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生死不出江浙沪。

回答: 疫区生活31YMCK10252020-02-13 16:37:00

“疫情过了,我一定要在浙江买套房”

文希 禾枫说楼 3 days ago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刻,身在云南普洱市的我,坐在自家院子里,顶着蓝天码着字。若非已经8天没有出过门,这段在家SOHO办公的经历,好像看上去还不错。

 

当然,仅仅是“看上去”罢了。

 

这是2020年2月的普通一天,病毒依然在外肆虐,每日确诊患者仍在以数千名递增,专家日日呼吁:在家好好待着,千万不要出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滚滚向前的社会车轮忽然停了下来,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其中也包括我们一直热爱、一直在谈论的——楼市。

 

尽管房产的买卖被冰封了,但是,关于楼市的思考其实才刚刚开始。

 

针对当前购房者的偏好和诉求的变化,已有许多自媒体在讨论这个问题:更低密的大房子、更大的储藏空间、更周全的物业……或许都会是房企们精进的方向。

 

而于我而言,抛开未来房子具体的模样,脑子里却只剩下一个纯粹的念头:

 

疫情过后,我一定要买套房。

 

而且只在浙江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要买房?

 

 

为什么一定要买房?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

 

现在房产证上不是自己名字的,都很难进入小区;

 

即便进了小区,大概都处在小区住户鄙视链的底端。

 

业主群里面各种催促物业:“麻烦落实一下租户的来源”,就是在我身边真实发生着的点滴。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杭州拱墅区发出的“六个一律”通知,感受一下租客当前面临的窘境:

 

从老家回城,却阻碍重重,多方面报备不说,甚至有人还回不了租来的“家”;而让房东减免房租,在大家都很艰难的非常时期,好像又成了道德绑架,真是里外难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就是,当你听到钟南山老爷子说最好的防护措施是“呆在家里”,而全国人民变身“宅家大厨”的时候,当包括宾馆在内的所有公共场所都对你说NO的时候,自有产权的房子,才是你的诺亚方舟。

 

甚至一套不够,得买两套。

 

家里人不幸中招,还能有一处容身之地自我隔离,这样想想,拥有房子的必要性忽然前所未有的提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有的房子也不能让人安心?

 

身在嘉兴的朋友给我发了微信,说自己憋在家里快抑郁了。

 

我转头看了看云南小院长的郁郁葱葱的白菜,在门前没心没肺玩闹的孩子,心情并没有比身在嘉兴的朋友更轻松。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图片来源于网络)
 
 

且不说身在边陲小镇,快递难以抵达、至今还没买到口罩的尴尬。

 

我真正焦虑的是——

 

如果云南普洱市确诊人数上升,当地的医疗条件是否能坚持得住?

 

如果普洱封城,山高水长,谁能保证物资充足?

 

如果我想从普洱回嘉兴,这段超过3000公里、必须转一次飞机再转高铁的囧途,还会遇到这多少危险?

 

说白了,即便我在此处拥有一套避世别墅,但这方庭院并不能让我真正安心。

 

在疫情爆发的乱世中,这种稳定人心的力量,更来自于政府的作为:

 

是不是信息透明,基建物资以及医疗条件是不是能跟上,是不是还有重建生产秩序的能力……这些作为,不是单一的举措,而是需要从上到下的执行力,把握好其中分寸,兼顾平稳和发展,才真正是国民之福。

 

这次事件,给你我一个最大提醒,就是一定要去“社会运转高效”且“医疗发达”的城市买房。前者让你防患于未然,后者让你困囿于病魔时也有重生的底气。

 

毕竟我们买房定居,是把一生积蓄和数十年的光阴托付给一座城市。

 

“浙里办”APP开通了“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平台”

 

 

为什么要买浙江的房子?

 

正是在这场疫情中,以省为单位,把各地的“安心指数”,曝光得清清楚楚。

 

如果说哪里还能称得上“科代表”,相信许多人会把票投给江浙沪,尤其是浙江。

 

无他,守土有责罢了。

 

他是首个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份;

 

他是首个成功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省份;

 

从大年初三开始,浙江领导班子每日举办新闻发布会,截止2月10日,已经举办了十五场,一天不落;

 

全国第一个启动“一级响应”的省(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作为浙江的一员,前有阿里巴巴捐了1亿的豪情,后又有浙商要到柬埔寨买口罩结果买下一家厂的壮举。

 

更值得感动的是,杭州红十字会把每一笔捐款明细都公之于众,小到小学生捐出的100元,大到保姆纵火案的幸存家属林生斌先生捐出的5000个口罩,全部登记在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场战“役”中,浙江的各地市政府高效而透明;

 

浙江的企业和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浙江的大部分普通民众,包容而友爱。

 

这个省份的担当和执行力,被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一览无余。

 

新加坡酷航TR188次航班搭乘116位武汉籍乘客降落萧山机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身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浙江,没有大肆的情感宣传、没有那么多痛哭流涕的情绪表达、更没有夸夸其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走,实实在在的做。

 

这才是浙江的形象。

 

这才是浙江人的作风。

 

浙江救援队出征(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在那些关于“为浙江点赞”的文章下,我们看到许多这样的留言:

 

“羡慕浙江人”;

 

“想问下现在到浙江买房还靠谱吗”;

 

“自从杭州实行车让人开始,我就决定一定要留在这个城市了”;

 

……

 

这些留言背后,不仅可以看出大家对浙江的认同,更预示着重要的走向,那是民心倾斜的方向。

 

看来,已经不止是我一个人想在江浙沪买房,在这场考试中,浙江网罗到的这批地域粉,一定会转化成楼市的潜在客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浙江买房,是为了在大环境稳定的条件下,享受到当下中国最丰沛的物资条件。“包邮区”的名头,不仅仅是交通发达,而是因为治理水平让社会高效运转,让城市更能符合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各种诉求。

 

去浙江买房,也是跟随着民心的方向,提前在此布置一套资产压仓。未来的浙江诸多城市,会迎来一波净流入人口,因为这里政府平稳、物资充沛、民心凝聚、每一项,都是楼市的加分点。

 

当大潮退去,土地上那些附着的软实力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他的实力和魅力。

 

而最终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我们决定,走吧,去浙江安家吧。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

 

生死不出江浙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