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第二十八篇 让寒冷的风吹醒我们
天晴,有些燥热。
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数已经下降到个位数。这是好消息,我相信这个统计数字是真实的。而让我疑惑的是,为什么我们依然觉得解除封闭的日子遥遥无期。当确诊人数从千位数下降到个位数,就应该表明,我们已经具备了完全掌控疫情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不能提出解除封闭的正式的时间表,是不是说明,我们其实对这种病毒的性质、传播特点以及控制疫情扩散的方法仍然缺乏了解,一路走来其实还是摸石头过河。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令人沮丧了。
据传,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在防疫上也已经取得成功。网上的一段话说的特别好:新加坡是用管理,韩国就纯粹是用科学硬怼。一天检测数量达到8万人,目前日均10000+。背后就是惊人的生物卫生科学力,直接用车道检测,人不下车,快速检测出结果。这个消息如果是真实的,或许就能从反面印证为什么我们会而且也只能被封闭隔离的原因。也证明了,一些人抱怨这些国家不抄我们的作业的想法是多么的傻逼,不可理喻。
显然卫生防疫这类社会行为,最关键的是科学。而一个地方和社会能否获得科学的能力,首先取决于人们对科学的态度,是尊重科学,弘扬科学的精神并在广大民众中取得共识,还是将科学当做当做标签或抹布,将科学当做获取利益的敲门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一个地方乃至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随地吐痰,我们围着一张餐桌七八双筷子汤勺在同一碗羹汤中搅来搅去,我们匍匐于权力之下,将科学当做膝下的垫子.......,我们离科学,离科学的管理相距甚远而不自知。这当然是引发悲剧的主要原因。
我们坐在被封闭的房间,贪婪地眺望窗外日渐盎然的春景,却并不知道我们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拜我们自己的愚昧所致,我们未来的希望又在哪里。我们沉溺于睡梦之中而不得觉醒,而觉醒必须摆脱梦靥,这好像又是一个死循环啊。
谁来打开窗子,让寒冷的风吹醒我们。
整整一天,我们都在搬运食品,将肉,蔬菜,粮食从很远的地方搬过来又搬出去。而孝感又传来小区物业乃至当地政府阻止其他即所谓非正规渠道的廉价蔬菜进入小区,而拘走牵头业主最终引发居民激愤的可悲事件。
我们希望明天会有好的消息。
这张脸让人看到,人类面对天翻地覆的灾变,面对苦难,在长时间坚持战斗岗位的疲劳下,在无期限的忍耐中,在重压之下,在危险面前,是如何用纯真的笑容,展示对死亡和虚无的巨大轻蔑的! ????//@回忆专用小马甲:您辛苦了,深鞠一躬//@纯良英俊的笑了笑:致敬//@这是一个很高冷的ID:辛苦了//@胭脂牌锦鲤:好甜//@风吹铃铛响叮叮:辛苦了谢谢你们














武汉中国作家方方 © 二湘的七维空间
(法广RFI授权转载)方方武汉日记3月13日写道:无数的个人悲伤,郁结成块,或许会成一个难解的题。不如,开辟一个空间,让大家同哭一场吧。
方方: 开辟一个空间,让我们同哭一场(3月13日)
太阳到中午还很明亮,下午后,便开始变阴,风也刮了起来。老天的脸,总是说变就变,有时候你想要个过度,都要不到。武大的樱花应该全都开了吧。站在老斋舍平台上朝下看,真是有如白云似的一条花带。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樱花也开,我们也会去照相,只是并未见到什么游人,就我们学生自己。到后来,居然成了旅游点,每到此季,校园里挤得无法行路。脸庞跟花瓣一样多,人群比樱花更像风景。
疫情依然继续向好。出院的人越来越多,而新增确诊病人只剩了几个。不过,今天有点奇怪,疫情发布的时间比平时晚。我中午去到两三个群转了转,发现大家都议论此事,不理解为什么发布时间延迟。医生朋友也认为,稍一延迟,马上就给人以想象空间。我想,这个空间里会装些什么呢?
封城已过五十天了,如果当初封的时候,告诉大家你们将被封上五十天,不知道那时的心情会是怎样。无论如何,我是绝没有想到会这么久的。上个月去医院取药,我取了一个月的用量,以为足够了,不可能封那么久。现在看来,我显然低估了这个病毒。低估了它的强悍和耐力。尽管新增病人越来越少,但总有一些奇怪的消息传来,一切仍都不能马虎,它随时可能反扑。所以了,我们还是严阵以待吧。好在大家也有了经验,被感染了并不可怕,马上就医,只要不拖成重症,治愈并非难事。
三月也即将过半,马上要到来的是清明节。祭奠亲人,上香扫墓,这是一个久远的传统,也是很多家庭每年必做之事。对于很固守传统观念的武汉人来说,今年要过一道很大的坎。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一下子死了大几千人,而与之相牵连的人是多少万。亲人已走,非但不能扫墓纪念,连骨灰都拿不到。尤其很多人是在二月中上旬去世,头七在混乱和悲痛中过去了,很多人的七七却在清明前后。尽管人们理解疫情是非常时期,可是待那一时刻到来时,不去思念不去悲伤,简直不可能吧。所以,我很担心有些丧亲家属,回过神来,会承受不了这么久的压抑,以致出现崩溃情况。其实,就连我自己在想这件事的时候,眼泪都会情不自禁往外涌。
丧亲之痛,是需要倾诉和哭泣来缓解的。这是疏导心理的最好方式。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看到很多网友在李文亮的微博下留言,倾诉心情,把那里当成了一个哭墙。这不单纯是为了纪念李文亮,更是那些倾吐心声的网友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我想,目前疫情正在扫尾阶段,距清明节还有一小段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类似“哭墙”的网站,比方“哭网”。让丧亲的人们有一处地方,在那里挂上自己亲人的照片,为之点上蜡烛,去哭上一场。其实,哭的人,又何止是他们的家人朋友?整个武汉人都需要一场大哭。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哭网”,哭亲人,哭朋友,以及哭自己。倾吐内心的悲伤,也寄托个人的哀思。配以安慰心灵的音乐,当然更好。或许痛哭过后哀嚎过后,心情可以舒缓很多。疫情结束在何日,尚是未知数,在这一切未确定之时,无数的个人悲伤,郁结成块,或许会成一个难解的题。不如,开辟一个空间,让大家同哭一场吧。
此外,还有一些人,也是不应忽略的。在早期阶段,很多人被感染,医院一床难求,无法医治,也没有得到做核酸检测的机会,于是也就谈不上确诊。他们中有人死在医院,但大多死在家里。我高中同学说,他爱人的同事,家里死了两个。婆婆死在家里,殡仪馆一整天都没有车子接,到了晚上来了一辆箱式货车拖走的。类似这样的逝者,并不在少数。因为没有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他们也就不在死亡者名单上。这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不知道。今天跟心理专家电话讨论这一件事,我们都觉得,如果能通过社区,将这些死亡人数一一进行登记,一并列入新冠肺炎逝者名单中,将来国家对于这些丧亲家属的安抚,也可考虑到他们。同时,如果社区的工作可以做得更细一点,将那些非新冠肺炎患者,因疫情缘故,丧失救治机会而导致死亡的人,也一并统计出来。分门别类,未来的安抚,或可通盘考虑在内。
这几天,武汉疫情已趋缓解,但呼喊依然震天。最大的呼声就是用垃圾车拖食物给居民。昨天看到视频时,真是惊呆。什么人能想出来呀!无知无畏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是没有基本常识呢还是真不拿老百姓当人看?我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迫不得已的情况,但是再迫不得已,都不至于做得这样难看。
有时候想,一届政府,如果不把民生放于至上位置,再来一次X冠病毒,依然会延续今年的灾难;一众官员,如果眼睛不看百姓,只盯着上司,垃圾车拖食品的事情,同样会一而再。没有以人为本的概念,也不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和做事,是现今官员很大的问题。仅用官僚主义来形容,恐怕不够。这也不全然是人品问题,而是他们身处于某个机器之中。这架机器的快速运转,导致他们的眼睛,只能盯着他的上级,而无法看见芸芸众生。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扯点闲话。今天看到《南方人物周刊》的一篇文章,专访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医生的。题目为《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里面有一句话,看得我笑了起来。杜斌医生说:“我根本不相信这病房里有病毒能噌噌噌就到你眼睛这儿。”而我记得以前另一个专家王广发医生说,他是因为新冠病毒传播到眼睛而导致感染的。这句话,导致市场的护目镜瞬间卖光。我的一个朋友,一定要给我寄个护目镜来。我实在不好意思给人添麻烦,就让她把淘宝地址给了我,我自己在网上买了一个。直到今天,这个护目镜都没打开过。
对了,还要顺便说件事,今天看到一个名为“「方方封城日记」编辑部”的公众号,转摘一些其他人的文章。我得说明一下,这个公众号跟我半点关系都没有。希望公众号的主人改换其他名字,免得彼此都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