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8小时睡眠论害了

来源: YMCK1025 2018-11-28 18:56:5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034 bytes)

年轻人强迫症似的晚睡,都快成社会问题了。

  我曾经也常年这样,明明痛苦、焦虑、自我厌弃,却难以戒除。
  最滑稽的真相是,因为努力上进而熬夜的人,只是极少数。
 
  大多数人的熬夜,和努力无关,不过是放纵和不自律的结果,是逃避内心空虚焦虑的手段。
  一个人躺在黑夜里,手机却连接着整个喧哗的世界。只要你不停下来,它永远有新鲜的东西喂养给你,我们被这块小小的电子屏幕驯养成了一只又一只信息饕餮。
 
  第二天倦怠无神、精力不济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要好好睡觉,可就是很容易屈服于熬夜快感,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睡眠节奏,养成能高效恢复精力的睡眠习惯。
  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睡眠革命》这本书,它真的帮我从恶性循环里跳出来,人生第一次让我感觉完全掌控了自己的睡眠。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睡眠专家,从事睡眠科学研究超过30年,他提出的R90睡眠方案,服务的是贝克汉姆、NBA球员这样的顶级运动员以及商业顶尖人士。
  我特别没出息地想,读书真好啊,就算我工作一辈子,也请不起贝克汉姆的睡眠教练啊,可是我却可以通过看书得到世界顶级的睡眠建议。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
  我发现我们关于睡眠的常识,大多是错误的。比如我们笃信的8个小时睡眠论,比如可以通过早点睡、晚点起补觉,通通都是错误的。
  在这些错误知识的指导下,我们永远无法获得满意的睡眠。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呢?怎么做才能高效地恢复精力呢?
  是时候重塑睡眠观,重建睡眠习惯了。
 
  和生物钟对着干,我们永远是输家
 
  如果你对生物钟的存在,心存怀疑,企图违背,一定被狠狠地教训过。
  我就是那个被狠狠教训过的人。
  去年闭关写书,我偏爱夜深人静的时候写稿子。所以我就想,以前上班要早起,晚上要睡觉是没办法,现在反正24小时都是由自己支配的,那就干脆晚上写稿子,白天睡个够好了。
 
 
 
 
  然后我就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
  但我并没有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违背生物钟的后果很快就来了:
  白天睡得再多,我也还是疲惫。精神状态很不好,注意力很难集中,意志力差,脑子转不动,没耐心,食欲不振,情绪很差,脾气不好,而且不喜欢自己,一点也不开心。
  自然了,我的写稿效率反而一落千丈。原来晚上睡和白天睡,即使睡同样的时长,身体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真的,相信生物钟可以任自己调节,真是最愚不可及、最不自量力的想法。
  生物钟又叫昼夜节律,它内置在每个人的体内,它要求身体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它的存在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明,原来昼夜节律是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的,基因所控制的蛋白分子控制着我们的活动。
 
 
  201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就是颁给三位发现生物体中控制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科学家。
  生物钟是跟着地球昼夜更替走的,是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的,这个生理周期并不会随着电灯发明、电子产品日新月异而改变,更不会为了配合我们的生活节奏而改变。
 
  违背昼夜节律,就像在涨潮的时候捡贝壳,必然受到潮水的严厉惩罚。
  遵守昼夜节律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睡的时候睡,该醒的时候醒。违背昼夜节律后果很严重,该睡的时候不睡觉,缺失的睡眠再也无法补回来,身体会受到疾病的惩罚。
  可是在这件事上,我们听不进去劝。
 
  偶然熬夜猝死的新闻,只会引起我们短暂的恐慌,熬夜是癌症的好朋友,也只是让我们略感忧心。猝死得癌毕竟是少数,熬夜晚睡,更像是不动声色的慢性杀手,一点一点折损我们的健康。
  而我们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顽固分子,一边承受着熬夜对身体的蚕食,一边心里带着隐隐的罪恶感,前赴后继地熬夜。
 
 
  牢牢地记住一句话:和生物钟对抗较劲,输家永远只会是我们。
  大多数人笃信“8小时睡眠论”,笃信每晚睡满8个小时才算获得充足睡眠。
  媒体还经常发布睡6小时两眼无神,和睡满8小时神采奕奕的对比照片,吓唬我们。
 
 
  所以,睡之前,要是发现自己睡不够8个小时就会非常焦虑,睡之后发现自己没睡够8个小时就会判断自己睡眠不足。
  像我这样的完美主义者,一旦掐指一算,发现睡不够8小时,我还会觉得当晚剩下的睡眠都没意义了,那天晚上已经被我毁了,接着我会选择破罐子破摔。
 
 
  《睡眠革命》告诉我们:
  8小时其实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但不知何时起,它却成了普遍适用的推荐睡眠时间。
  然而一味追求8小时睡眠而产生的巨大压力,反而对我们的睡眠起着破坏性极强的反作用。
  简单粗暴、一刀切的“8小时睡眠论”只会带来睡眠焦虑,把我们都给害了。
  这么说有几个原因。
 
 
  首先,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正如《睡眠革命》所说:
  这个世界上既有英国撒切尔夫人,这种每晚只需4到6小时的人,也有像网球传奇罗杰·费德勒和飞人博尔特,这种每晚需要睡10个小时的人。
 
  睡得太多或者太少,反而适得其反,一刀切的“8小时睡眠论”会让许多人适应不良。
  《睡眠革命》的作者,谈到自己的一个客户,每晚按7.5小时睡不精神,调整成6个小时之后反而精神百倍,活力四射。
 
  其次,评估和衡量睡眠质量应该看睡了几个睡眠周期,执着于每晚睡了几个小时没什么意义。
  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90分钟里,我们会经历非眼动睡眠、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几个睡眠阶段,这个过程就像下楼梯,我们下到越来越深的楼层,就是进入越来越深的睡眠。
  刚开始的非眼动睡眠是意识模糊、朦朦胧胧的浅睡眠,听到一点动静可能就醒过来,还常常会觉得突然坠落或者滑了一跤而惊醒;
 
  接着的眼动睡眠,是需要费劲才能把你吵醒的深睡眠,睡眠的生理修复功能大多出现在这个阶段完成;
  最后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我们身体无法动弹,并且会做梦,这一阶段被认为有利于开发创造力。
 
  睡完一个周期之后,我们会醒过来,再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当然通常我们不会记得自己曾经醒来过。
  所以90分钟就是我们计算睡眠时间的基本单元,我们不说我们睡了几个小时几分钟,而是说我们睡了多少个睡眠周期,充分的修复和睡眠,都是按周期走的。
  如果一直困在半梦半醒的浅睡眠阶段,睡多久也没用。
 
  第三,每晚睡8个小时的刚性安排是不切实际的。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上加班、聚会或者其他临时事务,我们很难每晚都睡满8个小时。
  每晚8个小时的刚性安排,就像那颗怎么跳也够不着的葡萄,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沮丧。
  《睡眠革命》主张用弹性的R90睡眠方案,替代8小时刚性睡眠论。
 
  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以90分钟的睡眠周期为计算单位,把睡眠放到一周的时间里来评估,而不是某一天。
  理想状态下,我们每天获得5个睡眠周期,也就是7.5个小时,每周我们会获得35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但我们不需要做到完美,一周28到30个周期也比较理想了。
 
 
  一个“没有睡好的糟糕晚上”没什么要紧的,我们只要保证不要连续三个晚上缺乏睡眠周期,同时每周至少4天睡够睡眠周期就可以了。
 
  我们立刻放下了思想包袱,因为并不是非得每个晚上都睡满8个小时,而且一晚上并不会决定一切。
 
  请尝试顶尖运动员所用的R90睡眠方案
 
  8小时睡眠论不切实际,只会带来睡眠焦虑,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睡呢?请尝试顶尖运动员所用的R90睡眠方案。
  那么如何给自己定制R90睡眠方案呢?
 
  第一步,设定固定起床时间。
 
  这是R90方案的定海神针,是唯一必须固定不变的设定。
  所以选择一个固定的起床时间,应该是一件慎重的事,要务实,不要不切实际。
  你需要回顾之前两三个月的生活,把工作和个人生活因素,全部纳入考虑,然后选择必须起床的最早时间。
 
  这个起床时间应该是你每天都能实现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起得比这个时间更早。
  理想的固定起床时间,应该比你必须上班、上学或做其他事的时间早至少90分钟。这样在睡醒之后,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不会慌里慌张。
 
  我之前自己一直是“晚睡晚起星人”,觉得理想的起床时间是睡到日上三竿,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设定固定起床时间的时候要注意,就算是晚睡星人,固定起床时间也不能比日出时间晚太多,起床时间和日出时间隔得越远,就越背离昼夜节律。
  晚睡星人和早睡星人的生物钟最多差两个小时左右,早睡星人早上五点自然醒,晚睡星人七点醒过来,绝对不会需要睡到上午十点的。
 
  固定的起床时间是定海神针,保证你的作息不会被打乱,所以周末睡懒觉是大忌,睡一次懒觉,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就算某一天你凌晨三四点才睡,你也要起床进餐,充分醒过来,再回去睡。
  失去的睡眠是补不回来的,晚点起只会破坏原有的生物钟,让已经建立的一切秩序陷入紊乱。
 
 
 
  第二步,推算理想入睡时间。
  根据固定起床时间,推算自己的入睡时间,再加上你入睡所需时间,就是你要上床睡觉的时间。
  我们已经知道个体所需睡眠时间,存在差异,不是睡得越多越好,也不是睡得越少越好,适合自己才能更高效率地恢复精力。
  所以我们需要探索自己所需的理想睡眠周期。
 
  方法也很简单,当你不清楚自己一晚上要睡几个睡眠周期时,就按5个周期的平均值开始睡。
  比如你的固定起床时间是7点半,那往前推5个睡眠周期,入睡时间就是午夜12:00,如果你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入睡,那么你需要提前半个小时,也就是11:30分就上床睡觉。
 
  按这个方案睡几天之后,如果你发现你总是在固定起床时间之前醒过来,那你就不需要5个睡眠周期。
  作者有个客户,按5个睡眠周期睡不精神,调整成4个睡眠周期之后反而精神百倍,活力四射。
  相反,如果你按5个睡眠周期睡,还是觉得困倦,也很难在固定睡眠时间醒过来,你就需要再给自己增加一个睡眠周期,每晚睡9个小时。
 
  我们计算出来的入睡时间是理想入睡时间,而不是固定入睡时间。入睡时间不固定,正是R90睡眠方案的弹性之处。但延迟和提前,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一周期为单位延迟。
 
  比如你平时是12点入睡的,错过这个入睡点,你就要1点半入睡,同时你仍然要在固定的起床时间起床,这样才不会干扰生物钟,让你之后的作息大乱套。
  我们都被“8小时睡眠论”害了
 
 
 
  第三步,睡前睡后的程序不可忽视。
  这是《睡眠革命》对我观念最大的改变。
  以前以为该睡的时候把自己送到床上,该醒的时候把自己从床上弄起来,就算完成任务了。
  殊不知睡前睡后的程序是好睡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睡眠质量和睡前睡后所做的事密切相关。
  睡前要怎么做呢?
  要照顾好身体的功能,睡前不要进食、大量喝水、要排便排尿,以免消化系统干扰睡眠;
 
 
  远离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产生的蓝光会妨碍退黑色的分泌,而褪黑素是用来给我们助眠的。我们可以换成看书,也可以关闭屏幕,用手机来听助眠的节目;
  要人为地让光线由亮变暗的,刺眼的光会让我们越发清醒,尽量是昏黄的光线;
  睡前轻微的运动是助眠的,稍微整理一下房间或者东西是最好的,让一切归于秩序,会让我们内心安宁。
  如果你脑子里想法纷纭,建议补一个程序。
 
  就是把脑子里的想法都写出来,在一张纸张上随意涂鸦就可以:
  当天发生的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明天的计划、心里的忧虑,把脑袋清空,才好平静地入睡。
  起来之后要做什么呢?
  沐浴清晨的阳光,补充水分和营养。
 
 
  我们的生物钟会根据一些外部线索来设定,主要是日光,还有进餐时间等因素。日光可以促进我们体内血清素的分泌,它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地醒过来。
 
  进餐时间我体会特别深,之前我没有吃早餐的习惯,现在我每天都吃早餐,结果到了点,我就饿醒了,胃成了最好的闹钟。
 
  那种充分补充水分和营养之后的感觉,实在太惬意了。
  第四步,把日间小睡纳入身体修复日程。
 
  除了夜间睡眠,我们还要学会解锁日间的时间。午后1-3点,我们会出现一个倦怠期,如果夜间缺失一个睡眠周期,午后是最佳的弥补时机。
 
  如果时间不够插入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30分钟的小睡也能取得不错的修复效果。
  另一个身心修复的大好机会是傍晚时分,5-7点,如果错过午睡,这个时候的疲倦几乎累积到一个峰值,小睡30分钟,才可以利用好晚上的时间。
 
  但这个时段不适合插入完整睡眠周期,否则会干扰夜间睡眠。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记了一周的睡眠日志,对作者的理论和方案进行尝试和验证。
 
  我发现我一晚上只需要4个睡眠周期,12点上床,12点半入睡,我会在早上6点半不需要闹钟就自然醒过来。但我需要在中午插入一个睡眠周期,才能更好地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我并没有比之前多睡,可是精力却好了许多,心态也完全变了。
  顺应昼夜节律,该睡的时候觉得困,该起的时候清醒,不慌不忙,真的很舒服。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李小墨,来源:深夜书桌)

所有跟帖: 

对,比如我就需要十小时睡眠 -astermatch- 给 astermatch 发送悄悄话 astermatch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8/2018 postreply 19:33:26

(~!~)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3913 bytes) () 11/29/2018 postreply 06:10:5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