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生活65

方方日记:此曲终了,我们再寻解药(2月25日)
 

    
    
     二月初三(2月25日)


    
    天气好到令人惊讶,中午温度快达20度了吧?开着暖气已有热的感觉。但到晚上,又突然下雨,很反常也很怪异。反正不能出门,看手机便成每日的必修课。
    
    一早看到几个视频,真是有话想说。视频有两类:一类是外省的捐赠蔬菜抵达湖北的遭遇:或半道被人拦截,或整袋往垃圾堆扔,更或烂在仓库里。这类视频,好几个。另一类是居民大骂团购的蔬菜贵得没谱。对于很多百姓来说,钱是要紧抠着用的。平时买菜也是再三挑选,才敢下手。酱油降价两分钱,排队的人能拐弯。为什么?因为袋中钞票刚够糊口,能省一分是一分。所以,团购的菜,在质量和菜品不能挑选的前提下,还很贵,百姓不骂,简直不可能。更何况,关了这么多天,心里本就憋一肚子气。
    
    要说明的是,这些视频,都是朋友转来,我无法确定真假。但无论真假,我都认为大量捐赠的蔬菜,应该有一个更合理的分配模式。现在的局面,一方面分配困难,一方面买菜太贵,双输。还要伤害外省人民的一片善心。真莫如把所有捐赠蔬菜,交由蔬菜部门统一分配到各超市。严格要求超市以平价或低价团购给百姓,回款或捐赠或继续用于补贴所采购的平价菜。这样既可让百姓买到便宜菜,亦可将社区人员从搬运、分菜、送菜这类事务中解脱出来。当然,各单位或各社区自己弄来的爱心菜,让员工分配给各家,这是另外一回事。天气越来越热,蔬菜越来越难保存。诸事还是实事求是点为好。
    
    继续说疫情。早上医生朋友发信息说,除了武汉,其他地方疫情应该都基本控制住了。只剩武汉的疫情还在蔓延,没有控制得太好。医院的床位压力倒是逐步缓解。对于疫情的继续蔓延,我很不理解。按说武汉封城已有一个多月,就算按24天的隔离期计,该发病的人也都早已发作。大家闭门不出,新感染的人应该极少极少甚至是零才对呀。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新增的感染者呢?医生朋友也疑惑,说不知道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感染的原因是什么。感染源在哪里。这个应该研究一下,需要分析新增感染病例病因,再针对性的加强调整防控措施。应该说,尽管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隔离效果却并不如我们预计得那么理想。医生朋友再次用了“诡异”二字来形容新冠肺炎。并且认为,可能需要与病毒僵持一段时间,而疫期也会延长。
    
    疫期延长,这就意味着,我们还得继续被隔离在家中。这个日子有多久,恐怕没人知道。这是很苦闷的隔离。连段子手都不想多说话了。武汉人好难,先度过了初期的紧张和恐慌阶段,紧跟着,是史上未有过的悲愤、痛苦和无助的日子。及至今天,虽然不再恐慌,也没那么多悲愤,但是人们迎来的却是难言的郁闷和焦躁,是遥遥无期的等待。真是没办法。在这里,我还是要对自己,也对所有人说:我们还是等吧。这就是件没办法的事。已经等了这么久,剩下的日子,相信不会太长。世卫组织的人到了武汉,感谢了武汉人,尽管这种感谢安慰不了什么。但至少,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在为他们作牺牲,我们的关门闭户,是为了他们的自由出行。把最闹心最俗气的电视剧再弄出来看看吧,比方阳光灿烂猪八戒什么的。不然咋办?
    
    早上还有个视频,一位妇女,不戴口罩,坚持要出门。无论怎么劝说,她就是不肯回去,也不肯戴着口罩跟人说话。遇上这样的人,下沉的公务员也好,社区工作人员也好,真是无奈。还有一个视频,是一条小街,人来人往,小店都开着门,热闹一如往常。拍视频的人边拍边道:这么自由,哪里像在武汉呀。我认识的人甚至能叫出那条街的名字。似这样的场面,多有几个,隔离几乎无甚意义。他们多半认为疫情与他们无关,但疫情控制得缓慢,我们也不得不继续关在家里,却跟他们大大有关。
    
    昨天转发了AD的建议,不少人留言,说这样太侵犯个人隐私了,是万万行不得的。这种观点不少。我将此类观点转给了AD。AD回话说:“就是这样。个人活动的轨迹本来是隐私,但是鉴于疫情压顶,甄别困难,还是应该在国家紧急状态下动用所有有效手段帮助治理!”
    
    其实我昨天在转发时,也想过这个问题。尤其看到AD的最后一句话“谁也跑不了”后,犹豫过几秒。但是,我还是转发了。因为我在武汉。我所知的是:900万人的生存比隐私更重要。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活下去的问题。隐私跟活命比,它算不了什么。躺在手术台的病人,在医生面前,多半也不会顾忌隐私的。更何况,高科技可以造福,可以装邪,自然也能除恶。武侠小说中的施毒高手,怀里也都揣有解药的。现在的武汉人,隐私排不上第一位。活下去,排在第一。
    
    死亡还在这里演奏它的进行曲。此曲终了,我们再寻解药。
    
    今天一个同学在网上说,他准备出门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说,爷爷别出去,外面有病毒。还看到一个视频,一个约三岁的小孩想要出去玩,找爸爸要钥匙,说是只想去沃尔玛看一看。当然,最惨的是那个爷爷去世几日,自己不敢出门,说是外面有病毒,靠着吃饼干过了几天的孩子。还有,更多更多,关在家里不能出门的小孩,你能想得到大人是怎么吓唬他们的。病毒!病毒!病毒在他们心里,必然是魔鬼般的存在。我不知道,当有一天,他们可以出门时,他们中会不会有人不敢出来;更不知道这道阴影,会在他们的心里留存多久。这些弱小者从未对这个世界犯过任何错误,他们却要陪着所有大人承受这个苦难。今天下午,我们几个同事,在网上各自回顾自己元月20日之前的经历,大骂了一通罪魁祸首,心里才舒服一些。我们都有创伤。掉头回望,我们不是幸运者,我们只是幸存者。
    
    下午“今日头条”有一篇为长江日报的洗地文,当然更可能是“高级黑”。此文引用长报某记者的言论,对我和戴建业教授进行攻击和嘲讽,大骂我们是“喷子”。那位“高级黑”的阴暗心理,我就不谈了。但骂人的长报记者却真的过于脆弱,甚至缺乏基本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对于《歪歪扭扭七字遗书让人泪奔》一文内容,我只字未说。只是觉得它的标题应该是《歪歪扭扭十一字遗书让人泪奔》。标题改个数字,那将是多么好的一篇文章。甚至,我根本不觉得是写稿记者的问题。以我的经验判断,它从来就是后台编辑的问题。作为读者,不过是对标题提了句意见,便成“喷子”?说老实话,我一向对长报印象很好,从青年时代起,也给长报写过不少稿,甚至还与长报有过一些合作。多少年来,长报一直保有很多高水平的记者和编辑。

他们的职业素质和高水准报道,何曾让长报有过今天这样丢人现眼的时刻。长报的被骂,是长报人自己的选择。而长报一向的好口碑,也是那些写媚文的人删遗言的人以及上面那类“高级黑”所砸。这是他们应该反思和检讨的。写到这里,本想索性狠狠“喷”上几句。转念算了,同学也在报社,实在不好意思让他难堪。
    
    另有几个小消息,记录在此。


    一、因新冠肺炎牺牲的医护人员已达26名。愿他们安息。我们现在管好自己,关门闭户,也是为了不让他们白白牺牲。


    二、一位教授告诉我,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说,治疗新冠肺炎,目前可能唯一真实有效的药物就是瑞德西韦。


    三、武汉地区将每天投放口罩约200万只。每天上午十点开始,可以凭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在网上预约购买。至于怎么购买,可自到网上查询。
    
    出处:方方微博

 

 

 

他由医生到病人再到医生,康复后马上重返“战场”(3图)
2020-02-23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张文英在金银潭医院北三病区

  2020年2月22日

  清晨,雾蒙蒙一片,但随着红日初升,终是逐渐拨开云雾见晴天。

  看看手机上的日历表,来武汉已经快一个月了。想到刚来武汉,刚到病房,带着忐忑进入病房,每一个工作都显得格外小心慎微,每一个细节都加倍细致,以确保工作的完好。

  在武汉的一个月,每天都在感伤与感动中度过。感伤自己没有一双神手,能快速抚慰病人的伤痛,又感动于武汉人民的坚强与执着。

  左东波是我刚进入病房照顾的一个病友,他是武汉东西湖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在门诊接诊时不慎感染新冠病毒,1月9日入住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随即于1月16日转金银潭医院。

  左医生可以说是医学世家,他的爱人、妹妹与妹夫都是医务工作者,在这次疫情中,除了他的爱人幸运地没有被感染外,年迈的父母与年幼的孩子以及妹妹、妹夫都因感染新冠病毒被隔离。但是,疾病并没有打垮这一家子,左医生的爱人作为科室护士长,在安排好家人住院的住院、隔离的隔离后,毅然投入到抗疫一线。

  而左医生在入住金银潭医院的这些日子,不但是病人,也是一名心理辅导师。我刚到金银潭医院,因对未知事物的不适总有些紧张。细心的他看出了我的紧张,一直温声鼓励我:“你们是上海派出的专业人员,都是很优秀的,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别着急、慢慢走,一步一步按着工作流程操作,做好洗手、消毒隔离工作。”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鼓励着我,使我慢慢能淡定从容地做好各项治疗。

  不仅如此,他还帮助着同房间的其他病友:“我们要树立信心,多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与病魔战斗。”就是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意念支撑着他,也支撑着同病房的患者们。在信念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患者走出了重症监护病房,他也于1月31日因不需要高流量给氧转入轻症病房。

  那一天,我用轮椅推着他,找到了综合楼三楼轻症病房,他的笑容是那么阳光,给人安心与希望。在进入轻症病房前,他主动提议合影留念,并为彼此鼓励、加油!为这次疫情抗战努力!随后我们也互加微信,他笑着说:“你这样就能随时‘看’到我越来越好了,我一定不会辜负你这段时间对我的专职护理的!”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武汉东西湖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左东波(左)是张文英(右)刚到金银潭医院时照顾的一位病友

  昨天晚上,看到他发来消息说已经上班,在隔离点负责测体温检查。我关心他身体状况时,他只有简单的一句“我现在很好,现在是抗疫关键时刻,我本来就是一名‘战士’,‘战士’完好归来岂能逃避战场!”在这次新冠肺炎爆发时,他由医生到病人再到医生,天知道他经受了多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但他就这样荣耀而归了,他用顽强的信念再次向病毒宣战!

  什么东西支撑着这位医护工作者?我想除了所谓的坚强和勇敢外,是他们内心深处永远有一颗柔软的仁者之心,有一种悬壶济世的情怀。我感动于怀,激励于行!向顽强的武汉人民致敬!向勇敢无畏的武汉医务工作者致敬!

  今天值得欣慰的是,曾经重症病房里的一对“模范夫妻”患者,转入轻症病房后病情持续好转,马上就要出院了。老爷子特意告知我们好消息,并发来感谢信“此次不幸感染病毒入院,得到你们上海医疗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使我们转危为安,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将铭记你们的大恩大德!”其实,我也要感恩他们,这对“模范夫妻”在住院时不离不弃,互相照顾互相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他们在病房里为了缓解我们的工作压力,老爷子还不时地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让我们在历史故事中明理并坚定信念。在你们感谢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你们,珍贵的战疫情是我们彼此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张文英(右一)与同事们在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

所有跟帖: 

一组七八十年代老照片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3102 bytes) () 02/25/2020 postreply 17:07: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