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医几度秋凉》(43)

本帖于 2019-12-31 17:49:0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八十五)

 
 

一个患病儿童长期吃药。孩子的妈妈见我女儿摸脉说得挺对,就询问应该再吃点什么药。

女儿说,这么小的孩子干嘛要吃那么多药呢?做做按摩,热敷什么的效果往往就很好,

小孩子身体敏感,用药不当对孩子反倒有伤害,所以对小孩子用药最应慎重。

女儿一边说一边给小孩做按摩,只做了一会儿,小孩就接连,感到很舒服,对妈妈说他很喜欢这种治疗方法。

 

由于西医的出现,医生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相对于西医做换心换肝的大手术,中医真算不上是医生。

为此有人主张中医的地位应是辅助医学我也不反对。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汗马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但孙悟空肯挑上两天行李么?孙悟空因自己在前开路就要求取諦沙和尚么?

 

我一直不认为唐僧是个低能的领导者,他的“慈悲”实在是一种科学的价值眼光。

他不用一种价值去否定另一种价值最后只剩一种价值。他没有实行“能者上,庸者让”的竞争制,

不让孙悟空利益通吃。他驱赶孙悟空几次,却一次也不曾驱赶过沙和尚。

他甘冒自己被吃肉的危险也要抑制孙悟空的“齐天”意识。

 

中医缺乏竞争意识不是它的缺点,也不是他应被取諦的理由。我曾在一个妇女组织中工作过一段时间。

去之前,人们对我说,女人事多,在一起就打架,这个组织的内部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问题根本不在性别上,而是人员配置不合理。

由于女干部被选拔的机会少,选上来的个个都是“孙悟空”,唐僧要是领着三个孙悟空去取经会怎样?

 

嘲笑中医不是另一个孙悟空,总要设擂台搞比武,以决定去一存一,同时还认为这么做很科学,

我看这种科学不如唐僧的“慈悲”来得实用。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主张讲道德,主张把中西医“结合”到为人民服务上来。

因为专业壁垒造成的相互理解困难,使人与人之间几乎要因思想认识不同而打“圣战”了。

只有道德具有公共价值,可以通约。所以道德不是虚性的,不是为了让人高尚而产生的,

其实用价值不小于医学。

 

能够看出不同事物的各自价值,能够了解事物并不具有绝对性,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

中医就是建立在这一态度上。在中医理论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阴阳是这样,五行是这样,

所有事物无不在过程中。我感冒了不吃药遭到大家的批评;咳嗽了还不吃药,人说这会引发别的病。

果然,我开始浮肿、腰疼……朋友说这是肾炎症状了。我还是没吃药,几天后浮肿消了,其它症状也没有了。

而朋友感冒就吃药、打吊瓶,出现咳嗽症状后做了菌培养又加大了药量,他对我说,一定要把病截住。

 

结果他不是把病截在肺部而是截在了肾部无处可走,化验结果反倒是肾炎了。

当然,这就不是小病了,得大治了。为此他奇怪,本来已经出现肾病症状的我却没有得肾炎,

而他层层预防却反倒得了肾炎原因何在呢?

我说,当我咳嗽时感冒症状就没了,当我浮肿时,就不咳嗽了,当我浮肿消了后,就什么病症都没了,

因为病在我的身体里走完了它的全程后就不是病了,而你不让病完成这一过程,把它截留在肾这个阶段,

所以你就慢慢治肾炎吧。

 

看他郁闷,我劝他不要想不开,如果把事情重来一遍,他有胆子象我这样做么?

中医的“冒险性”也是现代人不能完全接受它的一个原因。虽然西医也有险,但人们有冒险选择的自由 。

 

中医不仅看事物不绝对,,便是看自身也不绝对。所以,在历史上中医从没有停止对自身的批判。

这一现象被有些人视为中医自身缺乏坚实基础的证明,也使一些初学者感到无可适从。

一位网友来信说人参不是不可以大量服用的,他就敢把人参当萝卜吃。

但是,他说这里有个服用方法,那就是先要一点点吃,不断增加身体的耐受性,

然后再一次性多吃就不会危及生命了。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

 

中医所说的药之偏和人之偏也是相对的。

如果银河系中存在另一个“地球”,除了没有大白菜外什么都与地球一样。

他们要是来我们这做客,很可能会因吃了我们地球上的一棵大白菜而中毒。

如果人参在地球上遍地都是,是我们祖先的主菜,有什么毒性早耐受过了,我们现在吃起来当然就是萝卜了。

相反,要是自古以来萝卜就象人参一样稀少,我们吃一个说不定还中毒身亡哪。

 

这一相对性原理对西医也适用。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看,西医的许多新发展不过是在维持医疗效果的原地踏步走。

所以,我们在治病、用药时,关于时间、地域等因素无不在考虑之内。

有时我与朋友开玩笑说,不用吃药,只要你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

换吃一下我家的伙食对你就能起到药物治疗的效果。夫妻患一样病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中医理论的自洽性使其无论怎样用已之矛刺已之盾都能解套,绕蒙的是没有把握住其本质的人。

所以抓住中医的“矛盾”而把其“解套”称为玄学扔到一边,把中医锁定在固定的空间而砍去前后的时间性,

那么,中医之矛当然就刺到中医之盾了。这正是当前批判中医时常用的方法。

对我来说,不是非要保卫中医不可,而是批判中医的方法应该象五行中的任一行都要有克、

泄它的力量对其进行一定的抑制一样,“五行”的精神内含就是民主 ,

这民主 思想可以抑制科学思想不向魔的方向转化。

 

 

(八十六)

 

有人说,医学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所以西医要不遗余力地排斥中医,使自己成为唯一。

并说这种唯一性和排它性是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就是这种生存斗争的胜利者。

我想,西医要真是这样想问题可有点小家气了。做为个体是可以象老虎似的具有唯一和排它意识,

但从整体上看这个世界恰恰是物种繁多。人类的强大我理解应是追求造物者的气度,老虎再强大,

终是个体意识。如果人类真能把唯一性和排它性进行到底的话,那么人类的胜利也就是人类的失败。

 

西医具有“侵略”性不是它的错,这是它的生存之本。中医之道法自然,不排它也具生存的合理性。

西医做唯一之想可以,也可以“称霸一时”,但“时过境迁” 后,世界又恢复多样性存在。

所以,唯一性和排它性只能成为个体原则而不能做为整体要求。随着“科学”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个性色彩,

总是提出个体原则,“科学”在我眼中的形象就越来越象一只老虎。

而许多“科学”方法在使用上也越来越失之简单,比较法被用成“人比人得死”的淘汰法;

还原法被用成“刻舟求剑”的教条主义……

 

以“时”的眼光看事物,就会看到各种文化盲区的大小随“时”而变。

西医借科学所得的一“时”之盛可能会在下一时走入“瓶颈”; 而休眠的中医可能正在等待它的春季。

 

我对女儿说,“学而时习 之”就是学了中医要利用现有条件去实践。在“时”中“习 ”才是中医生存之本。

我们必须把“时”与“习 ”这两个汉字读成是立体的。学中医要求读古文不是倒退,

因为现代汉语是平面的,读出来的是字义。按字义讲,“学而时习之”就翻译成“学习 要时常复习一”了。

而古汉语要求理解字意。“时” 的意囊括了整个现实存在;“习”的意是整个学以致用的过程。

如果不是这样,坐在课堂里一遍遍枯燥地复习《中医理论基础》怎会“不亦乐乎”?

 

冰雪化了,树叶绿了,燕子来了,这都不是春“时”本身,但又是春“时” 的一切。

“时”和“气”一样是无法得到其本身的,而古人并不因此就否定虚性的东西。

现代人可以轻易指出“一叶知秋”的荒唐。在批判中医的逻辑中比比皆是这类质问:

“你看的是叶子而不是秋,叶子上哪有秋?不能从叶子上分离出秋来你就是骗人……”

 

许多人批评中医理论过于玄妙,我不以为然。原因在于我接触到的最玄妙的问题恰恰都来自于西方。

小时候父亲常提出一些诸如:飞行的子弹是否在弹道的每一点上停留?

上帝能否制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物质能否无限分割?天的外面是什么等让我发蒙的问题。

这些问题曾令我十分苦恼。后来我认识到这些西方问题产生于提问题的方式,而不是来自事物本身。

西方哲学制造了不少思维“黑洞”,这些“黑洞”也能让人“走火入魔”。

少年时,我曾制造一个“两枚鸡蛋是否相同?”的问题将一位生物学教授难倒。

 

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不允许我制造这样的问题。

我给她唱儿歌:“宝宝有面鼓,鼓上画老虎,宝宝敲破鼓,妈妈用布补。”

然后我提出问题:“妈妈是补鼓还是补虎?”这个“黑洞”问题最后把女儿气得大哭:

“不能把鼓和虎分开!”。

上小学时,做“鸡兔同笼”的算术题,我解题说:“假设鸡都长四条腿……”

女儿坚决打住说:“不行假设鸡有四条腿,鸡只有两条腿。”

我与女儿好说歹说,说现实太满了,用个虚性的暂存间对现实做调整,之后马上就还原现实。

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上初中后女儿又拒绝做数学题,,她问:“数学对我有什么用?”

我向女儿解释说,这数学在她今后的人生中可能一次也用不上,但做数学题是智能体操,可以操练大脑。

女儿说,那给我换个别的体操吧。

 

我曾坚信科学会通行无阻。女儿小时我对她的科学引导可不限于给她讲《科学演义》,

还带着她和她的同学搞了一系列科学小制做,成果都进了她们学校的展览室。

我使尽浑身解数没能把女儿引上科学之路实在是我遭受到的一个沉重打击。

我曾对女儿感慨道:“想来爱迪生的妈妈也不过如此,看来我可以做得同爱迪生的妈妈一样好,

可我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不由我做什么而决定,而要由你做什么决定。”女儿看我这样狼狈高兴得大笑不止。

如果说母亲的力量还不足以纠正我的“科学”之偏的话,女儿的力量最终做到了这一点。

 

女儿不仅不掉入“黑洞”,还拒绝“理性”。她说:“摊上你这么个明白事理的妈妈真是件可悲的事,

你能不能不事先告诉我事情会怎么样,而让我自己去体验?你的经验能在我这里开花结果么?”

 

由此我知道,即便是真理,以为就应该人人接受,也能够人人接受那就错了。

中医是好东西,但母亲当年没有力量让我接受;科学是好东西,但我没有办法让女儿走上科技之路。

为此我说,把最终真理赐给人类并没有多大意义,人是“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如果接受真理的代价是取消了人类自己的生活,人类是有权拒绝的。

 

女儿对我说:“你做的饭很好吃,你就象别人的妈妈一样把饭做好就行了,不用给我做导师。”

女儿树她一个农村同学的妈妈给我做榜样让我学习 。

于是,在女儿的教育问题我唯有表现“原始”她才肯接受,因此,朋友们常批评我不教育孩子。

 

从小学到大学,女儿总是把班级里学习 最好、品德最好的女孩领回家来,

对人家说:“你认我妈做干妈吧?我妈最喜欢有你这样的女儿。”

然后让我帮这些女孩解决她们面临的问题。当我替这些女孩犯愁时,女儿便拍着我的肩膀说:

“你总说我钻不进去么,怎么又说她们钻不出来?看来就是她们给你做女儿你也是一样的忧心。”

 

所有跟帖: 

在动物面前,人总会遇到自己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8017 bytes) () 12/30/2019 postreply 18:35: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