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聪明”的区别》
作者: sctj 发布于: 子陵 ziling.com
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境界的体现。
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人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每单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每单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
聪明人注意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
聪明多数是天生的,得益于遗传;而智者更多更多靠修 炼。
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者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人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者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连苏格拉底都无智,可见智慧有多难!
知识和智慧的差别
福安古观音阁
现在这时代要知识,实在太多了,学不完,每个行业都有无数的知识。现在一辈子读书,读数理化,就够一大群人研究几辈子了。不仅数理化研究,很多人把佛法也拿来研究。这次重要讲知识和智慧的不同。
像受到新式教育的人,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学技术知识。没有智慧的教育。很可惜。现在人读书,死读书,拼个文凭,实在没趣味。许多大学生拿到毕业证,一辈子都不爱看书了。因为我们学的太多都是知识,知识相当于技术性的东西。而且越学越抓不到边。现在科学天天变,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人学了科学,不一定能开心多少。智慧就不同。智慧和知识有几个区别。
智慧就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掌是手掌,手掌握住,天地万物,人事变化,都在掌中,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要提到易经八卦。古人把易经成为群经之首,好比历史的规律,人变的变迁,都是按照易经的路子来走的。好比春夏秋冬,然后又来周而复始。不管天地,还是人事都是如此。我以前提出,现在人要圆形思维方式,就是轮回,回到原点。冬天过后又是春天再来。要有这个思维模式。但现在人都是线形的,一根线往前冲,从没有想过回头。
我很排斥接受太多现在人的知识,尤其是学者研究,因为从知识上,都是很大的片面性。而这些片面,就让你看不到真相,人就没有智慧了。不知道未来再哪里。古人讲要读书。读什么书?其实先从易经,黄帝内经,老子道德经,加大学。你又了这个生命的整体观以后,你在细小的去研究。
好比选地方,先看周围山形气场如何。从大环境开始,到小环境,这就是整体观。这个是空间,时间也有整体观。比如以六十年一个甲子,算个轮回,三百六十年算大轮回。这就是时间的大局观。
宏观就有个好处。比如治病来讲,现在的病,都是分科目,每个脏器设一个科。这就是把人细分化,看不到整体了。就没有办法掌握了,这也是智慧的差别。
学佛也一样,学佛要有华严的大局观。弘一大师都说,学佛要从华严经开始。就是有一种佛法的大局观。大家去看,人类应该长的怎么样?是像外星人一样,还是像其他样子。其实人类最庄严的长相,就是像佛一样。佛的报身叫圆满报身,万德庄严,都修圆满了。这就是人奋斗的目标。
第二个,智慧是灵动性的,不是知识那么古板的。不过现在人都偏于理性,感性的就少了。以前写诗,写歌,这都是比较感性的。感性还偏于灵动性。有智慧的人,身体是柔软的。草木生也柔弱,死也刚强。智慧要带着灵动性。
在教育上,学技术的,数理化生物,语文,英语。现在大家花很多时间学英语,语文倒是成了最为孤独的一门了。科举时代,考的就是语文,要做文章。要读圣贤书,才能做文章。现在语文也成为一种工具,没有成为一种陶冶身心的方式。所以这时代,我们越来越不懂的如何陶冶自己了。因为离语文很远了。大家想着,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就好了。至于文学修养就另一回事了。
中国的语文,不单独是语文。中国人写文章,文章里头就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所以你看读诗,古文时,就能得到这些滋养。能写出文章的,都受过儒释道的熏陶,你念这些文字,就得到儒释道思想的感化。这就是陶冶生命的方式。
越是理性的时代,就偏于术。好比纵横术,鬼谷子,很容易变成搞阴谋。有些人读诸葛亮,读曾国藩,都当成阴谋学来读。这是最大的偏差。诸葛亮代表作,就是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是修身的思想。不要被后人职场权术,这就是偏差了。所以知识很容易变成小聪明,现在炒股票,搞一些奇怪方式的,都是小聪明。真正的智慧,是要厚道。
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要的,不要给别人。这就是厚道。但现在很缺乏,自己生产的东西不吃,就卖给别人吃。不好的包装一下给别人,这就是太小聪明的人干的。这就损阴德了。
第三种,智慧应该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些人看到国家经济不好,就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去,认为是保值。这是错误的。儒家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让自己躲过灾难,那就智慧。而是为了救众生,宁愿自己下地狱。这就很不容易了。地藏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很不简单。
中国人看事情,都是长远看。包括经商,你能经营过一百年,就是你有阴德。经营一段时间就倒闭了,那也是失败的。一个人要走的长久,一定要厚道。古人讲的,不欺老百姓嘛。修大乘佛法也是一样,众生是我们的泥土,肥料,你要成就,要看众生,要去普度众生,你才能有功德。不是你拿个好吃的供给佛,或者造个好看佛像给佛,佛就开心啦。不是的。要悲天悯人的情怀。道德经讲的,死而不亡者寿也。一个人死了,人们能记住他,他就长寿了。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