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幅猪身猴脸的模样,你见过这样的猪猪仔吗?文图:宁坚
天啦,太吓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怎么长得怎么像“猴崽”似的呢?文图:宁坚
四天前,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离织金洞50余公里少普镇菜林村,一户林姓村民家的母猪产下一窝猪仔,这头母猪已经是第四次产猪仔了。文图:宁坚
据这位林姓村民介绍,公猪就是本村另外一户村民家的。这次产仔一共产下了15头猪仔,当天就有7头小猪仔不幸夭折,这头长相奇异的小猪仔是第三头产下的,大约有1斤多重,其余的猪仔并无异样。文图:宁坚
这头长得像猴子似的“猴崽”,鼻子有点长,向上一直翻卷到眼睛的下部,鼻子中间有两个小孔,还可以活动。文图:宁坚
嘴巴是标准的“地包天”,长长的舌头露在外面,眼睛向外凸出,看上去像猴子的眼睛,一支大一支小。文图:宁坚
林某回忆时说,当时她看到这种样子的小猪仔,心里觉得非常害怕:“我今年已经63岁了,还从来没有见过猪的样子长成这样“。文图:宁坚
她镇定下来后,一直守在在母猪的旁边,仔细观察着这帮小猪仔是如何进食的,其他的小猪崽都会不停地吃母猪的奶,唯独这只小猪崽不会吸奶,在旁边一直不停地叫,声音凄惨,非常可怜。文图:宁坚
于是,她将这头小猪崽抱了出来,因为天气较为寒冷,于是用一块小毯子将它裹住,放在自己屋里的床上,这样更暖和一点。她还说:”现在猪仔非常小,为了随时照顾好它,这头小猪仔基本上就和我一起同睡“。文图:宁坚
林某想了一个办法,拿出她生病时亲戚送给她的牛奶,又找来一个婴儿奶瓶,装上牛奶喂它,这一喂它还真的可以吃了。文图:宁坚
小猪仔能进食,老人也就放心。为了照顾这头小猪,林某前往镇上买了婴儿奶粉来喂养它。经过喂养,这头猪仔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体重增加了1倍。文图:宁坚
这是同一窝的猪仔,这些猪仔因为吃母猪的奶,个头都显得比较大一点。文图:宁坚
方圆十余里的人们闻讯后,都到林某家中观看这个稀奇物,现在连县内的居民也不远几十公里赶往少普镇菜林村来看,但始终无人能解释这种现象,甚至有人要花钱向她购买,但被林某拒绝,她说,虽然自己的条件不好,但也要一直把它喂养长大,看看它长大后又是什么样子。文图:宁坚
潜水员:我以后再也不要下水了!
湖北一副教授研发“不醉酒” 喝酒后胃里形成凝胶
字型大小:
【博闻社】酒后驾驶是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被认为是酒驾。酒精穿肠过,喝了却不醉。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王利华研发了一种“不醉酒”。12月9日,记者来到他的实验室一探究竟。
王利华介绍,喝醉酒主要是酒液下肚以后,乙醇进入血液,并在全身循环,从而影响大脑意识,此时驾车就有醉驾风险。王利华研发的“不醉酒”控制了乙醇进入血液的时间和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利华在白酒里加入了一些特定的可食用物质,这样的“酒”喝下后,在胃里形成了凝胶,大部分乙醇被固定,从而减少了进入血液的乙醇量。“经过测试,9人饮用100毫升以内‘不醉酒’1.5小时后,只有1人达到酒驾。”
在实验室,王利华还原了这一过程。在一盆人工胃液中,倒入加了食品级海藻酸钠等物质的普通白酒,搅拌后,可以观察到酒与胃液的界面产生了稳定凝胶层。“海藻酸钠遇到胃液里的酸形成了果冻的形态,把乙醇包在其中。”王利华还表示,喝下“不醉酒”后,最终会通过消化道的微生物降解掉,或者进入大肠直接排泄掉。
解决了喝了不醉的问题,但“不醉酒”好喝吗?"不醉酒’保留了酒的嗅觉和口感。”试酒组成员、大四学生李亚超告诉记者,样酒唯一缺点就是入口有粘稠感。目前,王利华已为他的“不醉酒”申请专利。
网友评论:都喝不醉,反而喝的更多,应该研究什么物质能半小时解酒的,能让人出行的,
玩的这么大
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2人猝死
字型大小:
【博闻社】12月10日上午8点,2016建发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1.8万选手,奔跑在海沧大道上。
来自肯尼亚的约书亚基·普科里(Joshua Kipkorir)以1小时2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这是他首次参加国际级的半程马拉松赛,此前他参加过全程马拉松赛的最好成绩是2小时13分25秒。
来自肯尼亚的萨拉·切普奇奇尔(Sarah Chepchirchir)以1小时7分53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冠军,刷新了她的个人最好成绩1小时08分07秒。
马拉松赛组委会公告,比赛中,跑者林某某在距离终点4.5公里处倒地,临近的医疗志愿者和骑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医师在2分钟内赶到现场,发现该跑者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120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继续抢救,并送往海沧医院抢救。跑者吴某某在到达终点后倒地,心跳停止、呼吸微弱、瞳孔放大,现场医疗点医护人员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迅速送往海沧医院继续抢救。两位跑者送抵医院后,经组委会组织的市、区医疗急救专家全力抢救后,无效死亡。
网友评论:
运动不一定健康。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阻塞性心肌肥厚心肌病引起的。这个病的发病率很高,平时没有症状,剧烈活动后发病。是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提前知道有这个病,不要参加这种剧烈活动,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中新网/搜狐
这条鱼既然跳跃到蓝子中,一定有很奇异的缘由,一定要放它一条生路……
【学者称中国人退休太早 75岁才是中老年】
针对退休年龄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袁志刚表示,一百多年前的养老保险体系假定退休后活10年,
现在如果这样,所有现收现付的体系都破产了。中国女工50岁退休,目标是活到90岁,就是40年的养老。
有老教授提出,对老年重新定义,如果从65岁到75岁定义为青老年,75~85岁是中老年,
85岁以上才是老老年。
@周蓬安:【湖南一县宣传部副部长疑涉初中生卖淫案 或因致15岁女生怀孕被家长揭发】
网曝怀化市会同县6名公职人员从2014年开始,
在会同县第三中学疑包养了6名十三四岁的初中女生为“小三”。
“丑闻”发生后,当地政府要求警方封锁消息,欲将“盖子”捂住。
目前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唐永军涉嫌强奸罪被刑拘。
【宋有洲白丹青的巴铁纠葛:5亿专利费未付,指望国家立项续命】
近日,巴铁科技位于秦皇岛的测试车辆“巴铁1号”被发现已数月未动。
澎湃从该公司高层处获悉,投资人不愿追加投资,公司资金链断裂,在各地的项目均已停摆。
巴铁发明人宋有洲介绍,2015年11月左右,他与投资人白丹青签订专利转让合同,
约定白丹青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5亿元专利转让费,到巴铁样车完成时全部付完。
但至今白丹青一笔转让费都未支付。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巴铁公司“正加紧申报国家立项,希望能借助政府的力量找到钱”。
【“握拳宝宝”长大 名气助其成功筹钱助爸换肾 】
相信大家对于网上一张外国小男孩,在沙滩上手握拳头,看似自信满满的照片不会陌生,
他更被网民称为“握拳宝宝”,小孩如今长大,他更凭着自己的名气,成功为爸爸筹钱换肾,
近日更道出其成名的心路历程。(环球网)
【河南男子为儿配阴婚,“鬼妻”下葬前“复活”牵出故意杀人案】
河南林州某村一户人家花3万“彩礼”从湖南给已故儿子“娶”回一个“鬼妻”,
准备下葬时棺 材里突然传出一阵拍击声!
经调查,受害者是流浪智障聋哑人,被湖南男子李忠某等人收留,联系到娶嫁“鬼妻”后,
让她喝下放入镇静类药品的矿泉水,谎称其已死亡。
不料下葬前夕,受害人意外醒来,躲过这场生死之劫
陈有西:【世上本没有蠢官,坏到烂到一定程度,心智健全的也便蠢了】
1997年4月某日,河南交通厅厅长曾锦城夜做噩梦,
一大早起来部下向他反映说对面的郑州炮校有两门大炮改变了原来的摆放姿态,正对向自己的办公大楼。
曾上楼打开后窗,果然看到了乌黑的炮口!他深感戾气相犯,遂叫一风水者,
卜曰:“大凶”,不敢怠慢,即日与炮校方面谈判,最后许彼调转炮位,愿付大洋百万,
彼竟趁火打劫,索洋五百万,终未果。
五月,交通厅东窗事发,曾落马。
陈启宙:服农药自 杀,还算个男人吗?
【朝鲜播放反朴槿惠游 行 给高楼打码】
韩联社报道称,朝鲜电视台12月7日在播放韩国反对朴槿惠游 行画面时,
给游 行队伍旁边的高楼大厦统统打上了“马赛克”。
韩国专家分析称,可能是朝鲜不希望民众看到韩国的“繁荣景象”。(新浪)
广东一母亲生下5女儿后抑郁
用菜刀伤害女儿致4死1重伤
【博聞社】12月9日7时许,广东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许屋村发生一宗人伦惨案,
一村民竟丧心病狂地戕杀自己5个孩子,导致4死1重伤。
湛江市警方10日上午通报称,经初步查明,31岁的周某供认了上个月生下第五个女孩后,
一直烦躁抑郁,导致当天用家里的菜刀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伤害。
据了解,疑凶周某的家境贫穷,其丈夫一直在外务工赚钱,以帮补家用,
所生育的5个孩子均为女孩,最大的今年才8岁。
网友评论:
根源还是重男轻女!不然生了两个女儿就可以罢休了。
管计划生育的那里去了,现在的政策能生五个吗?
中新网等报道综合
车祸
【河北磁县城 管与交警百人对峙 疑因一句脏话引发】
11月19日,磁县交警大队长连某疑因骂一名城 管执法员:“妈了个X,来这里给我找什么事”惹怒了城 管局长索某。索某指挥百余城 管围堵交警队大门,并动用铲车、钩机在交警队门前挖沟,口中不停嚷着:让你骂我执法员!但连某否认骂过人。据悉,索某即将退休。涉事双方被要求做出深刻的书面检查
84岁退休教授屡遭悍妻家暴 用错电饭煲被推下3楼(组图)
华龙网
84岁的退休教授被妻子暴力对待,不是从楼上“滚”下去,而是“飞”下去。报警?没有用!家暴在继续,拖把棍打断了,老人被送进医院。他最终作出怎样的选择?
“她突然从背后猛推我一把,我当时毫无防备,一下从三楼摔了下去。” 84岁的退休教授王忠林(化名)长相斯文,身体瘦弱,说话慢条斯理;可一回忆起去年3月的惊心一幕,他立马情绪激动,声音也颤抖起来。
“不是滚下去,而是‘飞’下去的!” 王忠林特意强调,“我身体在空中翻了个跟斗,然后头着地,落在了二楼平台上。”
这是一段让王忠林不堪回首的往事,把他推下楼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相伴多年的妻子万玲(化名)。“少来夫妻老来伴”,万玲为何要对自己的丈夫下此狠手?夫妻之间到底有什么隐情?
老教授的难言之隐
上海长宁区内的这栋三层老洋房是王忠林父母留下的旧居,曾经见证了王家父辈的繁华。王忠林夫妇俩居住在三楼一间50多平米的大房间里,虽然房屋和家具都很老旧,但窗明几净,阳光充足,在旁人看来是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王忠林说,妻子万玲(化名)比他小12岁,出身富裕家庭,年轻时就颇有些大小姐脾气。结婚之后,万玲辞职回家,两人一直没有孩子,经常为家庭琐事吵架,妻子还怀疑王忠林有外遇。
有一次,王忠林正在给学生上课,妻子突然冲进了教室,对王忠林劈头盖脸一阵痛骂。这次行为让王忠林“妻管严”的名声传遍了学校,他感到非常难堪,索性把自己的苦恼反映给学校党委和住地居委会,希望他们能找万玲做做思想工作。后来相关领导找万玲谈话,可情况并没有好转。王忠林也曾提出过离婚,可万玲坚决不同意。
夫妇俩就这么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退休之后,王忠林夫妻回到了上海,打算“叶落归根”,在自家老房子里安度晚年。王忠林原本以为,年纪大了夫妻关系也会缓和,没想到,妻子的吵闹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一步步升级。从去年开始,言语暴力升级为肢体暴力。
据王忠林回忆,去年3月份,妻子买了一个新电饭煲,他用新电饭煲做饭。万玲看见了,立马数落起丈夫:“你连说明书都不看就用,要先看说明书啊!”王忠林默默走出了房间,正当他走到楼梯口,妻子突然在背后猛推一把。毫无防备的王忠林瞬间“飞”了出去,摔到了二楼的平台。
“我没想到她这么厉害,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记得肢体在空中翻了个跟斗,落地之后疼得眼冒金星。”王忠林说,“后来被医院诊断为尾骨骨折,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这件事之后,家庭暴力仍在继续。不堪忍受的王忠林也报过警,可是并没有解决问题。“民警来了,她不打了,而且她说是我打她,我根本就没打过她,我只不过挡她。”王忠林很无奈,“民警没看到打,不好处理。民警走了之后,她又打。”
如此周而复始,王忠林的日子苦不堪言,可他并没有和别人诉苦。因为男人被老婆家暴这件事太丢人,说出去只怕别人会笑他“窝囊”。
今年1月24日,王忠林遭到了妻子更严重的伤害。
“这次我根本不知道她是什么原因,我睡在沙发上,她突然脾气上来了就打我,抓起很粗的拖把棍子打,打断了再打,棍子断成了三截。”说起这件事,王忠林枯瘦的手止不住颤抖,“后来到了医院急诊病房要开刀,医生说要家属签字,她不签,是我弟弟签字开刀。”
这次施暴,导致王忠林右侧急性硬膜下血肿,经医院抢救之后才脱离危险。出院之后,他再也不敢回家,只好住在了外面的招待所。
搬来“救星”
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王忠林从报纸上了解到,像他这样的情况,可以到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当时,王忠林感觉像是遇到了“救星”。
3月7日,也就是《反家暴法》正式实施的第7天,王忠林前往长宁区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这是长宁区人民法院收到的第一件保护令申请,民四庭副庭长耿志成受理之后非常慎重,对被申请人万玲进行了问话。
在被法官询问时,万玲说,自己之所以和丈夫频频发生摩擦,主要是因为多年来的积怨。她一直怀疑丈夫有外遇,而且和丈夫的弟弟关系不好,另外兄弟间还存在一些财产纠纷。这些因素导致万玲对丈夫的怨气与日俱增,她承认自己和丈夫有过肢体冲突,但一口咬定是丈夫先动手的,她只是还击。
由于王忠林夫妇各执一词,法官耿志成不敢轻易下结论。而法律规定,法院需要在接到申请之后的72小时之内做出裁决。在接下来两天,耿志成对王忠林家邻居进行了多次走访。邻居反映,他们经常听到王忠林老俩口吵架,有时还吵到了马路边上。他们还证实,每次争吵中,确实是万玲比较强势,而王忠林只是在躲避。
经过仔细调查,法院认定王忠林的遭遇适用于《反家暴法》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措施。2天后,王忠林收到了来自长宁区人民法院的人身安全保护令,里面明确要求“禁止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在法院协调下,万玲搬到了王忠林在外地的另一处住所,夫妻两人暂时分开居住。
沉思的王忠林
现在,王忠林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平静,他独自居住在老房子里,平日里很少出门,一日三餐由楼下的餐馆送上门。这位瘦弱的老人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腿脚也不好,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坐在窗前,读书看报,或是对着空落落的老屋陷入沉思。
“我并不是孤寡老人,我也想和妻子白头偕老。”王忠林叹息着说,“可是一想到她打我,我就害怕她回来,她的思想没通啊。”
保护令怎么用?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反家暴法》实施以来,全市法院共收到106件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已经结案99件。其中通过35件,驳回27件,另有37件不符合申请条件,或是被申请人主动撤回。法院介绍,被驳回的大多是因为证据不足。
32岁的家暴受害者聂小兰(化名)就曾遇到过申请被驳回的情况。她和丈夫6年前结婚,婚后生育了一个儿子。儿子在一岁的时候被检查出轻度脑瘫。此后夫妻俩经常为了孩子的事争吵。
2011年,丈夫第一次动手打了聂小兰。当时聂小兰心存侥幸,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采取了忍让。可丈夫并没有被感化,反而变本加厉。聂小兰痛苦地回忆:“他打我打得不计后果,我家里的彩电、冰箱、电风扇、桌子椅子、锅碗瓢盆、全都往我身上扫,一汤碗面条直接就往我身上倒,玻璃杯直接往我身上砸。”
对于丈夫的暴行,聂小兰多次报警,还求助过居委会。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下,聂小兰的丈夫曾数次向她赔礼道歉,并保证“一定不再打老婆”。
保证书
“都说女人能撑半边天,但是在这个家里,她是撑起整片天的。我要用全部的爱来回报她,让她感到嫁给我是幸福的。”这是聂小兰丈夫2011年亲手写下的一份“悔过书”。像这样的悔过书还有好几份,可每次的保证的“有效期”都只有一两个月。更让聂小兰伤心的是,家暴的阴影还蔓延到孩子身上:“他(丈夫)使劲打儿子,打得孩子手脚都趴在地上,我越劝说他越打,他说虎父无犬子,越打越聪明。”
今年8月26日,聂小兰又一次遭到丈夫的暴打,导致血尿和多处软组织挫伤。这次她终于下决心向法院起诉离婚。害怕离婚诉讼期间再遭到丈夫殴打,聂小兰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但是,她的申请被法院驳回了。
闵行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沈会川解释:“被驳回是因为她当时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因为申请的话要有明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要有遭受家庭暴力的证据,证明已经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威胁,这样我们才能发放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一次申请被驳回之后,聂小兰没有放弃。她赶紧去派出所调取了之前的报警记录、询问笔录和验伤单,找出了被打伤后去医院的诊断记录,还去居委会开了证明。此外,丈夫5年来写下的多份“悔过书”也成了有力的证据。在把这些证据递交给法院之后,聂小兰的第二次申请很快就通过了。
法院解释,聂小兰的证据之所以管用,是因为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有的申请人虽然提供了证据,但证据是单一的、孤立的,不能有效证明家暴的事实。”法官沈会川介绍,“比如只提供报警记录,但是没有相应的询问笔录,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报的警。或者是只提供医院的诊断记录,我们也无法断定是在家暴中受伤”。
法官还介绍,家暴受害者自己录下的音频、视频和图片等也能成为证据。
在聂小兰的保护令中,法院要求聂小兰的丈夫迁出两人共同生活的住所,但她的丈夫并没有照办。保护令下发后,丈夫停止了对聂小兰的肢体伤害,转而进行精神上的冷暴力折磨,比如堵在门口不让她上厕所、洗澡。
目前聂小兰已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反家暴法》,法院可以对拒不执行的被申请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措施。
如何遏制家暴?
根据法律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在保护令失效前,法院可以根据受害人的申请,进行撤销、变更或者延长。在保护令到期之后,家暴受害者会面临怎样的处境?怎样让他们真正远离家暴的侵害?
家暴受害者
根据上海市妇联的数据,今年以来,上海治安系统涉及家暴的接警数量将近3000件。上海市妇联副主席黄绮认为,家暴受害者及时的反抗和求助很有必要。
“如果一次被家暴你容忍了,再次被家暴再容忍,以后施暴者就会认为这件事是我可以做的,就会做成习惯。”黄绮说,“如果第一次家暴就制止了,让他认识到你是不能碰的,这样或许可以止住他。”
以往发生的家暴事件中,只有造成严重伤害后,才能以故意伤害罪立案。因此法律界公认,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反家暴法》和“保护令”的签发,让公权力介入“家务事”有法可依。但是,家暴受害者也要学会运用这部法律,才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对于家暴受害者来说,人身安全保护令6个月的时间不只是让你去躲避,它是让你去评估自己所处的状态,让你有时间寻求各方面的帮助,有时间去决定是不是采取离婚这种最后的措施。如果把这些都放弃了,法律最终是保护不了你的。”
此外《反家暴法》还规定,如果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等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今年11月25号深夜,年仅2岁半的芊芊带着浑身的淤青,被送到上海市松江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这样的情况,中心副主任袁春兰立刻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托管孩子的保姆夫妻俩随后被公安机关刑拘。
但是在今年以来上海各区法院收到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中,没有一例接到过类似举报。对此上海市妇联副主席黄绮认为:“相关部门对于《反家暴法》的学习还有待加强。发现情况及时举报是法律对你的法定义务要求,而不是做一件‘好人好事’,这种意识必须到位。”
![]() |
视频截图
近日,一段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今年11月底,位于美国旧金山Chestnut Street的苹果店遭遇两次抢劫,整个作案用时近12秒,且两次抢劫过程中都未遇到苹果店员阻拦。
这段苹果店监控录像显示,当地时间11月25日17时40分,三个穿着连帽衫的人闯入苹果店,拔下了展示桌是上的十多台iPhone,并迅速离开,顾客和店员都稍显淡定。四天之后的11月29日18时20分,“连帽衫”再次出击,四人同样在不到的12秒时间内抢走了多台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抢劫发生时,苹果店员第一反应是将顾客带离现场,并未阻止抢劫,且有路人在门外阻挡,试图防止抢劫者逃离苹果店,但店员似乎挥手示意让路人离开。
眼下,并不清楚这两拨抢劫是否是同一伙人所为。
20秒抢光苹果店
不过,这还不是“最背”的苹果店。同样在11月下旬,美国加州伯克利附近的一家苹果店在9天内被抢劫了三次。当然还有更暴力的方式,12月4日凌晨,一群8-10人团伙直接开着SUV冲向了硅谷帕洛阿图的苹果店,撞碎了玻璃外墙,据媒体报道,部分嫌疑人已经被抓获。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这些大胆的盗贼似乎并未吓到购物者,但警方相信这类不法行为不会很快停止,尤其是假日季即将到来。
旧金山警方发言人Carlos Manfredi在推特转发了该视频称,旧金山警方正在寻找发生在Chestnut大街上两起商业盗窃案嫌疑人。 _(网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