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堂网课改变的命运

来源: YMCK1025 2019-11-09 20:16:4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251 bytes)

被一堂网课改变的命运

马延君 真实故事计划 1 week ago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是当下许多人的疑问,阶层固化论下,教育公平一直是刺痛人们神经的针。在网络学校,清洁工、女大学生和高考生在同一虚拟空间埋头苦学的场景,或许提供了一种另外的解答:学习不仅关乎阶层和命运,学习也是目的本身。

故事时间:2019年

故事地点:北京、西安、济南

香皂、牙刷、牙膏卷进毛巾,再用塑料袋窸窸窣窣地裹好,装进塞着卫生纸和保温杯的小包里,赵淑梅收拾好全部行李,准备去杭州从北京出发的列车将在8月30日晚间7点开动,她要在车厢里站上一整夜。还差两年,赵淑梅就将迎来70岁。
这趟去杭州,赵淑梅是参加同学会。车窗外的夜色逐步倒退,人声和空气愈发浑浊。有人起身去卫生间,赵淑梅就搭在椅子边上歇两分钟。到了后半夜,大家都蜷缩在座位上睡着了,她只好坐在地上,打开手机上的英语软件,读两篇文章抵抗困意。
火车到站,赵淑梅急匆匆地跑出去。见面地点定在了郊区,她看不懂手机导航,也舍不得打车,只好一路打听着往那赶。8月的风黏糊糊地贴在身上,倒了三班公交,又走了几十分钟,这才看见“有道精品课线下见面会”的牌子。
现场多是衣着光鲜的年轻人,赵淑梅没敢摘帽子,头顶新生的白发有些扎眼。总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没人知道,她是这里最资深的学员。自从2014年网易有道推出有道精品课,每晚六点到九点,赵淑梅都会准时守在手机屏幕前学英语,整整五年,从未间断。
刚接触网课时,63岁的她正在北京做清洁工。每天面对着擦不完的地板,洗不完的抹布,下班跑回住处,打开手机、摆好本子,等着看老师直播,成了一天中唯一喘息的时刻。
刚开始,她连最基础的课程都听不懂,只能找时间反复看重播,不断点击暂停键,磕磕绊绊地记单词。一堂课听个四五遍,才能试着读一些句子。
跟着手机学了五年,这次特意赶来杭州,她就是想亲眼看看无数次出现在屏幕里的英语老师,和网络那端陪伴她的同学们。
正在济南大学读书的陈晓妍,也是赵淑梅“同学”中的一员。见面会那天下午,她刚结束英语培训机构的暑期兼职,交接完最后一份学生作业,攒够了学费,准备回到学校全力备战考研。
坐上公交车,陈晓妍习惯性地打开手机app。白天兼职,晚上复习,偶尔闲下来听听钟平老师的课,是她为数不多的放松方式。
考研的念头是听了英语课后产生的,为此她一直想见见钟平,当面给他讲一个故事。可惜整个暑假都在忙着兼职赚钱,始终未能成行。
没能见到老师的还有一千六百多公里外的马迪,此时他正在成都机场和父母告别。一起游玩了两天,父母将他送到大学门口,准备返回西安老家。
如果没有那几十节语文课,马迪不会超常发挥考入四川大学。临走前,父亲特意叮嘱他,以后要是有机会见到老师,一定要当面表示感谢。
还没等马迪的父母登上飞机,赵淑梅就坚持不住了。学员们还在热火朝天地拓展人脉,她悄悄溜出了现场。熬了一整夜,心脏一直怦怦跳,她要在天黑前找家便宜的旅店住下来,准备明早返程回京。

作者图 | 赵淑梅在见面会
身处各地的三人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命运会因学习产生交集。

这几年,每当有人问起赵淑梅,为什么一把年纪了突然要学英语,她都会用饭店的故事搪塞过去。
2013年春天,赵淑梅锁上江西乡下老屋的大门,带着一包行李,独自上了火车。丈夫离世十四年,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没人找她带孙辈,赵淑梅不再被人需要。
一个人在乡下待久了,她决定去北京闯闯。
火车慢悠悠地开了两天两夜,赵淑梅躺在卧铺上为自己鼓劲。北京没有亲戚朋友接应,她下了车,按照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找了份饭店清洁的工作。
饭店开在会展中心,经常有外国人前来用餐。那次,一位外国女士对赵淑梅说了一大堆话,她一句都没听懂,最后傻乎乎地回了句“伞克油”。
在赵淑梅的叙述中,学英语的念头就是这样产生的。她掏出五千块钱积蓄,报了个线下英语班,接待人员特别热情地招呼说:“阿姨,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容易,别人5000块钱只能买20课时,我再多送您4课时。”
从那之后,赵淑梅每天下班都会坐一个小时公交,从东城赶到朝阳,跟一群小学生上两个小时英语课,再坐夜班公交回到宿舍。
同事听说她每天折腾四个小时就为了学英语,都撇撇嘴说:“我们也听不懂啊,也没耽误什么事。”
没人知道,为了回到课堂,重新掌控人生,赵淑梅已经等了四十多年。
年轻时,赵淑梅也曾有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初中那年,她跟着老师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却因文革无缘高中。十年后,国家恢复高考,可她早已结婚生子,为了照顾三个孩子,只能放弃考学。
后来,村里派她去当小学老师,赵淑梅觉得机会来了,她想把自己错失的学习生涯补给孩子们。学校只有她一个老师,三个年级、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赵淑梅站在讲台上一讲就是一天。
兢兢业业地做了一年老师,直到最后,生产队长的女儿顶替了她的位置。
回家种了几年地,好不容易等到县里选拔教师,赵淑梅燃起重回讲台的希望,第一个报名参加考试。可发榜的广播一响,她的名字又被生产队长的亲戚换了下来。
村里人为她抱不平,赵淑梅倒是彻底认命了,继续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反复折腾了十几年,学校,从此成了心底遥远的梦。
对18岁的马迪来说,学校不是梦,而是具体可感的一栋白色小楼和一条挤着32万考生的隐形独木桥。
高中三年,每次开学马迪都会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考进年级前一百的学生,将被单独划分到那栋白色小楼里,接受更优渥,也更严苛的教育。不小心从楼里“掉”出来的学生,会受到老师们的“另眼相看”。少年猜不透原因,只能死死守住排名。

作者图 | 马迪的小白楼

马迪喜欢物理,在他看来,那是门通过定理和运算就能解决万事万物的优美学科。可语文不是,一套套试卷做下来,他像猜不透大人心思一般,猜不透命题人的考点。
马上就要高考了,独木桥越来越近。马迪的语文成绩始终不及格,全家人的心都跟着他挤在桥头左摇右晃。
与此同时,正在读大三的陈晓妍也陷入了学业困境。临近毕业,周围同学都在准备出国、考研,那是她想尝试,却又负担不起的上升通道。

陈晓妍的上学路,是妈妈用玫瑰花一朵朵铺出来的。几年前,爸爸的两次意外骨折,让本就拮据的家境雪上加霜,陈晓妍从小便跟着母亲四处借钱、做农活,维持家里生计。
拉垄、浇粪、摘玫瑰花,13岁的陈晓妍肩膀上是农具勒出的红印,手指上是玫瑰花刺划出的血痕。她怕妈妈心疼,只敢一个人躲在房间偷偷掉眼泪。

作者图 | 家里的玫瑰园

中考那年,班里同学大多去了职高,陈晓妍想为家里减轻负担,也哭闹着要去。在外地读书的姐姐特意赶回来,和妈妈轮着劝她,这才把她送进了高中。
厄运似乎特别偏爱这个姑娘,高二那年,她又得了运动型哮喘,一进医院就戴上了呼吸机。在病床上躺了半个月,看到一万块钱的账单,陈晓妍跪在床上抱着妈妈,哭着求她让自己赶紧出院。
山东高考竞争激烈,只有冲到金字塔尖上的人,才能拿到逆袭剧本,在镇上的高中努力了三年,陈晓妍勉强考上了大学。
收拾教室卫生、扮玩偶、做促销,为了不再向家里要钱,陈晓妍做遍了所有价格低廉的兼职。没钱了就硬饿着。直到那次看到英语培训机构的招聘,她以每节课35元的最低薪资成为兼职老师,这才拿到一份稳定保障。
但生活似乎没给她们留太多甜头。上完24节英语课,赵淑梅没钱续费,只好跑去西单图书大厦,对着一桌子英语辅导书发呆。
旁边穿校服的小姑娘主动凑过来搭话,听赵淑梅讲完自己的经历,小姑娘叹口气说:“阿姨你被骗了,我也在那家机构学习,5000块可以付一年的学费,他们是看你年纪大了,欺负你呢。”
赵淑梅听了只觉得心里发堵,她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300元,那些钱是她一点点攒出来的。回住处的路上,赵淑梅盯着车上的收款箱,用公交卡刷一次只要八毛钱,可她不知道去哪办卡,每次都要投两元现金。
北京的繁华好像和她这样的人没什么关系。
可她还是想学英语,又没有其它办法,只好去别的机构打听价钱。那天她正站在报名处纠结要不要再交一笔钱,没注意到身边的女孩默默盯了她很久。
第二天,她又回到那家机构,想再议议价。老师递来一本《剑桥英语》,告诉她“这是昨天那个女孩让我留给你的。”
舍不得再花钱报课,赵淑梅下载了有道词典,对着那本《剑桥英语》一页页地查单词。偶然间点开词典底部的广告,看到有道精品课两百元可以学几个月英语,赵淑梅喜出望外,立马报了名。
那则广告也出现在了马迪的语文练习册上,他实在不想做题,随手扫码听了一节公开课。屏幕里老师用他最喜欢的公式讲解了几道语文题,他第一次觉得纸上的文字不再那么不可捉摸。

作者图 | 马迪的练习册

眼看还有四个月就高考了,马迪缠着妈妈说想试试网课,妈妈立马掏出两千块钱,一口气为他买了四十多节语文课。
陈晓妍报名网课也是为了考试,她想考一门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为就业增添一份筹码。
第一次考试,陈晓妍信心满满地进了考场,成绩一出来就傻眼了,两门科目都只考了三十多分。
在老师那得知了有道精品课,陈晓妍咬牙花3000块钱,买了全套的英语课,那是她在讲台上站85个小时,才能赚来的钱。
为了通过考试,她每天听两遍网课,手抄双语版政府报告,没日没夜地背英语专四词汇,终于在六月份,顺利地为自己换来筹码。
考试结果让陈晓妍第一次有了自信,她把网课的教学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学生成绩的提升,让她半年内涨了三次薪。眼前的困难像多米诺骨牌般逐渐倒下,她突然觉得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也没那么大。
高考前一天晚上,马迪购买的网课到期。他躺在床上回忆老师授课要点,脑海里更多的还是那栋白色小楼。明天一早,他要和32万考生一起步入考场,彻底挥别那栋需要用成绩保卫的牢笼。
十几天后,马迪取得了631分的高考成绩,比平时整整多了100分。爸妈拉着他在网上反复查询了三遍,这才相信,他真的走过了那条独木桥。

10月25日,赵淑梅又一次踏上了长沙前往北京的列车。这几年,她像只候鸟,不断穿梭在南北方。她开始喜欢北京,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这座城市和她有了特别的联系。
手里的书页已经泛黄,在图书大厦听小姑娘说,她学英语是为了考托福去美国,赵淑梅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学英语到底是为什么?无论怎样努力,她也回不到那些改变命运的路口了。
 
那天临走前,她花四十块钱买下了一本英文版的《傲慢与偏见》,想着要不就把余生目标定在能读懂这本书就好了。
马迪独自来到北京三元桥的酒店,再过几个小时,父亲会从老家赶来陪他参加活动。过去十几年,父亲一直在西安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家陪陪儿子。父子俩几乎无话不说,但这三年,马迪一直隐瞒着一个秘密。
他没敢告诉任何人,如果高考时语文还是不及格,他会不顾一切反对,回到那栋白色的小楼重搏一次。
陈晓妍坐了一个半小时高铁来到北京,考研倒计时开始了,她几乎是分秒必争地学习。这次特意赶来北京是为了赴心底的一个约定。

作者图 | 陈晓妍特地去看了钟平的母校

晚间7点30分,素未谋面的三人,在网易有道IPO之夜上相遇。
陈晓妍在现场的大屏幕上又一次看见了熟悉的钟平老师,他正站在大洋彼岸敲钟。陈晓妍想告诉他一个故事,小时候妈妈告诉她,玫瑰花必须在未开放时采摘下来,经过一番窨制才能成为合格的花茶,在沸水的冲泡中开放。
像是一个隐喻,这些年,她一直觉得自己就像那些过早被摘下的小花。
直到今天,她才彻底原谅了生命中的那些刺。
*文中提及学员姓名为化名
- END -
撰文 | 马延君

所有跟帖: 

岁月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534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1:23: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