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冷思考——灵素真要对当下中医的冷静思考
导读:如今的中医,已在生死的边缘徘徊了许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了。可谓“虚热幻景”下的中医危机。
(一)“虚热幻景”下的“中医危机”!
一、中医真的如此火热吗?!
棉絮般的白云在窗外的天空铺散开了,云朵较厚的地方有些发灰,云朵较薄的地方,隐约透出淡淡的蓝色,这样的天气已经持续了两天。树木都在枝繁叶茂地展现着它们青翠的生命力,远处围栏边的月季花开得非常鲜艳,红色的花朵似乎在召唤着一个即将到来的火热季节。
当今的中医非常火热,各式各样的“中医馆”争先恐后地建起来,各种花式的中医学习培训班价格愈高地开起来,各路神通的中医专家、名家、大师摩肩继踵地向我们走来,还有无数狂热的中医爱好者,前仆后继地无私无畏地奉献出他们对中医的热爱。
然而,现在的中医真的有这么兴旺吗?
事实是,如今的中医,已在生死的边缘徘徊许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了。
中医本身有许多词可以来形容她自己现在的这种境况,像“至虚有盛候”实在是形象得不能再过;像“虚阳外越”放在火神派盛行的今天实在是无比贴切;中医有个词叫“戴阳证”,指久病之人忽然红光满面,面泛桃花,实则是回光返照、阴阳离决的将死之侯,说的就是中医现在的病况。
如今中医的这种貌似繁华,实际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虚火,这股火气燃烧得越猛烈,中医衰亡得就会越快,而这熊熊火气的背后,是当下中医的衰颓与发展的畸形变态。
二、如今的中医,已经到来数千年生命最孱弱的时候
由于历史、教育等原因,如今的中医已经到了她数千年的生命长河中最孱弱的时候了。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透过这泡沫般的市场,看到当今绝大部分中医的临床疗效,就会很清醒地知道,现在的中医,根本没有能力消化这滚滚资本,没有能力吸收这涛涛资源,因为,当下绝大部分中医的临床疗效,已实在对不起祖宗的寄托、对不起人民的期望、对不起党和国家的信任了。
如果一样东西,它是好东西,人民群众需要它,离不开它,就像馒头和米饭,它是不会消亡的。即使有似乎更加美味的面包和奶酪,它们也是和谐多彩的共存关系,因为馒头和米饭更实惠,也更养人。但西医和中医,却似乎从来就没有和谐共存过。从民间到官方又回到民间的中西医存废之争,将选择权交给了老百姓,而老百姓们用脚投票,中医连在野党的位置也越来越坐不住,丧失了选民的支持与信任,这个曾经的第一大党就快解散了。
三、是中医不好吗?
不,中医本来很好,在西医传入之前,在西医传入之后,老百姓都离不开中医,无数的老百姓一直选择中医作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执政党。那么为什么中医会沦落到现在这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境地呢?因为,现在的中医,确实成了阿斗。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阿斗有这么个执政特点,就是凡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解决,阿斗什么也不干,什么也干不了。刘禅太依赖诸葛亮了,他非但没有学习到诸葛亮治国的长处,更连自己该怎么治国都不知道,乃至于最后竟能“乐不思蜀”,浑然忘了自己乃是堂堂一国之君。现在的中医就是这个样子。
邓铁涛老先生曾经呼吁,中医的屁股一定要坐在中医的板凳上,言下之意,许多中医的屁股已经不坐在中医的板凳上了。现代医学非常好,我们中医大夫应该积极学习吸收现代医学的临床知识,借助现代医学的诊断检查方法,更加细致准确地认识病情。但我们现在的中医大夫早已远远超出了学习借鉴的范畴,他们从思维、认知到整个知识体系,都是用现代医学的思维、知识来构建的,笔下开的虽然是中药,口中说的虽然是中医的证候,心中所想的却是药理研究的结果、西医的病名,如此开出的方子不伦不类,有效与否全凭运气,中医的临床疗效由此跌入万丈深渊。
从思维到知识的全面西化,当代的怪胎中医就像无能的阿斗,既没学会西医顶尖的技艺,又不知道中医本来是什么样的,关键时刻还得需要西药来挽救自己的临床疗效。长此以往,西医的检查结果看得贼溜,西药开得贼顺,并且乐此不疲,完全忘了自己还是一名本该会摸脉、会开中药的中医大夫。这些中医大夫并不是少数,而是主流。渗入骨髓的西化是当前绝大多数中老年中医的现状,更是当前所有中医院校教育、中医院临床的现状。
四、中医是如何“病入膏肓”的?!
1、体制内的中医院校、临床已经彻底西化。
虽然仍有许多人死硬着万丈厚的脸皮各种反驳、各种掩饰、各种打死我也不承认,用各种所谓的名老中医临床带教、经验继承的噱头试图遮羞,但老百姓已经用一次次的无效将名老中医的疗效戳破。名老中医们的屁股已不坐在中医的板凳上了,名老中医们的疗效已不是中医本该有的疗效了,名老中医们的水平已经对不起他们的年龄、对不起他们的名衔了。名老中医们已经被西化,作为当前中医教育、临床中坚力量的中年中医们在科研的驱使、名利的诱惑下异化得更加彻底。中医教育的师资力量已经不姓“中”了,中医的教育怎么还能健康发展?
2、当前的体制内中医院校、临床研究就像昏庸的阿斗。
指挥着主流中医界一步步迈进坟墓、走向毁灭,曾经有无数的中医老前辈痛心疾首地一遍遍喊出这一现实,而掌握着中医教育、临床话语权的人却始终装聋作哑,拒绝反思、拒绝改变。无论怎样的呐喊,都唤不醒装睡的人。权力、金钱、地位、名利,种种诱惑让既得利益者们深陷体制,不愿突破,更不敢突破。
当权者非但不反思教育的失败,还将异化的中医包装得冠冕堂皇,让无数的中医学子深信这些异化的东西就是真正的中医,这些低劣的疗效就是中医本来的高度。有一天,当面对病人时,无辜的学子们发现他们学到的中医竟是这么无用,他们学到的中医竟让自己在临床中寸步难行,他们也会像他们的老师一样,开始了对西医最忠诚的热爱。
3、在大三甲医院,中医科班毕业的医生,基本在3年内陆续“西医化”!
我与在各大三甲中医院工作的中医高校毕业的同学们聊天,发现他们在临床短短几年,却早已将中医完全抛弃,一直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西医大夫而努力奋斗”!
言谈之间,他们完全没有抛弃中医的遗憾。相反,他(她)们时时流露出,甚而直言不讳的,竟是后悔上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西医,后悔当初没有直接报考西医专业。
中医对他们而言,竟成了一块多余得不能再多余的赘肉,必将切之而后快。
每每这时,我都心生悲哀——为中医教育的失败而感到无比的悲哀,更心生惋惜,惋惜这些同学没有足够的幸运,能够在决定人生方向之前窥探到中医的美妙。
莘莘学子何辜,竟受失败的中医教育折磨数年,浪费数年宝贵青春,既未学得中医,又未学好西医。
4、当下“中医优秀毕业生”的现况
每每这时,总会有人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没学好更多的原因还是自己不够努力。好,那我来说一下中医药高校的优秀学生们的学习、职业轨迹。
一个五年制中医本科,一个专业,共两个班,一百二十余人,其中大学五年综合测评成绩在这一百余人中排名前九的获得了保研资格,说这几个人是这个专业里最优秀的学生,应该没有异议吧。然而,这几名优秀学生,却不是我的专业里中医学得好的学生,他们保送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最终没有一人从事纯中医临床工作。
在当前的中医高校教育体制下,最优秀的学生却不是中医学得好的学生,最优秀的学生都不能坚持中医,如果说这不是中医教育的失败,那请告诉我,失败两个字应该怎么写?
5、体制外的民间中医状况如何?
每当指出体制内中医教育失败的现实时,总会有人借机夸赞另一个群体,民间中医。民间中医,这是一个国家不断制定各种政策努力保护、扶持的群体,但是,他们还值得被保护吗?他们还能被扶持得起来吗?
一样东西,若它是极好的,则必然会有顽强而持久的生命力。民间中医,曾经是那些扎根基层、用传统中医的理法方药默默为普通百姓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体制外中医的称谓。因为他们拥有出色的疗效,深受百姓信赖,所以总是能够当得起一句“高手在民间”的夸赞。
其实,中国古代的医生,除了少数在太医院这种官方医疗机构中的太医之外,都可以算作民间中医。扁鹊、华佗、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等大医家,都可以算是民间中医的祖师爷。中国古代的绝大部分大医家,也都是在非官方医疗机构行医的民间中医。
中医大夫的成长进步需要大量临床实践的磨砺积累,需要不断地向各种疾病学习,中医成长于百姓中间,成才于人民中间,高手必然在民间。民间中医撑起了整个中医的发展史,可以说,行医在民间是中医持久不灭的生命力的根本来源。中医行医在民间的行业模式直到建国前还基本未变。
但建国后,由于中医教育的需要,大部分高水平的中医从民间走向了中医院校当上了“教师”,成为了新中国中医教育的拓荒者。随着中医院校、公立中医院的增多,越来越多较高水平的中医进入了体制内,尚在体制外行医的或是年事已高,难担重托,或是水平较进入体制内的中医为逊,体制外的民间中医已无法代表大部分中医的水平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上中医传承教育的特殊性,中医在近几十年产生了“传承的断代”,这种断代在体制外尤为严重,许多水平很高的老前辈,靠行医勉强养家糊口,一生所学自然“无人继承”,默然离世,民间中医更加凋零...
事到如今,民间中医之中究竟还有多少高手,或者说,还有多少合格的中医,都是一个极不乐观的事情,这些盲目夸耀民间中医、自称“民间派”的人又哪里来的自信自吹自擂呢?
“民间派”的人常常攻击所谓“学院派”的人的最重要一点正是前文所述的中医西化。现在的民间中医们自诩接受了正宗的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因此瞧不起被西化的科班出身的“学院派”中医。但是,这里其实还有和院校教育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师承的“师”到底是不是“明师”?如果师承的师水平并不高,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或者这师竟也被西化了,那这种师承的意义就大不到哪儿去了。教育的形式再正宗,老师水平低下,教出来的学生还是熊。
6、中医界“窝里斗”的结果
说到中医的师承,便不得不提到一件事,中医的流派。中医自古有许多流派,尤其到了现代,各种大小流派更是前所未有地遍地横生。许多中医对自己属于哪个流派津津乐道,张口闭口某某流派第几代传人,仿佛不把自己归属于某个流派,便不是一个体面的中医了。但我们看自古以来的大医家,有哪一位曾自称自己是某派之人?都说医之流派始于金元,可我们看金元四大家,有谁说自己是寒凉派、补土派、攻邪派、滋阴派了?这些所谓流派都是学无所成的不肖子孙为拉帮结派以自保而给祖师爷扣上的帽子。
在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心中,自己是谨守中道、不偏不倚的中庸医者,是得明天地之道、得明经典之道、得明生命之道的得道医家。若说中医有派别,那也只有两派,一派,是得道的医家,一派,是没得道的人,再无第三派。自古以来,得道的医家是支撑中医生存发展的执政党,虽然没得道的人组成了江湖第一大派,人数上远远超过了得道的医家,但他们始终是在野党。
然而很不幸的是,当代的中医,执政党没人已经很多年了,随着先辈执政者的遗风渐逝,在野党正以不可挡之势步步篡权。现在的中医流派,不仅是这些没得道的人给自己裹上的遮羞布,更是他们自诩正宗、企图争得话语权的新妆。中医流派想要发展壮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搞师承、收弟子来拉人头。
当中医的师承成了拉帮结派、争名夺利的工具时,那曾经高尚而纯净的师徒传道,已逐渐消逝在凌冽的风中。在如此混乱的中医师承现状下,又如何能指望通过师承的方式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呢?
(二)中医“起死回生”的出路在哪里?
一、民间中医可以依托吗?
二、中医的实践传承已经断代!
三、中药现代化,已将中药“西药化”。
这些所谓流派都是学无所成的不肖子孙为拉帮结派以自保而给祖师爷扣上的帽子。在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心中,自己是谨守中道、不偏不倚的中庸医者,是得明天地之道、得明经典之道、得明生命之道的得道医家。若说中医有派别,那也只有两派,一派,是得道的医家,一派,是没得道的人,再无第三派。
四、中医门派之争,正在自毁中医。
五、中医爱好者,能不能支撑起中医传承的重任?
中医是一门医学,需要掌握纯正的中医思维、大量的正确知识、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在以上前提之下多多益善地积累经验,并不是靠几分热度、一腔激情就能快速学好的。学习中医是一件终生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学习是一名合格中医大夫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终生不断学习的态度,才有资格做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夫,而绝大多数中医爱好者们显然更想速成。在他们眼里,中医并不是很难学,似乎只要学会了一套理论、掌握了一些知识与技法便可以治病救人了。
有些中医爱好者比较幸运,能够接触到一些真正的中医高手,学习到一些真正的中医内容,而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所接触、所学到的,更多还是异化的中医内容。而即使这部分幸运的中医爱好者能够接触到一些真正中医的东西,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持之以恒地反复练习、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不断学习,也就只是凑个热闹罢了。
就拿号称“奇遇之王”的张无忌举例,这位一路获得各种最高秘籍宝典光环加持的主角,自己窝在雪谷中,日日不断地练了五年多的《九阳真经》才有所成。想成为真正中医的朋友,你们能窝在家里日日不断地读五年《黄帝内经》吗?没有学习中医的耐心与恒心,又想成为中医、取得行医资格,中医爱好者们便盯上了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
六、市场化、商业化,会加速中医“凋亡”
(三)唤醒“古中医”的“阳气”...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院校到民间,从中老年中医到中青年中医,从专业人士到业余爱好者,中医全面衰落,中医人才全面凋零,遍地丛生的中医馆根本没有可能聘请到能够支撑自身运营发展的足够多的中医人才。
没有疗效,便没有存活下去的生命力,中医馆们垂死挣扎,只能大量注射激素——夸大宣传、人为炒作。其实,当前绝大多数中医的临床水平,根本承受不起加在他们身上的宣传,根本应付不了宣传吸引来的各种疾病。绝大多数中医大夫根本做不到宣传中的疗效水平...
.....
一、中医的“意识”,是一门心性思维“文化”
二、中医的道行,是一门自然、人体系统的“实践”科学.
文源 焦点访谈V010的博客
所谓的中医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