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证的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的一个拐点

来源: YMCK1025 2020-04-10 17:11:0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48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0-04-10 17:25:3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押沙龙|你见证的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的一个拐点

01

我看到网上有好几篇文章,把新冠病毒跟历史上的黑死病联系起来。其实这种比较不太对。

十四世纪的黑死病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也很难完全确定。

但按照主流观点,它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腺鼠疫,一旦染上,死亡率差不多是75%;

还有一种是肺鼠疫,死亡率可以高达90%。

 

这两种病混在一起,光在欧洲就杀死了小一半的人口。

原来历史学家估计是三分之一,后来发现这个估计太保守了,所以又上调到40%。

 

跟黑死病比起来,现在的新冠病毒相当温和,目前看死亡率很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

(由于感染人数难以统计,现在还没有准确数字)。

死者还往往都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这跟黑死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如果新冠病毒爆发在古代,我觉得人们可能根本不会特别留意,最多觉得今年时节不正,死的人稍微多了点。

史书上甚至都不见得有什么记载。

 

但是,如今的世界已经承受不了这种死亡了。

这是现代文明强大的地方,它能让大规模死亡显得如此不可想象。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现代文明脆弱的地方,它能让一种古人并不会特别在意的病毒显得如此恐怖。

这次疫情一定会渐渐消失,这没有什么悬念。但是它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却会持续很多年。


从心理上来说,这次疫情有可能会起到撕裂作用。传染病和地震、海啸不一样。

有的灾难会把人类团结起来,但疫情这种灾难却会把人们推得更远,而不是拉得更近。

 

人们很容易互相恐惧、互相猜忌、互相隔膜,害怕陌生人把病毒带过来。

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这样。

 

这对经济当然有巨大的破坏作用。现代经济本身是一种聚集效应。人们凑在一起,经济才会繁荣。

人与人远离,国家与国家远离,经济就会萧条。而这种萧条又会产生连锁效应。

政治体系、社会心理也会随之调整,去适应这种远离,这种萧条。

 

如果世界原本处于一个正常状态,那么这种破坏可能很快就平复。

但如果世界原来就潜伏着危机,那这种连锁反应有时会把人们带到完全不可知的凶险之地。

 

 

 

02

这次疫情让我联想到的不是黑死病,而是90年前的经济大萧条。

今天我就聊聊这个话题。

在经济大萧条之前,世界经济相当繁荣,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这种繁荣跟技术发展有关系。

最重要一点的就是出现了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这有点像现在的IT革命,把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刺激起来了。

工业品忽然变得便宜了。汽车啊收音机啊都开始普及,电影工业也开始起步。

 

最繁荣的国家是美国。它是世界头号经济体,经历了所谓的“柯立芝大繁荣”,

用红楼梦的话来说,那时候的美国简直就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第二号经济体是魏玛德国。美国当时有巨大的贸易顺差,赚到的钱转化成资本,大量涌入德国。

德国工业又有巨大潜能,所以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当时的德国人过得很好。大家都知道希特勒上台以后,

有过所谓的经济奇迹。其实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人均收入最高的时候也比不上魏玛德国。

 

而且在当时的德国,气氛非常自由,老百姓几乎干什么都都行。

所以它的文化也极其繁荣,出了一大堆前卫文学家、艺术家、建筑师。

希特勒特别瞧不上这些东西,觉得都是一些小资产阶级的颓废文化,应该狠狠地治一治。

可是在文化史上,大家公认那是一段了不起的日子,称之为“柏林的黄金时代”。

 

总之,当时第三世界虽然还是很糟糕,但是发达国家日子过得都不错。

商品、资本、技术自由流动,关税也比较低,算是一种繁荣的全球化经济。

 

 

然后,经济大萧条就来了。

经济大萧条怎么来的呢?那说法实在太多了。经济学家给了很多种解释,每个解释还都不太一样。

比如凯恩斯跟弗里德曼的说法就不一样,弗里德曼跟罗斯巴德的说法又截然不同。

你要是把他们放一起辩论,他们能打起来。

 

专家都没有个准主意,普通老百姓来说,当然就更搞不明白怎么回事了。

他们就觉得这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灾难。就跟现在咱们看冠状病毒一样,好端端地忽然就冒出来了。

 

 

 

 

03

灾难出来以后,各个国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互相指责。

欧洲人都说是美国华尔街惹的祸,华尔街则说是吃了奥地利银行破产的挂落。

为了保护自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搞贸易保护主义,生怕外国人抢了自己的饭碗。

带头搞贸易保护的是美国。大萧条是1929年开始的,第二年美国就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将成千上万种商品的关税都大幅度提高。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就连英国也不例外。

英国一直鼓吹自由贸易。

对英国来说,自由贸易就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一样,那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可现在也顾不上了,

也要提高关税,控制配额。

结果一两年来,全球关税差不多提高了一倍。

紧接着,各个国家开始搞自救,弄出一个个独立贸易区。

 

美国自成一体,英国搞了英联邦贸易区,德国则是跟东欧和巴尔干捆在了一起。全球贸易分成了好几大块。

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去全球化的代价非常惨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定,大萧条本来可以不这么惨烈,

但各个国家这么一折腾,一自救,把经济都救的更糟了。

 

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时候,好多经济学家都觉得这事不对头,联名上书说不能这么干。

但是老百姓和政客都不吃这一套:

经济这么糟糕了,还不提高关税?难道眼睁睁让欧洲那帮畜生往咱们这儿使劲卖东西,

抢走美国工人的饭碗,抢走美国农民的田地?

 

 

 

04

大萧条已成定局,各个国家怎么应对国内局面呢?

不同的国家态度不一样。

俄国因为是全封闭的计划经济,所以一点事没有。它就跟现在的朝鲜一样,以零感染率一枝独秀,笑傲全球。

但是它虽然没有发生大萧条,可是却发生了大饥荒。1932年,光在乌克兰,就饿死了至少三四百万人。

当时大家光注意到大萧条了:哎呀,美国失业工人好可怜啊。可谁也没注意到乌克兰人更可怜。

 

英国选择了硬扛。

英国受到的打击比较小。它放弃了金本位制,其他方面没有做太大的改变,总的来说就是硬扛。

英国恢复的比较成功。还是拿希特勒德国做比较。纳粹德国搞了经济奇迹,快速恢复经济。

但是如果把德国和英国的人均收入做比较的话,会发现它们几乎是两条向上延伸的平行线,

几乎斜率都是一样的。而且一直到二战前,英国人均收入都比德国高。

要说优势的话,就是德国失业率比英国低。英国始终解决不好失业问题。

美国选择的是刺激。

 

美国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几乎出现了断崖式的崩溃。它没敢硬扛,而是搞起了“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没有直接管控企业,采取的主要是经济刺激。

现在新冠病毒来了,美国说要拿出2万亿美元刺激经济,这种思路跟罗斯福新政就差不多。

经济学家对“罗斯福新政”有很大的争议。

 

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罗斯福新政”延长了经济危机。他们说,经济大萧条是经济结构扭曲的结果。

不去管它,让它把破坏力量全部释放出来,经济结构恢复正常,经济自然就变好了。

这样时间最短,代价最小。人为去干预,只会把时间拖长,代价变大。

这种说法是很有可能的。但问题是:这个社会能不能承受得住?

 

这就好比说,“你快刀斩乱麻,断顿十天,以后就丰衣足食了“。问题是我熬不过这十天啊,七天就死了呀。

我宁肯半年营养不良,长久得病歪歪,也不愿意快刀斩乱麻地断顿十天。

 

美国也是一样。如果它是英国,危机没那么惨烈,确实可以硬扛。

可是美国受到的打击太大了,如果它不把灾难延长,把损失分摊到更长的时间段上,

社会可能没来得及恢复就崩溃了。养痈遗患,也比当场气绝身亡要好。

 

所以说,新政即便在经济上不成功,在政治上也是成功的。

罗斯福毕竟带着美国熬过了大萧条,政治制度有惊无险,社会结构安然无恙。

德国则采取了最危险的手段。

魏玛德国的覆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总的来说,还是它立国的根基不够深厚,

人们对它的信念还不够坚定,一旦觉得前方有障碍就想换条路,而魏玛德国的反应又比较蠢,

所以魏玛德国覆灭掉了,希特勒上台了。

 

接着就是所谓的“纳粹经济奇迹”。这个过程也比较复杂,比如它当时搞的贸易体系和国家证券,

要解释起来就得好长一篇文章。但总的来说,德国也搞经济刺激,但它的做法比罗斯福新政又激进了一步。

 

德国倒不像苏联那样搞强制国有化。希特勒对企业并没有没收,而是管控。

以前咱们的课本里说,希特勒是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其实这个说法不对。

希特勒不是什么代理人,他是主子。德国的资产阶级和企业家都是他的奴才,要按他的意思行事。

 

希特勒这种管控方式确实取得了效果,尤其是基本消灭了失业。

但是这种管控潜藏着大问题,主要是债务问题,再加上消费需求不足。

在二战爆发前夕,德国人均工资开始下降,财政上也难以为继。

希特勒拼命扩张,这不仅出于政治野心,也有经济上面的考虑。

就像他为什么冒着打仗的风险也拼命要吞并捷克,就跟经济有很大关系。

于是,二战爆发了。

 

 

战争解决了一切问题。所有人都要当炮灰的时候,就不会有失业问题。

和平时期吃不上鸡蛋就会发脾气,打起仗来有口馒头啃就谢天谢地了。

战争时期,可能会有饥饿,可能会有营养不良,但从来没有什么经济萧条。

 

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德国有600万人失业。当时人们觉得情况糟得不可能再糟了。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德国处境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一场战争打下来,德国光死就死了差不多600万。

倒是不失业了,直接给弄死了。

唯一得到好处的是美国。其中原因也很简单,就因为它离得远,战争没有在它本土打。

它要是和德国接壤,那绝对也好不了。

 

 

05

历史适合联想,但不适合比附。比附总是愚蠢的,因为每次大家面对的具体环境都不一样。

没有哪次危机的经验是可以直接拿来应用的。

但我相信,还是能够从过去的灾难里中发现一些基本的规则。比如:

1,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繁荣的根基,去全球化一定会导致灾难。

2,民族主义是一种危险的力量,在危机的时刻尤其如此。应用这种力量一定要谨慎,要知道它的限度。

3,不要轻易地因为危机而改变已有的道路。危机是暂时的,而改变往往是永久的。

4,危机的到来往往不受我们的控制,但是我们的应对往往决定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5,世界上永远没有“糟糕到不能再糟”的情况。

 

 

 

06

这些天经常有人说“我们在见证历史”。

我们过的每一天都会成为历史,那为什么单单说现在我们“”?

当历史按照既定的轨道往前运转的时候,我们不会特意说去见证它。

我们说“”,见证的往往不是正常的历史,而是历史的拐点。

也就是说,一个时代的终结,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这些年确实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难民危机,左翼右翼的极端化,特朗普的当选,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

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暗示着原来的历史路线已经难以为继,很可能繁荣的全球化旧时代就要结束,

一个新时代就要开始。

而在这个新时代里,世界有可能变得更加严酷。

但是它也并非必然如此。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人类的应对。

历史只会告诉我们各种可能。不管我们脑子有多聪明,知识有多丰富,我们还是难以预测未来。

我们看到历史的一个浪头拍过来,我们不知道那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还是偶然的一次潮涌波动。

我们不知道大海会沸腾,还是会平静。我们不知道人类会选择错的东西,还是会选择对的东西。

我们更不知道自己小小的一生,会平安,还是会动荡。

我们只能怀着最深切的忧虑,抱着最美好的希望,因为没有忧虑的人会死于轻佻,没有希望的人会死于堕落。

所有跟帖: 

红与黑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3690 bytes) () 04/10/2020 postreply 17:17: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