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事集锦(4)

本帖于 2018-10-17 17:47:22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天津一暖心“小家”却遭20多户邻居举报(13图)
2018-10-16
 

两年前,爱心人士田雪芹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旁成立“爱心小家”,为在医院看病的患儿和家长提供免费住宿。然而,在不久之前,他们却遭到20多户邻居的集体抗议,要求他们搬走,理由是“孩子有传染病”、“家长素质低”。

对于这样的“指控”,田雪芹觉得很委屈:住在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患有白血病和胆道闭锁的,并非所谓的“传染病”;而他们也推出了系列管理规定,让患儿家长们一同把小家打理好。然而,随着居委会等部门的介入,“爱心小家”面临着不得不搬家的境地。

42岁的田雪芹来自安徽,从2005年开始热心于儿童医疗救助。长期的志愿工作,让她真切了解到重病患儿家庭的辛酸和不易。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距离医院仅仅几步之遥,可以做饭、洗澡、休息,让病痛的孩子得到家的庇护,让家长有一个放松的角落,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抱着这样的想法,当时还在北京工作的田雪芹便筹办起“爱心小家”公益项目。

在北京、广州等城市,类似“爱心小家”的公益形式很常见,一般都能得到邻里的大力支持。前两年,田雪芹陪儿子到天津上学,便希望将这样一个避风港也搬到天津来。她发现,在位于北辰区的天津市儿童医院,众多患儿和家长都是在医院的休息区打地铺过夜,晚上经常人满为患。(资料图)2016年4月25日,在田雪芹等爱心人士的努力下,“爱心小家”在医院附近正式成立。

最早的“爱心小家”,与医院仅隔一条马路,是一套三室的屋子,干净明亮。房东是一对老人,两年多来,尽管天津的房租水涨船高,他们却一直没给涨过租金。这是田雪芹最感激的一点。“小家”刚成立的时候,多数家庭听说能免费住宿,都心存疑虑,怕遇上骗子。经过住户们的口口相传,“爱心小家”才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信任。

“爱心小家”的家具电气、米面油调料、孩子们穿的衣服、玩的玩具,都来自好心人捐助。然而刚成立时,大多数家庭只是各顾各的,很少做清洁,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有一次,田雪芹终于忍无可忍,流着泪告诉大伙,这个屋子里的每样东西,都是来自社会的爱心,必须好好珍惜才行。他们制作了详细的管理规定,规范家长们的行为,让大伙真正把这里当自己家来爱护。

“只有大伙共同的爱护,爱心小家才能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家长带着孩子找上门来希望留宿,田雪芹和志愿者们打算扩大规模。2017年9月,他们注册成立了“天津市善心善缘志愿帮扶中心”,通过公益募捐,又相继租下了三套房子,来容纳更多的患儿家庭。

如今,四套房子的房租,加上煤水电费每年需要20多万,能同时容纳大约30个患儿家庭。而如果单独租房的话,一户家庭每月要花掉近2000块钱。田雪芹他们估算过,从“爱心小家”成立至今两年多,已经接纳过300多户人家,至少能帮他们节省上百万的开支。“这些家庭的积蓄都用在孩子医药费上了,如果能在生活上节约开支,对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帮助。”田雪芹说。

“爱心小家”的孩子们,以白血病和胆道闭锁患儿为主。有一套房子专门供给住院的白血病患儿家长居住使用,孩子住在医院里,不能吃餐馆做的饭,家长们就在小家的厨房里做好饭,送到医院去。这个大厨房,从早晨4点多就开始忙碌起来,十多个家庭轮流做饭,一直忙活到夜里。有的家长一天需要做六顿饭。

走进“爱心小家”,就像进入一个小小的“幼儿园”,小点的孩子还没断奶,大点的孩子已经骑着玩具车一起玩耍了——这些玩具,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墙上粘贴的“爱心墙”,每张便签纸上都记录着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

每天接触这些大病孩子家庭,满满的负能量。有的孩子重病不幸离世,有的家庭因经济问题分崩离析,还有的母亲因为家人不愿花钱救治孩子,而试图割腕……田雪芹说她有好多次都不想做了。但是,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3岁的小石头,见到每个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要上去拥抱亲吻一下,这让屋里的大人们有了久违的欢笑。“爱心小家”里,没有医院那么凝重的氛围,能够让孩子暂时忘掉患病的痛苦,也有助于孩子进行康复。

田雪芹说,她挺感激对门的邻居,为他们提过不少意见,这些意见帮助他们改善现状,将对邻里的影响降到最低。嫌平时开着门太吵闹,就把门关上;嫌厨余垃圾滴水污染楼道,就买专用的垃圾袋来代替普通塑料袋。有时候孩子半夜哭闹,母亲就将他抱下楼,等闹完了再上来。

 

然而这一次,田雪芹对邻居们要求他们搬离的理由,却是哭笑不得。她希望找其他业主当面解释,却遭到拒绝。她说,她不会请求邻居们让他们留下,只是希望他们能明白,孩子生病了,不代表就没有尊严了。

 

在各方的干涉下,“爱心小家”所租的几套房子需要在这个月底搬走。为此,田雪芹一直在寻求租房,至今仍未找到合适的房子。原来住在小家的患儿家庭,则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田雪芹盘算着,租不到房子,只好给这些家庭提供一定的补助,让他们各自租房,等“小家”重建之后,再搬回来。

 

 

“爱心小家”

 

 

世界年纪最大的129岁妇女坦白:活太久是惩罚(6图)
2018-10-16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有效的俄罗斯护照和养老金证件显示,名为Koku Istambulova的老太太生于1889年6月1日,还自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家。


清晰的记得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曾经的车臣人,是如何被苏联驱逐出境的,那是在1944年。Koku经历过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加冕典礼,一战、二战,一生历经种种磨难,活到这个岁数,可谓是一个奇迹。


这是她的俄罗斯护照,上面显示的出生日期是1889年。也就是说,她今年已经129岁了,看上去还依然非常健康,真是人类的奇迹。尽管时隔多年,她仍记得75年前,车臣老家的乡亲们是如何被斯大林集体驱逐到哈萨克大草原上的。不幸遇难者的遗体,都被丢掉放任野兽啃食。


这位老奶奶至今仍然思路清晰,还能打电话。她还是用粉红色的手机呢。这说明她还拥有一颗少女心。她自己表示,活这么大年纪是上帝的惩罚,生命中最快乐的记忆,仍停留在二战时逃过斯大林的清洗,侥幸回家的那一天。除此以外,根本就没有幸福的日子。


129岁的Koku Istambulova至今耳不聋,眼不花,还能接受电视采访。真不知道活这么长,有什么长寿秘诀。他还经历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


Jeanne Calment是一位另一位法国的超级百岁老人,她活了122年,164天。她一生都住在阿尔勒,比她的女儿和孙子都活得更久。1995年10月17日,她被宣布为史上最长寿的人。尽管Calment来自长寿家庭,但她的长寿并没有特别的解释。她过着舒适而没有压力的生活,有健康的饮食和每天锻炼,使她能在没有拐杖的情况下走到114岁。本文选题:金戈帝企鹅。

 
 

 

上海大妈连划18辆车 唯一的原因竟是"手痒"(图)
来源: 新民晚报
2018-10-16
 
宝山区友谊街道一小区内好端端停着的18辆车被人恶意划伤。接到报警时民警想:又是哪家的“熊孩子”干的?不料出现在监控中的嫌疑人竟是一名中年大妈。更让人无语的是,大妈与这些车主人毫无瓜葛,唯一的原因竟是“手痒”。目前,这名大妈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事9月22日上午,宝山公安分局友谊路派出所先后接报多起划车报案警情,宝钢一小区西侧通道停着的一排私家车被划了一溜,无一幸免。看着自己新买的奔驰从“小鲜肉”变成了“刀疤叔叔”,报警人成小姐整个人都不好了,本来中秋小长假的自驾游计划也因此取消。民警实地勘查发现,被划的车辆均规规矩矩停放在小区划定的停车框线内,并未影响路人和其他车辆通行。友谊路派出所立即调集警力,通过查看小区监控和现场取证,很快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本小区的居民赵大妈身上。当晚8时许,民警在赵某的住所内将其抓获。

 

 
大妈一连划花十八辆车。监控视频截图

经询问,赵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原来21日傍晚,赵某饭后在小区内散步,看着小区内停着一辆辆敞亮又气派的私家车竟然莫名产生了强烈的破坏欲,她拿着自家房门钥匙走一路划一路,一连划了18辆车。赵某与车主们无仇无怨,甚至都不知道车主是谁。

警方提醒,恶意划伤他人车辆是违法行为,划车者将会受到法律惩处,情节较轻的也是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损毁行为如果造成一定数额或恶劣程度,可以以故意损坏财物罪或寻衅滋事罪定罪,对所造成的损失还将承担赔偿责任。

 

 
 

 

杭州13位老人“抱团养老”1年 相聚难相处亦不简单
2018-10-15
 
去年杭州一对老年夫妇发起“抱团养老”,招募同住老人。1年后,有人离开,有人补位——

“抱团养老”1年,相聚难相处亦不简单

本报记者 邹倜然 本报实习生 王琳琳

去年5月,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港东村的一对老年夫妇发出一条“抱团养老”的微博,向社会招募同住的老人。一经媒体报道,超过100对老人报名,最终4对老人入住。

1年多过去了,有人搬出去,也有人住进来。如今,“抱团养老”的小别墅里一共住了13位老人。大家虽在一个城市,但彼此互不相识。经过1年的“抱团”,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有温馨也有不愉快。

时下流行的“抱团养老”,给老人们提供了新的养老方式。这些志趣相投、生活习性相似的老人“抱团取暖”,共度晚年。

在重阳节来临之前,工人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港东村,探寻在这里“抱团”的老人们生活状况。

大多因身体不好搬离

走进别墅,记者最先见到房东。刚见面时,他就说:“叫我朱老师吧,我退休前是英语老师。”

朱老师说,“抱团养老”的概念国外早就有了,大多是几个老人合资购买或建造一幢房子,和要好的朋友住在一起。

其实,朱老师并非国内最早“吃螃蟹”的人。此前杭州有位张阿姨也想尝试“抱团养老”。她是上海人,一个人在杭州比较孤独。她当时找了3位老太太,虽说性别相同、生活方便,“但3个女人一台戏啊。”朱老师很无奈地笑了,4个老太太来自不同的地方,住在一起,空间有限,口味不同,最后不欢而散。

朱老师还特意去实地考察了一番。然而,张阿姨的失败并没有打消朱老师的信念,考察后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肯定能搞好‘抱团养老’!”

朱老师对自己的房子很自豪。这是一幢带有花园、菜园、防尘林的三层欧式小别墅,200多平方米。港东村的村民提起它,都说是村里最大最漂亮的房子。它是朱家的祖屋,2010年由朱老师的儿子重新改造。之前是和儿子一起住,但儿子工作繁忙住在了城里。房子里就剩下朱老师和老伴两人,空荡、冷清。当时看到张阿姨的举措,朱老师便有了同样的想法并发了条微博,由杭州当地一家媒体报道出去,最终面试选择了4对夫妇。

“‘抱团养老’是有进有出的。老人们搬出去大多是因为身体不好。”朱老师告诉记者,从开始到现在,一共有3对搬离。第一个是老人骑着自行车被电动三轮车撞伤,第二个因心脏病不便“抱团”。还有一对是医生,男的已经74岁,患有帕金森病,吃饭时因夹不了菜引得大家笑,感到很尴尬,也走了。从最开始到现在,只有金奶奶一直住在这里。

老两口每月花费不超3000元

朱老师表示,入住的老人身体要好,年龄大概在60岁~80岁。不抽烟,经济上不太计较,脾气要好一点,有修养,不说三道四。“我们毕竟不是养老院,老人们要付出自己的劳动。”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就没有这个世界。”作为房东,朱老师觉得自己就像班主任,要把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凡事适可而止。

还有一个条件比较有趣:最好会打牌。一来是为消磨时间,二是年纪大了动动脑子,防止老年痴呆。在朱老师看来,牌品就是人品。出牌快,说明做事利索;若是犹豫不决,性格就较为优柔寡断;骂人者则素质不太好。

“抱团养老”进行到现在,很多人只是来凑热闹,放不开家里的事。朱老师觉得,杭州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多在家里帮子女带孩子,“也有些是子女不同意,觉得名气上不大好听,宁可在家里请保姆。”

关于收费,由于空调、电视、健身器材等居家用品都是朱老师置办的,因此一共收3种费用:一是房租,大的房间月租金1500元,小的房间月租金1200元。朱老师雇了3名帮工:煮饭阿姨、除草种菜的园丁以及收拾房间的钟点工。“房租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用餐费。每天公共钱包里会放200元,每天每户轮着买菜、做早饭、洗碗、写菜单。晚上记录每人具体吃几餐,做好和第二天的衔接,月底按照吃的餐数结账。三是水电费,主要采用AA制。

“一般老两口每月的花费不会超过3000元。”朱老师补充道,菜是自产自销的,新鲜、环保、营养好,大家都胖了,晚上会在附近散散步。平常子女们也会带父母出去旅游。

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包容

朱老师带记者上到3层,见见住在这儿的老人蒋老师。他曾因“儿不管爹、爷不管孙”的言论在网上引起争议。经过二楼时,几个老太太聚在一起打麻将,朱老师叮嘱道:“你不要去拍照或采访她们,她们已经不想接受采访了。”

见到蒋老师时,他戴着一顶牛仔布的贝雷帽,头发稍长,看起来“很有范儿”。蒋老师曾是纪录片导演,现在喜欢唱歌和练声。他表示自己现在身体很好,经济独立,可以照顾自己,不用子女管。同样,子女的家、婚姻和孙辈,他也不管。甚至关于身后事,蒋老师也有了打算。

在蒋老师看来,“抱团养老”重要的就是互相理解、包容彼此的生活习惯。他举例,“像我60多岁了,有些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已经成形了。我晚上睡得很迟,早上也起得很迟。这些习惯我改不了也不想改。”

说起“抱团”的小摩擦,蒋老师以中秋节晚餐举例。当时,大家一起吃猪蹄,70多岁的张奶奶想夹猪蹄却夹不起来。金奶奶看到以为她想分成两块,表示分成两块就没人愿意吃了。但张奶奶的理解是金奶奶不让她吃,二人堵上了气。第2天下午,张奶奶和蒋老师闲聊,原来是她的膝盖不好,医生建议她多吃些肉筋。蒋老师事后向张奶奶解释做工作,最终两个老太太和解了。

“抱团养老”刚开始,陆续有媒体来报道,“大家都不大喜欢被公开。”朱老师说,每次熟人看到报道后都会联系他:“又在电视上看到你啦。”

“但是我不喜欢。”朱老师有些抱怨,“上电视有什么用呢?虽然‘抱团养老’有名气了,但这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烦恼,平静的生活老被打扰。”

朱老师表示,“抱团养老”有进有出,但大门永远敞开,有意向就可以来报名。

 
 

 

 

新人遭灭火器狂喷 亲友当场翻脸险动手(4图)
2018-10-15
 
10月15日消息,14日,河北秦皇岛一处婚礼现场,亲友团们手提灭火器早早等在门口,新郎新娘一行人刚下车便遭到一通猛喷,现场烟雾缭绕。来源:看看新闻

 

这时一男子不满如此恶搞,冲上前理论险些动手,被人拦下。

 

专家表示,干粉灭火器喷出的烟雾状东西其实就是粉尘。通常情况下,干粉灭火器喷出的粉尘会迅速沉降,但如果直接对着人喷射,大量的颗粒物就会吸入肺部,其中还包括了很多人看不到的细小颗粒,大量颗粒物吸入肺部会导致窒息。

 

图为现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