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离权的点化下,吕洞宾得道成仙,成为鼎鼎有名的八仙之一。民间百姓则称他为“吕祖”。图为《吕洞宾 汉钟离二仙欢会》。(公有领域)
吕洞宾,唐京兆府(今陕西省长安县)人,中国道家真人。明代《吕祖志》记载,吕真人本名吕嵓,字洞宾,唐朝河中府永乐县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祖辈父辈都是当朝高官。
吕洞宾曾到庐山游览,遇到火龙真人,炼就天遁剑法,此后自号纯阳子。有一天,他逛游长安酒肆,遇到一位容貌清奇的道士,自称钟离权。
钟离权想看看吕洞宾写的诗。吕洞宾手一挥,写下一首,曰: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
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后来,在钟离权的点化下,吕洞宾得道成仙,成为鼎鼎有名的八仙之一。民间百姓则称他为“吕祖”。
自五代以后,吕洞宾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越来越广。无论正史、野史,还是帝王起居注或名士文集,均收录著吕洞宾的故事。这些故事,记载着吕洞宾济世助人,挥剑除恶,点化人心的传说。有人统计,仅南宋文集《夷坚志》就收录了近三十则有关吕洞宾的故事。
在《帝王起居注奇闻:吕洞宾或现身 点化孝子》一文中,我们讲到宋高宗帝王起居注,记载吕纯阳现身点化孝子一事。现在我们再看看几则有关他现身的故事,一览时人对纯阳子行神迹的记述。
吕祖留诗 东坡附和
宋代《侯鲭录》说,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有一名道人自称“回山人”,到沈东老那儿饮酒。回山人用石榴皮在沈家墙壁上写下一首诗,曰:
西邻已富优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
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道人和东老开怀畅饮,喝得很是尽兴。待道人离别时,东老送他出门,但见这名道人走到石桥上,只走了几十步,就消失了踪影。
人们觉得很是奇异。于是有人猜测,说,“这位道人想必是吕先生。”吕洞宾道号纯阳子,还有一个绰号“回道人”。于是这件事就传开了。
七年以后,大学士苏东坡路过晋陵城,当时沈东老已经去世三年。东坡见到了沈老的儿子,沈子对东坡说起这件事。苏东坡读罢回道人的诗,还特别写了一首和诗,以回应道人的诗文。只是有些遗憾,《侯鲭录》没有记下东坡的和诗。
吕洞宾善于变化,会化成不同的形象,或乞丐道人,或老兵,或卖墨的商人,行走于世间,济助于人。
吕洞宾化身老兵 肉眼不识仙
宋代《夷坚志》有这么一则吕洞宾的传说。
湖北峡州(今宜昌)远安县有一户民家特别笃信佛道。有一次,这户民家举行了一个吕公纯阳斋会,邀请了很多道士来参加。众人吃过斋饭后,这时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老兵。他身穿一身破旧的青袍,脚穿一双破麻鞋,肩膀两头担着两个竹笼。
老兵把东西放在地上,蹲坐在地上,向民家要饭食。民家就把剩下的饭菜给了他。一会儿,他又要酒喝,有人给他倒了一小杯,老兵端起来一饮而尽。又接连要了三杯酒。
这家主人惊讶地说:“你还能再喝吗?”老兵说:“我还能喝,但想到会使您家破费太多,不敢再多要了。”这户民家也是好客,就又为老兵倒酒。老兵喝酒很神速,到手即空,一点也不剩。
一会儿,老兵问:“今天举行的什么斋会?”民家如实相告。老兵说:“如果吕真人亲自来了,想必你们也认不出。”主人指著墙上的吕洞宾画像给他看。那意思是,像画上的吕仙翁如果来了,我们一定认识。
老兵看着画像,微笑着说:“我倒是认识他。只是他的形貌和画上的完全不一样。给我五尺绢布,我给你们画一幅。”主人一听很高兴,立即给他绢布作画。
神奇的是,老兵接过绢布,不用颜料,只是把绢布放在手中,慢慢地揉搓,一会儿张口呕吐,拿起绢布就去擦污物。主人心生厌恶,猜想可能老兵醉了吧,但也无可奈何。旁观的人也大声唾骂老兵,不该如此失礼。
过了很久,老兵将绢布放入一个空瓶中,笑着向主人作揖,然后就离开了。一个小童子好奇地从瓶子里取出绢帛,张开一看,是一幅仙翁画像,但是穿着装扮和老兵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户人家恍然大悟,原来吕真人亲临,悔恨肉眼凡胎,不识仙人。于是,将绢画装裱一番,挂在净室供奉。
以下两个传说是明代《吕祖志》中所记述的故事。
吕祖点拨贪财僧
吕洞宾游走长沙,自称回道人,拿着一个小瓦罐向行人乞讨。尽管不少人向罐中投钱,但是小小的瓦罐就是不满。人们都觉得很神奇。
一天,他坐在街市边,对众人说:“谁能用钱装满我的罐子,我就向谁传道。”有一个僧人闻讯而来,推著一车钱,说:“你的罐子能装得下吗?”说着推车入罐,只听见吱吱的声音,一会儿车子就不见了。
僧人惊奇地说:“你是神仙啊!这不是幻术吧?”回道人随口吟道:“非神亦非仙,非术亦非幻。天地有终穷,桑田几变迁。身固非我有,财亦何足恋,何不从吾游,骑鲸腾汗漫?”
僧人惊讶地看着回道人,想要抓住他。回道人说:“如果怜惜这些钱,我今天就还给你。”道人跳入罐中取钱,僧人见他没有出来,于是击碎了瓦罐,只见里面掉出一张纸,写着一首诗:“寻真要识真,见真浑未悟。一笑再相逢,驱车东平路。”
僧人怅然若失,只好回去了。次日,他忽然在东平路看到了回道人。回道人说:“我等你很久了,你的车还给你,钱全部都在。”并说:“我是吕洞宾。”
原来是吕洞宾见这名僧人钱财之心太重,有意点拨他的。
“患无心”题咏于壁 墙壁屹立不倒
江西吉水县大江的岸边,有一座玄坛观。一天,道观里的道人都下山参加诵经祝祷的斋事了,只有一个小道童留在道观里,看守观门。
有一个道人头戴青巾,身穿白袍,走入观中,想要借宿。小道童以师父不在,坚持拒绝,不让他借宿。道人在墙壁上题写一首诗:
褰裳揽步寻真宿,清景一宵吟不足。
月在寒潭风在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落款为“患无心”,写完就离开了。次日,玄坛观的掌门师父回到山上,小道童讲到有道人求宿题诗一事。
众道友到观里一看,但见字势飘逸不凡,从房舍内看,发现墨迹力透墙壁。人们看到落款“患无心”,方悟到原来是纯阳祖师题写的诗句。
后来,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吉水县发生洪灾,洪流泛滥,道观的殿宇也倒塌受损,惟独吕洞宾题诗的那面墙壁岿然屹立,连泥灰都没有剥落呢。
当然,有关吕洞宾的故事还不只这些。人神同在的神话,奇闻的背后,流露着民间百姓对神的信奉,也记载着神对世人的庇护。@*#
参考资料:
《吕祖志》卷二
《夷坚支甲志》卷六
《侯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