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来源: YMCK1025 2019-04-05 19:44: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237 bytes)
回答: 踏春YMCK10252019-04-05 19:41:15

丰子恺:小时候过清明,好似遨游五湖四海

  清明

  文 | 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我父亲有八首《扫墓竹枝词》:

  别却春风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烟。

  家人预理上坟事,五日前头折纸钱。

  风柔日丽艳阳天,老幼人人笑口开。

  三岁玉儿娇小甚,也教抱上画船来。

  双双画桨荡轻波,一路春风笑语和。

  望见坟前堤岸上,松阴更比去年多。

  壶榼纷陈拜跪忙,闲来坐憩树阴凉。

  村姑三五来窥看,中有谁家新嫁娘。

  周围堤岸视桑麻,剪去枯藤只剩花。

  更有儿童知算计,松球拾得去煎茶。

  荆榛坡上试跻攀,极目云烟杳霭闲。

  恰得村夫遥指处,如烟如雾是含山。

  纸灰扬起满林风,杯酒空浇奠已终。

  却觅儿童归去也,红裳遥在菜花中。

  解将锦缆趁斜晖,水上蜻蜓逐队飞。

  赢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载得满船归。

  清明

  这里的“三岁玉儿”,就是现在执笔写此文的七十老翁。我的小名叫做“慈玉”。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

  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

  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清明小景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

  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一剪梅 · 清明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过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感到无限的同情。

  本文选自《丰子恺散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嘉兴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及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微信编辑:saul

 

 

丰子恺:清明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唐·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

“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 宋·宋祁《锦缠道》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唐·王维《少年行》

文/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我父亲有八首《扫墓竹枝词》:

别却春风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烟。

家人预理上坟事,五日前头折纸钱。

风柔日丽艳阳天,老幼人人笑口开。

三岁玉儿娇小甚,也教抱上画船来。

丰子恺 绘

双双画桨荡轻波,一路春风笑语和。

望见坟前堤岸上,松阴更比去年多。

壶榼纷陈拜跪忙,闲来坐憩树阴凉。

村姑三五来窥看,中有谁家新嫁娘。

一剪梅·清明 丰子恺

周围堤岸视桑麻,剪去枯藤只剩花。

更有儿童知算计,松球拾得去煎茶。

荆榛坡上试跻攀,极目云烟杳霭闲。

恰得村夫遥指处,如烟如雾是含山。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丰子恺

纸灰扬起满林风,杯酒空浇奠已终。

却觅儿童归去也,红裳遥在菜花中。

解将锦缆趁斜晖,水上蜻蜓逐队飞。

赢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载得满船归。

这里的“三岁玉儿”,就是现在执笔写此文的七十老翁。我的小名叫做“慈玉”。

清明小景 丰子恺

清明 丰子恺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清明小景 丰子恺

种树 丰子恺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莱,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土地爷爷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

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丰子恺

谁家寒食归宁女 丰子恺

踏青挑菜 丰子恺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丰子恺

春水满四泽

春光先到野人家

借问过墙双蛱蝶,

春光今在何谁家?

春郊蹴鞠松作门,

飞球在天似月明。

都会之春

底事春风欠公道,

儿家门巷落花多。

东风浩荡,扶摇直上。

严霜烈日皆经过,

次第春风到草庐。

游春人在画中行

翠拂行人首

闲庭春昼

春风杨柳唱歌声

庭前生青草,杨柳挂长条。

新鲜空气里,功课温得好。

严霜烈日皆经过,

次第春风到草庐。

唯有君家老松树,

春风来时未曾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在卖花声里

卖将旧斩楼兰剑,

买得黄牛教子孙。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临水种桃知有意,

一株当作两株看。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努力惜春华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人间春画永,好友不期至。

《中华散文珍藏版:丰子恺散文》选入《剪网》、《渐》、《艺术三昧》、《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自然》、《颜面》、《儿女》、《闲居》、《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丰子恺著名散文八十余篇,兼配有多幅插图,是“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系列之《丰子恺散文插图珍藏版》的升级版。读者可从中一窥丰子恺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中优《给我的孩子们》《白鹅》《手指》《竹影》《山中避雨》《渐》《送考》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课本。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