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动物园

来源: YMCK1025 2018-11-29 17:49:1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019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8-11-29 18:32:3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人类最可怕sanzo2018-11-29 09:03:48

 

 

人类最耻辱的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类动物园”,逼迫黑人裸体展示

 

2016年的早些时候,位于广州正佳广场的极地海洋馆开业。

这家全球首座,同时也是最大规模的室内空中极地海洋馆可谓赚足了噱头。

可很多网友抱着极高的期待购票参观后才发现,这家极地动物园的情况非常糟糕。

空间狭小,生活环境极度恶劣,各种不合理的设置看得让人心头一紧。

活动范围极大的北极熊被关在拥挤的空间里,周围没有一点自然的气息。

因为环境恶劣,这只名叫“披萨”的北极熊终日无精打采,看起来十分忧郁。

种种质疑声开始出现,看着这些被虐待得精神失常的动物们,有人厉声呼吁:

请不要再伤害他们了!每个物种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

是啊,有多少物种因人类的猎杀、捕食、对环境的破坏而灭绝。

如今又打着保护的旗号将他们关在动物园里,供人参观以谋取利益。

可怕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连自己的同胞都不曾尊重,谈何尊重其他动物!

短短几十年前,还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土著民和动物一起被关在动物园的圈子里。

官绅贵族,富豪精英们趋之若鹜,只为一睹来自异域的“特殊习性”和听说过没见过的特殊人体。

他们为这些异族建起“村落”,从他们的故乡引进植物,建筑风格也是1:1的完美复刻。

土著们在“村落”中和家人们只需要“表演”自已原本的生活,看起来是一片富足与祥和。

这些被圈养的土著们被打上各种标签,种族、产地、特征、习性。

一些土著民还被强迫全身赤裸展示他们特殊身材,甚至还要接受参观者的喂食。

毫无人性的种族博览曾经还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这段被遗忘的黑暗历史被认为是西方世界最大的耻辱。

历史要从收藏说起。

众所周知,不管在什么地方,达官贵族们都爱收藏各式各样的艺术品。

但对于推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而言,艺术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奇珍异宝的渴望。

图:美第奇家族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新颖的藏品——新大陆的物产。

就像孩子在野外捉虫子一样,探险家们从新大陆带回了一批又一批闻所未闻的玩意。

其中最让美第奇家族痴迷的正是各种珍稀动物,这其中也包括探险家们绑回来的土著居民。

在他们眼里,这些肤色和装扮怪异的原始人是比白人更接近猿的生物。

所以这些土著理所应当地和那些奇珍异兽一起住进了梵蒂冈的大型动物园。

据说美第奇家族在巅峰时期收藏的人类超过了20种。

但这个时期动物园里的土著还仅仅是私人的藏品,并没有大规模展览。

直到19世纪初,随着殖民范围的扩大,公开的人类展览才逐渐出现。

那时,为了在展览会上尽可能的吸引观众,还要找“人类收藏家”购买珍稀的“藏品”。

土著们被多次转手卖掉,生活状况十分不稳定。

南非少女萨拉便是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

萨拉出生在非洲的好望角,她原本是科伊桑部落的普通一员,靠狩猎为生。

图:萨拉·巴特曼一族女性都拥有硕大的臀部

 

欧洲人的殖民扩张让她所在的部落陷入了困境,很多年富力强的成员都死去了,也包括她的父亲。

萨拉被迫进入白人的社会,沦为了奴隶,在一个荷兰农民家中做工。

不久后,萨拉特殊的身材引起了奴隶主哥哥的注意,在种族博览会盛行的年代,她仿佛是一件瑰宝。

半哄半骗之下,萨拉被带到了欧洲,住进了兽笼里,被安置在广场的一个高台上。

图:展览的宣传画上充斥着对萨拉的戏谑

 

为了向观众全方位展示萨拉的身体,主人强迫她赤身裸体地来回行走。

无数人慕名而来,只为在台下一睹萨拉惹眼的硕大臀部和特殊的生殖器。

有时候她还会被带到贵族们的高端宴会上,成为活的观赏物,和那些奇珍异兽没什么区别。

萨拉甚至还要忍受那些贵族男人的近距离观察、用手触摸等行为。

图:宴会上供人消遣的萨拉

 

在英国“巡演”了4年后,观众们已经对萨拉的臀部产生了疲劳。

于是主人将她卖给了一个法国的动物驯养师。

萨拉被逼迫无休止地到各地产假展览,最终过度的劳累让她的身体日渐虚弱。

从第一次展览开始,仅仅5年,萨拉因折磨就离开了人世,年仅25岁。

死后,她的遗体还被法国的自然学家解剖,他认为萨拉的奇特生殖器是证明黑人比白人更接近动物的证据。

实际上萨拉聪慧过人,语言能力佳,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荷兰语,英语也不算差。

尽管如此,萨拉的生殖器和头盖骨还是被做成标本保存在博物馆,成为了种族主义者的“论据”。

图:博物馆复原的萨拉雕像

 

社会在变革,展览行业也在发展,随着奴隶制度在各地被废除,萨拉这样的悲剧已经很难见到了。

但人类展览却依然非常盛行。

半个世纪后,土著们不再作为私人藏品倒卖,而是与展览主办方签订契约。

他们只需要展览当天到场,进行一些文体表演,展示一些家乡风情,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

图:来自菲律宾的伊戈罗特(Igorot)男子衣不蔽体地打着手鼓表演

 

找一份展览会的工作是当时土著们拥抱现代社会最好的方式。

在欧洲各国的大都市,人类展览都是最欢迎的活动,其中巴黎最为知名,几乎是人类展览的世界中心。

图:1905年,被掠来的邦都伊哥罗特人到纽约康尼岛进行展览

 

人类展览会的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竟然还登上了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共有2800万人参观!

之后的世界博览会,只要是在巴黎举行,都少不了人类展览活动。

真正可以称作人类“动物园”的应该还是1899年开张的“巴黎热带花园”。

花园的主办方从法国殖民帝国的各个角落“引进”了许多土著居民。

图:巴黎的尼格罗村庄

 

不仅如此,还从他们的故乡带回各种原生的植物,给他们1:1地仿制原生态的房屋。

一共在花园里建起了6个村落,持续展览了几个月时间,吸引了100万游客入场参观。

土著们仅仅需要保持在故乡的原有生活习惯,在风景优美的园区里生活。

那情景看起来活像如今的“野生动物园”,幸福且悠然自得。

图:围栏里的土著母女

 

可是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他们用围栏将土著与观众隔开。

还会标上各种标签,有时为了吸引观众,甚至会杜撰一些不存在的习俗。

有些非洲妇女被要求脱去所有遮体的衣物,将他们的身体展示给观众。

这种行为在美国还发展成了纯粹的裸体展示,名曰“裸体殖民地”。

图:展示裸体的土著妇女

 

来自刚果的班加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自愿跟随恩主来到美国参展。

班加所在的部落身材矮小,他也因此常常与猩猩一起表演。

图:削尖牙齿也是班加的一种独特的习俗

 

除了拉弓射箭之外,他还要表演高超的爬树技能,甚至被迫与红毛猩猩表演摔跤。

虽然他心里总有一些不太情愿,但参展轻易就能获得不算少的报酬,忍下来就算了。

图:和猩猩待在一起的班加

 

可是美国的种族运动日渐频繁,一些组织对班加参与的展览极为反感。

他们在报纸杂志上撰文批判展览,不久后班加就丢掉了工作。

 

班加以为自己可以很快的找到另一份正常的工作,融入社会,可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有多天真。

图:报纸上对人体展览的批判文章

 

他曾经在一家烟厂找到一份工作,结果因为他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又十分擅长爬树。

同事们都嘲笑他是猴子,是原始人,但友善的班加都默默忍受下来了。

不久后忍气吞声的班加打算辞职离开这个所谓的自由国度返回非洲老家。

然而,一战爆发,航线关闭,班加最终因为歧视造成的抑郁开枪自杀。

图:班加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人类动物园直到1958年依旧存在。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万国博览会上,仍有所谓的刚果村庄展示。

其中一张“现代贵妇喂食黑人小女孩”的照片广为流传,引起了世界的抗议。

随证人权、种族观念的改变,这样明目张胆的人类动物园终于成为了历史。

可是类似的行径并没有完全消失,印度曾将一座安达曼黑人的部落作为人类动物园。

以此为作为国家的旅游景点,岛上赤裸的妇女用舞蹈来于游客换取食物。

 

游客开车驶入景区,安达曼妇女会走上前向他们讨食,简直与大型野生动物园没有区别。

图:岛上讨食的妇女

 

人类动物园的耻辱历史我们鲜有人知,但是这种行为已经深深地写入了我们的潜意识当中。

人类动物园的恶,不在于我们对同胞的压榨和欺凌,同样的事我们对工人阶级也做过。

真正的恶在于我们看待他们的眼光,领略奇特风俗的同时根本没有把他们当作是平等同类。

他们只不过是标签化的无名面孔,这和我们今天说的“河南人偷井盖”、“广东人什么都吃”没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我们至今也没学会尊重。

编辑于 2017-04-03
 
 

 

19世纪法国“把人类当成畜生”放在动物园展览

西方国家的殖民者们将那些未受教育的深肤色人种看做异类,这种歧视非常严重,20世纪早期甚至出现了「人类动物园」。数千名菲律宾部落的村民被带到美国到处展览,还被美国人傻呼呼盯着看。

欧洲国家也出现过「人类动物园」,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世博会上,一名非洲小女孩正在木栅栏内被围观。

 

德国动物学教授Lutz Heck将一只大象和一个非洲家庭带到了柏林动物园。

世界各地都出现过「人类动物园」,1904年部落居民正在展示射箭技能,这被当时的人称为「野蛮奥运展览」。

路易斯安那交易展览会上,来自菲律宾,穿着缠腰布的部落居民拿着手鼓围成半圆跳舞。

1958年时,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上的「塞内加尔村庄」。

1906年,纽约展览中的小女孩。

1909年,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会见栅栏内的埃塞尔比亚人。

刚果人Ota Benga,展览期间,每天有4000多人前来参观,经常有人嘲笑他。

这是1904年「人类动物园」中的场景。

一名爪哇女子坐在木屋中,旁边都是纺织品。

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被展示的人。

1904年,美国政府花费150万美元从菲律宾不同部落「进口」1300名当地人,将他们送到圣路易斯展览会展览。

展览会上,他们被认为原始的吃狗肉的人和猎取人头的野蛮人介绍给参观者。

他们是展品,日常生活被公众一览无遗。

这些部落居民被带到西方国家,到处旅行并上演人类展览。

被当作动物展览的部落村民生活条件很差,还有人因此死亡,直到1914年,菲律宾的立法机构才宣布出口部落居民不合法。

直到一项全面反奴隶制法律出台,「人类动物园」这个概念才从公众的观念中消退。

这些人被当作动物供人参观,他们没有隐私,没有人权,是「另一个物种」。幸好这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些照片直到现在来看,都感觉可怕惨酷,这真是人类历史上耻辱的一页。

 
 
 

人类动物园辉煌史

“他们并不是表演者,而是被展览示众的无名面孔。”

北碱今天要谈的是人类动物园,也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活人当做展品进行展览的活动。在维基百科上搜索Human Zoo,你会得到如下更详细的解释:Human Zoo是19、20世纪公开进行的人类展览,所展出的人类通常是所谓的“原始人”。这种展览通常着重强调西方文明中的欧洲人与被认为“原始”的非欧洲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被批评为极具羞辱性的种族主义行径。

(如果您看到上文中的介绍还形成不了画面的话,请到北京北四环这个叫“中华民族园”的地方参观游览。)

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就是这种动物园式的人类展览。需要说明的是,在近现代社会,这种展览的展品一般都不是什么奴隶或战俘,而是和你我一样签了合同每天都要在某个地方呆着以谋求生计的上班人员。

1928年德国的一次人类展览的宣传海报

 

当然情况并非一直如此。16、17世纪及以前,就有一些人私下收藏有各式各样的奇特人类,比如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就收集了大批野蛮人,据说他的各位藏品使用的语言加起来有二十多种。哥伦布从美洲归来时,也把一些他绑来的原住民敬献给了西班牙宫廷。

19世纪前期,随着殖民范围的扩大,公开的人类展览开始出现于西方世界。不过,当时这类活动虽然经常在展品的同意下进行,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往往与贩卖人口大同小异。比如在1810年,南非土著少女莎拉到欧洲各国作为“霍屯督的维纳斯”展览,并因其特别巨大的臀部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而在各种参展者之间卖来卖去,各方面的待遇都非常悲惨。

当时人绘制的霍屯督维纳斯形象

萨拉25岁去世后,她的遗体还被交由法国著名自然学家居维叶进行解剖,后者在论文中把她过长的小阴唇引为非洲人更接近动物而不是人类的证据。但事实上,居维叶在她生前就见过她,并留下了“聪明”、“特别不脸盲”、“语言能力佳”、“举止优雅”、“能奏善舞”、“性格活泼”等印象。

大自然学家居维叶

人类展览事业的兴旺发达,还是要等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从这一时期开始,欧美各地的人类展览不但遍地开花,而且展品与主办方通常都是契约关系,除了到场摆pose之外,还进行一些文体表演,展示各自老家的社会风情。

1899年的一次人类展出中,某商人在与南美展品合影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巴黎、汉堡、安特卫普、巴塞罗那、伦敦、米兰、纽约、华沙等地都举办过这样的展览,通常参观者数量都能达到20万人以上。而在所有西方城市里,最爱看人类展览的大概莫过于巴黎了。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就是盖埃菲尔铁塔那次)上,400名各地土著成为焦点,共有2800万观众入场参观。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1931年的巴黎世博会也都有人类展览活动,均大受欢迎。

1905年的一次展览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这些展品并不像“霍都屯的维纳斯”一样被卖来卖去,而是签了合同跟着领班来大城市上班的包身工。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1906年美国布隆克斯动物园的刚果展品奥塔·班加是自愿跟着恩主来参展的,除了在动物园里生活之外,还表演一些拉弓射箭、跟红毛猩猩摔跤之类的节目。结果,由于美国非裔群体组织对此极为反感、报章杂志也口诛笔伐,班加不久之后就丢掉了工作,而且到处都找不到生计。

奥塔·班加曾一度被和猴子关在一起,笼子外面标明品种年龄身高体重爱好习性对手天敌

后来,班加到了美国一家烟厂上班,结果因为特别擅长爬树遭到了同事的挤兑。这位能征善射的烟厂工人并没有为此“邮起来”(美式俚语going postal的中文翻译,指一个人极度愤怒以致情绪失控,从而引发暴力事件),而是忍气吞声地打算辞职返回非洲老家,却因为一战爆发、航运中止而无法如愿,最后因抑郁而开枪自杀。

班加自幼削尖的牙齿是他的重要卖点

另一家来自加拿大拉布拉多的因纽特人则更加悲惨,他们答应全家到汉堡一家动物园参展后,却因为主办方忘了带他们注射天花疫苗,而在1880年到达欧洲不久后全体染病去世。他们中的家长能读会写,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拉起小提琴也是一把好手。

因主办方疏忽而不幸去世的因纽特人一家

而最接近于我们对“动物园”一词的日常认知的,应该是1899年开张的“巴黎热带花园”。该园曾在1907年建立过6个“村落”,分别代表法国殖民帝国的各个角落。在这些村落中,各法国殖民地的原住民们里面“表演”他们在老家的生活,园中的建筑、植物等等也都完全从他们的故乡引进。展览持续了几个月,其间共有100万游客入场参观。展览结束后,有些展品还接受其他组织者的招募,到美国去参加展览。

巴黎热带花园中展出的亚裔人士

二战以后的现代人通常都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展览活动,但事实上,类似的展览仍然不时出现。近至2005年,德国奥格斯堡的动物园还展出过一个非洲村庄的村民,结果遭到了人们的谴责。2007年,刚果的一个音乐节上也出现过俾格米人展览。

此外,现代的人类展览普遍都改在电视上进行了——我还记得前几年曾在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中,看到过一群极地原住民身着传统服饰表演战舞,台下的中老年观众热烈鼓掌。如果你非说这不是人类展览,那我也没办法。

最后摘抄一段我们在网上看来的洋人评论:“尽管这些村民是自愿来到巴黎的,而且还在展览中获得了报酬,但他们仍然遭到了压迫和剥削。人类与动物的区别遭到了扭曲。他们并不是表演者,而是被展览示众的无名面孔。”

曾经带领一大群穿着基本统一的服务员在大庭广众之下站队高喊励志口号的笔者看得目瞪口呆。

 

 

北碱读书会(微信号beijiandushuhui)是一个松散到存不存在都一样的非组织,出于对熬夜、五花肉、西方文学、寻衅滋事和各类精神疾病的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不定期更新,不定期冬眠。

转载请自觉联系我们(beijiandushuhui@126.com)。面斥不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