰发生了一些改变。
“除了星空的拍摄者,我身上又多了暗夜保护者这一角色”,戴建峰说,暗夜保护,是由环保产生的概念,“星空对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人的健康、能源浪费,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说萤火虫需要通过发光寻找配偶,比如海龟孵蛋,小海龟破壳后,需要通过月光指引前往大海……”
人工照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让戴建峰深感担忧,“一些乡村地区,一些古城,原本没有那么多灯光,现在做一个夜间景观,把一整片山都照亮了。动植物是有一定昼夜规律的,夜间延长照明,直接打乱了这个规律”。

戴建峰作品《打开夜晚》,摄于2017年3月28日,浙江省开化县。
戴建峰拍过一组照片,那是在浙江省开化县山上,用同一台相机同一地点拍摄,人们开灯时整个山头都在发亮,而当关掉大部分灯光,银河的拱形光带出现在村庄上方。
他把这组照片叫做“Turn Off the Lights”(关掉灯光),一位专家看到后,改了个名,叫“Turn On the Night”(打开夜晚)。
记得偶尔抬头看看
戴建峰的另一个变化是,他不再追求极致环境下的星空,“我觉得当我去分享星空,并不纯粹只是一个摄影,而是尝试去连接人们和星星的关系”。
在四川重庆,他到乡下拍摄星空,有很多网友说,看到了以前家乡的星空,看到了小时候的样子。这些留言,给了他很大鼓励,“相比那些陌生的,壮丽的景观,这些照片更容易勾起网友的回忆,带来感情的共鸣”。

戴建峰拍摄的乡下的星空
前几天,戴建峰将自己制作的星空视频,传给在国外的朋友。对方看完之后说,他小时候在意大利,在他的家乡,常在夜晚看到这样的星空,但这几十年来,他都没怎么看到了。
戴建峰回复他,“当你退休了,再次回到意大利的时候,你还可以去看那片星空。它们一直都在那里等你”。
“你有多久没看过星星了?”戴建峰说,“其实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春天你可以看到狮子座,看到北斗七星,夏天里,你可以看到天蝎座、人马座,可以看到牛郎、织女星。即使你身处城市,夜晚一样会到来,而你需要做的只是抬头,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