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生活38

一顿团年饭,相邻三桌感染!调查过程堪比侦探小说(2图)
来源: 广州日报
2020-02-13
 
 

  三个出现确诊病例的家庭互不相识,但调查后他们的感染过程却关键在了一起。

  广州市在1月22日报告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的几天时间里,新发病例一直以从湖北输入性病例为主。但进入2月份,广州市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开始出现了本地居民发病的报告。

  近期,广州市、区疾控机构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将3个互不相识的家庭聚集疫情成功关联在一起。

  今天,相关部门向本报全媒体记者还原了完整的追查过程。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A家庭:一家三口相继发病

  2月初的一天晚上,广州市某区疾控中心接到辖区内某大型三甲医院送检的一份病例标本,经过检测,结果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发病的是A家庭中的女主人,本地人。疾控部门对她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她本人在发病前14天没有湖北或武汉的居住史和旅行史,一直生活在广州,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疫区人员。

  在调查过程中,女主人主要描述了她发病前聚餐、活动经过以及和朋友同事的接触情况,同时也提到了大年三十外出就餐的情况。

  在女主人发病的第二天,A家庭的男主人和女儿也出现身体不适,经过采样、检测,同样被确诊。

  忙碌中,疾控工作人员心中暗自纳闷:“没有相关疫区人员接触史,也没有去过湖北等地,难道这么快,广州就出现了本地社区传播?”

  B家庭:女主人确诊

  疾控人员这边才刚做完对A家庭的流行病学调查,当天晚上又接报,辖区内B家庭的女主人发病了,而且,她也是本地居民。

  “这回麻烦了,本地居民报告越来越多,形势不妙啊。”疾控部门马上对B家庭的女主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却出师不利。因为在调查过程中,B家庭女主人总是说自己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就记得年三十下午去了趟花市,去一个亲戚家吃了个饭,还表示怀疑自己是被前几天不舒服、可能得了流感的母亲传染的。

  原来,这户家庭的女主人与82岁的母亲同住,老人家在1月下旬就出现了发热、咳嗽、流涕等不适,就医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本次就诊,母女一起在医院就医,不过,她的母亲采样检测结果却是阴性。

  B家庭的女主人坚决表示,从没有接触过湖北或武汉来广州的人员,也没有接触过类似病人。那么,她是怎么被传染的呢?

  面对B家庭的女主人因生病导致的不良情绪,疾控调查人员没有继续追问,但放下电话后,又打通了B家庭男主人的电话。

  男主人此刻正在某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等待其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在疾控调查人员的慢慢引导下,男主人回忆起发病前的就餐、活动、接触的人员,也打开了话匣子,每天的活动轨迹开始逐渐明朗。

  此时,男主人提供了一个信息:大年三十中午,他们全家人曾外出到一家餐馆就餐。

  线索:

  大年三十中午,两家人在同一餐馆同一层楼用餐

  “嗯?这家餐馆的名字怎么这么耳熟?!”疾控调查人员警觉地想起,昨天调查过的A家庭也说去过同一家餐馆就餐,而且正正是同一个时间段!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联系?疾控人员继续追问A、B两家当日就餐的就坐位置发现,当时两家人就坐在同一楼层靠窗的位置!

  A家庭和B家庭表示,彼此并不认识。可是,两个本地家庭发病前同时在一个时间段在同一餐馆就餐,发病时间相近,难道是同时接触了什么传染源?

  C家庭:武汉来穗家庭

  C家庭:5人早前相继被确诊,所住酒店就在A、B就餐餐馆附近

  调查人员看着餐馆的地址陷入了沉思,很快,前期处理完毕的一个家庭聚集性疫情再次进入了脑海——

  过年前的某天早上,来自湖北武汉的C家庭一行10人抵达广州展开了他们的羊城之旅,他们搭乘地铁,品尝羊城美食,到景点游玩,一切看似都很正常。

  大年三十下午,C家庭在午餐后回到入住的酒店。当天下午,其中一位老年女性开始出现低热和干咳等不适,便和老伴打的士到市内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

  “武汉来穗,发热、干咳”,临床医生发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警号”,很快就为病人进行了咽拭子采样,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疾控部门马上按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发病前活动史及接触史进行调查。

  C家庭中其余9个人相继被送到广州市的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而在此后的一周内,其中有4人相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C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早前都被认为武汉输入引起的,事件在此时已处理完毕。不过疾控调查人员回想起来发现,C家庭所住的酒店就在该A、B家庭所提到的餐馆附近,这里面是否也暗藏玄机?

  “破案”:

  年三十中午聚餐餐桌摆放密集

  C家庭感染相邻就餐的A、B两家

  疾控调查人员马上调取了C家庭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再次打通电话,对C家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经对方回忆确认,大年三十中午C家庭一家人也在A家庭、B家庭就餐的餐馆聚餐。

  “你们的座位靠近哪里?”调查人员紧抓着这一点不放。“靠窗!”电话那头的回答,让一切似乎有了眉目。

  于是,疾控部门立即赶赴三个家庭所共同提的那家餐馆,调取了餐馆当天的监控录像显示,三个相互不认识的家庭,当天就坐在同一排靠窗相邻的三桌——

  来自湖北的C家庭坐在中间,A、B家庭分别为C家庭的左右邻座。C家庭当天中午聚餐后,下午随即有人发病,而A、B家庭发病的时间也符合新冠肺炎的潜伏期。

  由于当天是年三十,许多市民在餐馆内欢聚吃团年饭,餐馆内餐桌摆放得比较拥挤,相邻距离在1米之内,而且用餐时间比较长。综合分析,疾控部门认为这是一起由于有共同就餐餐厅暴露史而导致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提醒:

  聚餐有风险 近期减少外出

  发生疫情时请配合疾控人员调查

  依据疾控机构的这一判断,卫生健康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追踪餐厅员工和当日就餐的其他客人,将他们作为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待观察14天以后无不适才能解除隔离。通过这一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可疑传染源,斩断传播途径,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疾控机构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好似侦察破案,一层一层揭开疾病传播与蔓延背后的真相,对疫情研判、疫情控制和防控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疾控专家表示,还原这一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是希望提醒广大市民,人群聚集是导致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聚餐有风险,请各位市民减少外出、减少聚餐,取消不必要的聚会,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在发生疫情时,请认真配合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如实告知自己的活动轨迹,才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做法。

 

 

 

 

跳广场舞影响休息?方舱医院患者和医护回应(2图)
2020-02-13
 
 

  据中国之声2月14日报道,武汉方舱医院投入使用以来,由于主要接收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所以病患每天在方舱医院内的活动和生活都备受社会关注。近日,总台央视记者张竣探访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发现这里宛如一个社区,每天病患除了定时检查、吃药,院方还为病患提供了电视、电影、读书角等休闲设施,每天下午5点晚饭后,还会统一组织具备健康条件的病患跳广场舞。

  可爱!医护人员防护服上写着“周黑鸭”“热干面”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坐落于武汉客厅建筑群,占地1500亩,于2月7日开始投入运营接收患者。

  这天一早,记者开始了一天的探访。医院现场工作人员要求记者,把自己的口罩丢到外面,然后洗手戴他们提供的。进入病区,记者注意到不少医务人员后背上写满各种文字。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周黑鸭”小姐姐

  记者:你们是哪来的?

  医务人员:福建……

  记者:来几天了?

  医务人员:7天,第8天了,今天是第8天,医生哥哥写的……

  记者:为什么你头上写个周黑鸭?

  医务人员:他的头上写了热干面……我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来了大概有个4、5天,我是第2次进舱了,前天晚上进一次,今天进一次。

  对于为什么会有“周黑鸭”“热干面”的“外号”这个问题,他们最后回答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吃了”。

  跳广场舞影响休息?患者:每天都跳,感觉挺好

  正在聊着,开始有医务人员招呼大家一起去跳广场舞。

  医务人员:我们去跳广场舞啦!

  患者:她们都是很辛苦的……

  记者:但是网上有的网友说,跳广场舞影响家属休息,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医务人员:所以我们一般就不会选择在夜间,我们就是利用晚饭前这一点点时间……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方舱医院里的广场舞

  记者:你来几天了?

  患者:4天,2月7日晚上来了。

  记者:每天都跳?

  患者:每天跳 。

  记者:感觉怎么样?

  患者:挺好,谢谢你们。

  医务人员:我们想通过各种活动,让病人的时间过得很快,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给他的爱心。我们方舱医院是为了隔离病毒,但是我们不是为了隔离爱。特殊的环境,可以适当的锻炼身体,也是挺好的,然后你可以看到病患们可以从脸上从时那种笑容,其实这就是一种好的现象……

  网上有人骂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没时间看评论,也不太在意

  记者:网上方舱医院干啥不干啥,都有人骂,委屈吗?

  医务人员:我没有时间去看这些评论,我觉得各种评论我都不在意,我们只要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

  记者:“周黑鸭”小姐姐呢?

  医务人员:我觉得如果没有这这场战役,那个时候心里可委屈了。但是我觉得在全国人民都在抗“疫”的时候,这时候就不委屈了。我爱人说,以前抗日战争的时候,军人是战士,今天我就是要战胜疾病,战胜疫情,我不单是白衣天使,我还是白衣战士!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全国的医务人员都在战斗,所以我觉得不委屈,我能来很骄傲。我们的护理工作按照在医院里面(比)少了很多,但是我觉得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我会给大家心理上的安慰,有我们在大家都放心,有任何的事情不论是生理上的,生活上的,都来找我们,我们即刻帮你解决,这事我能做得来!

  患者:谢谢你们!

  记者:你们都觉得她说的对是吗?

  患者:对。

  记者:这是你自己写的诗吗?

  患者:我自己写的(开始读诗)……

 

 

 

武汉夫妻生死劫:丈夫蹭妻子病房幸存 6位朋友去世(5图)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20-02-13
 
“我住4床,3、5、6床都有人走了,噩梦啊。我回来之后发现多了好多白头发。”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张小薇出院已一周。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吴海蓝和张小薇夫妇,互相搀扶着走出了疫情阴霾。

  她和老公身体逐渐恢复,也重拾生活信心。

  被死神纠缠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低调出院后的“高调”生活

  现在,每天睡到自然醒后,张小薇就躺在床上想做点什么好吃的。在医院躺了24天的她,2月6日出院,心情大好,身体恢复得很快,胃口也非常好。老公吴海蓝一直没住进医院,情况一度比她更为凶险,现在也早已解除隔离。

  两人从“鬼门关”相互搀扶着走了出来,张小薇目前还在隔离期,他们的日常生活还隔着两层口罩。他们非常清楚,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已过去了。做美食、唱歌、在客厅打羽毛球……他们宅在家里,把生活过得丰富而阳光,和其他不敢下楼的邻居相比,他们的生活显得很“高调”。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死里逃生的张小薇。

  不久之前,他们一度以为自己再也回不来了,把女儿托付给了舅舅照顾。现在,只等隔离期结束,她们一家三口就能团圆。

  他们曾不愿回忆那段身心反复遭受摧残的日子。现在,一切都成过去,他们已能坦然面对。也有邻居偶尔提醒他们注意防护。“他们叫我还是注意一点,说我们这栋楼有病例,还不知道是哪一户。我不能告诉他们,就是我们,那样他们会更害怕。” 张小薇说。

  张小薇从出院到现在,没有更新过微信朋友圈,里面没有任何有关自己患上新冠肺炎的信息。她的微信封面图是一个在阳光中起舞的女孩,配文“心若向阳,无畏悲伤”。头像下一行签名:“愿你走过人间坎坷岁月,仍能心无尘埃,温良慈悲。”

  其实,头像和签名都是好几年前的。

  噩梦始于业余合唱团汇演

  吴海蓝和张小薇是一对70后夫妇,有一个正在上大四的女儿。音乐,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共同爱好。吴海蓝是职业音乐人,张小薇则喜欢唱歌和朗诵。夫妻俩平常在家,也会一起唱歌,吴海蓝喜欢用吉他伴奏。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丈夫吴海蓝是职业音乐人。

  喜欢唱歌的张小薇参加了一个有60多人的业余合唱团,团员绝大多数都是喜欢唱歌的退休老人。每周二和周五下午,他们请老师来上课,年底会举行隆重的演出活动,自娱自乐。

  1月4日和5日,又是年终演出的时间。这是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周末。60人的合唱团,在武汉黄陂区的一个山庄里,度过了欢乐的两天一夜。彼时,他们并不知道武汉已经出现了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他们到现在也不知道当初谁是第一个被病毒感染的人。

  一切看似如常。高密度聚集性活动,合唱时的大量飞沫,恰恰是这种病毒传播的最好条件。噩梦就此开始。事后张小薇得知,合唱团里面共有十多位团友被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有3位已去世,1位下落不明。“联系不上的,估计也没有了,其他有的还在住院,有的也已经出院了。”

  头痛入院以为是重感冒

  从山庄参加完演出回来的张小薇,在起初的几天没有任何不适,只是想着做什么好吃的招待即将回家的女儿吴小小。

  吴小小是武汉音乐学院大四学生。尽管一家人都在武汉,但吴小小一直住校。“一个月都经常见不到人”,张小薇说,1月8号,学校放寒假,吴小小打算回家。

  原本想和女儿多说说话,可这个“长得好看的小懒虫”每天为找工作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

  1月11日,张小薇感到头疼,没有在意。第二天情况更严重,她想着忍忍或许就过去了。第三天,实在忍受不了,就到楼下的卫生院去打了一针。

  张小薇觉得自己得了重感冒,按照原来的经验,买点药吃就过去了。这一次,她打完针之后,头痛更为厉害。

  吴海蓝赶紧带她来到附近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已经有大量排队等候看病的患者。医务人员告诉她们,如果要在这里排队看病,估计要等四五个小时。

  看着妻子痛苦的样子,吴海蓝让朋友帮忙联系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在他们等待挂号的时候,张小薇已经站不稳了。“我赶紧找了一个轮椅过来,直接办了住院。当时也没有床位了,临时加了一个床位在过道里面。”吴海蓝说,当天医院就要求张小薇验血、照肺部CT。

  “我老婆住进医院一个小时之后,CT结果就出来了。医生悄悄和我说,肺部严重感染,需要隔离,叫我们家属就不要来了。”吴海蓝从医生的神情中看出了严重性,他怕妻子接受不了,就瞒下了,没有告诉她。

  不知情的张小薇还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住院照片,感慨流感病毒之厉害,让她“实在是顶不住了” 。

  妻子住院三天后老公发病

  此后,吴海蓝每天和妻子保持沟通,同时找各种理由搪塞不去看她。“因为没去看她,她很生气,两三天后就瞒不住了,知道自己要被隔离。”吴海蓝说,虽然妻子被隔离,实际上还是住在神经内科的双人病房,但只住了她一个人。

  此时,疫情在武汉迅速蔓延。从得知妻子患上传染病,吴海蓝开始对自己和女儿的身体状况保持高度警惕。但一切都晚了,就在妻子住院三天后,也即知道自己要被隔离的那天起,吴海蓝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了。

  这一天是1月16日,有关传染病的消息已经在武汉渐渐流传开来。吴海蓝依然怀有侥幸心理,因为他的症状和妻子完全不一样,他没有头痛欲裂,仅是发烧。16日,39°!买药吃!17日,39.5°,高烧不退。

  一直保持锻炼的吴海蓝对身体非常自信,却对这个疾病缺乏认识。1月17日他参加了一场演出。1月18日回办公室上班,但戴上了口罩。高烧让他精神非常不好,中午1点他就回家了,此后状况迅速恶化,让他始料不及。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因为照顾妻子,吴海蓝也中招。

  “18号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必须要去医院了。但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就在家里躺下休息,然后打车去医院。”吴海蓝说,在医院排队的人非常多,他挂了一个急诊,一直等到下午5点。

  “排队的时候实在站不稳了,医生也看我情况不对,赶紧扶我到一个角落休息。几分钟后好像又缓过来了。但医生给我看病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吴海蓝说,虽然那时还没有核酸检验,但CT显示他双肺严重感染。

  “医生告诉我,应该就是外面说的那个病。一下次给我开了5瓶药水给我打吊针。”吴海蓝说,等那些药水打完了,他的病情已经很重了。

  一罐救命的氧气

  好不容易熬过一个晚上,第二天,1月19日上午,吴海蓝又去医院挂了一个门诊。医生开了两次打针的药水。早上打完针后,他已经感觉呼吸困难,等到打第二针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以后,输液室全都是在等候打针的人,他感觉呼吸更困难。

  因为身体非常虚弱,为了节省体力,吴海蓝想到了一个办法,从医院开药之后到楼下不远的卫生院打针。他说,当时感染肺炎的人数和他病情的恶化一样,迅速增加。“我18号第一次到医院的时候,虽然门诊很多人,但输液室人不多,开了药马上就打针了,隔了一天,医院和卫生院突然就要排很久的队。”

  20日,早上八点,他下楼去卫生院打针,人太多。他觉得体力不支,上楼休息了两个小时,还是很多人,他坚持挺过去了。这一天,吴海蓝得知,一个朋友因为得了这个病在两天前去世。

  伤心和担忧让他的病情雪上加霜。

  21日,吴海蓝觉得自己也要不行了,每一次呼吸都感到非常困难。当他独自躺在床上为每一次呼吸努力的时候,非常渴望床头能有一个按铃,在他快不行的时候,按一下会有人来抢救他。正在住院的妻子,也一直想办法帮他联系医院住院,但一直没有下文。吴海蓝很担心下一口气,自己会接不上来了,他请求妻子的主治医生让他回到妻子身边。

  看到昔日在马拉松赛场上健步如飞的老公,几天时间就奄奄一息,张小薇心急如焚。120、12345、110……能想到的渠道都想过了,能求助的朋友都找过了,所有的医院都住不进去。

  “我会不会死啊?”此前一直鼓励妻子的吴海蓝,先失去了信心。那一刻,他们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气息,非常绝望。

  医生想了一个办法。给张小薇开了氧疗的治疗,“本来我是在隔离期,不能让家属进来的。他看到我那个样子就让我进来的,他说反正都这样了救一个是救,救两个也是救。”吴海蓝说,当天晚上,他就躺在妻子旁边的病床上,原以为熬不过那个晚上,却等来了天亮。而且他的症状明显减轻了一些,过了几个小时,烧也退了。

  1月22日,医院给他们两夫妻做了核酸检测,吴海蓝非常严重,但显示为阴性,张小薇症状较轻,显示为阳性。张小薇的阳性结果,在意料之中。阴性则给了吴海蓝莫大的安慰,他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那罐氧气已经把自己给治好了。”

  6位朋友相继去世

  23日,缓过气来的吴海蓝回到家中,感受到死亡气息的他,知道患上这个病的凶险,此时妻子还躺在医院。他赶紧将女儿托付给孩子的舅舅照顾,并对孩子隐瞒了这一切。吴海蓝庆幸女儿每天早出晚归,庆幸女儿没有陪他们吃一顿饭,也庆幸女儿没来及陪他们说话。

  尽管缓了过来,吴海蓝的身体依然极度虚弱。“得了这个病非常奇怪,嘴里会特别的咸。吃什么都觉得咸得张不开嘴,张开了又难以下咽的那种。”吴海蓝说,当时强迫自己喝粥、吃水果、吃巧克力保证基本能量需求。

  可网上的消息让他有点乱,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会不会再度恶化。大年初一早上,他在网上看到一位医护人员去世的消息,这是他知道的第一个去世的医护人员,还是他和妻子的朋友。

  “这位朋友是教授级的医生,酷爱音乐,一辈子的键盘手,在这之前我每天向朋友打听他的情况,他后来转入金银潭医院,我就觉得情况很不妙。果然大年初一去世了。我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为他难过,也害怕我自己的病情会恶化,担心老公病情在家里会再次恶化,老公在家里也哭得不行” 。

  张小薇说,当时她和老公哭完了,两人继续相互安慰和鼓励。可刚刚鼓励完对方,心情稍微好一点,又听到另外一位朋友去世了,脆弱的信心瞬间再次崩塌。

  “我们生病期间,一直都有朋友去世,第一个去世的朋友,14号曾在群里叫大家不要出门,说自己被隔离了,16号就去世了。我们都不敢相信。大年初一去世的医生是第二个。前前后后有6个朋友去世。有时候是我的好朋友去世,她就来安慰我,有时候是她的朋友去世了,我就去安慰她。有时候是我们共同的朋友。没有办法,你还是要去面对。”吴海蓝说。

  住院从来不敢关灯睡觉

  幸运的是,吴海蓝的身体在反反复的情绪中悄悄好转。

  “前三天我只能喝一点点稀饭,第三天我能喝两碗,第四天就想吃饭了,一周后我就想着我要去买菜,要做点肉来吃。”胃口的变化,让吴海蓝觉察到身体的变化,对康复也有了信心。

  丈夫病情的好转,并未让张小薇显得更轻松,接下来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恐惧。

  随着疫情的蔓延,确诊病例需要集中管理、集中治疗。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了10天的张小薇和另外一位77岁的老太太一起被转移到呼吸科住院部的同一间病房。

  张小薇34床,老太太33床。

  她说,刚开始,轻症重症患者随机分配床位。她和老太太都属于轻症患者。“我们都是自己走下楼的,相对来说,情况很不错了。”但老太太的情况在她眼皮子底下迅速恶化,也没有他老公那么幸运。

  “呼吸困难、越来越困难……第三天的时候我知道她肯定要不行了。我就看着她走了。在最后一刻,我不敢看。我闭着眼睛大哭,我非常害怕。”张小薇向护士提出要换房间,却被告知每间房都是一样的情况。“我说就在过道上不回去了,我要和你们在一起。”最后护士帮她找了一个没有氧气设备的房间,让她住了两晚。“护士都是一些小丫头,都挺好的,后来,她们告诉我33号床又来了一位病人,让我住回去,还嘱咐我不要和这个病人说之前的事情,担心她会害怕。”

  “我天天在心里祈祷说,这个新来的病人一定要好起来,一定要好起来,结果情况真的一天天好了。我们每天都相互鼓励。”张小薇说,这种对陌生人的鼓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死亡的恐惧并没过去。

  “除夕、初一、初二那几天很多人走了。我34床,33、35、36床的都曾经有人走了,噩梦啊。”张小薇说,那种氛围给每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都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从来不敢关灯睡觉,大家几乎每天都在哭。”

  发正能量歌曲给妻子打气

  病房外,身体日益好转的吴海蓝也彻夜难眠,每当妻子情绪崩溃的时候就会给他打电话,他觉得语言已经难以有效鼓励和安慰。张小薇记得,在那期间,无论什么时间给老公打电话、发信息都是秒回,哪怕是凌晨三点。她知道老公也担心她。

  吴海蓝想为妻子唱歌,但唱不出来,于是找来以前家里一起唱歌的视频,发一些正能量的歌曲给妻子。

  “我第一次看到我们以前一起唱歌的视频,哭得不像个样子,我心想以前生活是这么的美好,现在是这个样子。”张小薇说,后来老公坚持让她经常看。“他是音乐专业人士,说你经常听这些东西,会高兴一些,会转移一下注意力。后来我每天听,确实会让我心情好很多。”

  有一次看到老公发来的视频,张小薇发现虽然出院但病恹恹的老公忽然显得精神了很多。原来他自己在家给自己理了个发。“他每天都跟我说,要打扮漂亮一点。哪怕在住院的时候,也要把头发搞得干干净净的,哪怕是在住院,脸上不能看着就像个病人,弄得漂漂亮亮的,老天爷就不会收我们”。

  吴海蓝说,为了这个形象,他花了三天,一天弄一点。

  女儿吴小小只知道爸爸身体不舒服,妈妈住院了。想妈妈了就打个电话,总是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妈妈你快出院了吧。这对快要崩溃的张小薇来说,仿佛是一种心理暗示。“她好像从来没有怀疑我会离开她,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会回不去。”

  吴海蓝说,女儿在妈妈住院期间,还把妈妈的微信头像上的猫咪P上了一个口罩。

  出院那天带着大红袄子

  “我每天都会问她的情况,还会问她吃了什么药。发现医生给她开的药慢慢地少了,我就知道她也熬过来了。”吴海蓝说。

  2月6日,在病房里待了24天的张小薇出院。恰好在这一天,吴海蓝收到了居委会通知,14天的隔离期满,他不必再每天监测并上报体温。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夫妻二人,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了。

  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按照传统没有过元宵就还是春节,他兴高采烈地从家里找到妻子那件红色袄子,到医院接妻子回家。他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够像这件袄子一样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张小薇说,刚出院的时候还是担心,因为这个病对大家来说都是陌生的。身边也有朋友出院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完全恢复。

  回家之后,远离了病房,她每天吃得好睡得香,只是发现自己多了很多白头发,“以前我不敢去回忆这些事,现在有老公在身边,一点也不怕了。”

  张小薇说,回过头来看,平时的锻炼和良好的心态对康复确实太重要了。从阴霾中走出来张小薇,现在只等着14天的隔离期结束,就可以把口罩摘下来,接女儿回家。

  吴海蓝说,他们夫妇能够从鬼门关里走出来,最关键的是医护人员的努力。“我们生病的时候,看到医生感觉放心很多,感觉像看到救星一样,他们就是天空中最亮的那一颗。现在,我觉得最亮的那一颗星,是一整片星空,他们是所有为此次抗疫而付出的人们。我相信这段日子很快就会过去。”

所有跟帖: 

王智鸣 2020年预言(一)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567 bytes) () 02/15/2020 postreply 15:15: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