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幽人独往来 // 写歌的人假正经啊,听歌的人最无情

来源: YMCK1025 2018-11-17 20:47:3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026 bytes)
回答: 金庸与他的父亲YMCK10252018-11-17 20:41:33

兽爷:自是幽人独往来

 

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河合水万年流

???

前几天去王牧笛的公司学习,顺便去推销推销煎饼。

老王公司的名字叫功夫,办公室也是一股茬架味。门牌上挂的名字都是:光明顶、灵境寺、缥缈峰、冰火岛……

都是江湖儿女,公司里的同事见面,当然也不会好好喊名字,而是像武侠小说一样吆喝彼此:掌门、大师兄、小师妹、老淫贼……

金庸先生昨天走了,也带走了九阳神功和降龙十八掌的秘密。我看老王连发了两个朋友圈,第二条朋友圈说:

我们这代人,得两个人的启蒙。一个是郑渊洁,另一个是金庸。前者教你爱人爱己,后者化你仗义行侠。

老王的那句朋友圈,我只能同意一半。

1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能讲一个自己和金庸小说间的故事。这些故事细细切来,都跟鸭颈一般长。

在很多人心中,金庸的作品恐怕连诺贝尔文学奖都难以表彰。曾有人说:我没看过他的书。即刻有人回应:

真羡慕你啊,还有这么好的事在等着你。

我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说是《倚天屠龙记》。初二时,很好看的英语老师和我说你很像里面的一个角色。

我放学后跑到门口的租书店,花了五毛钱租了一本盗版书,回去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一个通宵看完了一大半。

我以为老师夸我像张无忌。后来去向她求证,结果说是玄冥二老之一的鹤笔翁。

那时十二岁,很多情节还看不太懂。但一直记得结尾,一句话跨越了忽忽百年: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花谢花开,花开花谢,江湖子弟,江湖老。

看完书后,半个学期都沉浸在刀光剑影的江湖里。幻想自己就是张无忌,笑傲光明顶。使得了乾坤大挪移,也握得住画眉笔。

行侠事毕,大笑三声。带着赵敏,转身入江湖。绝尘远引,风动袖袂,渐行渐远渐不见。

多少中国人,在那个文化贫瘠社会躁动的时代,靠着他的武侠小说,体味着一点江湖快意,儿女情长。

多少中国人,照着杨过、赵敏的模样,在熙来攘往中找一生归宿。一点情愫,一辈子。

这个年轻时反动、老了后保守的人,居然成了几代人珍藏的私房故事和精神故乡。阴差阳错,空前绝后。

到现在最喜欢的演员仍是贾静雯,因为她演过赵敏。

2

因为那年电视里热播的李若彤,又去翻《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

生理卫生课上看《天龙八部》过于入迷,导致我至今对人体一些结构没弄清楚。

《天龙八部》里,萧峰大敌当前,段誉和虚竹仍旧跑上去认兄弟,看得热血沸腾。

江湖多好啊,江湖有我想要的一切。

坦荡荡的好汉。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三言两语,一生一世。纵酒挥刀,快意恩仇。流不完的英雄血,杀不尽的仇人头。

一睁开眼,青春就被烈酒浇醒了。年岁渐长才慢慢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山高水长,后会无期。葡萄美酒月光杯斟酌尽了,我们得独自面对十年的江湖十年的夜雨。

段誉和虚竹抱头痛哭生离死别。而今的告别却是如此稀松平常。

江湖弟子向来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金盆洗手只是传说,要认清这些,还是挺难的。

《神雕侠侣》的第一页,江南柳岸河风里,李莫愁幽幽吟叹: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断肠。

当时拍面一愣,说好的武侠小说呢?怎么开篇如此琼瑶!翻到后面,十六年后,绝情谷底,杨龙重相见。杨过泪眼婆娑间,小龙女只轻轻一问:

过儿,又有什么事情不痛快了?

十六年思念,只在眉峰碧聚。那时看得真难受,现在却想不明白,当时为何会热泪盈眶。

对初恋的憧憬,对大千世界的想象,对家国情怀的描摹,都在金庸豪情万丈柔情似水的文字里,得到落脚。

他笔下,不管是风流倜傥的少年,还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在感情上都没有姑娘们勇敢。男人们总是拖泥带水婆婆妈妈,姑娘们却刀山火海一往无前,事了一句“不悔”。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以前我妈没这么教过我。

我们就这样,一夜长大。

3

一九七六年,金庸的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缢身亡。

次年,他将十七年前连载完毕的《倚天屠龙记》重新修订,并新添了一段后记。

在后记中他写到,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金庸呈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成长经验。韩松落说,在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之后,金庸还多出一步——见明灭。

佛家所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乃有忧悲大苦恼聚。

金庸通过十几本武侠小说,正大、圆润、平和地,把这人生八苦说了个遍。武侠小说也这样从通俗题材,变成了变相承载国民精神的安全题材。

倪匡说,金庸早年的作品是独孤九剑说的凌厉刚猛之剑,是软剑,是重剑,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虽然已足以横行天下。

但到了《鹿鼎记》,才是真正到达“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所有武侠小说,全写英雄,但《鹿鼎记》的主角,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喜欢大宝剑的人。他甚至一直不会武功。

韦小宝什么事都干,唯独出卖朋友不干。但结果,他不免被朋友出卖,真是调侃世情之极。

写尽世事人心的金庸写完《鹿鼎记》,就封笔了。大概他觉得江湖就此完结了。

旧派武侠其实早就完结了。我问过一些初中生和高中生,知道萧峰郭靖的人,不是太多。他们不看天龙八部,看的是钢铁侠。

如今的这世界,我们正走在复兴的大道上,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希望有地方,能容得下一点江南桃花、塞外牛羊、侠义精神。

黄永玉的水浒人物,有一句题词特别记忆深刻:

少年子弟江湖老,多少青山白了头。

生命的本质是孤单的。红尘是场漫天尘埃的背景,虚虚绘上些华丽而稍纵即逝的影子,岁月与爱情,英雄与美人,逝者如斯夫。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初来世上,我们不会说话。几十年后,无话可说。

酸甜苦辣,千帆阅尽,没了声响。自是幽人独往来。

 

 

 

王五四:写歌的人假正经啊,听歌的人最无情

 

我对大众怀念故去的名人向来是没意见的,都是流行文化下生长的韭菜,被人割和自己割,都一样,生命力依旧旺盛。众人在青春期嗷嗷待哺时,金老师写成人童话奶便人间,众人茁壮成长,去粗取精,形态各异,这是美事。对于喜不喜欢金庸,对于金庸的作品文学性几何,大家可以探讨,但大多数人不必认真,弄得你死我活状,你都没认真探究过,讨论那么认真是很不认真的表现。我之所以敢写这么认真,是做足了准备工作。

金老师泉下有知,也不必为人间读者的纷扰而感到伤心,其实他们跟你一样,都是氛围大师,你擅长营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氛围,他们擅长营造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感谢有你的温馨动人氛围,大家都没当真,你也不必当真,回到现实,大家都很忙,这正是所谓的”写歌的人假正经啊,听歌的人最无情”,年少时的欢愉懵懂过后,要承认成人的疲软无力,还好你收到了钱,我们受到了启蒙教育,就像少年时,我们遇到了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老妓女,二十年后对你早无欲望,只是心存少年的感激。

悼念一个名人,很多人都是凑个热闹,很多人都是借机抒个情,特别是人人自危、舆论场接近固化的当下,机会难得,我觉得这都可以理解,即便有些人冒出”人死为大”这类蠢话来阻止大家对逝者的评判,我也是不再奇怪和愤怒,假正经的你不想理,真蠢的人你又不忍心。只是有些人平时就喜欢拔高名人,名人去世,又被拔得更高了,这样很不好。有些概念我们还是要严肃认真对待的,比如说大侠,郭靖是大侠,杨过是大侠,但金庸不是大侠,郭杨之所以是大侠,是因为书里写的清清楚楚,生平表现,内心活动,一字一句,明明白白,金庸不是大侠,因为还有很多事情他不明白,还有很多他的事情不明不白。

他作为一个武侠小说作者,我是不会苛求他的历史功底,在他的笔下,不管那个时代有没有种植,蚕豆、花生、南瓜子成了英雄好汉喜爱的下酒小菜,《天龙八部》中还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辣椒,《神雕侠侣》中杨过找到了本应该在美洲的玉米棒子……,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点名提出要做浙江大学的教授、历史系隋唐史的博导时,我们就得认真对待了,虽然现在浙江大学和众多大学一样,已然没什么出息,但毕竟学生是交了学费的,误人子弟就没职业道德了。刘文典曾说过”文学创作的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学问”,并因此挺看不起沈从文的,而且反对沈从文当教授:”沈从文算什么教授!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而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当然,这不是金老师一个人的问题。

金庸笔下有很多大侠都背负着杀父之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前,也得先报了杀父之仇,张无忌,胡斐,袁承志,杨过,郭靖,林平之……,袁承志最大的愿望就是手刃杀父仇人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袁承志要入宫刺杀崇祯,但阿九一句”别杀我爹爹”就让他放弃了这多年的愿望。而坚定的要替父报仇的林平之落了个悲惨下场,除了郭靖,其他人物的杀父之仇也都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郭靖的杀父仇人有两个,一个是小角色段天德,无恶不作,被杀了读者只会拍手称快,另外一个是完颜洪烈,被刻画成了忠贞爱情、图谋大业的政治人物,郭靖抓住完颜洪烈时,也没有亲手杀了他,而是交给了铁木真,被蒙古人杀死,完颜洪烈的死也被提升到了两国征战的历史高度,郭靖的父仇也报了。杀段天德,叫快意恩仇,美名,让蒙古人杀完颜洪烈,叫从大局出发,美名,谁说靖哥哥愚钝。所以,对于杀父之仇这件事的多种可能性,每一种,金庸都写了,现实中不能做到的不敢做的,小说里他都做了。

在1951年的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金庸的父亲、大地主查枢卿被地方人民政府判处死刑枪决了。面对杀父之仇,他内心真正想选择哪一种复仇方式,我不敢说,但现实当中,他无疑选择了”相逢一笑泯恩仇”,”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会见金庸,向金庸道歉,微笑着说:”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点点头,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这看起来并不算一个过得去的交代,于是2000年年初,金庸在其自传体散文《月云》中写道:”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创造了无数大侠形象的人,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依然真实的像个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自欺而懦弱,就像他的众多读者一样,当然,换了谁也大约如此吧,亦或者,真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豁达大度。

李敖曾痛骂过金庸的虚伪,我倒觉得金庸未必是虚伪,而是人共有的虚弱,一心向善是个过程,过程不是结果,就必然是不完美的感受。即便如此,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不断接受历练的,就如李大师对金大师的鞭笞,看看也无妨,李大师鞭笞起他人向来是精准度很高的,只是对自己往往手软。李敖说:”金庸到台湾来,有一天晚上到我家,一谈八小时。我责备他不该参加什么”国建会”,自失他过去的立场。他说他参加,也说了不少批评的话。我说这是不够的、得不偿失的、小骂帮大忙的,你参加这种会,真叫人失望。接着谈到他写的武侠,我说胡适之说武侠小说”下流”,我有同感。我是不看武侠的,以我所受的理智训练、认知训练、文学训练、中学训练,我是无法接受这种荒谬的内容的,虽然我知道你在这方面有着空前的大成绩,并且发了财。金庸的风度极好,他对我的话,不以为忤。他很谦虚的解释他的观点。他特别提到他儿子死后,他精研佛学,他已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了。……但大体上,无不以舍弃财产为要件。所谓’舍离一切,而无染着’,所谓’随求经施,无所吝惜’。你有这么多的财产在身边,你说你是虔诚的佛教徒,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金庸听了我的话,有点窘,他答复不出来。为什么?因为金庸所谓信佛,其实是一种”选择法”,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其性质,与善男信女并无不同,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他是伪善的,这种伪善,自成一家,可叫做”金庸式伪善”。

我倒不相信金庸是刻意虚伪,而是人性的虚弱,相信他听了李大师的话,也更多的是自省。就像当年《明报》报道逃港潮时,金庸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报道的,但在众位同事的压力之下,权衡利弊,拷问内心,他还是选择了报道,也算善事一桩。金大师在前进,在超越,而他的读者们却在江湖里陷得很深,至今无法自拔,现实中活得窝囊憋屈懦弱,而在小说里获得了快意恩仇行侠仗义的快感,现实的困境挣脱不了,而小说里却常常容易化险为夷,而且越是危险困难,越是大概率获得奇珍异果武功秘籍,咬一口耍两招,顷刻拥有百年功力,不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待和努力,这是每个不劳而获的人终极梦想,更何况这个不劳而获,收获的是绝世武功谁也杀不死,收获的是侠肝义胆的名声传颂在人间,还有绝世美人爱你爱的死心塌地,即便你不是男主角,也不必担心,下至流氓小地痞,上至王公贵族甚至皇帝,都有一个侠肝义胆人超完美的大英雄制约着他们,这看上去比法治社会还令人有安全感。这些都是虚假希望,我们的最爱。

这些就是我个人对金庸大师和金庸大师作品的看法,高铁之作,谈不上褒贬,更何况,我也愿意世间真有那么一位神雕大侠,朗声对我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所有跟帖: 

也是,不原谅又能怎样。 -yamyam- 给 yamyam 发送悄悄话 yamyam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7/2018 postreply 20:57:34

个人在这种系统性的大屠杀面前是如此的无能为力。 -yamyam- 给 yamyam 发送悄悄话 yamyam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7/2018 postreply 21:25:17

看过有位犹太老太太说,她在二战时多次祈祷他们的上帝来救他们,结果,从此她不再信教,该吃吃该喝喝。 -yamyam- 给 yamyam 发送悄悄话 yamyam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7/2018 postreply 21:26: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