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女记者陈晓楠做了一个叫《和陌生人说话》的对话栏目,很小众,但质量很高。遗憾的是,到第二季的时候因为不可控因素被禁播了。其中的一期节目《菖蒲河情人》,让我印象深刻。
《菖蒲河情人》讲述发生在北京菖蒲河公园的故事,每天都有大量的老年人聚集到此相亲。他们谈情说爱并不像年轻人相亲扭扭捏捏,还要带闺蜜架场子,这里的老人大胆、直接,遇到喜欢的上去就聊,聊的开了就在一起,不行就继续物色下一位。这里是老年人性与爱的天堂。
节目的主人公胡大爷,性格爽快,敢爱敢恨又能侃,是菖蒲河公园最靓的崽儿之一。在与主持人的对话过程中,胡大爷畅所欲言,尤其在“性”方面也表达得十分大胆,让号称“青年路少妇之友”的同事莫老师也啧啧赞叹。
老年人找伴侣,身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没人想临老再添个累赘。在如何看出一个人身体如何这个问题上,胡大爷颇有心得。

当主持人问及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的时候,胡大爷才稍显害羞:

对“性趣”的追求,胡大爷直接大胆,开门见山。感觉来了,他与女伴在大街上拥吻,虽然引得众人的目光,也毫不露怯。
胡大爷老当益壮,与女友曾有过“一天四次”的经历,心中的热烈不输小伙子。
胡大爷曾经在菖蒲河谈过一个女朋友,是个电影演员。她刚来的时候,在菖蒲河艳压群芳。六十多看上去像三十多,盘儿又靓,条儿又顺,浑身没有一个褶儿,一下就把菖蒲河全部男的镇住了,没几个有勇气敢上去聊的。
但胡大爷敢聊。
本来人家有一个上海的男朋友,但胡大爷足足追了一年多,费了老大功夫最终截胡成功。眼看着就要收拾收拾家具住到一块儿,打电话给闺女,闺女就两句话:
“不行,骗子。”
“人家这么漂亮,能看上你?”
就像当年胡大爷拒绝给闺女的男朋友开门一样,世道轮回,年轻人成为审时度势、掌握大权的“丈母娘”。菖蒲河不少的姻缘都因此而最终失败。

当我们谈及“性与爱”,会理所当然把它当做年轻人的专属,而忘记了这是所有成年人的共情。老人同样拥有追求性与爱的权利,但很显然,社会对他们来说是不友好的。
我们想象中的老年生活,就应该是打打牌,练练书法,最好足不出户在家安享晚年,总之是少给社会添乱。当他们谈情说爱的时候,耳边一定会有“为老不尊”,“老不正经”的声音。
前文中的胡大爷,在老伴因癌症去世后一直独居,镜头里家中杂乱不堪,无处落脚。胡大爷翻出结婚照,对着记者夸赞年轻时的妻子心灵手巧。回忆过往,几度流泪。
每天晚上,胡大爷会把所有房间的电灯全打开,电视机一开就是一整夜,早上四五点钟醒来,常常发现电视还在响着。胡大爷说这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一个人的房间空空荡荡的,太安静了。
我们曾经收到过一个警察读者的投稿,讲述了一位流连于棚户区按摩店的老人。
老汤四十多的时候丧妻,一直未婚。他在当地的建筑业是小有名气的人物,生活光鲜。人到七十多岁,却开始喜欢到棚户区的“按摩店”、“美容院”、“洗脚房”去找小姐。
很快他就成为了那里的熟客,同时也成为了派出所扫黄大队的熟客,每次他都积极的承认错误。但每次被放出来之后,他还是乐此不疲的前往。
老汤出手大方,但到那些地方并不是为了“整事儿”,往往就是和那里的小姐聊聊天就走。
老汤也有过几任女朋友,但总在最后要结婚的时候被儿子和儿媳阻拦。儿子儿媳盯着老汤丰厚的家产,无论如何也不允许外人来分一杯羹,他们并不在乎老汤独居的寂寞。
“爱找小姐”的老汤并不是在追求“性”,而是想要一种对空荡荡生活的填充。
如何去理解一个独居老人的孤独?这不是年轻人宅在屋里,在网上喊着寂寞式的无病呻吟。他们真正的经历过生离死别,衰老带来的恐惧同样无从慰藉。
老年人追求性,无可厚非。但我时常会想,他们需要的真的是性么?也许是。也许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对漫漫长夜的陪伴。

在四川,有一个和硅胶娃娃生活在一起的老人。
2016年,在给去世的妻子烧完“五七”后,70岁的老张花了一万多块钱,在网上购买了第一个娃娃。娃娃黄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虽然没有网上的展示图那样逼真,但张先生依然很喜欢。
老张没有儿女,每天回到家就开始为娃娃梳头,给她编不同的辫子,为她换上妻子的旧衣。
他给娃娃买了戒指和项链,还特意学了化妆,给娃娃涂口红,为她画眉。
一个人吃饭,老张也不马虎。
他会准备两副碗筷,自己盛一碗,给娃娃盛一碗。他把饭端到娃娃的面前,把筷子放到娃娃的手上。
打开电视,调到妻子最爱看的节目,静静地享受这“二人世界”。


图片来源:箭厂视频
但没多久,娃娃的身体出现裂口,露出了劣质的钢板和铁丝,手和脚都出现了畸形。老张买来硅胶把裂开的口子补上,用轮胎把断掉的手固定住。像当时照顾生病的妻子一样。

图片来源:箭厂视频
这件事被媒体所关注到,一家娃娃生产商赠送给了老张一个定制版的硅胶娃娃。老张有了新的替代品,但对陪伴他许久的旧的娃娃,他依旧小心翼翼地放在客厅的沙发上,为她盖好被子。
老张的房间有一个妻子的灵堂,是妻子生前和他一起共同设计的。厚厚的纸钱叠的老高,金箔纸叠成的金字塔占据了小半个客厅的墙面。
屋子了有各式各样的拉花和彩灯,每到妻子的生日或忌日,老张就会把彩灯打开。

图片来源:箭厂视频
“与硅胶娃娃生活在一起的独居老人”,这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场景,但细致地了解老张的故事后,没人会再把这件事和“性”扯上关系。

同事讲了他爷爷的一件小事。在城市里买房子之后,他给爷爷租了一套房子。
搬家的路上,爷爷既不关心房子的采光,也不关心房屋里面及周边的配置如何,只在关心一件事,并在一路上反复确认了十几次——房子的详细地址。
他要把新的住址告诉保健品推销员,方便他们寄信件和小礼物过来。
虽然同事反复强调那是骗人的,但他还是执意如此。因为只有这些人会和他主动交流。
假如一个外星人入侵了地球的通信系统,它们会认为大部分人类只能活到五十岁。
因为这个世界里超过五十岁的声音太少了。
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年轻人创造着价值,也掌控着信息制造和传播。我们的孤独、焦虑、压力等身心问题通过集体发声,在网络上漾起一波又一波浪潮。
但社会对老年人从来不是这么宽容。很多老人因为长期无人交流,患上了自闭症和抑郁症,从而变得更加不爱说话。吊诡的是,人们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反而把“沉默寡言”当成变老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中国有2亿多老人,其中有一半是空巢或独居,他们是被极度边缘化的一群人,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声音。他们由衰老带来的恐惧和孤独,也无处安放。
-END-
我75歲,8套房,想談一場與錢無關的戀愛怎麼那麼難?
一位穿著一身黑色的貂絨,腳踩yeezy的大爺感嘆道。
劉大爺在鏡頭前毫不掩飾自己的經濟實力,「房子咱就有8套」。
但正是這樣的經濟條件,卻成為他在菖蒲河公園相親路上的最大障礙。
最近小怪看了《和陌生人說話》中的一期節目《菖蒲河老情人》,讓我不僅了解了北京菖蒲河公園, 還有老年人的愛與性。
01
菖蒲河公園是京城最著名的中老年相親聖地。每逢周二、周六,成百上千的大爺大媽會自發聚集到公園的亭子附近「找對象」。
大到九十多歲,小到四十多歲的人,都希望能在這個地方找到自己後半生的歸宿。
如果你以為老年人在菖蒲河公園找老伴,都是看眼緣。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菖蒲河相親,物質是入門條件!
年輕人除開物質,或許你還能談談潛力。可人老了,只有錢才是保障。
「到這來百分之九十都是找錢包的。」那位擁有8套房的劉大爺說。
老年人相親,直接明了,見面直問條件。
「在哪住?收入多少?有沒有退休金?醫保?身體怎樣?」
甚至有些大爺大媽直接把自己的條件和要求列印出來,推銷自己。
形形色色的大爺大媽左一群右一隊地扎堆在涼亭附近,你一言我一語,樂此不疲地表達著自己的擇偶標準。
有的表示「要喪偶的,不要離異的」,因為離婚的「太麻煩」,到底是一家還是兩家人搞不清楚。
有的要求對方「必須是公務員」,「愛打麻將、跳交際舞的不要」。
即使同是本地人,內部也依然互相殘殺。東城西城還湊和,住朝陽的不合適,住海淀的沒感覺。
二環的瞧不上三環的,四環的鄙視五環的。
菖蒲河公園還有這一套相親鄙視鏈:
住胡同>住樓房>住平房
單住>跟兒女住
未生育>子女已婚>子女未婚
子女是海歸碩士往往能傲視國內211、985。
在菖蒲河,男的主要看對方容貌,要身材好、皮膚好、漂亮。
女的大多也開門見山,要求對方物質條件高,身體那方面也得好!
沒有猜錯,就是那方面。
大爺大媽們在菖蒲河找對象,除了看你是不是有房有車有顏值,很重要的一點還要看你「行不行」。
一位來自北京的胡大爺一把年紀在節目中直面最原始的自己。
他直言自己看顏值、看身材,喜歡年輕的女士。
並且毫不避諱的告訴主持人他做過最「浪漫」的事:
在大柵欄電影院裡做過那個瘋狂的事情。
兩人洗澡,洗鴛鴦浴。
一天四次,非常瘋狂。
胡大爺就很直接地說,「你再好,你掙幾個億,你這玩意兒不靈,不瞎菜嗎?沒用!」
大爺就是大爺,搞起對象來,比你還要生猛。
除了直接、勇猛,大爺大媽們追求起愛情來,還講求速戰速決。一上來就土味情話,講得比年輕人還溜:
「你有男朋友我也喜歡你,你是我喜歡的類型。」
「你長得漂亮,我想要你。我一顆紅心心向你,你看看那水有多深,我心就有多真。」
「你的漂亮是你的過錯,我喜歡你,誰讓你這麼美呢,這賴我嗎?」
情話說完,如果成了,倆人就一起吃飯,有的當天就領回家,或者乾脆先同居了。
在菖蒲河,沒有靦腆、迂迴、拖泥帶水這一說。
02
這檔節目播出後,有很多網友在微博底下斥責這些老人為老不尊,老不正經,老流氓!
可他們又有什麼錯呢?錯在和我們印象中的傳統老人不一樣?
平時年輕人張口閉口的黃段子可以稱之為笑話,老年人講出自己的情感需求卻成了污言穢語?
老人也是人,他們也曾年輕過,擁有這些需求並無過錯吧?
更何況,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之前的封建社會,更不會因為所謂「忠貞」去立貞潔牌坊。
而現實情況是,不僅僅是這些人,放在整個社會對於老年人的「黃昏戀」總是很多反對的聲音。
特別是在子女眼裡,老人的情感生活就變得更加的「天理難容」。
曾經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的經歷:
她大姑在他高中的時候去世,剩下了姑父一人。經人介紹,姑父認識了一位比他小10歲的喪偶女人。
兩人處了一段時間後,就跟6個子女商量準備結婚。
沒想到,6個子女的態度都是拒絕的,害怕這個女人是來騙錢的。
姑父為了打消兒女們的顧慮,不讓這個女人管家裡的錢和生意,兩人回到老家開個小賣部。
後來,兩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姑父也因為她戒掉了多年喝酒抽菸的毛病。
這時候,子女反倒不樂意了,覺得父親背叛了他們死去的母親。
直到有一天,女人承受不住了,一分錢沒要就離開了姑父。
從那以後,她姑父就變了個人,性格抑鬱、暴躁,開始酗酒抽菸,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在這個女人離開後的第二年,姑父就去世了。
臨死前他還很不甘心的對子女說:
「你們不允許我跟她在一起,那我就下去找你媽!」
這個時候,子女才明白哪有什麼背叛,只不過是一個孤獨的老父親,想要一個陪伴而已。
在中國,老人的情和愛,正是被社會忽略掉的一部分。
有人把老年人戀愛形容為「老房子著火」,沒救了。
而其實他們和我們一樣,不過是需要更多的陪伴與關懷。
也許有些人會說有兒女的陪伴不就夠了嗎?
答案是遠遠不夠,由於代溝的差距,子女就是再孝順,也無法完全在認知和情感上與父母形成一致。
那位擁有8套房的劉大爺說:
「滿堂的兒女不如半路的夫妻,兒女的話頂多來看看你,她不可能在你這兒待一個禮拜,十天撐死了。
他們跟你聊不到一塊兒去,也不會親自給你洗衣做飯。
他們的關心就是,來了就是在外邊買著吃,買倆披薩,外面飯館吃頓飯完了。到晚上飯館再吃一頓,關心談不上關心。」
家裡再豪華再舒適,老年人一個人待在家也像蹲監獄似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只能默默忍受被孤立被壓抑的痛苦。
03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國大約有58.1%的老年人因為喪偶、離異、未婚導致獨居生活,而他們的心理與生理生活較少得到關注和關心。
很多性醫學著作都肯定了老年人的性需求和性能力。
絕大部分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續到70歲以上,有近一半的人可以保持到80歲左右,還有的到了90歲仍有性要求,甚至不弱於年輕人。
在中國,一份有關老年性生活的調查報告也顯示,65歲至80歲的老人中,95%的老年人依然存在性衝動。
在眾人看來,性代表繁衍、青春以及活力,是年輕人的特權。人到老年,性就該「退休」了,不然就是「老不正經」。
可無論在哪裡,無論多大年紀,人們對愛和性的渴望都是一樣的。任何人都有這個權利。
美國的超模CarmenDell『Orefice,83歲接受記者採訪,特別瀟洒和驕傲地說:「我當然還有性生活了。」她今年87歲,是全球年紀最大的模特。
日本還有一個街頭採訪,詢問老年人對年輕人的建議。一個90歲老奶奶的建議是:無論什麼年紀都不能放棄,都要加油。
她笑眯眯地說,就算自己90歲了,也會談戀愛,會和男朋友約會,偶爾還想要啪啪啪。
但在中國,老人們追求愛和性,要面對的壓力和難度都大得多。
在我們心目中的老人,他們是端莊慈祥的,他們關心的,無非是糧食蔬菜、家庭子女,總之,和性扯不上什麼關係。
而菖蒲河看似瘋狂粗野,背後其實是人在生命的最後,迫切需要愛和關懷的孤獨內心。
這讓小怪想起前段時間熱播的《都挺好》電視劇,劇里精打細算了一輩子的蘇大強,愛上了保姆蔡根花。
其實他心裡比誰偶清楚,保姆為什麼對她這麼好。
假如沒有蔡根花,蘇大強到死都體會不到被愛的感覺。
他們盡職盡責活了大半輩子,忽然發現留給他們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他們為自己活一回。有錯嗎?
你支持老年人黃昏戀嗎?
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news/a3aqa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