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那些没人赡养的老人后来怎么样了?

本帖于 2019-09-27 17:24:1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回答: 死时无人知晓的独居老人YMCK10252019-09-27 12:11:53

身边那些没人赡养的老人后来怎么样了?

 

大学时期流行当青年志愿者,身边同学都寻思着找点在志愿者本子上能记上一笔的事情,比如去小学打扫卫生,马路上交通小卫士。当时我是在离学校一公里的养老院做公益护工,每周固定去两天。养老院里边人进进出出,总能听到关于老人的这些那些。一般能够住进敬老院的老人家庭情况不会差到哪去,且基本都有退休工资。而选择来这里度过人生夕阳时间的原因也各有千秋。

 

 

现代社会,我非要当慈禧太后

白奶奶   83岁  进养老院3年

我38岁那年,丈夫出了意外,我就成了寡妇,那年大儿子也才十来岁,下面还有一个小儿子和小女儿要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说来也是身怀傲骨,作为当时高知女性我就偏不认输,自己一个人养大了这三个娃,还送小女儿出国深造,而这一切没有靠过别人。小女儿留洋之后就远嫁异国,基本没有回来聚过,也是每年最想念的人。

后来两个儿子也就成家了,我的苦日子也算到了头,我心中想一定要好好享受一下当婆婆的感觉。儿子们当时也是独门独户,并没有三世同堂住一起,这我也就忍了,可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传统观念还是很根深蒂固的)是时候该立立儿媳的规矩了。

 

我的规矩非常简单,家庭会议上语重心长的说:“我想时常见见儿媳妇儿们呀,提个要求,你们要早晚过来跟我请安,也就是早上八点做好早饭送到我这,晚上下班六点钟做好晚饭送过来,等我洗漱完躺下你们再回家。这要求不过分吧,我一个人实在是害怕呢,万一出什么事……, 尸体臭了可能都没人发现”我这俩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当面就回我:大清早都亡了,您醒醒吧婆婆。”你说我容易么我,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可不会轻易妥协,你们不来,那我去你们家,一三五大儿子家,二四六小儿子家,礼拜天翻硬币,正面大儿子反面小儿子。

 

不管去哪个儿子家,我作为当家资格最老作为管家婆婆自然事事都要参与过问,为了儿子的健康和胃口,我还自带菜谱,手把手调教儿媳,哪知儿媳有时竟然说我管得多,我这样辛辛苦苦的都是为了谁呀,我已忍不住就要痛斥起儿子儿媳来,竟然如此不孝顺呀!

后来儿媳又说改为早晚请安,这样我也可以接受,日子似乎平静了些,就这样十三年过去了,儿媳都很孝顺,看来我立规矩果然是有效的。发现腿脚不太好,又加了些洗脚捶腿的规矩,很是欣慰。后来又发现全家出游的主意很不错,又加到规矩里了。家庭生活日益丰富起来,我觉得很满意。

直到大孙子结婚,婚礼上看到孙媳妇特别喜欢,规矩也要立起来呀心想,于是对孙媳妇说: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人了,要向你婆婆学习,每天都来看看奶奶啊。

刚刚晋级婆婆的大儿媳当场哭了,婚礼不到一个礼拜,我就被送到这养老院了。这俩儿媳晋升为婆婆翅膀就硬了,真是不肖子孙。我可是骂起人来不带脏字也能半小时不重样,我会屈从她们俩吗?我早就知道养老院里的人都私下说我作,现在的我明明子孙满堂却胜似孤寡老人,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没错。

 

人老了,不是人

我外太婆以前总爱说:人老了,不是人。

是的,人老了没有收入,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那真是说难听的,连人都不如。为什么这么说呢?外太婆与白奶奶情况相似,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年纪轻轻就守寡,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可她们俩的人生截然不同。

期间不断有人劝外太婆改嫁,但考虑到我两个舅公,还有我奶奶,外太婆美欧离开这个家,她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对两个儿子尤其是大爷爷,百般疼爱与欣赏,重活累活都不让沾手。对奶奶及其苛刻,后来因为生活压力还把奶奶寄养在隔壁村的一户人家当养女,生活及其不易。

好在外太婆家的老房子院子大的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门口多年的老槐树下开满繁花绿植,就跟外太婆顽强的生命和劳动力一样。老房子有三间大屋朝阳,小西屋一般放些农具杂物,不住人。最小的北屋不朝阳,白天进去也得开灯。

大爷爷那时候娶了媳妇儿,分家分在小北屋和西屋,后来就有了我的表舅。小爷爷最让人放心不下,因为眼睛残疾至今没去上媳妇,外太婆就说:放心吧一定给你娶上媳妇。此时只剩外太婆和小爷爷住在大北屋。

大爷爷后来二胎有了我二表舅,一家四口挤在一个黑屋子,想去宽敞大北屋住,外太婆没有同意。

是心狠吗?贪图享受住大屋吗?

因为那家里时穷,守寡的外太婆没有能力再盖房子给儿子们。只能捂住手里仅有的、也是外太公盖下的房产,分配给两个儿子。

让俩儿子都利用现有的贫瘠资源先成了家,取上媳妇,再慢慢打拼过日子,盖新房子。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之举吧。

小爷爷眼还残疾,肯定更不好找媳妇,想让小儿子先住着大北屋,到时可好给小儿子说个媳妇。

大奶奶于是对此事心怀怨恨。

后来小爷爷特别争气,自己理发店挣钱改了一除新房子,把外太婆接到了自己改的新房子里。

外太婆的日子就此滋润起来,平时做做饭,缝缝洗洗,院子里养满了花,餐桌上也总是很丰盛,家里窗明几净,温馨舒适,总有很多好吃的。

这样一来大北屋就空了出来,大爷爷一家四口顺利补位住进了宽敞的大北屋,小北屋又回归了堆杂物的地位。外太婆当时默认的态度,让大爷爷觉得你搬走了,我们搬进来是这么的理所当然。

后来,在外太婆劳碌下,带着个孩子的小奶奶进了小爷爷家的门,诺言也总是兑现了。外太婆算是松了口气,看着两个儿子家庭也都算美满,小儿子也娶了妻盖了房,不说扬眉吐气,但也算把苦日子熬到了头。

于是外太婆在小爷爷家过起了一家四口的婆媳生活。时间长了,婆媳在一起终究是不行。小奶奶说老太婆有俩儿子,凭什么住他家也要吃他家的用他家的,还说外太婆光给两个亲孙子吃好吃的,不给后来的孙子吃。日久天长,小奶奶爆发了,骂了外太婆并扬言:有你没我,看着办。

外太婆不能眼看着千辛万苦给小儿子娶的媳妇跑了吧,只好自己搬出来,搬去哪里呢?

大爷爷知道大奶奶对外太婆心怀怨恨,不愿和外太婆在一起住,没说话。小爷爷刚找了小奶奶,小奶奶带着丧父的儿子来到新环境,肯定一切为儿子利益找想。如果让外太婆回去,他俩水火不容,肯定带自己儿子走人。小爷爷也不敢出声。当时天气冷了,就算不冷,也不能让老人睡大街吧,小时候被寄养在别人家的奶奶,也就是我亲奶奶看不下去了,就把外太婆接回家过了一个冬天。

期间大爷爷来过说,娘,你回去吧,村里给你批了块地基,让我们给你盖房子。你看你孙子也十五了,趁着我还能挣钱,能巴结着盖房子,我先用你的宅基给你大孙子盖起房子来,等你大孙子到了年龄,批了宅地基,再给你盖,你先回去住老宅子的小北屋行么。

外太婆不愿意。

快过年了,外太婆觉得太没面子,不愿在女儿家过年,寻思俩儿子肯定要接她回去过年,结果正月最后一天也没有来,她只好自己回去了,走时还对奶奶说:我寻思他们心也没这么硬啊

回去能住哪?只有小北屋,因为大北屋这时大舅爷爷一家四口住着。外太婆只能在小北屋住下了,这一住,一辈子就再也没挪窝。

大爷爷在本批给外太婆的宅地基上,盖了一栋二层的房子,考虑到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一层。就这样,外太婆一人在小北屋里住,大爷爷一家搬到新二层房子里去。没钱装修,就毛胚着匆匆住进去了,因为大奶奶和外太婆在老院子一起住不舒服。

大爷爷再也没提给外太婆批宅基地的事。外太婆又再次默认了,寻思我一个老太太了,批啥宅基地盖房子啊,我还是住我的大北屋就行。

明明是自己的大北屋,大奶奶却上锁了,外太婆竟不敢开口要求进去住。那时的外太婆即使住在不见阳光的小北屋也是很有信心的。她以为那时让大奶奶他们一家住这间小屋子,是委屈他们了,现在大奶奶让她住这间小屋,等自己住几年小屋子,年纪大些,她心里的怨恨消了,就能让自己住大北屋了。

后来大舅妈效仿村里的妇女们想在家养鸡挣个收入,在哪养呢?大北屋和西屋养的鸡,鸡笼三层的,大北屋,西屋都是鸡。屋地上全是鸡粪。院子里鸡声鼎沸,好不热闹。

于是盼啊,盼啊,盼着大奶奶啥时候不养鸡,腾出屋子来,能去大北屋住。大奶奶养了几年鸡,不养了,又锁上门。十年过去了,大奶奶就是没有让她去大北屋住的意思。外太婆一直好意思张嘴。村里人都笑话,本来就是老人的大北屋,却上锁不让住,大北屋宁愿喂鸡,也不给老人住啊。

从那,大奶奶眼睛里的光,越来越暗淡了。

后来大爷爷一家干脆不往外太婆跟前走了,每天就是我小爷爷去给姥姥送点馒头,因为我大爷爷对她不管不问。

我外太婆最后几年得了老年痴呆,只有我奶奶和小爷爷在她身边。小北屋里堆积满了外太婆捡来的破衣服,旧塑料制品,无法下脚,没有立锥之地。

一个当年要强的女人、独自养大三个孩子的女人、给两个儿子成家的女人、看大了两个孙子的女人,即使男人瘫痪了,也发誓要带孩子们过好日子的女人,一个想至死随夫,想在村里挣一口气的女人,终于没有力气了。

被时间与这人世间的坎坷与磨难无情的催成了一位老妇人。

我奶奶隔一两周就去给她收拾,平时隔最多不到三天就给她送饭,自己在家做好的蒸包,水饺,火烧。

外太婆最后那几年几乎是没有人的尊严。人在一个逼仄没光亮的地方生活久了,心也会暗淡。小北屋阴暗潮湿,普通人进去呆几分钟都压抑坏了,住久了身心都会不健康。我外太婆却住了20年。外太婆终日破衫褴褛,蓬头垢面。我奶奶去了给她烧壶水洗洗脸,烫个毛巾擦擦满是黑泥垢的双手,下点面条,打个鸡蛋。她都狼吞虎咽。

奶奶实在没办法,跑得更勤了,当时也是快60的人了,差不多每天都要去收拾一次,晚上把满屋子垃圾倒了,白天外太婆又捡了堆满。到后期越来越破罐子破摔,你们不是读不管我吗,我就拉尿在屋里,你们能看能下去吗?迫于村民舆论也得管管我了。

现实狠狠打碎了她的自尊,他到死也不相信这个结果,逃避式的最后甚至有点小小疯魔,说话啊啊啊的,自怨自怜。

大爷爷的家有了孙子,小爷爷家的继子也结婚了,没有人搭理外太婆,也没人尊重她。他们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都置办了私家车,也没人愿意让老人家去屋里坐坐,不管是儿孙辈更别提媳妇辈。不让她靠近自己的新家,说她脏,身上有尿骚味。

就这样,她继续在小房子里,没有了盼头,没有了希望。

外太婆这种无底线疼爱自己儿子的想法害了她。

最后呢,又期望亲戚与乡亲邻居们的舆论导向能让儿子们良心发现,真是莫大的笑话与讽刺。

把自己应有的权益搁置,对儿子不敢提任何要求甚至想法,满怀信心觉得儿子会凭良心养她老,不至于做太难看的事。

结果,难看至极。

自己从来没有正面过自己的基本住宿问题,没有主动争取过自己的基本养老问题。

没有主动把孩子们叫在一起,交代自己的房产,争取本该就属于自己的大北屋。

她只是觉得,自己,只是住在儿子家的一个老妪,而已。

终于,有一天,小爷爷早上送馒头,发现外太婆从床上掉下来了,头磕破了,已经没气了。

然后,就是发丧。

她一直向往的、本该就是她的那个大北屋的门,终于,被打开了。她的棺材停在那里,布置成了灵堂。

听完奶奶讲完,这件事对我的启发与影响很大。

对这事我不认为是大小奶奶的问题。儿媳跟婆婆不睦也不稀奇,大奶奶有怨恨也可以理解。

根本就是是两个爷爷的问题。

你们是亲兄弟,为什么不能坐下好好谈谈,不管是你的房子他的宅子,你的不是,我的过错,在老人温饱面前,我们都退一步。让她老人家先安顿晚年,老有所依,给一口热乎饭。她是我们的娘啊。就是要饭的上门讨食,你还给口饭呢。

如果你硬要赡养自己的母亲,你的媳妇白眼也好,恶语也好,要挟也好,威逼也好,总不把刀架在你脖子上杀了你。

所以你们气派的房子装不下一个生你养你的、受尽了苦难、年轻就守寡的母亲。所以,你们能不顾别人的耻笑与自己的良心,不管,不问,不近身。

你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投稿人: 温特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