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生活77

风中葫芦:武汉疫情日记(3月4日)拐点到了吗?
 

    
    今天是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第十九篇
    
    感觉久违了的阳光又铺满了城市。
    
    风中葫芦:武汉疫情日记(3月4日)拐点到了吗?
    
    虽然每天还是有100多一点新增的确诊病人,但感觉所谓的拐点其实已经到来。我们都认为新增的确诊人数绝大多数来自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人员(家庭成员居多),虽然也有一般居民出现发热症状,但在医院床位比较富裕的情况下,病人都能得到收治,病人所接触到的人和活动范围都有迹可寻,大范围扩散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
    
    即便全面解除封闭还有待时日,但尽快复工,尽快恢复城市正常运行理应是当务之急。尤其各个医院必须尽快全面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各科室门诊应开始正常收治各类病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比抗疫小半分,难度或许更大。很多医院尤其如中心医院减员严重,经过一个多月的积累,有更多的病人等待救治。市民们等不起,其他重病患者更是等不起。不应该有丝毫犹豫。
    
    社区有小几十号人,再加上司机和志愿者,每天吃饭也是很大的问题。现在盒饭一份大多40多元,质量还很一般,收支窘迫的社区实在承担不起,所以每天买菜做饭也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接到天然气公司的电话,联系在社区设置煤气费圈存机的事情。其实这个事已经热议了一个多星期。如果有多家天然气公司竞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独家垄断经营,相信进度会加快很多。
    
    从媒体得知中心医院又有医生殉职。平时我们大多在这家医院看病,不禁要在心中为那些我们熟知的医护人员祈祷,希望很快就能再次看到他们尤其那些年轻人的面容和身影。也希望经过了这场与疫情的生死拼搏后,那些年轻的实习生们能够顺利成为正式的医生和护士,而不要像以前那样要到处托门子找关系才能争取到一个正式踏入医院门槛的名额。他们都是经过了生死考验的合格的优秀的医护人员。落泪。
    
    有社区干部提出,给滞留在汉的困难人员发放救济金固然好,但如果这些救济金用完了怎么办,还继续发放吗。很有道理,尽快地将他们安全送回他们自己的家乡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从媒体得知伊朗人涌入寺庙舔墙,说我们不怕病毒。但愿墙上没有病毒。
    
    从媒体得知东京马拉松运动会如期举行。有人说日本人蠢,嘿嘿,夺取了那么多诺贝尔奖的日本人蠢?

 

 

武汉一男子出院5天疑复发猝死 报导被删引发关注(组图)

 

世界新闻网







武汉一名新冠肺炎患者2月26日出院,竟传出于3月2日猝死。图为李妻提供的出院证明。((取材自澎湃新闻)


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内的患者。此为示意图。(中新社)


 

澎湃新闻报导,武汉一名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36岁男子李亮,经治疗后于2月26日被认定康复出院,却在转至指定康复点隔离观察期间,3月2日突然又病发死亡。根据李亮妻子梅女士提供由武汉市卫健委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显示,李亮直接死亡原因为新冠病毒引发肺炎,猝死原因为呼吸道阻塞、呼吸循环衰竭。

 

这则报导披露不久,许多中国媒体及各入口网站纷纷转载,有媒体进而称“患者出院后隔离又发病猝死”是全球首例。不过相关报导包括澎湃新闻在网络上的原始、微信等连结,在5日清晨先后都被删除,目前仅少数转载网站仍可见这则报导。删除原因引发外界猜测。

 

澎湃新闻报导指出,根据梅女士在报导中提供的资料,李亮2月4日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报告单显示为“双肺感染,考虑病毒性肺炎”,2月12日开始在汉阳方舱医院住院治疗,2月23日CT报告单显示,“双肺见散在多发密度增高影,大部分呈磨玻璃密度,部分呈网格样改变,大部分位于胸膜下,双肺下叶见小结节灶,最大径0.4CM,建议随诊复查”。

 

2月25日的出院报告称,经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李亮体温正常三 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核算检查阴性,无吸氧指末氧饱和度大于95%,病程超过14天,经专家组评估,准予出院。

 

梅女士称,李亮出院后在指定康复点隔离观察,入住一、两天后,他说嘴巴发干,胃有点胀。3月2日,李亮说不想吃东西,躺在床上没有力气,站都站不稳,然后就挂了电话。梅女士再打电话给李亮就不通。情急之下,她直接打给李亮隔离观察的酒店柜台,工作人员要她别担心。

 

3月2日上午10时多,李亮接了她的视讯电话,来查房的医师告诉她,李亮可能是精神压力大。但李亮后来被就送进医院,并在当天下午5时8分死亡 。

 

另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4日发布紧急通知称,因近期出院患者中复发者较多,导致患者重新入院治疗,经医院研究决定,即日对所有在舱拟出院病友抽血加做病毒抗体Ig-M与Ig-G的检查,确保病友完全康复出院。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复阳”现象早前就受到关注,如今传出有病患在医师认定可以出院后,却在隔离观察期间猝死病例,方舱医院又在此时发布提高出院门槛的“紧急通知”,引发网友猜测其间的关连。

 

 

 

方方:武汉日记(3月4日)眼下就这样活着
 

    
    今天真是大好晴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绿翠红粉,争相拼色,所有空间都满满的正能量。院子里的几株月季抽出新枝,整个去年,我都住在郊区写作,根本没有打理过它们。没有修剪,没有捆绑,也没有施肥,它们倒是百无顾忌地长得无拘无束。见它们这样,我想把枝条扎到栅栏上,倒是有了点于心不忍。
    


    疫情控制住,已是板上钉钉的问题。我长居武汉,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毕竟武汉那么庞大,三镇格局那么混乱,老式的里巷和旧街那么复杂,加上病毒无处不在的恐怖,能在这样的时间内,控制到如此程度,委实不易。尤其疫情前期,恰逢春节,加上官方昏招迭出,致混乱更甚。换帅之后,政府以铁腕抗疫,效果确实很明显。现在,大头朝下,余下的只是扫尾,应该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后续事宜:比如,被困于武汉而不得返家的外乡人,又比如,流落在他乡不得而归的武汉人。按说,这都不是很难解决的事。今天医生朋友说,局势继续向好,估计明天即可进入低位运行状态。到现在,我想,我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下午,朋友传给我一个录音,很长。是前来武汉援助的一位医院负责人讲述他的团队在武汉进驻和参与治疗的过程,这是他对其朋友们的讲述。非常理性,非常克制,也非常客观。只谈过程,不涉其他。但是,只要他讲到武汉和武汉人时,便会失控,声音哽咽。只有我们武汉人会明白,这哽咽的背后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他的眼睛看到了当时的现状,却不方便说出来,他的哽咽来自情不自禁。这是有慈悲心肠的医生,是有大爱仁心的医生。再一次希望那些前来武汉援助的医护人员,疫情结束后,能把他们来汉后的整个过程,尤其早期所见,记录下来。它将会成为2020抗疫中最重要的资料,极具史料意义。
    
    我最初记录时,从未想过有多少人看,只是自己记一下而已。一些公众号用了很吓人的标题来写我,让我相当难堪。因我知道,在武汉,作这种记录的人多的是,也不乏作家和诗人。只是我们每一个人记录的方式不同,以及记录的要点不同。而这每一份记录,都很珍贵。以前谈小说时,我说,文学虽然是一种个人表达,但无数的个人表达汇集一起,便是一个民族的表达;而无数个民族的表达汇集一起,那便是一整个时代的表达。同理,一个人的记录,微不足道,更不足概括全貌,但无数个人的记录,汇集一起,真相便会以全方位形态露出水面。
    
    惹出大祸的华南海鲜市场,从昨天下午起,开始为期三天的清场和消杀工作。早在元月初,这里就已被封场。每天有人前来消毒。但是封场之初,行动匆忙,店内存放的东西,却依然还在里面。估计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封存这么长时间,更没有想到,这里的病毒,会导致一场殃及全国甚至全球的灾难。市场停电停水后,天气转暖,许多海鲜,都已放臭。我小哥说,估计万科那边都能闻到臭味。上千商户中,正当经营者必是多数。他们和所有武汉人一样,同为受害者,甚至受害程度更深更大。消杀中,店里存放的所有食品,估计是要清理一净。未来这里将会做什么呢?曾经有人建议说,以后在这里建一座灾难纪念碑吧。
    
    今天只说买菜吧。团购的方式,越来越灵活。网络真是有无限的可能性。它的自我调整能力,相当强大,可谓花招迭出。小哥告诉我,我嫂子也在记录,包括每天怎么买菜也都记下来了。小哥传给我几份,我挑了她记下的买菜部分。因为我知道,买菜是不会被删的。下面是我小哥家近几天的采买情况,相当于武汉人生活的一个浓缩吧。
    
    一、其实今天下午已经下楼一次,主要是领取爱心菜。之前X姐打电话提醒过,我们觉得那是照顾孤寡老人和低收入群体的,我们虽然年龄超过了六十的标准,身边无子女等也都符合条件,但总觉得自己的情况还行,头几次都没去领,这次自然也不打算领。不过后来楼栋长直接打电话过来催,说菜已经放在一楼门口,让赶紧去领。一看这种情况,我还是赶紧防护严实下楼了。很大两包菜,在旁边取个塑料袋自己想装多少就装多少。我取了四棵生菜,大概清炒两顿的量吧。反复道谢后,不敢多停留,转身小跑着上电梯回家。虽说几棵生菜并不多,也不值多少钱,但那种被惦记被关爱的温暖感还是很足的。
    
    二、团购的事还是不能大意。毕竟还在非正常时期,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接龙的猪肉卖光了,赶紧另团,增加30个鸡蛋,替代肉吧,不能不多出去几次了。好在小区里确诊疑似密接者都已收走,戴两层口罩,不跟人交谈,回家换衣洗手。
    
    三、群里上午通知加多团购的第一套东西今天领,这一波我们只有两袋鸡胸脯肉。挺恼火这种团购方式的,人太多排队时间特别长,而且很难预计拿货时间。从下午开始等叫号,晚饭后过一小时再看,停在60号很久都不动了。但还不能不频繁地查看手机,以免突然发得很快,把自己落下了。再仔细翻翻信息,看到群里有人说老板去吃饭了,不知啥时候回来。群里早有人预言,搞到晚上十点也是正常的,我们家排114号,我是10:56分拿回来的,后面大概还有60多号。唉,老板折腾一天免不了又累又饿,不赶紧吃点饭喘口气任谁也撑不住,造业。说起来,我们这些人不容易,其实老板比我们更不容易,大疫时期没日没夜地在外奔波,本来就是拿命挣钱,染不上病毒也得累趴下。
    
    四、这几天从家去小区南门取货,成了眼下生活中活动量最大的事儿。更贴切的说法是,去南门一趟,成了让神经进入高度紧张状态的兴奋剂。这么说可是一点也没夸张,昨晚等到近11点把团购的两袋(共两公斤)取回来后,跟平常一样的洗漱上床煲剧睡觉,但到凌晨1点多钟都没困意。今早睡到七点半还是困,为了作息时间不进一步乱套,硬是撑着爬起来。好在今天又出现一家收费送上门的团,重要的是小宗可选。正好安琪粉生粉老干妈之类的配料早该添置了,当即就下了单。
    
    可见,社区服务还很细心,超市老板相当辛苦。只是更多的武汉人,眼下只能这样活着:团购,追剧,睡觉。
    
    今天是封城的第42天。
    
    出处:方方微博

所有跟帖: 

湖北省两大地标设计引议论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5586 bytes) () 03/04/2020 postreply 23:25: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