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了56次,我结婚了
文/丹朱AI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银河系生活指南(ID:DanZhu_N),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朋友上周结婚了,她的经历比较需要勇气:一共相亲56次。
我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想集齐所有民族才结婚啊?”
她说:“相亲56次,有90%的概率可以集齐12星座。至于民族,你自己算吧。”
学霸!
我很好奇,详细跟她聊了聊,并获得许可发表访谈记录。
我:相亲这么多次,大约花了多久?觉得辛苦吗?
友:相亲一年多,相处一年多。大约一周见一个吧。我不觉得累,还挺有趣的,好像很多人把相亲看得特别苦大仇深,其实不至于。
我:怎么想到去相亲的?
友:其实我最先想的,是为什么要结婚呢?之前谈过一次恋爱,虽然分手了,但还是觉得两个人稳定地一起生活比一个人要幸福一些。
一想到自己26了,对结婚这事儿有点危机感。听了恋爱讲座,记住一句话:
“你为了高考做了多少准备?为了找工作做了多找准备?为什么找一生的伴侣时,付出的努力还没有准备面试多?”
是这么回事儿啊,我找男朋友用的时间还不如学习的百分之一。
拿工作类比一下,就算平时再怎么努力考证,面试不还是要亲自去吗?想通了这一点,我就决定要行动起来。
我:都采取了什么行动?
友:掐指一算,看看我有多少种认识男人的方式。最先想到的是男性朋友。
其实能在一起的话早就在一起了,唯一动心过的也结婚了。况且,太熟,下不了手。万一他们说:我拿你当朋友,你TM想睡我?那多尴尬啊。
然后是男同学。高中同学联系太少,大学同班男生只有10来个,也都有主了。除了按时参加同学会,这条路基本没戏。
搭讪就不说了,我颜值不行,死心。
“你未来的伴侣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唯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你家里。”
所以不能宅,要多出去参加活动,比如户外什么的,反正一个人玩也是玩,一群人还热闹点。我查了查上海各种爱好群,只要多查,总会找到合适的,就那种群成员都年轻、单身、高学历的群。
我工作的学校是封闭式的,周一到周五住校,身边都是学生和女老师,你懂的。
单身的人总说自己圈子小,谁能有我圈子小?我不得不考虑相亲了,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只能找朋友和长辈介绍,相亲网站也试了试。
我:除了相亲,你还想了不少别的办法。
友:我之前以为,只有长辈安排的才叫相亲,两家是世交。不过后来朋友跟我说,同辈介绍的也算,包括我参加单身群的活动之后单独约出来见面的,因为我们见面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考虑发展男女朋友关系。
按照这个标准,我相亲过的人一共有56个,包括了长辈介绍2个,同辈介绍8个,单身活动认识37个,相亲网站9个。
我:你怎么记这么清楚的?
友:因为我是多么擅长学习的一个人啊!每次认识新的相亲对象,我都写在了日记里,有反省才有进步。
我:总结出经验了吗?
友:有,最重要的是端正态度,就算不为了相亲有个好结果,至少为了自己心情好,也要想开一点。
端正态度,分两方面:怎么看待相亲,和怎么看待相亲对象。
相亲最被吐槽的就是不浪漫,破坏感觉。我无所谓,只要最终人好感情好就行。比起一辈子要经历的大事,最初认识的途径,都是浮云。大概我老了,“只缘感君一回顾”什么的,不会期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相亲是一种认识男人的方式,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有人说:“相亲是我做过的最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我觉得这个态度是最好的,哪怕他真的是个奇葩,你也不会气得要死,而是怀着人类学的兴趣,研究奇葩到底哪里和正常人不一样,时间会过得很快的。
如果见相亲对象第一面,就考察他适不适合做自己孩子他爹,会很容易嫌弃对方,不能把标准定这么高。
可以循序渐进,第一面,两个不认识的人能好好吃顿饭,别把天聊死,就可以考虑见第二面。有人擅长跟陌生人聊天,有人不擅长,要给对方时间表现优点。
我:相亲之前,你有没有想过,最看重的对方的优点是什么?
友:当然想过啦~刚开始相亲时,我还把相亲对象身上我最在乎的几个优点列出来,有个Excel呢,就差做个PPT了。
不过后来我又端正了一下态度,只抓重点,不要求那么多。只要人善良,有担当,能聊天就行。
你别小看能聊天这一点,有个演员前辈怎么说的,最理想的伴侣,就是半夜醒来想聊聊天,对方不会觉得你闲的蛋疼。
除了这三条必需项,还有一些加分项,比如学历好,毕竟我不希望双方教育背景差太多,可能会导致交流障碍。
我:你最不能接受的缺点是什么?
友:跟前女友纠缠不清,妈宝,要生男孩。其他的,都好商量。
并不是我宽容,而是我知道自己也有缺点,如果对方缺点明显少于我,那他完全可以配得上更好的人。
我:除了你老公,你见面最多的相亲对象见了几次?
友:七次。第一次见面挺聊得来的,后面六次确认了这种亲切感是友情,不是爱情。我们成了朋友,还互相介绍过自己的朋友给对方认识呢。
我:有人相亲的节奏很快,第一次见面后就问能不能确定关系。如果两个人的节奏不一样,你怎么办?
友:我遇到过这类人,还不止一个。刚开始我很不爽啊,有种被利用的感觉——这也太草率了吧,你到底是喜欢我,还是只想找个人完成结婚的任务?
不过我想,还是先问问对方为什么这么着急。有的是家里催得急,有的是家乡传统就是这样的,有的是缺乏恋爱经验,有的是怕付出了得不到回报,有的纯粹是嘴笨,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问问我对他印象怎么样,结果没说明白。
我会跟对方说清楚,我的计划是多互相了解一下再确定关系,婚前恋爱一定要满一年,因为疯子只有在春天才发疯。
如果两个人的节奏差异很大,就不耽误对方时间了。
我:有人问过让你觉得尴尬的问题吗?
友:有啊,有人问过:“你是处女吗?”我说:“你觉得第一次见面就问这个问题,是一种有教养的行为吗?”他说:“对不起,这是我很看重的一点,我不想浪费时间。”我说:“你是处男吗?”他说:“是,我信天主教。”本来想开嘲讽的,但是人家没搞双标,只能敬他是条汉子。
或许因为相亲对象学历都不错,大家普遍从兴趣爱好、教育经历、工作内容开始聊,不尴尬。
有人会问查户口的问题,比如年龄、籍贯、编制、父母工作、父母有没有医保、感情史……我一般看心情回答,万能回答是:“你为什么想知道这个问题呢?”
感情史如果问得太早,我会说:“你觉得还不太熟的时候问这个问题合适吗?”很多直男问了奇怪的问题,不是恶意,只是情商低,可以原谅。
避免互相查户口,可以从自己做起。
虽然很多人说相亲功利,但相亲不是死的,是由人决定的。你的态度会影响对方,如果你把对方当人看,对方有非常大的概率会受到你的影响,也把你当人看。如果你更愿意看到对方的优点,那么对方也会愿意看到你的优点。
总的来说,我对男性的整体印象更好了,甚至更加觉得,人是值得信任的。
如果自己不做点积极的努力,只是抱怨相亲多无聊多残酷,一副受害者心态,那就太无能了。
我:有人怕付出得不到回报。你们约会花钱怎么分摊?
友:中国这么大,不同地方的人观念差异能有100年。有人觉得让男人请客的女人都不独立,或者骗吃骗喝,有人觉得你不让他请客是扫他面子。
尊重对方最好的方式,就是问问他对此怎么看。我问过的人中,多数男人的观点是,默认男人请客,同时如果女人也做点贡献的话,可以增加好感度。一小部分男人的观点是,必须男人请客,怎么好意思花女人钱呢?
前一种人我请他们看电影,后一种人就尊重他们的选择吧。
我:没有要求AA的?
友:反正我单独见面的人里没遇见过。如果对方脑子特别清楚,愿意将来做家务和带孩子都AA,由女性决定生不生、生几个、跟谁姓,真的付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解决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那么可以接受。如果有一条做不到,那就是伪平权·真软饭男。
集体活动时碰到过一个,他说:“相亲女人吃饭都不主动付钱,骗吃骗喝。”我说:“你请人家吃了什么饭?”他说:“港丽。”我说:“人家化好妆,路上来回加吃饭,至少三、四小时,为了骗你一顿港丽?还不如一小时加班费多呢。如果是吴彦祖,你信不信她们不仅愿意付饭钱,还愿意付开房费,那么问题来了:你和吴彦祖的差距在哪里?”
我:哈哈哈哈哈~有没有被你拒绝之后生气的?
友:非常少,因为我都充分照顾对方自尊,告诉他:“不是你不好,你有12345条优点,只是我们不合适。”
你别笑,这算是好人卡,但是我没有瞎编,12345都是我真实的观察。我想,就算不能在一起,至少可以帮他们以后相亲更有自信,别让他们白请我吃饭。
只有三个特别奇葩的,我委婉地表示不合适,他们就开始骂人,大概意思是:你算老几,长得又没有多漂亮,居然敢拒绝我BLABLA,你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排队等着我临幸……
我:那你怎么办?
友:骂回去,拉黑。有个相亲网站认识的,截图举报,过了一阵子发现他的账号被注销了。
我:你被别人拒绝过吗?
友:有两个人,我还想再多了解一下,不过他们见过面之后,两周都没有主动联系我,我主动说话,他们会很简单地回答。我当然明白怎么回事了。
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互相没什么意思,见过面之后客气两句,慢慢就淡了。
我开始还想过:怎么不联系了呢?我怎么不好了?后来见过的人多了,大概明白了相亲没有结果是非常正常的。拒绝别人也被人拒绝,两种心情都体验过,就知道了:一个人喜不喜欢你,跟你好不好,是两码事。
我:相亲总是吃饭看电影,好像有点无聊啊。除了这两个项目,你还开发过别的约会项目吗?
友:有啊,看过展览,去过鬼屋,音乐会,踏青,采草莓什么的。碰上爱运动的,试过打网球,攀岩,去健身房。
游泳没试过。我觉得,广大直男还是不要试图通过游泳来看妹子素颜,很容易显得猥琐。
我:你还用相亲网站见过几个人,觉得相亲网站安全吗?
友:肯定没有长辈介绍安全,不过主要看自己。别想占便宜,就不会被骗。
比如在相亲网站上看到一个人帅钱多名校毕业搞金融住别墅的人,立刻就动心了,也不想想对方为什么需要出来相亲,那往好了说可能被当备胎,往坏了说可能被骗钱骗色。
有不少打着相亲的名义约炮的,比如有个人打招呼说:“我喜欢给女人买东西,尤其是可以两个人一起用的东西,比如套套。”这种都被我截图举报了。
还有就是,我用的只是相亲网站的免费服务,没有用过收费的,因为觉得太贵了,不值得。有这个钱还不如参加个都是年轻人的长途旅行呢。
我:相亲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友:对各行各业多了不少了解。平时我接触到的主要是同行,相亲遇到的人什么行业的都有,IT、金融、机械、电气、建筑、公务员这些行业比较多,冷门一些的有考古、挖矿(比特币那个挖矿)、造导弹、海员。
可能是我好奇心强,总会问出他们愿意聊下去的问题,我也跟着长见识。
有人说相亲很无聊,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没有人是无聊的,重点是愿不愿意挖掘对方的闪光点。
比如有个造高铁的直男,一看就是技术宅,聊什么都是“哦”“嗯”“是的”,只有说起火车,整个人好像闪闪发光了。我听他聊了三个小时流体力学,还有高铁和普通火车的差别,不明觉厉。最后聊到他小时候怎么到处捡木片做小火车,很可爱吧?
还有一个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就是全村供他考大学那种,传说中的凤凰男。本来我想的是:凤凰男!听说很危险!但是他说起小时候放牛,怎么从牛的眼睛中看到不同的世界,我觉得很感动。
我:你跟你老公是怎么认识的?
友:是单身活动认识的,十几个年轻人组团去走茶马古道。他说最初对我有印象,是吃午饭的时候我坐他旁边,他看我吃完一碗饭,又盛了一碗,又盛了一碗,心想:这个女生可真能吃,身体肯定好。
我当时累死了,都没注意他。后来问他为啥约我出来,他说看我吃饭,就觉得我一定很实在。
我:你老公哪里和其他人不一样?或者说,他哪里打动了你?
友:其实就是他对人普遍的信任,凡事把人往好处想,有点像郭靖。有些事有很多解读的方式,他总是选最善意的那种。
比如分派工作,他同组的人选了更难的那部分,做好了奖金也更多,他不会说对方跟他抢功劳或者爱钱,而是说:“XX是个很有担当的人,每次都做最难的事,让我们其他人不那么累。”
再比如,他之前有个相亲对象挺作的,坑过他,他不会说这个女人心理有问题,而是说:“她小时候受了很多苦,可惜我能力不够,没法带她走出来,祝她遇到更好的人。”
我想:你这么善良,万一遇到了翟欣欣可怎么办啊,幸好你遇到了我,以后我来照顾你,省得你被别人骗。
我:哈哈,我大概想问的都问完了。你要不要总结陈词?
友:有人说:“相亲最大的作用,是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在介绍人眼中是什么货色了。”
这是搞笑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如果你相亲了很多次,那么在你眼中相亲对象是怎样的,你就是怎样的。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
最后想对相亲的人说,不要害怕遇到奇葩,因为你不是和所有相亲对象的平均水平结婚,而是和其中最好的那个结婚。
以及,就算你要求很高,想百里挑一,那至少你要先有个百是不是?
来源公号:银河系生活指南(ID:DanZhu_N)
作者简介:丹朱AI,前建筑师,心理咨询师。
女人都不需要男人了,男人却还想找个“免费子宫”
文/番茄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遇见番茄(ID:yujianfanqie),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01
今年国庆的时候,我随家人去了趟乡下探亲。70多岁的表姨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了一件她姐妹家的事情。
她姐妹的女儿,几个月前二胎生了个儿子,总算在婆家扬眉吐气的时候,却一个人抱着孩子回了娘家,和所有人说:我要离婚。
她的妈妈为这事颇费口舌地劝和,依然无法改变她的心意。那婆家人也是请了家族有头有脸的亲戚陪同来接过几次,她也不松口不回家,坚决要离。
你说说看,从前她生了一胎女儿,做月子都可怜的没人照顾,那婆婆更是对她冷落到极点,阴阳怪气不给好脸色的,她都没回家说一声要离,现在总算为丈夫家生下了儿子,全家人对她当神供着的时候,偏偏要离了。
这是为什么?故意作吗?
还真的不是女人作,其实想想很简单,头胎生了个女儿受尽委屈,二胎怀个孕五个月开始婆婆便说肚子像个女孩,还三番五次想去做个性别鉴定(不是男宝,就要引掉),整个孕期没让她省心,不仅不照顾她,还整天指槐骂桑的,老公也是不懂体恤,一味的向着父母。等生下来是个带把的,全家那个劲头欢乐着的时候,她觉醒了。
她不愿意再委屈自己、不愿意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
凭什么我生个女儿,就成了你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你家列祖列宗跟前的罪人。
我不生你逼着我滚。现在我生了个儿子,当然我也有选择自己如何去活的权利。
虽说代价有些大。
至少警醒了那些依然愚昧无知的,还在坚持把嫁给你、真心爱你的女人当免费子宫的男人。
敲响了那些幻想着女人一生就生十个八个儿子的、还停留在大清朝想着家有皇位要继承的婆家。
02
前不久,微博有条热搜,说的就是那偏偏把女人当生育工具的男人,得不成还想一脚抛弃的。
微博的内容是几页聊天记录,公开的就是一对夫妻的日常交流,为了逼着妻子二胎,男人也是不要脸到家了。
他在聊天里一再强调自己家必须要个儿子,现在第一胎是女儿,就理所当然还要再生一个,而且还必须是男孩。
他表示在他的老家,没有儿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妻子不同意二胎,就是和他和他父母作对。实在坚持不生,就要和她离婚。
真是赤裸裸的威胁啊!看的所有的人都骂他是个渣男。其实他就是个集妈宝男,直男癌一体的渣男。
我们都看的出聊天记录里,他的妻子在详尽地和他解释不生二胎的原因,是因为过往时所受 的种种委屈和一个人含辛茹苦带大孩子的不容易。
然而这个男人始终是站在自我的狭隘里,愚孝愚昧地听从着父母的旨意和指点。
一段婚姻里,一段婆媳关系里,做为重要角色的男人,始终是个拎不清的糊涂男,还寄望不和他离,等着幸福吗?
他只是把你当成了完成他家传宗接代的生育机器,所以也别怪最后他的妻子和他离婚,叫他出局。
对于无情无义只把你当免费子宫、冷血的人来说,祝你早日实现光宗耀祖才是第一。
03
生不出男孩从来不是女人的问题,想不想要孩子或者二不二胎却是女人们可以选择的权利。
试问一个连妻子怀孕生孩子的苦楚都不懂体恤的男人,有什么资格再让女人为你倾尽所有去冒生命危险呢?
你以为想生个孩子就是从口里吹个泡泡那么简单吗?你以为生下来都自己会长大吗?以为你爸妈要个孙子就得是女人孜孜不倦一生要遵从的皇帝圣旨了吗?
别再一个人臆想了,在你不把女人当爱人,不对她疼惜的那刻开始,早就失去了她对你该有的敬重和心意了。
你以为她们还懦弱妥协吗?告诉你,那只是曾经爱着你才甘愿卑微罢了,并不是由你可以任意来欺负。
请记得,所有的女人只会为爱她的男人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对于一个不心疼她,不顾及她感受的男人只有一步步的失望和心冷。
所以真的不要再不把女人当回事情了,也不要自私的以为全世界的女人没有你们男人就会活不下去。
那只任由你屠宰的羔羊,已经成了自己的女王,只是你还停留在过去故步自封地以为你是天你就是地的世界里。
04
记得著名主持杨澜曾说: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爱情有时候也是一种义气。
若你从来不懂得尊重和爱护女人,不把她放在心尖来疼,对她毫无情义指手画脚当个保姆或者生育工具的话,那么最后换来的一定是女人的自我觉醒和追求新生活的勇气。
男同胞们,不是我危言耸听。我曾看过一篇新闻报道,在国外有一些精英“女白骨精”,会制造机会和你偶然相遇(在这之前,她会处心积虑了解你的外表、背景及一切她想了解的),然后和你谈一场恋爱,等两人如胶似漆,擦出爱的火花的时候,她们就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然后你就懵逼了,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会消失?因为她们不过是想骗取你的精子。
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早就有女人开始不把男人当回事情了。很多男人一开始把女性定义为生孩子的工具,但现在强大的女性是把男人当生孩子的工具了。
因为,如果你老公既没有上进心,也没有责任心,现在还不如自己搞定一切。没有理由让女人非得忍受一个没用男人让自己继续待在悲惨婚姻里受罪。
不得不承认,女人们再也不是任你摆布的布娃娃了,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抗衡一切的不公和偏见。
她们独立,有思想,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有自己活得漂亮和给孩子更好的资本,唯独就是不再把男人当成生命的全部。
所以,男人们你们还不清醒吗?
来源公号:遇见番茄(ID:yujianfanqie)
本文作者:番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知名三甲医院部门主任,专注于女性自我成长,擅长用文字为读者解答恋爱、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的困惑,微博@番茄的村庄。
他拍下80个女人生孩子,惊动央视。
这部电影每个男人都该去看一看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518 个与众不同的人
“生命是如此之轻,生命又如此之重。”
一部远离电影界、与生活直面相迎的中国电影《生门》,它的每一个镜头都真实得让人生疼。在看完它之前,司马从来没有想到,小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居然是如此艰难与纠结,险象环生。
难怪有人说,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只有在生孩子的时候,你才能看出一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在一起”。
“生孩子,是女人的天职啊,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瓜熟蒂落的事儿,不就母鸡下个蛋么。”
本来,陈为军身边的男人们也这样认为,直到他拍完80个姑娘“血淋淋”生孩子……
看生门之前,司马印象最深的就是秦海璐在《白鹿原》里的“生娃”。
没有一个演员,全是素人,是真事儿。
当然,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高超的剪辑。
2天前的那个深夜,看完《生门》,身为女人的我当场流泪。豆瓣打的8.5分,我觉得低了。
朋友圈里有人说,这是一部:
——应该逼迫所有男同胞去看的片子。嗯,没毛病。
二十多天前,榆林产妇“因为跪求老公改剖腹产被拒”跳楼,一时间所有的社会舆论都在讨论“生孩子”这件事。
二十多天后,一切回归平静。
当愤怒和指责过去,我们似乎忘了一件事情“一个女人为了一个家庭十月怀胎,遭受分娩痛苦的时候,男人给女人带来了什么?”
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
“4000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死,哪里会轮到我?那我运气也太差了。”
《生门》开篇,陈为军把镜头拉向即将生娃的夏锦菊。此刻,她正躺在待产的病床上,一脸笑意:“要生孩子上手术台,有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第一胎。”
实际上,
她在病床上躺了几个月都是因为
很早就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
因为胎盘长在她上一次剖腹产手术的切口上......
主治医生说了很多技术性的词语,
这一句最扎心:
“非常容易导致大出血,
随时会危急到母子的安全。”
但夏锦菊脸上依然掩盖不住的幸福。
就如夏锦菊预料的那样,
推入手术室,
一开始,孩子的降生好像还挺顺利。
可……还没等医生松一口气,
毫无预料地,子宫大出血说来就来,
瞬间一滩红色涌到了地板上。
每分钟500cc,按照这种出血速度,
很快人就没了。
想要活命,只剩下唯一的路:切除子宫。
可是......
“医生,你可不可以再努力一下,
我只有33岁。”
作为一个女人,夏锦菊不想这么年轻就没了
再做母亲的机会。
手术台上的她再三要求,医生出于人道决定再尝试一下,忽然发现夏锦菊突然没了意识,心跳也出现骤停。
“子宫不能再保了,必须切除,不然她就必死了”。
手术室内此时正一片兵荒马乱,心脏复苏、输血、止血......跟死神两番搏斗之后,她才度过了危险期。
医生给夏锦菊进行心脏复苏
而从始至终,
他在广州的丈夫都没有出现过,
“因为还有生意要忙。”
只有她的老父亲,捏着女儿的病危通知书,在在手术室外面焦虑得来回走动。
“刚刚她心跳停了两次,被抢救回来”,话音一落,年过半百的他就崩溃了,捂住自己的脸痛哭起来。
事后医生说:“夏锦菊的失血量,相当于全身所有血液换了四遍。”
同样遭遇着“生产危机”的,还有李双双。
“可不可以尽快帮我们?万一孩子有个残疾什么的,我们承担不起。”丈夫马上火急火燎地带着挺着大肚的她,冲进医院。
这会是一个称职陪产丈夫么?
然而,我的猜测再一次落空。
孕期30周的时候,李双双被优生科鉴定肚子里的宝宝发育不正常,建议引产。
已经超过28周的孩子,
法律都规定不能打掉,
李双双的丈夫却要求
引产——流掉,把孩子打死再拿出来。
因为,孩子很多指标不达标,
生出来可能……会有病。
试图说服医生“流产”,却多次被拒的李双双丈夫。
她的丈夫在考虑:这个孩子值不值得生。
万一孩子不健康呢?人财两空啊。
万一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万一剖腹产后需要大量营养,万一……
犹豫的丈夫和公公
“好像从道德方面来说,
我是低人一等了,
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引产)没错。”
躺在一边的李双双只能哭,
在这个家,
她只是一个沉默的子宫。
呜呜咽咽地,李双双哭出了声,
正在和医生争执的丈夫立马转头呵斥:
“哭什么?不要哭!”
看到这里,心拔凉拔凉的。
记得当时几个散坐在我周围观影的女孩子,直接哭了出来。是,不到生孩子那一刻,你真的不知道,原来生命的权力,并不在你手中。你才知道,你在你丈夫在你丈夫的家人眼里,是怎样的存在。
但是不是中国大部分的生育观都是如此,好像也不尽然。
曾宪春待产的时候,
她的丈夫满心愧疚:
“我媳妇,太辛苦了。”
此时躺在手术台上的妻子,因为胎盘前置,正“命悬一线”。
幸好,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子宫出血的情况,而这一切,纯属运气,稍有不慎,她就可能闯进鬼门关。
——“是个儿子。”
医生的报备,让他松一口气,皱得紧巴巴的眉头方才平展开。
第三胎,终于生了儿子。
“在农村,你没生儿子,就会受人欺负,被人瞧不起。”
丈夫想要一个儿子,
成为她赌命也要再生一个儿子的理由。
但当妻子被推进产房时,
丈夫终于良心发现:
“我真后悔让她冒这样的风险”。
而在陈小凤身上,
我们看到,一个对生养孩子无所认知的丈夫,在没有为妻子做任何医疗和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让妻子怀了孕,
最后却坚持让妻子去鬼门关。
女人,好像永远逃脱不了这种命运。
像是被追赶的动物一般被推上产台,在“生孩子是天职”之下战战兢兢经历这一切,而旁观的人们只看到新生命的欢喜。
产房,就像一个浓缩的滚滚红尘。生门之时,你将看到人生百态。
活着与死去,
富与贫,
得与失,
在医生的坚持下,李双双的丈夫最终站在了道德这边,孩子得以出生。然而不幸的是,几天后……小生命还是走了。
而以上,只是滚滚红尘之中,妈妈们生孩子的惊鸿一瞥。
拍了80个,最后却只呈现了4个家庭,陈为军用两年的时间,记录下这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名曰《生门》。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她。”泰戈尔的话为电影《生门》写下最戳心的注脚。
而开篇我之所以说《生门》是“重出江湖”,因为这部片早在去年就上映了。
但,在茫茫的商业大片里,它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尽管有着“中国第一个拿下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还征服了BBC”这样的头衔,也没能拯救“纪录片不被市场待见”的境遇,
更何况还是讲女人生孩子的,
以至于他想出“先看片,满意再付费”的方法,希望人们能看到这部电影。《生门》是拍女人生孩子的,对于陈为军,它又何尝不是他生的一个孩子呢?
是榆林产妇事件让大家再次记起《生门》,
2天前,大象点映为这部片子再次发起点映,
我也终于有了再一次走进大银幕,
观摩它的机会。
在场的人,相信没有一个不被触动的。
《生门》也曾被央视用长达两分半时长的篇幅,进行重点报道,在历史上鲜有先例。
记得纪录片的最后,那首歌这样唱:
“妈妈从老家打来电话∕只问了一句吃饭了吗∕在出差的路上匆匆回答∕放下电话我泪如雨下……”歌里只唱妈妈。
也许,只有当一个人真的经历生育,才可能参同深受地体会到生门之时的感受。但至少,我们,旁观者,特别是男人们,可以不那么理所当然认为“生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请不要把“成全孩子”当做伟大的母爱去歌颂,
请不要把生孩子当做顺理成章,
请不要打着母爱的旗号,模式一个母亲的生命权。
生命既如此之轻,生命又如此之重。
我想,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欠了妈妈一张电影票。
本文图片源自陈为军纪录片《生门》
版权属于电影制作组所有。
最后感谢《生门》制片老师与有束光的这次对话。
Ps:想要观看《生门》的光友,可以关注公号“大象点映”,报名观影或发起一场属于自己的专场展映。目前这部片子在电影院并没有公映,所以直接去影院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