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于 2019-09-16 19:46:32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王纯松命理 

 

民间故事:算命父子

 

老算命先生过去家是地主,读了几年书,认识几个字,帽子被摘掉后,跑到武当山拜了师傅,有了拜师帖,就有了护身符。他说他师傅师傅的师傅的师傅是张三丰,没人去考察这些。错不了的事实是,武当,道教圣地。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宗。其作为一种文化,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传播与世。
 
老算命相生从山上下来,回到他的家乡后,坐到一座庙里,摇身一变,成了这儿方圆几十公里的老半仙,他的卦算得灵得你去给他多少卦钱他都知道,升官不升官、发财不发财、离婚不离婚、欠账要回要不回、丢的汽车能找回找不回等等一切大事,他都能给你算出来。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他被传得几乎成了神仙。
 
自从老算命先生的儿子从九华山回来后,老算命先生庙里的香火几乎都要断了,为什么呢?信者都跑到他儿子这里来算了。老算命先生有点不服气,经常到他儿子那听他儿子给人算卦,他看到及又听到儿子的瞎胡掐、瞎胡算,他早已气不打一处来。数月后,老算命先生实在憋不住了,一天深夜,他把儿子叫到跟前,用他手里的拐杖,狠狠地朝他儿子身上敲了几拐杖,哆嗦着嘴说:
 
“你这个败家子,给老子跪下!”老算命先生不解气又打了他儿子几拐杖,接着又说:“你算卦少收钱也就算啦!你还给来这里看卦的,奉送你自己掏钱买来的镇宅之宝,还为他们的镇宅之宝百分之百开光加持,嘴里念着什么为您的官场,事业,家庭,身体,爱情保驾护航!政商精英必备!连钱都不收你必备个啥?!你想把我这几十年来辛辛苦苦赚来的家产,一夜之间,全部给我毁如一旦呀!”老算命先生越说越激动,气愤地说着说着又举起了拐杖,他的儿子站起双手紧紧握着了打来的拐杖说:
 
“老爹,你息怒。”儿子笑着说:“我可没抢你的生意,这都是他们自己找上门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老了,落伍了,您算得准,这我的确佩服,可您用的破法就不灵了,您也是算了一辈子的命,你就没发现,我送出去的镇宅之宝,也不是随便送人的,凡是住套房的一律不送,只有那些住独家小院的还得是有钱大方的主,我才送,舍不得孩子怎能打住狼。”老算命先生眨眨眼睛,显得格外的迷惑。儿子接着骄傲地又说:“您把您的老君庙,让给我徒弟去坐吧,你也该在家享享清福了。”
 
“庙,我可以让给你徒弟,可……?”老算命先生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他儿子打断了。
“别可了,你没听见吗?我叫他们把家里比较值钱的老古董,没有老古董,现钱也行,最少是八千八百八十八块八毛八,用一块红布外加红塑料布包好,在红布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画上自己的属相,然后,把这些宝贝,塞到我送给他们的镇宅之宝的肚子里,凌晨三点三十分准时起床,让他们把我送的镇宅之宝,埋在他们家大门口的什么什么地方,百年不得挖出再看,不仅起到镇宅、消灾作用,同时呢,又给他们要修建大门的子孙们留下一笔巨大的财富,别说其它,就光我送的镇宅之宝,若干年后,也得值几万甚至上百万。其实,我送给他们的镇宅之宝,最贵的不超过一百块钱。”
 
“这又该如何?”老算命先生说。
“在这之前,我带着我的徒弟,早去他们家看过风水,那镇宅之宝肚子里的宝贝,我的徒弟开车放风,我决不会叫它昏睡百年!”
 
 
 
 

民间故事:会看相的秀才

 

元末适值群雄割据,濠州清塘村道口有一穷秀才姓刘名祝,平日里刘秀才提一书篓在村道口摆一字摊,专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写写书信。
 
谁料这天说变就变,兵荒马乱不提,就是这书信该谁送,又该送去哪也没个准,来找刘秀才写书信的人变得是寥寥无几,为此刘秀才不得不把家中藏的几幅书画典当了才堪堪维持生计。
 
却说这日刘秀才依旧在村道口摆着字摊,眼看就要晌午仍旧是摊可罗雀,正欲离去之时却见远远走来一道士模样的老人。
 
刘秀才心里正好奇,只见那老道士已经走到了跟前,站在刘秀才摊边就吆喝起来:“八字命理,指点迷津,不准不要钱……”
 
“兵荒马乱,饭都吃不饱谁还找你算命”刘秀才出言道。
 
那老道士头也不回吭声道:“太平天下更无人关心命数,有缘自来。”
 
或许是这小村子平静了太久,被这老道士一吆喝还真有不少男女老幼就围了过来。
 
村里程大婶的老相好前几日刚过世,唯一的儿子又服役充军去了,她有意为难老道士就把老相好的八字给了老道士,看热闹的都等着老道士出丑。
 
不料老道士微微掐指,不乐道:“岂可拿过世的人取乐老道我。”
 
闻言刘秀才和瞧热闹的人都暗暗惊奇这老道士还真有点本事。
 
有人开了先河,陆陆续续地不少乡里乡亲替子孙求功名的,为老人求健康的都找这老道士算了一次,不稍会功夫刘秀才就见老道士收了十几文钱,心中暗暗道:“我写一封家信也才三文钱,还不及这老道士这会儿的功夫来得多。”
 
刘秀才心下有了决定,趁着那老道士无事便招呼道:“道长还收弟子吗?”
 
老道士见有人动了心思,微笑着摇摇头便不说话了。
 
刘秀才好似不失望,好整以暇地坐在地上看那老道士替人算命,自己手上却是提笔写着字。
 
时近黄昏,那老道士移步出了村子,刘秀才竟也提着书篓跟在那老道士身后,老道士见状微笑着也不说话,就任刘秀才跟在身后。
 
就这般刘秀才跟了老道士十几日,老道士每日停下算命的时候,刘秀才就跟着摆字摊,分明没有人来写书信,可刘秀才依旧不停写写画画。
 
一个月后的黄昏,老道士正要离开,却见那刘秀才提着书篓也不跟自己了,朝着来时的路返回去了。
 
又半月,这十里八乡出了一个会看相的刘秀才,其说的话十有八九都能应验,乡亲们都以为这刘秀才受了那位道长真传,可是刘秀才对此却闭口不谈。
 
 
刘秀才凭着看相的本事在这乱世却也过得安稳,家中不仅添置了许多家用,就连之前被刘秀才典当掉的书画都一一赎了回来,刘秀才的名声也传到了十里八乡之外,许多人特意登门来访。
 
这日清塘乡来了一伍士兵,那领头的伍长找到刘秀才要其看相,刘秀才见其长相丑陋,可俗话说民不与官斗,于是就挑好话说,说其乃人中龙凤、将来必是将帅之才云云。
 
那伍长听了哈哈大笑,赏了刘秀才一百文钱便带着士兵离开了清塘乡。
 
家境越来越好,可这刘秀才不知为何不再如当初一般四处为人看相,乡亲们都以为这是高人立了规矩,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那刘秀才膝下已经有了儿女,也不再替人看相。
 
一日清塘乡突然锣鼓大作,一队人马张灯结彩地到了刘秀才家中。
 
岂料十八年前那个伍长竟是明太祖朱元璋,特遣钦差赠予刘秀才百两黄金,还欲提携刘秀才进京为官,刘秀才收下黄金却辞谢了官禄,朱元璋知道后并未发怒,仅当这是高人隐士不屑于朝野。
 
数十年后,当刘秀才临终之时才告知其子原来当年在清塘乡算命的那老道士并未传艺给刘秀才。
 
只是那日程大婶为其儿子算八字的时候,那老道士说了一句:“神魂气浊丧他乡。”
 
乡亲们大多不识字不知道老道士说的什么,刘秀才却是一清二楚,这是指充军客死他乡啊。
 
过后不久,陆大爷也为其充军的儿子算八字,那老道士又说了一句:“子息终须倚螟蛉。”
 
刘秀才暗道这同样是要身死军中啊!
 
忽而刘秀才想起,这两家人的儿子自己当初是见过的,那两人眉中都有一黑志,若不细看一般人是难以发觉的。
 
就这般刘秀才跟着老道士,把其说的每句话都写了下来,事后回转又去将那些算命的人面相画了下来,从此以后每次看相便也是照着老道士说过的依葫芦画瓢。
 
初始之时,还能十有八九应验,可随着来访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些他不曾画下来的面相,便只能挑些好听的说。
 
刘秀才自知这不是长远之计,有些钱银之后便娶妻生子,不再替人看相。
 
其子刘然亦是仅考得一秀才,而后功名上便不得寸进,刘祝死后刘然继承了看相的本领,却有一规矩:只替达官贵人看相,寻常人难求一见。
 
时濠州境内的达官贵人都与刘然有交情,刘府亦是三进大宅,家丁婢女数十个。
 
一日刘然正于刘府正厅中与一贵客谈笑,家丁忽报门外有一道士来求吃的,刘然恼怒便叫家丁将道士驱逐离开。
 
不几日,竟有一京中大员来访,初见其面刘然便心生恐慌,此人面相在其父所传的看相本领中并无相似之处,刘然无奈便尽以好话敷衍。
 
时值建文帝削藩罢官,这位京中大员回京后亦被贬官降级,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恼怒刘然尽以好话相欺,便暗中遣人栽赃刘府。
 
不出半旬,刘府便被抄家,府邸充公家丁散尽。
 
刘然本就一秀才,自小不曾做过农活,抄家之后便如其父亲当年一般,在清塘村道口摆字摊兼看相谋生。
 
刘然此前只替达官贵人看相,乡亲们便心中不满,如今见其家境败落再也无人去光顾字摊,数月后刘然便在靖难之役中死于乱军。

所有跟帖: 

社科院设易经与预测专业,纳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计划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4412 bytes) () 09/16/2019 postreply 19:47: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