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你会偷偷关注另一半的动态吗

窃听风云:你会偷偷关注另一半的动态吗
zz

 

?

只有人类会担心自己的通话录音、历史消息和购买记录被人窃取吗?

当然不是。信息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所有诚实守信的生物们,是生物就需要交流,交流就要传递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取和破译。

有人靠窃听/偷看(Eavesdrop)发家致富,儿孙满堂,有人靠窃听/偷看杀人于无形。它们无孔不入,信息一旦传递,被谁接收就不受发送者的掌控了。 

生物世界窃听现象的普遍性,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甚至,连一些植物都会窃听。

实验人员发现,烟草植物(Nicotiana attenuata)可以破译它的邻居——山艾树(Artemisia tridentata)间的对话。

山艾树遭受物理损伤时,尤其是植食性动物把它们啃了一口时,会发出受伤害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通过空气传播,经常和山艾树生活的烟草就能窃取这个信号,强化自我保护。

实验人员剪掉山艾树树枝以模拟山艾树被啃,烟草紧接着在叶片中产生更多的防御酶。可惜虫害并没有发生,烟草白白在防御系统消耗更多能量,导致它们在冬天更容易受到霜冻的打击。

● 烟草 来源:USDA

● 山艾树 来源:under the sun seeds

不过,这个实验里的窃听者只是增加了自我防守,并没有损害山艾树。但在自然界,还有更多窃听行为直接损害了被窃听者的利益。


不法的窃听分子

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定位猎物,很多动物不具备接收超声波的能力,所以蝙蝠不用太担心自己被捕食者窃听。

然而,同一物种的种内竞争往往最为激烈,因为大家爱吃的东西一样,爱住的房子一样,对配偶的需求一样。物质有限,为了活下去,它们把黑手伸向同胞[2]。

有同胞的地方就有肉吃,如果蝙蝠发现同类在某一个地方聚集,要么它们在吃饭、要么它们在睡觉、要么它们在交配。去抢同胞有时比自己苦苦寻觅容易得多,所以一些落单的蝙蝠会通过窃听声纳信号接近并加入其他蝙蝠群。[3]。

也正因如此,相比漂泊无依的蝙蝠种类,有固定住所的蝙蝠更注重信息安全,防止被同类破译。

● 蝙蝠 来源:islands sounder

不过,窝里斗并非蝙蝠的长久之计。蝙蝠是信息破译的天才,善于捕捉猎物活动不可避免产生的信号。

雄性青蛙(Physalaemus pustulosus)有色彩斑斓的喉囊,喉囊可以储存气体,帮助它们发出聒噪的求偶叫声。喉囊舒张之间,会在水面产生波纹,水纹能吸引雌性。

但蝙蝠(Trachops cirrhosus)识破了这个招数,会寻着水波找到雄性青蛙[4]。

● 青蛙 来源:Calphotos

为了交配丧命的雄性动物不计其数,活着和交配是两项冲突的生命活动。尽管形势如此严峻,雄性动物们依旧迎难而上,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雄性活着可能就是为了求偶。

另一群邪恶的蜘蛛(M.cornigera),不仅破译了猎物的爱情密码,还伪装成雌性吸引雄性蛾子。

雄蛾子对雌蛾子的性外激素十分敏感,一旦它们闻到雌性的踪迹,就会奋不顾身地跑过去求偶。

蜘蛛抓住雄蛾子的软肋,模拟出类似的性感气息,等着雄性自投罗网,这种手段太过于好用,所以这种蜘蛛只吃雄性[5]。

● 蜘蛛 来源:spiderbytes 


为了找对象不择手段

偷听不仅能在生存上带来好处,在生殖上同样起大作用。

生殖方面的窃听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雌性窃听雌性,跟风择偶。对找老公没有经验的年轻雌性,经常会偷看经验丰富的雌性(比如年长的雌性)挑选什么样的雄性,然后跟在后面也去和这个雄性交配。

第二,年轻的雌性成长了,她发现听妈妈的话不总是对的,还是要用自己的脑袋去判断,最简单最准确的判断就是谁的武力值更高。

虽然暴力不创造财富,但如果没有暴力,创造的财富就可能被抢走。雌性可以偷看两个雄性打架,在充分保存自身的前提下拥有准确的配偶质量信息。

第三,雄性窃听雄性。

争夺配偶过程中,雄性打架非常常见,然而打架的代价太高,一不小心就挂了。从打架开始到打架结束,胜负会逐渐明晰,输家越早认输,自己受到的伤害越小。经验丰富的雄性甚至不需要开打,就知道对方实力在我之上,赶紧握手言和,把雌性拱手相让,自己再去寻找新战场。

年轻的雄性总以为自己会赢,打架没有分寸,最后折戟沙场。而偷看其他雄性打架可以毫无代价地知道对方实力,如果对方很强,则走为上计,如果对方很弱,就一招制敌。看得多了,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为什么没有第四点,雄性窃听雌性呢?因为雄性看到雌性就立马上去追求,根本耐不住性子偷听。


雌性为什么要跟风择偶?

在上面的几点中,跟风择偶很可能是最需要特别解释的。

诚然,有些择偶偏好会遗传,跟着性冲动走也不错。但终究选择配偶是遗传进化的一环,跟风背后必有过人的效率。

设想我们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挑选餐厅,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看哪家人多,我们倾向于认为需要排队一小时吃饭的地方一定物美价廉。

挑选配偶也是这样,雌性倾向于认为,其他雌性又不是傻子,选了这个雄性说明他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跟着她们选也错不到哪里去。

实验表明,一些雌性觉得单纯因为异性缘好,就认为一些雄性更有魅力,即使这些雄性其他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

实验人员把两条身长、花色相似的雄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放在透明水族箱隔开的两个单间里,将一只模范雌性(Model female也就是俗称的托儿)靠近其中一个单间,假装是被该雄性吸引。雄性对她展开热烈追求,她也配合着雄性跳舞。

实验雌性(Focal female)透过玻璃,目睹了它们交欢的一切,对那只雄性产生了不可名状的微妙情感。接着移除托儿,让实验雌性自由地从这两只雄性中选一个交配。

结果,20次实验中有17次,雌性选择了刚刚交配过的雄性[6]。

● 孔雀鱼 来源:Knowledgebase lookseek

与此同时,雌性对雄性的偏爱可能会受到其他雌性的影响——即使她们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也可能改弦更张。

将两只雄性孔雀鱼放在水族箱里,让实验雌性自由选择一个配偶。随后,一肚子坏水的研究人员分开这对热恋中的情侣,把一个托儿放到了刚才没被选中的雄性身边,实验雌性在一旁默默观看。

爱情经不起考验,她不久就开始怀疑刚才选错了配偶,也许现在这个正在和别人卿卿我我的雄性质量更高。

实验人员移除托儿,给实验雌性最后一次机会选择自己的伴侣,结果显示,实验雌性的变心比例与对照实验相比显著升高[7]。

年轻的雌性会模仿年长雌性的选择,反之则不然。

实验人员改进了本文第一个实验,当托儿是年长雌性,实验对象是年轻雌性时,年轻的雌性会模仿年长雌性的选择,而当托儿是年轻雌性,实验对象是年长雌性时,年长的雌性并不会被迷惑,选择结果和对照实验(在没有托儿的情况下自由选择)没有显著差别[8]。

这可能是因为年轻的个体经常会向年长的个体学习。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承不也是如此吗?


雄性也会参考对手的意见吗?

雄性当然也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多个雌性选一个雄性,雄性并不会精尽人亡,可多个雄性选一个雌性,卵子数量非常有限,雄性面临的精子竞争压力也会增大。

非常热门的雌性,一般的雄性并不轻易去碰,因为交配了也很难当爹。但这也不绝对。

短鳍花鳉(Poecilia mexicana)的雄性会抄袭其他雄性的择偶策略,因为他们自己很难辨别雌性是不是处于发情期,跟着别人交配降低了出错概率。

被偷窥者发现后,还会反侦察。在一个实验里,雄鱼同时有两只雌鱼可以选择,他总是偏爱其中一只。接着,实验人员放进了另外一条雄鱼做观众,原先的雄鱼却更多地游向了他不喜欢的那只雌鱼[9]。

为了迷惑敌人,他假装和不喜欢的雌性调情,防止对手看出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谁,实则暗度陈仓,转移火力[10]。就像发现有人在抄你的试卷,不但不遮起来,反而写了错误答案大方地给别人抄。

进一步有实验指出,附近的潜在偷窥者越多,雄性越容易给出假信号,而且反侦察能力貌似和性格有关,胆大的雄性更会骗人[11]。

这何止是窃听风云,简直就是演艺圈风云。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