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葛宇路:我买了艘皮划艇,打算划进北京城
去年10月,曾经用自己的名字为百子湾的一条无名路命名的行为艺术家葛宇路,开始了一个与城市相关的新计划:用风跨城寄一封信。经过8天、67个小时的步行,他用电风扇和鼓风机将一封只有抬头和落款的情书,从燕郊吹进了北京,吹到了他女朋友手中。
葛宇路说,“这是北京才有的土味浪漫。”作为一个武汉人,他来到北京之后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北京的风真的挺大的。“我相信很多人有着与我相似的命运,就像我自己制造的风一样,只有那么一点微弱的力量,任何一丝从北京刮过来的风都可以轻松地把我吹回去。所以每次北京刮大风的时候,我只能等待,等着一旦有机会,再往城里吹。”
今年情人节,一则记录下这次行为艺术的视频,在朋友圈传播开来。彼时,他正和同样来自武汉的女朋友在燕郊的出租屋里隔离。偶尔出门一次,是为了给女朋友买虾吃,“外地人都不太敢娶武汉人当老婆,因为武汉女孩脾气不好,很泼辣。很多武汉家庭都是女的说了算,我女朋友也经常强调,我俩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葛宇路说。
燕郊与北京一河之隔,但真正区隔两地的,并不是河,而是河上的进京检查站。检查站在燕郊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二月底的一天,葛宇路被告知,作为一个身份证以42开头的武汉人,他必须上交出门证,并不允许再出入小区,而距离他上次回武汉,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与此同时,已经买好了去泰国机票的他,打算凭着这张42开头的身份证,通过进京检查站。
几天前,我和已经身在曼谷的葛宇路聊了聊,他跟我讲了一个武汉人两次进京的故事。
有人问我住在哪儿,我说我住“环京”
图 | 葛宇路给女朋友的信
图 | 给女友的信到了检查站
图 | 葛宇路作品《东湖站》
图 | 葛宇路小时候,“那么小就秃了”
- END -
采访、撰文 | 汪不灵
编辑 | 靳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