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还有半个中国不知道?
在说正题之前,马前卒工作室内部做了一个小调查——听说过歪脖老母的威名吗?
八人调查结果如下:
东北青年甲\东北青年乙:当然知道。
热河省某脱发中年:知道!过去在京沈高速上开车,歪脖老母的巨幅广告牌几十公里就一个。
不愿具名的穆好古同学:听说过名字。
山东青年甲:在东北读书的时候听说过。
上海普通青年\浙江文艺青年\在天津读书的山东青年乙:啥?
如此看来,“歪脖老母”的神力边界非常清晰,只覆盖东北三省和接壤地区,剩下的大半个中国很少有人沐浴老母的温暖。有鉴于此,必须给各位读者科普一下老母的神迹。
1香火旺盛
青岩寺位于辽宁锦州医巫闾山南麓,县级北镇市、常兴店镇。常兴店镇隔壁就是沟帮子镇,即沟帮子熏鸡起源地。之前马督工在《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演讲中提到过,“四大名鸡”——沟帮子熏鸡、德州扒鸡,道口烧鸡、符离集烧鸡——都是中国第一代铁路食品,因新兴的铁路枢纽而生。从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歪脖老母和同样歪脖的烧鸡做邻居并非偶然。
医巫闾山、青岩寺上院和歪脖老母像
“歪脖老母”是青岩寺上院所供奉的主神。今天的青岩寺还还供奉了财神、关公、送子娘娘、眼光娘娘、药师佛、十不全……等等各路神仙。不过,根据寺方的公开宣传,以及信徒们普遍采信的说法,老母是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之一,属于泛佛教神祇,所以这里是“寺”而不是“观”。
青岩寺庙会近几年来已经发展为东北规模最大的庙会,每年有过百万人烧香许愿。下面是现场照片:
关于“歪脖老母”的来历,《东北古迹轶闻》记载:
“南海潮落,现一青石佛像,请至青岩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门不能入,有戏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则可入’。言已,佛像之颈即歪。众皆骇,从容移入。吃惊老佛显圣,皆肃然起敬而出,忘请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当地村民还有更接地气的版本:
一千五百年前,老母是南海大士,南海涨潮,老母佛像浮了上来。落潮后,老母就落在边上。这都是听寺里的人说的,碑文上也都有记载。
当时南海边上有四个道人,这四个道人在下棋。落潮后,四个道人一回头,看到这尊老母像了,那时候的老母不歪脖,是正的。四个道人不下棋了,说这是哪方的老母像?说往哪方,哪方抬不动,终究往北方,这四个人一抬,往北方走。你一走错,就抬不动,你走对了,这四个人就跟走道似的,轻巧的。就这样,从南海给老母抬到了青岩寺。抬到青岩寺下,现在那里不是有个‘阿弥陀佛’吗,那叫‘弥陀石’。
四个道人抬到这儿后,歇了一会,跪在那儿说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就在那儿刻了几个字,就叫“弥陀石”。完了就给老母抬上老母洞。原来上老母洞的山门是个石门,那里头光有这个洞,没有这个像。
可是这四个道人到了这儿后,怎么整都抬不进去,都差一点点儿,怎么弄都差一点点儿。其中一个道人就说:‘老母呀,我们四位从南海给你抬到家,就差这一点点儿,老母你要是稍微歪点儿脖就进去了。’就这样,一眨眼的工夫,老母就歪一下脖,就顺进去了。再到里面后,他们就忘了,没人说:‘老母你再把脖正过来’,他们就忘了。这歪脖老母的传说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两版传说异曲同工,但主体思想完全一致:首先,青岩山是神仙自选的风水宝地;其次,“心诚则灵”,别多问,拜就是了。第二个故事还提到让道士抬佛像、跪佛像,念“阿弥陀佛”,这也许是老百姓分不清各种出家人,也许……和后面提到的另一个恐怖故事相关。
2造福一方
从经济角度说,“歪脖老母”这些年的确做到了“造福一方”,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GDP、财政收入和居民福利。
从2002 年开始,青岩寺的旅游收入节节攀升,当年一跃达到720万元;2003年,收入1560万元;2004年,收入3508万元;2005年,人数突破百万,收入5460万元;2006 年突破7000万元;2010-2014年青岩寺景区直接收入均超亿元,占比北镇市旅游业总收入超过50%,到2012年的财税贡献累计已达到了2.6亿元。(数据来自北镇市统计局)
从北镇市(总人口约35万)这两年的政府财政决算报告来看,全市的财政总收入在5亿元左右,其中由下面乡镇贡献的财政收入为2亿出头。如果再考虑到青岩寺旅游产业对当地整体旅游业、其他一二三产业和消费的拉动,歪脖老母显然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经济繁荣,当地居民的福利就好,很多待遇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常兴店镇就不再收取农业税和特产税,直接由镇财政代缴——中央政府废除农业税的决定要到2006年才出台。
除此之外,全镇中小学生一律免收学杂费、取暖费,每人每学期免费做两套校服,免费上意外伤害险。教师每月额外补助150元,每年免费发两套工作服。本镇户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补助720元生活费。60岁以上的老党员、老村干部,每年另加600元生活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五年一个档,另外补助1200至3600元。每年的九月初九老年节,还送给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箱长寿面。
2006年,常兴店镇里投资1600万元,盖了高标准四层初中教学楼。2007年又投资350多万元,盖了高标准敬老院。
常兴店镇本地户口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的,每人奖励3000元;考上一本的,每人奖励10000元;考上国家前十所重点大学的,每人奖励30000元。还对考上大学但家庭困难的学生补助3000至8000元。
3 当神仙,编制很重要
按照当地各种宣传材料的说法,青岩寺和“歪脖老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但从实际记录来看,“歪脖老母”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转折点在2002年。
那一年,常兴店镇政府出面牵头,成立了北镇市青岩寺旅游公司。镇党委书记陶祥德出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从此,青岩寺每一年的发展规划都会成为镇政府的重要议题,历任领导的政绩也与青岩寺的经营情况密切挂钩。青岩寺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正式成为常兴店镇政府下属企业。至今,青岩寺旅游服务公司总部的地址,仍然在常兴店镇政府院内。
政府介入,首先让“歪脖老母”从名义上摆脱了迷信的帽子,以“地方文化”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给青岩寺带来了国内任何宗教机构都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可以随意利用现代广告业的威力,推销宗教产品,快速占领许愿市场。京沈高速上连绵不断的“拜歪脖老母”巨幅宣传牌,换成其他任何神灵,都会立刻被专政铁拳打击。
陶祥德同志特别注重旅游业的开发。对青岩寺进行了大力改革,首先从宣传入手,编写了《青岩寺歪脖老母传说》小册子,共印刷2000万册,到东北各大厂城市免费发放;印制青岩寺《青岩圣境》大型画册20万本,免费赠送;制作青岩寺光盘15万张。同时,对青岩寺旧的庙宇进行翻建重修。改善了旅游环境,增强了旅游看点。对内部职工加强管理,制定管理条例,提高了服务意识和个人素质,使游客量逐年上升,收入逐年增加。
——来自锦州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根据笔者本人的回忆,自己逐渐听说“拜歪脖老母,圆一生好梦”之类的宣传文案,正是2004年左右。
其次,政府“管庙”,为青岩寺带来了资金、管理人才、市场渠道等各方面资源,把混乱的临时庙会变成了常年有序的还愿流水线,不急功近利赚快钱,着眼于几十年做生意。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大,青岩寺旅游公司短期内负债近千万,对于一个乡级单位来说相当惊人。但公司坚持不赚快钱,给当地配套商业定下了严格的规矩:如商贩不允许离开摊位一米以外来推销商品,也不允许强卖强买。青岩寺因此避免了商业野蛮生长,最终损害旅游环境的常见错误。
发展一段时间后,“歪脖老母”作为青岩寺“业主”香火旺盛,陶书记又引入各路次级神仙“加盟连锁”。如今的青岩寺除了有 “普度众生、有求必应”的歪脖老母”,还针对特殊需求制定了系列许愿神佛,无论是求平安、求姻缘、求祛病,还是求金榜题名、求升官发财,都能找到业务对口的神仙,既有“市场细分”,又有“产业集聚”。当然归根结底是因为在这里当神仙有编制,可以像保健品公司一样打广告。
不到三年,公司还清了全部负债,陶祥德本人则先后被锦州市委和辽宁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2007年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旅游行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如果能穿越的话,陶书记回到古代一定是个好住持。
当然,再规范化的企业也要赚钱。走进青岩寺,满眼都是浓厚的商业气息。2010 年后,青岩寺明文规定不许香客、游人自带除食物之外的供品,景区统一出售“佛教用品”。另外,香客们在佛殿内进香时,任何额外服务都要付钱,例如一些触摸仪式需要交付青岩寺最低限额数量的功德款。过去,香客可以将瓶子交给僧人,免费接圣水,现在香客们必须在圣殿内捐 10 元功德钱才能得到一小瓶圣水。其他诸如上香、披袍等等的价钱也水涨船高。
当大家还在追捧“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把斧头卖给美国总统”这样的营销段子时,真正的聪明人只做无本万利的祈福产品。
4 1984年复兴“闯关东”的回忆
“歪脖老母”产业虽然是一个当代产物,但在近代史上仍然有迹可循,那就是解放前的青岩寺庙会。
青岩寺沟村是个“闯关东”移民村,清末到民国时期,村里有大约30 户人家,有朱、陆、杨三个大姓,大多数是青岩寺和尚的雇工。解放前的青岩寺庙会也主要由朱、陆、杨这三大姓与寺庙共同举办,他们是当地的乡绅与精英,通过“歪脖老母”这一区域性民间信仰来构建当地社会与宗族的认同感,赢得周围一定人口的认同。
村民们对青岩寺庙会的回忆如下:
上青岩寺给歪脖老母进香有年头了。民国年间最盛。……农历二月十八、十九、二十这几天,全村家家都住上了给歪脖老母烧香的人,住宿都给房东两钱儿,村里也有不少给庙上捞忙的。
那时青岩寺沟村没几户人家。二月十八、十九这几天,天还没亮人们就上山进香,缕缕行行可价都是人。也不知都是哪里来的,还有穿蒙古袍的,说话关里口音、朝阳口音的。
庙会没有秧歌,也没有唱戏的,赶庙会的人先进到进香殿进香,再上山给老母批袍、挂匾,还有往功德箱里捐钱的。遇着扔钱的,和尚就敲磬,念“进香钱,修福田”。给老母上完香,就去给“十不全”挂拐棍,给“喉巴爷爷”挂咸菜疙瘩,挂拐棍的是腿脚有毛病,挂咸菜疙瘩的是有气喘病,意思是把病过给十不全、喉巴爷爷,病人就好了。上完香还得讨龙饮洞的神水。……下山后到下院去吃饭。放生的也在下院,放鸟、放鱼、还有烧替身的,剃“鬼见愁”头的。
秧歌和唱戏是北方农村庙会的保留节目。青岩寺庙会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显得稀罕。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东北人口多是移民,从清末到民国,还没有像内地那样培育出足够多的“主流”宗教机构,必须由青岩寺这种小庙和庙会来承担严肃宗教职能,所以青岩寺庙会的仪式感更强,不仅仅是娱乐底层民众。
那时候不管来了多少人进香,也不管进香的有没有捐功德钱,庙上都管饭。
当然庙里并不会赔本,因为——
因为上供的馒头、缸头(白面火烧)多,庙上和尚吃的酱都是上供的馒头、缸头做的。
文革时期,青岩寺庙会与当时国内其他庙会一个待遇,都被勒令停办。“歪脖老母”塑像被红卫兵推下山崖,四分五裂。当地还有些老百姓想祈福,只能趁着夜里偷偷地去山下拜老母,据说始终未间断。
文革后,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感,从而为“祈福”宗教提供了土壤。1984 年,张玉书等人将文革时期被推下山的“歪脖老母”石像重新请回青岩寺上院,庙会逐渐复兴。到了21世纪初,镇政府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好机会,在陶书记的带领下走上商业化之路。
5 烧鸡辽沈战役和歪脖老母
医巫闾山南麓最早的寺庙,的确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不过当初的寺庙名字到底叫什么,供奉的又是哪一尊神明,早已无从考证了。
2004年夏季,由当地政府运作,社科院副院长刘吉来到青岩寺,对“歪脖老母”佛像进行了“科学角度”的考察,指出寺内所奉“歪脖老母”造像独特,超然入化,是“世界唯一,中国仅有”的一尊佛像。
刘副院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是内燃机方面的专家,估计是被地方接待的阵势唬住了。其实,侧头坐姿造型是宋代以来观音菩萨的常见形象,北方辽国尤其喜欢斜坐的观音。上面左右两张图,分别是美国圣路易博物馆和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收藏的两座宋-辽代观音,和“歪脖老母”颇有相似之处。这似乎也暗示了“歪脖老母”的一部分来历。
今天的“青岩寺”是明代万历年间圈定的宗教地产,因寺院周围的青色岩石而得名。之后,明崇祯八年(1635 年)、清康熙四年(1665 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嘉庆三年(1789 年),光绪十六年(1890 年)多次重修,平均每百年重建一次,21世纪初的这次“复兴”也大致遵循了类似的周期。
青岩寺变成全东北的朝圣之地,当然是一个偶然事件。但这里的宗教机构屡次重修,香火不绝,背后也的确有一定的必然性——只要东北农业社会从属于中原,医巫闾山南麓就必然产生输入性的宗教节点。
从中原前往东北地区,要么走陆路穿过辽西走廊,要么走海路在渤海辽东湾的北部登陆,陆海两条路线的交汇点就是今天的锦州。争夺东北控制权的辽沈战役发起地、作为东北最知名铁路食品的沟帮子烧鸡、从整个东北收“祈福税”的歪脖老母,三者相距不过几十公里,这体现了锦州的东北门户地位。
2018年6月12日,青岩寺旅游服务公司与辽宁沟帮子熏鸡集团战略联盟大会在北镇市沟帮子
古人建筑能力差,宗教建筑需要依托山体才能显示自己的崇高和神秘。但山区人口密度低,不方便信徒来烧香交钱,所以紧靠大平原的山脉是最佳选择。在锦州这个海陆交通枢纽身侧,燕山向东北平原伸出最后一条起伏——医巫闾山。如果东北农业社会想从内地引入宗教元素,第一个落脚点最容易选在它面向大平原的一侧。《周礼》中,医巫闾山就被视为幽州的“镇山”。
想到新兴市场收香火钱的宗教不止一个,明清以后东北逐渐开发,医巫闾山因此成为各路宗教争夺的战场。嘉靖十四年(1535)辽西道士借“广宁军变”之机,持械抢占医巫闾山、普陀山、虹螺山,霸占僧人寺庙,打死僧尼十三人。随后在锦州地藏寺僧人怀海的领导下,锦宁广义四城僧人又组织僧军,打死道士七人,“收复”了医巫闾山、普陀山、虹螺山的寺庙,简直是一场小型的耶路撒冷之战。至今老母洞的上方,仍然留有道家的“虚无真境”题字,老母信仰也掺入了很多道教因素,算是给历史上的血腥争斗一个交代。
今天的青岩寺,各路神仙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大家和气生财。除了老母洞之外,10余座佛殿,70余处景观佛殿都是九十年代之后新建的。在“打造人文景观,保护文化遗产”的口号下,不知有多少见证医巫闾山历史的真古迹、真遗产被铲平。
6 再造100个老母,东北会怎样?
文章开头,马前卒工作室内部调查,知道歪脖老母的人,不是居住在泛东北地区,就是有在东北长期居住生活的经历。而歪脖老母运营公司设置的分支机构证实了这一点:
从青岩寺自身的宣传材料看,无论真假,大多数“神之选民”也是东北人,显然是为了给还没交钱的东北人做样板:
求学——2004 年 7 月 16 日,大连市徐女士在朋友小王陪同下,到青岩寺上院老母洞还愿五千元。她高兴地说:“女儿这次中考非常理想,超乎自己的想象,被大连市第二十四高中录取,这都是老母保佑的结果。以前我对青岩寺不认识,认为那都是人们讹传,哪有那么神奇的地方,这次真的应验在我女儿身上,我心悦诚服。”
求财——沈阳某装潢公司老总李先生,毕业于某美术学院,他为人忠厚、善良,脚踏实地。父辈从推小车走街串巷搞维修,发展至今已拥有一千多名职工,具有雄厚实力的装饰、装潢公司。李先生每年都要带家人及朋友上青岩寺来七八次,每次朝拜他都有新的收获,使他的生意如雨后春笋,一发而不可收。2002 年夏季,正值青岩寺搞大规模建设,李先生又携全家朝拜“歪脖老母”,在女儿倡导下,捐资修建了“十不全”佛像。
2003 年年初,李先生决定捐资印制《歪脖老母传说》每月两万册,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青岩寺、了解青岩寺、随喜发心、功德无量。李先生不满足于在沈阳发展,把目光瞄准了上海。只用三个月时间,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成立了江南总部,占领南部半壁江山。现在公司不但在国内站稳脚跟,在俄罗斯等国也有分公司。李先生说:“是歪脖老母的保佑才有了我发展的机会,使我的事业蒸腾,如日中天。”
求升迁——刘先生是某市联通公司某部门副主任,从 95 年开始,年年来青岩寺拜“老母”,每次都舍功德款一千元以上。刘先生说:拜过“老母”之后,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通达。
?
2000 年,中国联通公司选聘本市联通公司总经理,当时符合条件应聘者共三人,竞争非常激烈,每人都写出了洋洋万言的事业发展论文。为了在竞聘中更有把握战胜对手,刘先生捷足来到青岩寺,在“老母”面前焚香升疏,祈求“老母”保佑升任此职。刘先生在考官面前精僻论述,侃侃而谈,征服对手,斩将夺旗,被任命为该市联通公司总经理。“老母”保佑你事业有成,就占了地利,修好积德,平等待人就占了人和,有这三点何以不胜。
前面还提到过,歪脖老母客观上的确造福一方,甚至能提前两年免去农民的农业税,这放到古代是要上史书的大功劳。现在歪脖老母已经成为全东北的普遍“信仰”,能不能多修几座庙,普遍造福人民呢?
显然不行。
无论宣传材料把歪脖老母打扮的如何温情,如何适应现代人“花小钱换大运”的心理,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一种智商税,利用人性弱点,出售没有本钱的“福气”,为地方国企带来滚滚利润。澳门赌场的利润也得甘拜下风。
澳门赌场之所以赚钱,首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不允许合法开赌场,所以赌场可以从全国敛财。2018年,每个澳门市民可以拿到一万元的赌场分红。
与之类似,歪脖老母造福锦州,核心原因是东北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都禁止公开传教,更不允许宗教利用广告产业骗钱。只有歪脖老母团伙起步早,以国企身份拿到了“编制”,还能借用现代传媒力量宣传神迹,赚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东北再修100个合法的老母庙,别说歪脖子,就算三头六臂,每个老母庙也赚不了多少钱。
澳门赌场是历史遗留问题,歪脖老母却是21世纪国企的新产业。在全国都禁止公开传教、不许宗教公开敛财的环境下,东北能独享这一份“财源”,貌似是中央特批的“优待”。但从前面的分析看,给歪脖老母交智商税的人也大多生活在东北。
如果把东北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歪脖老母就不是财源,而是内耗的肿瘤。而东北民众如此热衷于掏钱祈福,既可能是经济停滞,前途迷茫的结果,也可能是逐渐落后于其他地区的原因。到底谁是因、谁是果,马前卒工作室不想做定论,只是提醒一下东北之外的读者,中国还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宗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