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母经》即《黄帝.地母经》。天为阳,地为阴,天象变化大地及万事万物都随之而变,这就是《地母经》的来历。万事万物都有其运动规律,总的规律就是人类及不同文明时期的历史周期性规律,小周期就是六十年一甲子的周而复始。
《地母经》以六十甲子的循环为排列,一诗一卜,用作预徵该年农作物生产情况的经书。每本黄历通书,基本都载有《地母经》。
这里面有二个问题,将这两个问题理解以后我们再来谈具体的东西:
一、六十年的小周期在不同文明时期及历朝历代的大周期的表现是不同的。
所谓甲子年,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新周期的开始,是要剥离过去旧历史周期性循环中产生的负面因素的,这叫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剥离旧的东西,理所当然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事件。中国正常朝代都在两百多年左右要经历四个甲子年,通常第一个病症较轻,第二个病症很重,第三个要动手术,第四个就是癌症了。
这就是《地母经》六十象都是固定不变,同一象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轻重有异的原因。天不变,道亦不变!六十象,循环往复都是固定不变的。
二、有人说《地母经》产生农业社会,对工业社会不适用。这是不懂装懂的不知其所以然的误导人,网上这种人占绝大多数。
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人,不过就是为谋食而活着,只有君子才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农业社会,人们谋食的工作大多数都是种田,现代人谋食的工作多数都在工厂,无论什么社会人的性质及工作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古代农业社会最稳定,因为绝大多数人一出生种地的工作都是准备好的,不会失业。从人民安居乐业、老少团团圆圆的生活乐趣与精神层面的充实而言,古代人才是无忧无虑的过的最为自由自在和悠闲幸福的。
对于人而言,安定才有和谐与悠闲,自由自在就是当家作主了。无论人在什么阶层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这是古代二元结构社会的普遍状态。
把这些基本常识讲明白以后,就能理顺《地母经》名词的对应关系:古代种田对应现代社会的正常工作,养蚕就是投资。具体分析如下:
三十六、己亥年(2019年)
诗曰:
太岁己亥年,人民多横起。
秋冬草木焦,春夏少秧莳。
豆麦熟燕吴,桑麻淮鲁死。
叶少天虫盛,蚕娘面无喜。
稼穑不值钱,仓囤缺粮米。
卜曰:
岁逢己亥初,贫富少粮储。
蚕娘相对泣,采叶扳空枝。
更看春秋里,蜂蝶满村飞。
“叶少天虫盛,蚕娘面无喜;稼穑不值钱,仓囤缺粮米”:去年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祸从天降楼市、股市社会百业不兴,70%的人为负值产“贫富少粮储”。
“蚕娘相对泣,采叶扳空枝”:对应贸易战看看,强势者明明知道树上没有桑叶也要把树枝硬扳下来,看你不服也得服!真是“更看春秋里,蜂蝶满村飞”,到处招蜂引蝶牛哄哄的,也到处都是落井下石的人。
三十七、庚子年(2020年)
诗曰:
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
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
高田犹及半,晚稻无可割。
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
桑叶须後贱,蚕娘情不悦。
见蚕不见丝,徒劳用心切。
卜曰:
鼠耗出头年,高低多偏颇。
更看三冬里,山头起墓田。
今年的疫情,要对应明年开头这句“太岁辛丑年,疾病稍纷纷”,综合本年“更看三冬里,山头起墓田”来分析。其它的情况是春夏水灾、秋冬旱灾,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投资是:桑叶须後贱,蚕娘情不悦;见蚕不见丝,徒劳用心切。
三十八、辛丑年(2021年)
诗曰:
太岁辛丑年,疾病稍纷纷。
吴越桑麻好,荆楚米麦臻。
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
桑叶树头秀,蚕姑自欢欣。
人民渐苏息,六畜瘴逡巡。
卜曰:
辛丑牛为首,高低甚可怜。
人民留一半,快活好桑田。
明年的情况,大灾难过去雨过天晴:人民渐苏息,六畜瘴逡巡。卜曰部分的善后工作,不用说自己看就明明白白的了。
有兴趣的网友看看下面这篇总论:
【原创】:从华表说起,深度解读中华文化道源《黄帝.阴符经》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52&id=13505065
说说《黄帝.地母经》的理与事
所有跟帖:
•
烦恼
-YMCK1025-
♂
(4047 bytes)
()
03/25/2020 postreply
18:58:46
•
怎么看钱就规划生活,就活出什么人生
-七彩奶油-
♀
(0 bytes)
()
03/26/2020 postreply
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