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生活100

本帖于 2020-03-24 18:08:2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风中葫芦:武汉疫情日记(完整版 三十八篇):
https://boxun.com/news/gb/pubvp/2020/03/202003241045.shtml
 
 
 
 
热贴:MD,心累!我为啥退出国内所有亲戚朋友群(图)
来源: 微信
2020-03-23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国内大力宣扬武汉肺炎疫情受控,不少海外华人、留学生信以为真,不惜花重金买机票,颠簸10几20多、甚至30多个小时,回国避难去。没想到,却被一些中国同胞指责“千里投毒”,微信上多了很多这类文章,矛头直指海外华人、留学生。一位加拿大华人吐槽表示,为此觉得心累,并决定退出国内的所有亲戚朋友群。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文章首先提到了一则在意大利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小杨,3月5日凌晨和其他三名同学一行四人,拖着行李,走在四下无人的石板街道,这里有直达米兰机场的大巴。接下来,在经历近8000公里行程,辗转约30小时后,他们终于平安回到了家乡上海。

  小杨随后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段回国Vlog,没想到竟然引发如潮的评论,留言中出现了一些指责的声音,有网友称他“回国添乱”“千里投毒”等等,但绝大数人表达了欢迎,并提示他主动做好隔离措施“不要出门跑步”“多喝水”等。

 

  令小杨难过的是,连日来,“建设家乡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祖国拿你当亲人,你把祖国当冤大头”这类的论调在微信里随处可见。对此,有加拿大华人吐槽称:“本来也不是很喜欢在群聊里面说话,这下好了,因为这次海外疫情,直接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了,每天各种@,各种问题问我。”

  “我觉得有疑问,问的还好,至少还在关心加拿大的实际情况。但是有些人上来就直接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说什么,你们海外华人这下终于尝到滋味了,还敢投毒不?我刚开始还解释一下,但是一解释,那些几百年不说话的同学都冒出来了,全部冒出来了,一个个跟吃了枪药一样?开始说我……这是开启了群攻模式了吗???还说什么‘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心寒有没有?气愤有没有???从哪里冒出来的投毒啊??再说了和我们加拿大有什么关系吗??有必要把我们海外华人全部枪毙不??退了,退了,退了,全部删除了。MD,心累啊。”

 

 

 


















 

 

方方日记完结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3月24日)
    
    文/方方
    
    封城第62天。也是我的记录的第60篇,说是终篇也可以吧。
    
    很巧,今天看到通告:武汉以外地区,已经全部解封,凭绿码可以自由行动。而武汉市,将在4月8日解封。武汉很快就会重新变得生机勃勃。我原说记录到开城,就终止。后来发现开城并不像封城那样是一个紧急行动。它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个部分一个区域地开封。所以,我想,我完全可以在疫情缓解下来,大家开始进入工作时终止。跟朋友们也都说了这一想法,大家几乎全都支持。由此,也经历了从54篇,延长到60篇的过程。意想不到的是,这最后一篇,竟与开城通知同步,真是很值得纪念。也就是说,我的记录,从初一开始,一直写到开城通知下达的那天,很完整。我大哥在3月14日根据确诊人数和每天减少的人数做了个计算,他认为武汉4月8日可以解封。没想到,他居然算准了。大哥自己也很高兴,说“我的粗糙模型居然猜中武汉解封日”。
    
    今天中午天还很明亮,下午突然暗了下来,还下了一点雨。阿姨发信息说,她可能明天回到武汉。我的心头顿时一松。阿姨做饭的手艺不错,以前同事经常跑到我家来蹭饭,待市内可以自由流动时,估计他们蹭饭的时候又快到来,我自己的艰难日子也终将结束。
    
    关于广西梁护士一事,今天我必须要作一个清楚的说明。昨晚在写记录时,我收到医生朋友的信息,这信息,也是他的朋友中间相传的。这是一张图片,上面分段写着:“广西那位晕倒的护士今晚在我们医院走了。也是妈妈的女儿,只有28岁。再也回不去的逆行者,真的是为武汉拼过命。” 医生朋友感慨万千,我也很难过。此前,女护士急救的事,很多媒体都给予过报道。为了确保这个信息准确无误,我将此图片转给了协和医院一位大咖医生,请他确认。他给我回复是:“脑死亡,很不幸”。想来是我的医学知识太缺乏,我以为针对我的询问这是一个确定的回答。便觉得梁护士不能这样悄无声息而去,这件事应该记录下来,以让人们永远记住她,于是写进了昨天的日记。今天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网上也有辟谣消息,下午我再次向两位医生询问。俩医生都对我作了一番带专业性的讲解,然后态度几乎相同,说那就还是道个歉吧。我想,也是。所以,在这里向所有读者表示真诚歉意,更要向梁护士家人表示真诚歉意。这也说明,梁护士的生命,是我们所有人都很关心的事。正像短信中所说“她是为武汉拼过命”的人。希望她有朝一日,能醒过来,我和我的医生朋友都会一直关注她的一切。也感谢大家对我的提醒。
    
    昨天,有朋友传来一篇文章,说是有人喊话你,请你“去参与武汉市民联署,证明你不是一条美狗”。看这标题,觉得低幼和恶俗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撰文者的名字,我就不提了吧,听说是博士,真不知这书是怎么读过来的。有点好奇此人的本科学历是不是也在北大,或者,有没有读过本科?按说,只要读过本科,品位都不至于低至如此。文章还没来得及看,就又听说,官方已找署名者谈话了,这项行动被制止。朋友笑道:你没机会证明了。其实,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美政客们在相互指责对方,怼得来劲时,而中美的医生们却联合了起来,他们在商量怎样拯救病人,讨论用哪些药物对于降低死亡率确实有效,哪种治疗方式更好。也谈怎样防护、怎样隔离之类的话题。在武汉疫情紧张时,华人扫空货架上的口罩,捐赠回国,而此刻的美国医生,却遭遇到口罩和其他防护物资的缺乏。有华人朋友说,我心里觉得好对不起他们。而医生们,亦在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医生,不带政治偏见,没有国别意识,彼此请教经验,相互提供线索。你能感受到的,就是医者的仁心大爱:这是对人类的爱,对人的爱。我心想,职业不同,果然看事物的角度和做事情的方式,也都完全不同。我喜欢这些医生的职业精神和心理状态。
    
    尽管今天是最后一篇,但并不是意味着以后我什么都不写。我的微博仍然是我的平台,我依然会像以前一样,在微博上表达我的观点。而敦促追责的事,我也不会放弃。很多人在留言中表示,官方不可能追责,这件事看不到希望。官方最终是否追责,我也不知道。但是,无论官方怎样想,作为被封在家两个多月的武汉市民,作为亲历亲见了武汉悲惨时日的见证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那些枉死者讨公道。是谁的错误谁的责任,就将由谁自己承担起来。如果我们放弃追责,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日子遗忘,如果有一天我们连常凯的绝望都不记得了,那么,我想说:武汉人,你们背负的不仅仅是灾难,你们还将背负耻辱。忘却的耻辱!设若有人想轻松勾掉这一笔,我想那也绝不可能。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也要把他们写上历史的耻辱柱。
    
    特别想要感谢那些天天围攻我的极左分子。没有他们的激励,像我这样懒散的人,或许早就不写了,也或许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写不了这许多。而我这样的信手拈来的记录,又会有多少人去看呢?尤其让我高兴的是,他们此番对我的攻击,几乎拼出了全部家底。集结了他们所有的队伍,差不多每个人都写了文章。但是读者们看到的是什么?看到了他们混乱的逻辑,畸形的思想,扭曲的观点,低劣的文字以及下等的人品。总之,他们天天揭自己的短,天天展示自己变态的价值观。人们此刻方恍然:啊?原来这些极左大V是这样的!
    
    是的,这就是他们的真实面目,那个给我写信的高中生的文字和思想水平,大约就是他们的最高水平了。其实早就有人对极左有过非常精准的概括,网上应该还能查到。这些年来,极左尽管水平低劣,可他们就像新冠病毒一样,一点点传染我们的社会,尤其他们好在官员们的鞍前马后活动,以最快速度传染给众多官员。那些病毒的感染者,反过来,成为他们的庇护人,助力他们一天天坐大。大到嚣张无比的程度,大到有如黑社会的架构,整个网络,可任由他们呼风唤雨,随意凌辱意见不合者。正因为此,我要一次又一次地说:极左就是中国祸国殃民式的存在!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阻力!如果听由这股极左势力横行,放纵这种病毒感染全社会,改革必定失败,中国没有未来。
    
    另外,最后一篇,我自然要说几句感谢话。谢谢那么多读者的支持和鼓励。无数的留言和文章,都让我感到:哦,原来这么多人和我想法一样。原来我的背后并非空空荡荡,而是有一架又一架大山。另外也要感谢二湘,是她在我微博被封时,给我提供了最大帮助。没有二湘,我的日记恐怕也难以记录下去。此外,还要感谢财新和今日头条,他们亦是在我无处发文时,及时地给我提供平台。这些帮助,从另一个角度,也给了我莫大的心理安慰。使我在这些日子里,从未觉得孤单。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
    
    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方方,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述说文学的力量与个人记录,为60篇武汉日记划上一个句号:

 

 

 @上海村妇  
方方日记,有的爱看,有的不爱看。非常正常。

爱看的大多有平民意识,因而喜欢方方的大众视野。不爱看的大多有英雄情结。

认为时代的一粒灰,就是一粒灰,不需要对灰落在凡人头上变成山而大惊小怪。

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甚至憎恨,方方日记已经成抗疫过程中的一道风景。

而这道风景将嵌入历史之中留存。
 

    

 

  方方不是肩扛着闸门的女英雄,也不是施放林中响箭的“吹哨人”,她只是在表达一个智识者的良知,为普通人的心理疾病开一剂良方而已,这就是启蒙者的职责所在,从中我们又望见了人性的微光。人类不亡,启蒙不死!启蒙者虽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但是她是没有一个私敌的人。

文/丁帆: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有跟帖: 

阿三的由来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9513 bytes) () 03/24/2020 postreply 17:10:33

那组人体造型很美,体型美/设计美 -七彩奶油- 给 七彩奶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7/2020 postreply 10:01: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