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那些神逻辑

回答: 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YMCK10252019-11-20 18:38:56
生活中的那些神逻辑
文 | 徐英瑾
 
1.
迷惑行为:饭局上为什么一定要劝酒?
背后的哲学:自残与消灭个性
 
饭局上,都要劝酒:“来,走一个”,“先干为敬”,咕咚咕咚就喝了。
甚至喝到吐、喝到进医院。这就很奇怪,西方和日本就没这规矩。
敬酒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呢?
 
第一种,自残的逻辑。就是通过残害自己的身体,表示我对这件事的诚意。
另一个,消灭自己的个性。酒量是不同人的一个个性配置。我酒量那么小都陪你喝了,这说明什么呢?
 
要变成商业伙伴,通过喝酒来表示,好像是古代歃血为盟的温柔版。
 
西方人为什么不会这一套?因为他们的思维逻辑不一样。他觉得诚意就是在合同上让点利,喝酒和诚意没关系。
大家在一起喝点啤酒,吃点薯条,是为了开心,不用强迫。
 
 
2.
迷惑行为:到底是应该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背后的哲学:弱肉强食 VS 尊重个体
 
大家都知道西方比较尊重个体,这表现在和我们的很多具体操作不一样。
 
比如过马路。我们是:汽车大,我小,我得让着汽车。这是弱肉强食。
人家是倒了个个儿,你得先走过去,然后车开过去。如果你坚持让车先过,那车主还不开心了。
 
 
3.
迷惑行为: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
背后的哲学:滑坡论证与网红思想
 
 
听一群父母讲孩子教育。听得我都焦虑起来,简直太恐怖了。里面有很多陷阱。
 
第一个思维陷阱就是,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哲学上有个专门的论证:滑坡论证。比如我从山坡上滑下来,一定会一路滑到底吗?
不一定。半路可能被一个树或石头挡住了。
同样道理,开始可能学得慢一点,时间长了厚积薄发,也有可能。
 
但家长们不这样想,就信奉那套神逻辑:上好大学,就要先上好中学;上好中学,就要先上好小学……
 
如果按照这种线性思维去做,就不会去想人生有其他目标和其他的可能。
这很像那种“网红思想”,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很多家长他也受过高等教育,为什么轮到自己就糊涂了呢?
 
主要是缺乏一个比较健康的社会氛围,它强调的是均势和平衡,是评价手段和成长渠道的多样性。
 
如果所有人都往一条道上挤,人生就像赛道一样,都在赶。
 
在传统的科举考试环境中,除了中举,基本上没有什么被社会承认的道路。
相反,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社会氛围里面,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无论做什么,只要独到,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我可以随意开创我所需要的赛道,为什么要和别人在一条独木桥上去挤呢?
 
更应该接受的一个人生隐喻是,人生在任何时刻都是起点。
 
自己的输赢应该由自己的内心来界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