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侣的姿态》2017《国家地理》中国区摄影人物类一等奖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未必是滔滔不绝的说教者
他的一坐、一默
诉说的都是如如不动的从容
来自于内心的宁静
……
02默默的守护
这是一位
出生便手脚无法分开的畸形男婴
一位僧人收留了他
为他皈依
为他治病
那一袭如血袈裟
象征的不仅是威仪,福田
更是赤诚的
对众生的守护之心
03浩瀚的平等心
慧礼法师
深入非洲蛮荒之地16年
曾被当地人视为妖魔
却最终在南非创建非洲第一座大乘佛寺——南华寺;
并成立了ACC院所
助养孤儿、兴学建校、粮食救济、技能培训
协助重建非洲传统文化
目前已助养孤儿8000余名
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非洲爸爸”。
相关文章链接:他曾被视作“妖魔”,如今却成了非洲佛教之父…
04无言的爱
候车室内, 一位老人心脏病突发离世。一位僧人向他行礼,并为其超度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不是堪破红尘的冷漠者
而是对一切生命心怀关切的
爱的播撒者
无情无佛种
有愿有菩提
05 奉献者的谦卑
他是牛津教授、西方最负盛名的梵文、巴利文学者,也是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研究专家之一。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公共智慧与社会发展”阳光论坛上,我一直难以忘怀一个细节:演讲前,他从座位上站起, 向与会大众鞠躬敬礼,身体力行恭敬一切众生。(见上图)
今年三月,我有幸采访了他, 越洋电话里, 我问出了盘旋在心中已久的问题:
“我看到的一份采访中说,您并非佛教徒, 那是什么力量使得您将生命大半部分光阴都贡献给了佛教呢?”
他和蔼地笑了:“我不认为我是佛教徒,也不认为我不是, 事实上,我们也不必给所有人都贴上ID(身份标签), 一个人,是不是形式上的佛教徒不重要, 重要的是, 他是不是真的理解了佛陀那无比灿烂的、充满着力量、满载着慈悲的智慧。”
他的回答让我很惭愧, 当我还在在意宗教信仰的标签时, 一个几乎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佛学研究的人,却希望人们关注的是佛陀的智慧。八十高龄的他,几乎把几乎全部薪水、精力都投入到了他发起的牛津佛学研究中心, 而他成立的牛津佛学中心的网站(www.ocbs.org),为全世界佛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他还为中国学生专门设计了巴利文课程与教材。
真正的佛教徒
他甚至不在乎佛教徒这个身份
只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
是否真正在践行着无我利他
令见专访链接:他是牛津教授,享誉世界的佛学家,却说,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佛教徒”…(令类专访019,中英对照)
06 柔软的心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不会于任何境遇升起
我因比众生更有福报而接触了圆融智慧
而是对任何生命
都怀有柔软、平等的呵护之心
07广护苍生
艺术家片山云空
用向动物下跪的行为艺术
以及创建人类护生节
唤醒人们心中的温暖与慈悲
令见专访链接:这位传奇艺术家,曾”裸身“钻进狗笼,用屈膝一跪触动无数人, 这周他又要上演震撼一幕…【令见专访057】
08点燃光明
她,琼英卓玛, 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 从小遭受家暴,十三岁出家。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这是当年恩师对她的劝慰,也是她毕生坚守的信念。
“现在想起父亲,想起灰暗无助的童年,我已不再有恨。但我不想让其他人再重复那样的人生。 ”
她为在贫穷与苦难中挣扎的女孩子们办起了圣救度母学校。“现在想起父亲,想起灰暗无助的童年,我已不再有恨。但我不想让其他人再重复那样的人生。 ”聚集在她学校里的女孩子,大多和她一样,有着灰暗的过去。她们有的随亲戚生活,却被当作佣人般对待,有的被卖到妓院,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对她们来说,她,曾是远在天边,需仰视的明星,却不期然地在她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出现在了面前。
她带给她们温暖的笑、美丽的歌,还为她们提供寄宿,免费教育,学佛教经典,也学数学,科学,电脑……甚至,当她们考取大学后,还会负担学费……从地狱到天堂,有时需要的只是一双手的接引。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纵使自己身陷黑暗
也会在命运的折磨中
把自己变成
带来光明的
火种
令见专访链接:她是成为了国际巨星的比丘尼,从家暴走向寺庙,从黑暗走向传奇…(令类专访033)
09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並不是在宣稱,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是在低聲說,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並不是,因為外在有一個神,
而是我發現了,我本具的自心本性。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並不是,因為跟著大家趕流行,
而是因為,我了解到,生命的價值在於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