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前世全部的记忆和技能转世,却挖不出前世埋宝
文章出自:地藏论坛,原文标题:《再生人案例:杨秀意,前世姚秀意,生前埋宝》,链接地址:http://www.bskk.com/thread-3092551-1-1.html
杨秀意,1958年11月21日,生于通道县陇城镇竹塘村南地组,有一兄两妹。
他的前世姚秀意,1883年(清光绪九年)生于双江镇(今通道县城驻地)。姚秀意识字,做了大半辈子木材生意,积攒下一笔不小的财富。1940年代,当地匪患猖獗,为防止抢劫,也为了自己能来生享用,他独自一人将数千枚银元连同一些金银装入缸中,秘密埋于双江河岸。岸上有一块巨大的铜岩裸露出地面,双江河和铜岩是两个关键的参考物,藏宝地点就在这两者中间。
姚秀意因富得祸。1952年后,他被划为富农成份,屡遭批斗殴打。古稀残年,经不住这番折磨,于是,某次被打后,一病不起。一个月后,他于1958年10月2日,含恨去世。姚秀意死时,有一子一女,一妻一姐,但他藏宝的秘密没有告诉任何人。
姚秀意死后,看到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飘出,站在墙角。但很快,他发现除了自己这个灵魂站在墙角,注视自己的遗体外,还有一个与自己几乎完全一样的灵魂也在注视这具遗体。这另一个灵魂,据杨秀意讲是副魂,死后,负责守坟守家,但主灵魂会去投胎。姚秀意的主魂觉得有副魂看守遗体,自己便上街转悠了一圈,看了一眼自己,发现和生前并无二致。他可以看见别人,也能听见别人说话,但他自己却无法被生人看见,而且他即便大声说话,生人也听不见。于是,他感到非常沮丧和羞愧,开始怕见生人,就回家了。
出殡的日子到了,跟在棺材后面的,除了送葬的亲朋好友外,还有他的副魂,形象和他一模一样。在棺材入土时,主副两个灵魂都站在坟边,看着他们填土。待棺材埋好后,那个副魂就扑进坟中,不见了。据杨秀意讲,那个副魂会守坟20年,当然,这20年间,他也会经常回原来的家里看看。侗族每家中堂神龛之上的横批往往是「佑我后人」,庇佑守护后人者即先祖之守坟灵魂。(原编者注:也有先祖的灵魂常驻家中守护的,谓之「家仙」。「天地国 位」下方的「兴隆土地」及「瑞庆夫人」之神位,就是某一对已故先祖夫妻的亡魂暂时不投胎,自愿在家守家护家的家仙神位。)
杨秀意的主魂跟着送葬队伍回家了,住了一个多月后,他便想找地方投胎。同年11月20日这天,是双江赶集日。杨秀意来到集上游荡,不一会儿,他突然注意到一个青年,挑着两个竹筐,似乎是来双江赶集置备年货的。杨秀意就走到他跟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觉得此人不错,又听他口音是竹塘村南地组的,就更加喜欢了。因为南地这个地方,他去过,是陇城聚宝盆,土地平坦肥沃。于是,杨秀意便跳进了这个青年汉子后面的竹筐,跟着未来的爸爸回了家。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神灵安排,他到未来父亲家一看,未来妈妈已足月,马上就要分娩了,他便扑进妈妈肚子里,入了胎。杨秀意是本书再生人中为数不多的入胎至出生,记忆不中断的再生人(另有吴会凤和姚最元)。他入胎之后,虽然周围一片漆黑,但感觉子宫里十分温暖。他在妈妈肚子中待了不到一天,次日就出生了。
他还能记得刚出生时,睁开眼睛,看见了阳间的阳光后的感受,他说他感到很开心,庆幸自己又「复活」了。他刚出生,就能听明白妈妈和周围人说的话,自己也想开口讲话,但嘴却不听使唤。因为前世到今生的记忆没有任何中断,他说感觉前世像是没有死,似乎像是出了趟远门,又回家一样。
杨秀意出生时,右上额有一个花生粒大小凸起的极特别胎记。据杨秀意小时候会说话后讲,这个胎记源自他上一世姚秀意死后,其儿子用粘稠的桐油掺了一点锅底的黑灰,抹在他右额上做的记号。儿子做这个醒目的记号,是为了将来方便找到父亲的转世者。这个凸起物胎记,今天看起来,仍然纹理细腻逼真,黄中带黑,像是刚刚用在瓶中因长期密封不良而变黄变稠的桐油掺了锅底灰新涂的一般。(原编者注:和前世原物物理外观一致,且保持原物纹理型的精密胎记,还有吴军好手臂上的桐油记号胎记及吴文松耳后的印章胎记。)
杨秀意的转世与一般记住前世的再生人大为不同 ,一般再生人入胎之后,至会说话之前的这段时间的记忆,往往是缺失的。虽然再生人大部分有很多前世记忆,比如哥哥吴恒果转世为弟弟吴恒峰,转世后,吴恒峰虽然能认出他前世学过的小学课本(且吴恒果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书中文字今生都已不认识了,需要重新学习。但杨秀意则不同!他前世记忆连同技能,几乎是无损地迁移到今生(其他人往往有较大损失)。
杨秀意从会说话起,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样,讲话方式、行为方式都是姚秀意模式。杨秀意两岁多时,父亲对他说:「儿啊,我给你起个名字吧!」小秀意听到后立刻告诉父亲:「我不需要,我有名字的,我叫姚秀意啊!」爸爸就随便说了句:「那你能写出你的名字吗?」令父亲万般惊奇的是,今生没有学任何汉字,年仅两岁多的小秀意,竟然真的用笔写出了他前世的名字「姚秀意」。因为年纪太小,字有些歪歪扭扭,但完全可以辨认。于是,父亲便允许他继续用原来的名字「秀意」,只是把姓氏从「姚」改成了「杨」。父亲又让他辨认其他字,仍然没有任何问题。其实,当时,小秀意会认的字远超父亲。今生未曾学过任何汉字的人,生而能认能写,除了用灵魂转世解释,其他任何所谓「科学」的方法都是不能合理解释的。(原编者注:佛教认为入胎过程,把投胎灵魂的前世记忆洗刷干净或封闭了,只有那些修行达到很高程度的灵魂,才能不受入胎影响,保持前世记忆,但本书再生人记住前世似乎并非因为前世的修行。)
(太白卫星:正常的投胎是在父母精卵结合的那一刻,灵魂就入胎了。因为在驻胎时,地方狭小黑暗,转身都困难,比较痛苦,就像是坐监狱一样,被称为“胎狱”。之后,经过十个月的胎狱之苦,就会把前世的记忆磨光。被称为“入胎之迷”。但是,如果是福报比较大的灵魂,入胎较晚的,或者在母亲临产时才入胎的,因为没有经受过胎狱之苦,往往就会记得前世。另一种是大修行人,修成八地或十地以上的菩萨,就没有入胎之迷了。)
据杨秀意讲,在他换牙之前(约七~八岁),他对前世记忆不是一点点,而是就像前世姚秀意没死,持续活下来一样,记忆是完整无损的!八岁以前,你若问他前世任何一个生活细节,他都可以讲出。但换牙之后,关于前世的记忆开始大量遗忘,现在,就只能记住经常说的那些情节,无法像八岁以前那样有问必答。
他小时候,很想带今生父亲去挖出他前世秘藏的那一缸财宝,但因为前世富有、被殴打致死的惨痛记忆,加上他小时候,正值文革严酷岁月,使他不敢贸然行动。
到了他二十几岁时,才动身去寻宝。但因为1958年通道县城从县溪镇迁到双江镇,导致双江镇地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寻宝已无可能。杨秀意想到了在前世家守坟的那个副灵魂。于是。他烧香祷告,希望他的那个在前世身体中同住的副灵魂能以托梦方式。指示给予藏宝位置。但遗憾的是。直到如今。他也没有收到任何相关托梦。
县城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杨秀意感到这一生已无任何希望找到上一世埋藏的那笔财宝,于是。再无顾忌,向世人讲出了保守多年的藏宝秘密。这个藏宝的传奇在周边传开了,不久。便传到了他前世儿媳妇的耳中,此时,杨秀意的前世儿子已过世好几年了。在杨秀意三十多岁的某一天,有个60多岁的妇人登门造访,自称是姚秀意的儿媳。情况一对证,很快就相互认了亲。杨秀意前世儿媳认亲之后,就向他表达了真实来意:「公爹,听说你前世死前,在双江埋了一坛银子,你能否带我们去挖出来。挖出后,两家各分一半,改善一下生活,也为儿孙在县城置点房产。」杨秀意听完,哭笑不得地摇摇头,对前世儿媳说:「可惜你来晚了,要是在我小时候,你来认亲,接我去双江,把这缸银子挖出来,并不难。可现在,双江由一个千人的小镇,变成了近五万人的县城,地貌巨变,我已没有任何可能找到当时的埋宝地点了。」儿媳只好悻悻而归。
杨秀意感叹道:「前世今生,灵魂相同,但命运生生不同。这一生如果没有那个财运,上一世即使埋下金山银山,今生也是无法享受到的。」
原编者注:本案例出现了两个灵魂,和中国民间信仰的三魂说法非常匹配。投胎杨秀意的灵魂即三魂中的主魂,也叫灵魂;守坟的副魂即三魂中的意魂,也叫识魂;姚秀意死后所看到的床上的尸体,其实就是三魂中的生魂,也叫家魂。因为灵魂只能看到灵魂,不能看见物质。生魂在精子与卵子结合时产生,植物也有此生魂。从本书情节看,主魂和意魂都有意识,都可投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