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永远是皇帝忠实的粉丝

来源: YMCK1025 2017-07-22 14:52:2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23 bytes)

人民群众永远是皇帝忠实的粉丝


2017-07-22 新顶尖悦读


岳飞死后,杭州老百姓当时的反映,没查到相关资料,此文权且当做一种另类角度吧,

不过袁崇焕死后被分食,则错不了。


这篇文章其实不是探讨岳飞被谁杀的,而是在最后一句。

 


无论教科书还是民间传说,甚至在国人的意识深处,一直都是这样认的,岳飞被赵构和秦桧冤杀之后,

老百姓义愤填膺暗暗哭泣,人人切齿痛恨误国昏君和盖世权奸。

但,这只是评书的桥段啊,真实的情况是,岳飞被杀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涌上 街头,

敲锣打鼓庆贺朝廷为国除奸,临安百姓更是组织缙绅团到朝堂向高宗敬献:

“慧眼如炬,明辨忠奸”的匾额。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岳飞是忠君爱民的国家柱石之臣,高宗昏庸,秦桧奸诈也就罢了,

老百姓为何也如此不明事理?他们的眼睛不是雪亮的吗?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传说中的宋高宗赵构,绝对是一个昏庸无 能,一心卖国的恶棍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真的昏庸,赵构如何能够在国破家亡之际,收拢残兵败将和勤王之师?

迅速建立南宋政权国号建炎。同时重用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中兴名将积极抗金。

特别是在建炎四年, 韩世忠率8000人围堵金兀术10万大军,黄天荡之战,金军损兵折将,

从此不敢小觑宋军。

至于说高宗一心割地求和投敌卖国,才拼命压制岳飞等主战将领的说法,

更是可笑,要知道,那时候国家姓赵,他若处心积虑的卖国,

卖的可不是别人的国,而是他们老赵家的国啊。

 

 

所以真正的情况是,高宗赵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他所创建的南宋,在当时一直保持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仅此一点,就足证高宗的才能绝非一般。后人把他和刘秀比肩,同称中兴之君是不无道理的。

既然高宗如此优秀,那么为何借故杀死骁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岳飞,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其实,无论北宋还是南宋,一直采用的都是重文抑武的政策,

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他借口抗击外敌,兵至陈桥与众将密谋后,

黄袍加身,然后统领兵马杀回汴京, 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赵匡胤即位后,为防止自己的江山重蹈覆辙。便重用士大夫,同时限制并削减统兵将领的权利,

以防止江山变色。他的后辈子孙更是将这一国策发挥到极致,

所以历史上的大宋虽然是封建社 会最富裕的朝代,军事上却一直弱不禁风。

 

高宗赵构也是如此,战事之初,为击败金军,他直接放权,任由各地将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朝廷只管拨付粮草,保障后勤供应。待兵强马壮击败金兵,并划江而治后,为保证中央集权,

遏制各路大将拥兵自重,避免再次发生黄袍加身,就成了当务之急。

 

若论勇猛和计谋,岳飞绝对是宋军将领中的佼佼者,他几次投军,均因性格刚强桀骜不驯而不被重用。

直到遇上赵九龄这个贵人,命运才初次发生转机。赵九龄极为赏识岳飞的非凡见识和高超武艺,

便将他推荐给 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张所与岳飞一见如故,不次超拔,

一直将岳飞升到统制职位,从而使岳飞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悍将。

 

待后来岳飞遇上宗泽,并获得他的赏识,更是如虎添翼。

岳飞也不负张所和宗泽的器重,他一路杀伐,挥军北上,接连收复郑州。

洛阳, 郾城、颍昌,襄阳,兵锋指处,所向无敌。一时间声名鹊起,威震一方。

 

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君明臣贤,中兴四将骁勇善战,收复失地重建大宋似乎指日可待。

但随后发生的 由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部将郦琼,王世忠 主导的淮西兵变 。

却让高宗对所有的领兵大将疑惧不已。

若论兵马的数量和威望,当时的岳飞均不及张浚和韩世忠,甚至还比不上张俊,

那么为什么秦桧和高宗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岳飞呢?其他众将不也手握重兵吗?

韩世忠和张俊的官职也比岳飞要高啊?

这是因为,不管是张浚还是韩世忠,他们的军队既不姓张也不姓韩,而是姓赵。

唯有岳飞,不但四处收编起义 军扩充实力,还把自己的军队称为岳家军。

同时他还一心二心的想吞并刘光世留下的军队,如此一来,高宗不心惊肉跳才怪呢?

仅以此虚名和想象中的谋反来杀害岳飞,实在难以服众,

所以宋高宗在杀害岳飞之初,就已经在舆 论方面做足了功夫。

他首先为岳飞制造了几大罪名,

第一,收纳土匪,抢劫百姓,岳飞确实收编了很多农民起义 军,这些起义 军被收编之前为解决军饷问题,

也确实抢劫了百姓,但被岳飞收编后,不但军纪严明,还成为抗击金兵的主力军。

第二,与金国暗通款曲准备引狼入室。为收集这个证据,高宗诱迫岳飞的部将王贵写举报信向朝廷诬告。

第三,拥兵自重,放弃阵地,意图谋反,

 

那时候还没有互 联 网,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完全靠官方通报,所以,当朝廷的谕旨发到全国各地时,

人们彻底愤怒了,他们涌上 街头,纷纷要求将叛贼岳飞处以极刑。

见舆 论达到了效果,高宗便指使秦桧杀死岳飞。

其实当初高宗准备构陷岳飞时,秦桧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岳飞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军事将领。

虽然屡屡抗旨不尊,关键时刻还撂过挑子,但这些都是性格暴烈所致,可是,自古至今那个猛将不暴烈?

一只唯唯诺诺的绵羊能成猛将吗?而阵前杀将更是不祥之兆啊。

高宗却死活不听秦桧的劝告,

秦桧无奈,便警告高宗,毫无根据的杀害岳飞,是会承担历史骂名的。

高宗点头道:“我知道,然后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秦桧。”

秦桧垂泪道:“好吧,我明白皇上的意思,既然你执意如此,这些恶事就由我来做,

这千古骂名也由我来替你承担吧。”

 

正因为秦桧也不愿杀死岳飞,所以当韩世忠问秦桧:岳飞何罪时?

秦桧含含糊糊的回答:“莫须有。”

其实以秦桧的奸诈,想给岳飞编出些大逆不道的罪名,简直太容易了,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

何况岳飞并非完人。他之所以用这种无 赖的话语搪塞韩世忠,只是要给后世破解岳飞冤 案留下一丝线索。

岳飞冤 案直到宋孝宗执政时才予以平 反。

在此期间,岳飞一直是投敌卖国的代名词,冤 案平 反后,老百姓再次涌上 街头,欢呼朝廷神目如电,

让千古冤 案得以昭雪,然后各种歌颂岳飞的戏剧评书等纷纷上演。天地之间顿时充满智慧和祥和之气。

 

我从不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

从袁崇焕被杀后,群众争着抢着吃他的肉来解恨,到谭嗣同菜市口被杀,群众往他身上吐口水扔菜叶子,

你那点看出了雪亮的影子?所谓的群众其实更热衷于盲从。

眼睛雪亮的条件是耳聪目明,耳聪目明的首要条件是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

假如信息的来源只有一处,再智慧的群众也是愚民。

所有跟帖: 

好文 -留连- 给 留连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3/2017 postreply 00:05:14

悲呼哀哉!所谓正统的历史原来充满了这么多不确定性!普通人到哪里能看到真实的史实?? -柳桥人家- 给 柳桥人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3/2017 postreply 03:09:02

听评书说,岳飞生活俭朴,每顿白菜豆腐,只吃白菜 豆腐的人还能有如此暴烈的性格,好象吃肉的人才可能脾气大,暴烈.真太难以想像了 . -寻梦千里- 给 寻梦千里 发送悄悄话 (259 bytes) () 07/23/2017 postreply 10:06: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