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一张照片是否被PS过?

本帖于 2016-07-23 16:06:1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怎样判断一张照片是否被PS过?

 

其实我是想讨论科学是否存在真理

 

每次看到杂志上的美轮美奂的风景照和模特照片的时候,现代人都 会问同样一个问题:这张照片是否被PS过?

而游客们发自己的旅游风景照自拍照的时候,很多人同样也会有意无意的加一个后缀:无滤镜。

而一些摄影爱好者们在 论坛上也会理直气壮的标明自己的照片是“直出”,没有经过PS,

他们认为这才是摄影的本真。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张照片是否被PS过?

 

 

对于有经验的眼睛,PS其实不难判断。不过Photoshop到底指的是什么?

利 用已经存在的素材自己创作出几可乱真的照片,叫做Photoshop;

将照片改造成另外一副模样,叫Photoshop;

将真人模特的眼睛变大,肚子变 平,皮肤磨光,鼻子修挺,

最后做成一副跟真人有点相像但又不太一样的照片,叫Photoshop;

将原本平淡的风景照调整色彩蒙版曲线变成一张精彩的照 片,叫Photoshop;

将一张拍坏掉的照片拉曝光亮度拉回来,叫Photoshop;

将拍过的照片简单的改改白平衡调整一下饱和度加点滤镜做点裁剪让 它变得更“好看”,叫Photoshop;

最后,我们把拍的照片从彩色的变为黑白的,也叫Photoshop。

在一个人人都随身携带数码照相机的当下,我 们每天拍照片时做的都是这一系列事情的某种混合。

 

PS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我们 怎样才能够理直气壮的说,这张照片是被PS过的,这张没有?

是以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与否为评判标准么?当然不是,因为现在能够处理照片的软件一抓一把。

如果不是,还有什么?美图秀 秀?Instagram?Lightroom?Aperture?VSCOCam?

这个列表还可以继续列下去,或者我们可以给予一个笼统的定义:

照片经过 某种后期软件处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其称之为“PS过”,因为PS过之后,照片看起来就不真实了。

 

那么我们必然会面对一个问题,当我们评价一张照片是否被PS过的时候,我们总有一个内心的评判标准来判断,怎样的照片才是未经PS的。我们说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心里必然会有一个何者为的映像,不然这就不成其为判断。而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大可以说我们在自由心证,但是自由心证并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回答;我们必然要寻找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判断何为真实的,未经PS的照片。而我们上面的所谓的经过某种后期软件处理的标准,是足够的吗?

我 们不妨来从数码相机的物理原理上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相机的原理和人眼其实差不多:光子进入镜头之后,落在了感光芯片上,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相机的硬件系 统收集这种电信号,经过算法处理,还原出色彩和亮度,形成我们所能看到的照片。如何通过感光芯片的电信号还原出色彩和亮度?

 

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算法和 软件来处理,更别提相机在弱光下的感光度和噪点处理等一系列更加专业的技术了。从感光芯片的电信号到图像,再到色彩空间和图片格式压缩等一系列处理,都是 相机在机内软件所做的事情。现在的数码相机更可以在机内就给你解决一系列诸如白平衡,色彩鲜艳程度或者红眼或者人脸识别等等问题;如果你是需要自己动手解 决这些问题的专业人士,也没问题,专业数码相机都提供RAW文件格式,保留感光芯片所收集的原始数据,摄影爱好者可以自行导出之后在后期软件中进行更加精 细的调整。

 

很自然的,后期软件处理,与相机的机内处理,在逻辑上有什么区别?

更加形而上学的问题是:将感光芯片的电信号还原成一幅图像,它的这一系列处理步骤,到哪一步,我们可以称之为“真实”?在那一步之后,我们就不能称之为“真实”了?

 

人的头发要少到什么程度才能叫做秃头呢?

还 是我们上面的问题:相机所拍摄的照片,怎样才叫“真实”?我们必然有一个“真实”的标准。显然,这个真实的标准不能让相机自己来定,不然我们立尼康为真实 的标准佳能肯定认为我们收了尼康的黑钱。我们对于“真实”的标准,是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所谓眼见为实。我们看到照片上的模特和我们看到的“真人”不太 像,所以我们认定那是PS的;

 

我们看到照片上的天空有点蓝的发紫,我们在同样的地方看到的不是这样的天空,所以我们觉得这张照片是PS的。但这里就出现了 一个问题:相机所看到的世界,是由感光芯片和电子系统和软件算法所描绘的世界;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则是由视网膜和视神经系统以及大脑所构成的世界。这两 者根本就不是由同样的硬件和软件所构成的,如何比较何者更真实

人 类的视力实际上远不如相机,这个我们早就知道。我们的眼镜的焦距大概是50mm,远处的东西我们就看不见,比不上600mm的大炮镜头;我很清楚我的那台 D700在一片漆黑感光度ISO12800的时候还可以看得很清楚,而我就只能看到一抹黑。从摄影技术角度而言,人眼根本就没有长时间曝光或者 1/8000秒快门的功能,那么我们如何把长曝、超高速摄影,乃至用来改变颜色或者曝光分布的偏振片、渐变镜、抖黑卡或者HDR摄影分别出来,指着其中几 种技术是真实的,其余的技术是不真实的?

扩展到更加科学的领域,我们都知道光谱里可视波长就占那么一小部分,而我们制造出来的感光芯片则可以看到从长波到硬X射线的所有波长,在可视波长外我们就是瞎子。那么,是瞎子所“看到”的世界更真实吗?有很多物种都有紫外线或者红外线的可视能力,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比我们更真实吗?

我 们在这里可以回到我们对于真实的自由心证观点上来。如果我们承认,我们自己所能看见,所能理解的世界只是非常有限的一部分的话,这个观点就是不言自明的 了:我们并没有真正“看见”世界,我们看见的是我们脑海中所构造出的一个关于世界的模型。数码相机同样也是这么看世界的:设计师们和工程师们首先构造出了 相机如何观看世界的一套软件和硬件体系,它才能正常的观看世界。

 

举个例子,感光芯片能够感知颜色,是因为感光芯片里内置了一块色彩滤镜,去 掉它,感光芯片就只能感知明暗:莱卡的M Monochrom就是这么干的,它只能拍黑白照片。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说我们的手脚被绑着,看到的只是洞穴墙壁所映出来的人的影子;他的观点完全正确。我 们的眼睛和大脑就是硬件,我们的意识就是软件,色盲患者的硬件部分出了问题,但是这不代表他所看到的世界更不真实:对于他来说,世界就是那样。

 

我 们看不到真正的世界。古代我们看月亮的时候,觉得上面有砍树的吴刚,嫦娥还有玉兔;后来科学的进步我们知道月球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球体;再然后我们派人上 月球,看到了月球的样子,就这样我们不断的在修正,在完善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更新我们脑海中关于世界的模型。在这里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说现在突然 有一个传送装置,可以把人传送到冥王星上,那么我们会在冥王星上看到什么?

我们现在对冥王星几乎一无所知,目前所有的信息,无非是几张从探测器上发回的照片和一些通过远距离观测得到的基本信息。在没有任何知识体系和世界模型做参考下,一个人,凭借着他的肉眼,能看到的 冥王星上的场景,很可能是完全错误,或者说,毫无意义的。

 

因为它完全不能由我们现有的经验体系来理解,所以图像毫无意义,这就跟无法向一个瞎子解释颜色一 样。然而在科学的帮助下,我们可以逐渐的通过仪器和探测的办法建立起关于冥王星的知识体系,直到那时,我们才能够知道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瞎子才能 够看得到颜色。所谓“科学研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建立起一套理论,一套范式,来引导我们去认识世界。

那 么一开头的问题又回来了:科学是否存在真理?我们的整个认知体系都是基于我们作为人类,作为这样一种物种的神秘先验经验,科学就是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 复杂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世界,然而它的底层是建立在一些人类最基础的,不言自明的假设上的:抽开这些假设科学的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如果这个世界 存在一种终极的,普适的真理,那么它必然建立在一个不依赖于人类的,先验的,自有自为的逻辑系统之上——人想要追寻这种逻辑系统,无异于想要提着自己的头 发把自己拉起来。如果这个逻辑系统当真存在,我们不妨称之为上帝。认识论的核心,在于你是否相信上帝。

MAKE BELIEVE.


 

最后推荐一下Peter Watts《盲视》,我心目中的科幻神作之一。它讨论的问题,就在于认识你自己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