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奇怪事件

来源: YMCK1025 2018-11-24 16:45:3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44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8-11-25 16:01:4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亲身经历的那些奇怪事件
 2018/8/9   无尊
 
科学的魅力在于,把所有人脑想不明白的事情,归纳成大道理,然后把人脑忽悠的一迷惑一糊涂一醒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
 
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些事情还是用科学不能够忽悠的,例如我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我就不相信科学,也超出了科学的范畴。
 
亲身经历之1:小石子变出了水果糖
 
小的时候,物资匮乏,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是我梦寐以求的,为了实现水果糖的梦想,我的人生第一个理想就是:长大后我要当一名营业员。
 
在那个年代,只要得到了一个水果糖,我会无比的珍惜,把水果糖吃了以后包裹水果糖的纸是绝舍不得丢弃的,我会找一个形似水果糖的小石子,用糖纸把小石子小心翼翼的包裹起来冒充水果糖,遇到同龄小伙伴的时候,我就会把这颗水果糖托在手上,故意亮出来装一*****,看到同龄小伙伴们垂涎艳羡的模样,就会收获满满的幸福自豪感。所以那个年代那个年龄段,我的口袋里几乎经常有着一颗包裹着小石子的假水果糖。
 
在我五、六岁的那一年,一次我满街转悠,当转悠到我们生产小队老会计的家门口时,在老会计家的正堂屋里正好刚好有一帮玩闹的同龄小伙伴。老会计的正堂屋里摆着一张八仙桌,那是一张年代久远,有点古老的八仙桌,八仙桌很大很重,凭我们当时的力气,谁都不能够单个的移动那张八仙桌分毫,但拉开那张老八仙桌的抽屉却难不到我们。
 
当时那帮同龄的小伙伴正围着八仙桌各种闹腾,我冲进去一个一个的把他们推开,说我要给大家变个把戏,我从口袋里掏出那颗包裹着石子的假水果糖,对伙伴们说:“我要把这个假水果糖变成一颗真的水果糖”。有把戏可看,小伙伴们都乐于当个配角,他们围着我注目着我,想弄清楚我到底是怎样把一颗假水果糖变成一颗真水果糖的?
 
我卖力地把那张八仙桌的抽屉拉开,把包裹着石子的假水果糖放进抽屉中四个边角中的其中一个边角,又费力的把八仙桌的抽屉推进,当着众小伙伴的面神似佛说了一番。神似佛说了几分钟后,我把八仙桌的抽屉再一次拉出,包裹着小石子的水果糖外形上没有任何的变化,还是那颗包裹着小石子的外形。但在我把糖纸剥开以后,我立即傻眼了,里面包裹的那是小石子,而是一颗真真实实的水果糖。
 
记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把这颗水果糖迅速的塞进了嘴里。
 
 
亲身经历之2:被月亮婆婆割了耳朵
 
在我们小的时候,是具有很多禁忌的,如晚上不能够吹口哨,晚上不可以照镜子。
 
长辈告诉我们,小孩子在晚上吹口哨是释放一种信号,那些童子鬼(指过早夭折的儿童)在听到小孩子的口哨声后,以为是小孩要找他们玩,就会循着口哨声来找这个吹口哨的小孩。晚上不能够照镜子是老人们认为阴阳有界,而这个界就是白天黑夜的区分。老人们认为,正常人看不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是因为正常人只有阳眼而没有阴眼。阳眼看前阴眼看后,因为照镜子能够让照镜子的人看到后面,等于就具有了阴眼的功能。
 
我们小时候叫月亮的时候在月亮的后面还要加上婆婆两个字,叫月亮婆婆。祖母时常告诫我,小孩子是不可以用手直指着月亮的,这意味着是对月亮婆婆的不敬,月亮婆婆会对用手直指她不敬她的小孩做出惩罚,惩罚是趁这个小孩在晚上睡着以后割烂他的耳朵。小时候我们常常念唱一段谚谣,大意是:月亮婆婆,莫割我耳朵……如果我们无意中用手直指了月亮婆婆,就赶紧唱出这段谚谣,会得到月亮婆婆的原谅。
 
这段谚谣我小时候唱过无数次,因为好奇,我就是要时不时的用手直指一下月亮婆婆,但又因为胆小害怕,又赶紧的做出道歉。从来没有被割烂过耳朵,就让我对这个禁忌产生出了置疑,月亮婆婆会真的割烂小孩的耳朵吗?于是我决定试一回,用手指一下月亮婆婆又不道歉。
 
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站在家门口,凝望着当空高高挂着的月亮婆婆,犹豫了很久很久,想试一把却又无法抑制着自己的心虚害怕。最后我做了一个比较滑稽的动作,我不敢把手高举过头顶,我把右手藏在自己的胸部以下,伸出食指偷偷摸摸地对着月亮婆婆飞快的指了一下。做完这个动作后,我也亦如受惊的野兔一般,飞快的闪进了家门。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的右耳朵就出问题了,无缘无故的烂了一小块。
 
 
亲身经历之3:永远结论不出的“接仙姑”
 
八、九岁那年,我们那地儿出现了一个现象,谓“接仙姑”,几乎每家每户都接过。“接仙姑”按我们那地儿的土说法,就是叫接杨开慧。接杨开慧有一套仪式过程,具体的仪式过程是怎么样的,因为当时的年龄尚小,不是很清楚。只记得接杨仙姑进家来之前,需要去河边接,还需要把河里的水带回家。
 
在杨仙姑接来家之前,家里会事先预备好这几样东西:1是把糯米磨成粉,平铺在一个由篾片织成的容装物里面;2是把一根筷子插在用于淘米汤的竹片筛上。杨仙姑接回家来之后,就由两个未婚的未成年人双手托着那个插有筷子的竹片筛,然后开始提问题,提出问题以后,把插有筷子的竹片筛放在平铺的糯米粉上,这个竹片筛就会动起来,就好像在用筷子写字,把提出的问题给回答出来。
 
我非常好奇这个事情,吵着嚷着非要亲手试一下,虽然筷子划出来的所谓写字所谓回答问题,没人知道没人懂,但确确实实是真动起来了的。
 
而且接的这个杨仙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得到的,我们村有一户姓蒋的,他们家接了好多次数就是接不来。当时村里面有一个普遍的议论说法是,他们家姓蒋,是送走杨的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