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医几度秋凉》(3)

本帖于 2019-12-25 19:41:42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五)

 

母亲学医时,每天早晨三点钟起床 ,做饭,,背书。她可真是把师傅指定的书全背下来了。

那时她接受不到科学技术,也没有别的哲学思想分她的心。一对一的师承教育为她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

这条件是后来的我和现在的我女儿所不具备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如今已不具备学中医的条件了。

要想走到中医,中间隔着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众多的西式山峰,要走的弯路很可能是一代人,就强同我这样。

 

 

中医师传的育人方法使其不能象西医那样广泛培养人才。

在医学院校培养中医,浪费和摧毁的人才比培养出的人才多。

且不说中医院校大量的西医课程冲击着学生的头脑,仅西式的授课方法,

中医教材的科学化已经把学生与中医隔开了。

如今学中医不用背医古文了。我看了一下现今出的医古文书,其注解和翻译就抹杀中医并将其向西医靠拢。

 

母亲背了书,得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形成了坚定的中医信念,此后她的一生就是她老师精神财富的传承者。

虽然我不认识她的老师,不善言谈的母亲也不能过多地向我描述她的老师,可从母亲的从医方式上,

我不仅看到了她老师的影子,还隐约看到了那条千百年来中医人走过来的历史道路。

 

母亲受老师的影响是不自觉的,内在的。

我曾觉得母亲不太了解她的老师,因为我提出的关于她老师的许多为什么,她都回答不出。

,她老师不贪财,凭他的医术,想要发财不是难事,他全家十一口人,生活俭朴。

母亲受她老师这一影响很深,她说,医生因给人看病而发了财就是不对的。

 

每当有流行病或瘟疫发生,母亲的老师就当街舍药,分文不取。

母亲说,有一年闹霍乱,老师当街支口大锅,里面煮着药,排出几张木床 ,看到有人打晃着过来,

就扶倒在床 上刮莎,然后往身上浇热药汤,再给喝一碗热药,这就救活一个。

全家全上阵,累得要死要活……。

 

乘人之危,发国难财,对母亲老师这样一个医生来讲是不可想象的。

我想,她老师也是从自己老师处学来的吧?这也应该是中医的一个传统吧?

从母亲的叙述中,我没看到当瘟疫暴发时政府有什么做为。

都是民间医生自发的行动起来,履行一个医生的救死扶伤的天职。

 

旧社会医生的行医资格不是政府给予的,国家也没有医疗卫生体系。

按我女儿的观点,她认为中医在历史上没有获得政府和国家支持是其没有发展壮大的一个原因。

我想,没有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医却自觉地担负起维护国民健康的职责,

除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外,何以解释哪?

 

 

 

(六)

 

在母亲的作妨里, 在她的指挥下,我制药,制汤剂,散剂,丸药,膏药,药酒……。

那时,我不喜欢自己一身的药味,时常为自己一身的药味而难过。因为人们普遍不喜欢药味。

我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到中医院或路过中药店我都要做深呼吸,就象现代人到氧吧吸氧一样。

中药味能打开我全身的细胞,可能就是那时候被毒化了,至今留有毒瘾。

 

母亲看病过于活泛,真是不适合在医院工作。当有中年妇女领着病恹恹的女儿来看病,诊过脉后,

母亲就把中年妇女拉到一边说:“你这当妈的糊涂,该给姑娘找婆家了,不要等出了事……。”

 

着实说,母亲的性格不适合做媒婆,但母亲却为此没少给人撮合婚姻。

后来我继承了母亲这一传统,也给人做媒,因为我知道,好多好姑娘在青春期把控不好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与道德品质无关,适当地帮她们一把,有益她们一生。我看《西厢记》,看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

看到的就不是爱情,而是发情。因为与我在母亲诊所中看到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从医学角度看待人们所说的爱情了。后来又从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

 

有一位叫小珍的姑娘,反应强烈得让母亲和帮助母亲的我没少费心。她妈妈除了暴打她没有别的办法。

她反应强烈到已不能好好地处对象了。曾有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与她相处。

她把他领到我们家,她不敢让她自己妈知道。母亲为了促成他们缔结婚姻,留这小伙子吃饭。

我陪这个小伙子下棋。小珍不去帮我母亲做饭,老是过来住这小伙子身上贴。

当时我才十二三岁,把我恨了个牙根疼。

 

从我家吃完饭出去,两人到城外散步,她往玉米地里拉这小子,把人家吓跑了,再也不见她。

越是遭到拒绝她越疯狂。除了母亲极力安抚他,人们全嘲笑她。

最后只有一个病歪歪的,做过大手术,无爹无妈,身无分文的小子没跑,被她拉上了床 ,,

这个床 是她所在的纺织厂女工宿舍。女工们故意等到时候,领着保安,砸开一房门,

把他们堵在屋里。这个让老天做了生物试验的女人在疯狂半生之后,削发为尼,出家了。

 

也有一些中年妇女,轻佻,放荡,看到男人眼睛就发绿.有一个妇女,来看病,说她夜夜梦与鬼一交一 。

母亲这边正给她开方哪,她看到我父亲在里屋躺着看书,就蹭过去要躺在我父亲身边。

我大怒,可母亲只是琢磨方子,并不理睬她在干什么。

 

母亲不从道德角度看待女人作风问题的态度影响了我。

男人和女人的“发情”永无休止,中医没有心理学这一科,但母亲在她的行医生涯中,一直没有把这心理的,

精神的疾病从她的医疗范围内剔除出去。她没学过心理学,也不懂哲学,

她仅靠她所学的中医理论去医治和处理问题。

 

母亲对精神类疾病的态度和看法与西医有很大不同。我一直关注西医对精神疾病的研究。

母亲去逝近三十年了。这期间心理学发展是极为迅速的。

可我发现,其科研成果并没有超越母亲所在的中医认识范畴。

 

对小珍,母亲知道是怎么回事,对其它的女人,母亲也知道怎么回事。

 

母亲治不孕症很名,很多人来找她治。

有一次,她给一个女人诊过脉后并不开药,只聊天。我那时对母亲看病不感兴趣,坐在一边看我的书。

那年代还没有心理医生一说,更没见过心理疗法。病人是位中学老师。

很高雅的,谈着谈着,突然那老师大惊小怪地一喊吓我一跳,她拍手叫道:

“天,我明白了,这么说,那些犯作风问题的女人是因为有生理方面的要求?”

那时还没有“性冷淡”这一说法。

母亲诊脉摸出来了,正在启发,诱导她,她这是刚开了窍。

 

一个不孕妇女,丈夫有了外心,要与她离婚。她不肯,被丈夫打折了三根肋骨。

她悲痛欲绝,哭天抢地,我很气愤。回家跟母亲说。

母亲平静地说,这么打就好,年底就能生儿子了

果然,年底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两口子抱着乐得合不拢嘴。

 

我觉得母亲的老师很了不起,在旧社会,能收女孩做徒弟,他死时,把他的医书,药柜等物均分成两份,

给他学医的大儿子一份,给我母亲一份。母亲把这些东西一直保存着。

我小时总用她老师留下来的药碾子压药。

 

受过师传的母亲,二十多岁就走村串户地行医了。

解放后,又进了医学院校进行了西医培训。

所以,母亲干起西医来,也挺象那么回事,脖子上挂着听诊器,也会用西药,也会注射。

但她骨子里却是老师铸就的中医。

这个中医与现代医学有许多格格不入之处,如今想来,其中包含着好多有价值的启示。

 

在五十年代,在一般工人只挣三十几元钱,八级工匠才挣六十几元钱时,

母亲是大医院里拿九十几元月工资的医生。但医院不适合她,或者说,西医院的模式不适合中医。

母亲的工作方式是她老师那种作坊式的。象我前面说的,她是根据天气的运行,在流行病暴发前备好药。

可医院不允许她这么做,她用药又活又广,可医院进药有限。

母亲的许多常用药是禁药,正常配给医院,医院都不敢要。

医院的分科更是限制了她。因为她是综合性治疗。在医院里工作等于捆住了她的手脚。

于是,母亲毅然放弃了在大医院的工作,辞职回家,又干起了家庭作坊式的诊所。

所有跟帖: 

让人艳羡的穷人家庭,都藏着什么秘密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5312 bytes) () 12/25/2019 postreply 18:33: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