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2019年的中国

回答: 拳馆里,来了一个躁郁症少女YMCK10252019-12-14 13:59:58

千山暮:这也是2019年的中国

以中国的庞大,复杂,变化的急速,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可能有重合,也可能有差异。另外,接触的人的年龄和阶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这一代人是1989年以后进大学的一代,现在正处在为孩子奋斗的时段。我个人不认识退休老官员,也不认识几套房子的贪官土豪,同学朋友都是受过高等教育以后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吃饭的人士,和后来离开体制创业的商人,偶然接触到的所有人也都是最普通的平民。

我把今年在国内的体会(包括路遇的陌生人)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谈一下。

一  安全和监控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不欢迎面部扫描。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在我入住的一些酒店,乘车的长途客车站都有脸部扫描识别,让人怀疑是否每个人都被当成潜在的嫌犯对待,感觉确实是不被尊重,不太舒服。在北京乘坐地铁的一次,几个警察突然并排堵住出口,检查每一个经过的乘客的证件,可能是接到了通知要抓捕什么人。十三陵的长陵入口处也要查身份证件。总之,在检查方面,气氛十分肃杀,像是处在一种非常时期。

由于越来越严格的签证措施和中国总体形象在海外的恶化(最新的皮尤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的美国人对中国没有好感,比例达到新高),在国内的著名景点,不论是长城,故宫还是颐和园,已经很少看到西方游客。所见到几乎全是来自国内各地的人。在北京的景点和我聊过天的包括来自南京,带着孙子旅游的退休老人,来自山西的教师在度暑假,但很少看到西方人。过去的以外国游客为主的旅游饭店除了少数还有来自美国的商务访客外,多是国内游客和各种会议代表–会议也就是公费旅游,这个大家都知道。过去以每晚京剧表演著称的前门饭店(现被建国饭店集团收购,改名前门建国饭店)的京剧表演观众稀稀落落,和过去截然不同。我猜想以前这里的观众以国外旅游团为主,现在国内游客多了,可能对在饭店里看京剧也没有多大兴趣,即使票对住客是免费赠送的。

但是也要承认,在监控以外,国内还是有一些便民的进步。比如,如今去八达岭长城,可以在前门旅游集散中心坐政府主管的旅游1线大巴前往。车上有简单的导游服务交代注意事项,介绍沿途情况,协助买票,交代如何回程–国内游客都用手机来买,在车上进行,外国游客会被告知,有一个窗口是收人民币现金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大巴单程只收费现金每人20块人民币。

二 农村和户口

农村我是亲身在两年内去过两次的。可以确凿地说,户口的壁垒正在弱化。当然,最大的障碍在孩子就学方面,但在我的亲戚中,一是孩子父母回乡创业,所以不存在分离问题,二是把孩子接到打工的地方,付钱读书。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父母都不是经济完全拮据的“打工者”,而是自己创业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一旦孩子长大,在农村承包土地,搞养殖,享受种地和农业机械补贴的亲戚已经没有兴趣搬进城里。同时,一个长期在外打工后来自己创业的侄子最近告诉我,他考虑在老家的村民搬进政府修的楼房以后,又回到老家,把亲戚的老房子弄过来开发乡村旅游。我感觉流动已经变成双向的。至于户口,一个重大的误解可能是一提到”户口“ 只能意味着北京和上海的户口。得不到北京和上海的户口就叫户口无法解决。但在我对全部亲戚的观察中,发现大多数的亲戚的流动是从农村到县城的流动。在县城买房,获得户口(这是很容易的),定居,比起在农村的生活,已经让他们感到很方便和现代,也很满意了。另外,生活在县城,和大多数的亲戚都可以维持原来的人际网络,相互之间也有很多支持。我承认,原则上人拥有迁移到任何地方的自由,但觉得以北京和上海这两个特殊的超大城市为标准来判断户籍问题是不全面和不现实的。

三 关于习近平

我的总体感觉是,习近平及现在的管制方式还是引起了的焦虑和不安。我的一名大学同学是律师,他在北京的商场里陪我逛的时候竟大骂习近平是个大奇葩,认为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是根本不考虑将来,只想自己干到死的行为。我的一个表妹直言,习近平上台以后不好,不自由。更有趣的是年轻一代。我的一个表侄女刚刚考上大学,正在暑假等待发榜。这个高中生小女孩是这样说的:刚开始看到反腐,觉得习近平还不错,后来修改宪法,就觉得他(摇头)。她和同学在自己的群里把习近平和川普的一些可笑的表情都做成表情包,觉得好玩。从这里可以看出,修宪确实是一个昏招。既然现在又来解释修宪并不意味着终身制云云,又何必折腾出这么个被高中生都看扁的幺蛾子呢?

但是,在另一处旅游时,一个湖北的退休老人又是这样说的:”习主席“上台以后,社会治安比以前好多了。看上去信心满满的样子。前面提到的那对南京的退休老夫妇也对国内目前的现状很满意。他们到过美国,但是显然属于国内的那种 “到过美国但觉得美国不过如此” 的一部分人。这部分人现在也越来越多,并不是从不出国但专门盯着美国的黑暗面。

这些迥异的看法说明,对政治和治理的看法因人而异。如果退休老人关注日常生活的便利和安全,那么感受会以正面为主(谁能否认花20块可以安全舒适地坐车从前门去八达岭长城是件好事呢?)如果中青年关注的不是这个20块,而是民主和权利,那么感受会以负面为多。同时这也说明,一些海外华人以为国内的人傻乎乎地什么都在乎,吃饱喝足就上炕睡觉是完全错误的,这是长期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对国内的一个重大的误解。有些华人以为自己懂得了民主和自由的真谛,而国内民众麻木不仁得过且过,自己必须拯救和启蒙,这其实是一种傲慢和偏见。至少我所见到的并不是如此。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评判。

四 到底在想什么?

我参加了一个聚会。为了赶时间打了一个黑车。开着车,黑车司机突然问我,你做什么生意的?我说我不做生意。他说,上班,那好啊。现在不到晚饭时间啊,去谈什么?我开玩笑说,谈国家大事,民族的前途啊。他立刻调侃说,多党制? 民主? 然后就打开了话匣子,从薄熙来到习近平,贬了个够。我发现,他的资讯一点也不比海外华人少。

到了饭局。我还想强调这里没有贪官土豪,年龄在四十多到六十多,有的我认识,有的我不认识。有辞职的自由职业文化学者,有大学教师,有政府官员,有退休的地方学者,统称知识分子吧。政府官员虽然有公职身份,但思想自由开放,他很想了解美国究竟怎么回事,中国如何应对最好。邀请我的自由职业学者现在已经成了明确的民族主义思想代言人,对西方持强烈批判态度。但席间的另一个大学教师朋友却是极度向往西方,批判国内的(国内文科教授很多都如此所以才有很多人被学生举报)。他关注的是新疆问题,基督教会问题等等。但是,这样一群人却也很融洽地在一起吃吃喝喝,交换意见,丝毫没有违和感,更没有爆发什么争论。

在实践层面,他们中一些人都介入到一些新型的文化教育形式的创立和运作中,比如官方体制外的学堂,书院,读书会等等。就是说,在几乎不可能对政治体制进行任何变革的情况下,在基层进行文化的传播,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反思,也有可能在诸如环保这样的半敏感的领域行动,其实在各地都是一直有人在从事的。

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也绝对不是死水一潭,而海外华人的观察常常流于肤浅和狭隘(好像个个一回国就被大富豪环绕,然后抱怨空气污染),这反而是一个问题。

五 留学美国

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留学美国或者西方国家仍然是一个流行的话题,但这里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我在回美国的时候,在机场遇到一个要来美国看女儿的母亲,说自己的女儿特别热爱学术,在读一个州立大学读经济学博士,但是她自己很犹豫要不要让女儿留在美国。在这个母亲看来,国内毕竟是自己的国家和文化环境,让一个女孩独自在美国奋斗,总觉得没有多大的意思。至于婚恋,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回到国内,嫁一个靠谱的中国男人。对跨国跨文化婚姻,她没有兴趣,更没有把握。她说,你在对方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一旦有点矛盾冲突,肯定处在弱势。对于这位母亲的话,我也是难于反驳。中国女性在美国不明不白失踪死亡的例子也不少了。尽管矛盾或家暴在任何社会的夫妻关系中都会有,但中国女性在异国肯定更加脆弱和无助。

最后,我也告诉她,我也认为趁现在国内很多高校有优惠政策吸引海归,她女儿毕业回国却是可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论是学界还是公司,一个真正潜心学术的中国女博士,在美国能过得多好,能不能真正发挥所长,以我自己在美国也在”主流“ 工作生活多年的经历来看,至少是没有底气宣传什么的。

 

作者投稿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