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评论(2)

来源: YMCK1025 2016-02-14 21:42: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51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6-02-15 14:40:1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陈岚: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

上海姑娘逃了!

吐糟男友家的年夜饭,晒出了一张可以有一千种解读的饭桌照。姑娘起初被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嫌贫爱富”“没有教养”“歧视农民”,“这样的乡村饭虽然粗糙但是很有风味!”,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装什么小资,往上数三代,谁家不是泥腿子出身。”

但同时姑娘也赢得了上海市民和许多女性的声援:“门当户对很重要。”“凤凰男又骗婚了!”

不过,不管正方反方,都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这样的婚配,完全不看好。

支持小伙子的人口气都比较浪漫但苍白:“你值得更好的姑娘!”可以肯定的一件事:说这样话的人,自己家闺女,断然是不会许给这样的小伙子的。若自己家妹子或女儿打算嫁进这样的家庭,没准反应比事件女主的父母激烈n倍。

为什么?一张餐桌照,洞见了一条暗水涌动而不见底的深河。要越过这条河迈入婚姻,非大机缘、大勇气和大智慧不可——而且是双方兼具上述过人之处。当然,实在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叫“大愚”。如果没有逃,“也许结局难讲?”

先给大家说说真实版的结局吧。我的一个闺蜜,经历与这个姑娘几乎完全拷贝,这是一个北京姑娘和一个xx籍乡村男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北京姑娘当时没有逃。这个新闻和餐桌照就是北京姑娘微博上发给我的。附带了一句:依稀往事似曾见。

七八年前,我的北京闺蜜,第一次去了乡村男朋友家。她男友家庭应该比这个上海姑娘的男友经济条件要好很多,为了她的到来,还做了最大程度的房屋装 修,给未来儿子儿媳准备了独立卧室、洗手间,洗手间里装了热水器,开饭时,摆出的是事先已经打听好的她爱吃的菜肴。北京姑娘不是不识好歹的,很感念这样的 厚待,尤其是男方家庭因为她,还特意改变了女子不上席的规矩。她的男友也是个优秀的男孩,但最后,临到结婚,她退却了。

“纵然感激,但从第一餐饭起,有些块垒就已经种下。”姑娘说。

块垒一,她发现除了她是坐席的,所有的女子,嫂子、堂嫂、小姑、大姑,都是站在桌子边吃饭的。包括忙前忙后的未来婆婆,也没有座位。相反,嫂子家那 个才6、7岁的小男孩,大喇喇地和自己的爹坐在席上,在男孩尖利的叫声里,他爹把圆桌上的转盘嗖嗖飞转,方便把儿子爱吃的食物优先搬运给自己儿子。与小男 孩同辈同龄的一个女娃,站在已坐满了人的餐桌边,挨挤在一堆男性的腿脚边,由自己的母亲,眼疾手快地从跟前经过的碗碟里,叉起一块肉,塞进自己的嘴里。她 这才明白,为什么男朋友的吃相一直难堪而屡教不改,即使他十分地想改,但餐桌上一坐即忘,要么叭哒嘴,要么筷子来时,忙不迭地伸长脖子尖起嘴去唆食物。

块垒二,所有人吃饭都吧唧着嘴。响亮地吧唧。

块垒三,竟然把一只整鸡,剁成指头大的碎块。男朋友准确地夹住鸡腿的一块,麻溜地放到她碗里,她嚼了一口,立即被鸡肉里包裹的碎骨刺了牙龈。而她无 法向男友解释,她从小到大吃过的鸡,要么是白斩鸡,要么是煲汤整鸡,要么是炸鸡,再不然是鸡脯或鸡茸,从未见过可以把鸡剁碎了炒吃的作法,《食经》上不是 有说,鸡不宜切过碎?

块垒四,所有人都非常不见外地打听她的收入、她父母的职位、在北京有几套房,听说她是独生女后,马上都毫不掩饰地向她男朋友表示祝贺:那以后那些几百万的房产,不全都是你小子的了?

块垒五,非常不客气地问她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给某某”生孩,乘“你婆婆”还年轻,带得动小孩,多生几个。

她说,我最不能忍受的,倒还不是这些废话。

“我反复在心里犯拧的,是那一桌子,明晃晃亮灿灿的——不锈钢餐盘。”

从小到大,她没有使过这样的器皿。她从小的餐饮习惯也并不讲究到色香味形器诸色具精。只是喝碧螺春使白瓷,为的取其色悦,喝明前龙井使一只透明玻璃 厚矮杯,为观其形逸,喝普洱使一只粗陶杯,喝红茶要么是英国瓷器,要么是紫砂,这在她家,并不刻意,是一种至少已经延续了三代、而且已经无感了的生活习 惯。

无论如何,那一桌子不锈钢餐具,在她来看,非常有损食相。扎眼地难受。金属撞击声更让她反胃。那些筷头己发黑的筷子,她尽快忽略,礼貌地吃完整顿饭。毫不失礼。是因为确实相爱。但从这顿饭开始,她开始参悟,参悟彼此那些总会引起磕碰的差异的根源。

原来以为,爱可以克服这一切。她安慰自己,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生活习惯需要彼此调适。她和男友因为相爱又走了一年多。分手是在结婚前夕。双方谈及 了孩子,男友认为,孩子最好由他爸爸妈妈来带。她想起了那些不锈钢餐具,一个激灵。坚决摇头。男友非常郁闷,我爸爸妈妈不好吗?生活习惯有什么问题吗?即 使再不好,不也把我养得这么大、这么出色么?

双方又谈及了孩子的数量。

男友说,生男生女都无所谓,但至少要两个。而男友的一个堂嫂,非常自信地和她说起来自己的生子经历:怀到4个半月,找了医院的朋友,b超一看,发现 是个女孩,直接打了。第二胎果然如愿是个男孩子。——就是那个在饭桌上把转盘转得呼呼起风,在自己爹的支持下,一口气叉走半盘腊肠的小男孩。

她打了个激灵:我的后裔,将来就是这样?我的生活,将来就和这样的一群人和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交织?无论她怎么抵抗,无论她怎么切割,它都将透过婚姻和繁衍,渗透到她的现在、未来和后代身上。

她在最后一刻逃了。

男友非常怨怼。“你说说,我哪里对不起你?”她只能勉强着回答:“结婚这个事,不是对得起或对不起的事。”彼此这么问答时,她再一次明白,她和他之 间,差异的根源,在于,他考虑的和她考虑的,层面差异至大,完全就是刚吃饱了饭的劳动人民和用刈鹿刀割肉,雪夜里放在网子上细细烤来吃的小资产阶级布尔乔 亚的区别。这种差异,将决定她自己和后代会选择何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从一开始,他们生长的根就完全不同。

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历史上的江西,宿儒倍出,大家如云,原有许多积年的旧家。贫困是一回事,贫困却未必一定要活得粗糙鄙陋。我姥姥常说:“江南有大 户,江北有大家”。我外祖家在解放之初己如《活着》所写的,因男人赌博而败落。但女人们依然以勤勉所创造的清洁光净,维持着一个家庭的体面。即使来客了只 奉得上一杯清茶,杯子也是最廉价的玻璃杯,我姥姥也断然不会用搪瓷缸给客人。

一切从那个亮晃晃的不锈钢盘子和乌糟糟的筷头开始的。它意味着一切。生活方式的差异,审美和审丑的差异,金钱观的差异,养育后代方式的差异,对未来 预期的差异。无论你承认与否,接受与否,建国之后,社会阶层曾经被命运剧烈地晃动,泥沙、粗盐、水、草根全部黄汤一样地浮沉不定,大家伙都成了一锅浊汤, 许多虚伪的价值观附庸在一些宏大的口号里,被强行推销给人们。粗暴、鄙陋、野蛮和不卫生的一切,曾经被视为光荣的,甚至话语里也充满了暴力的砂砾。

但这锅浊水,随着时间推移,正在清晰地复归它的自然的分层。——宏观的话语也许还在唱高调,但是社会自己正在通过若干符号、生活方式及社交圈自然地 完成它的分层与分级。该沉淀的沉淀,该轻扬的轻扬。有稳定的阶层及其文化积淀的社会中,原本不应有这样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更不应有因户籍资源而产生的灭 绝式的发展差异。这种制度式的差距,不应该让一个逃跑的上海姑娘,用道德买单。

说风凉话的人,你自己为什么不嫁?或为何不娶同村的小芳?社会正在象一个正常的社会。有着越来越明确的社会阶层的区别。再建立它自然的流动和上升渠道。不应再有一个粗暴的意识形态的手,把这样的自然守序搅乱、掠夺、破坏和颠倒。

上海这个姑娘,逃的倒不是饭,而是命——一种她说不清道不明却凭直觉感觉到了的宿命。

婚姻是自然流动和上升渠道之一。

下嫁,也不是不可以。通常是建立在下嫁的对象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弥补阶层的差异的基础之上。

高攀,也不是不行,通常发生在女性有极强的生育优势的基础上。比如,一个姑娘即使出身贫寒,但长成了一绝代佳人,又或灵巧聪明过人,那么,她通过婚 姻通道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个小伙子即使出身贫寒,如果智识过人,人才出众,在社会中取得了家庭所不曾赋予他的立身之本,如于 连,当然也比较有可能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

除此自然的进阶之外,任何以欺骗、道德、舆论绑架或失序暴力如阿q最向往的暴力滚牙床,去改变阶层及自然婚配取向的,都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知乎:如何评价文章《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

 

文章发表了个人对上海姑娘逃饭的看法,但最后关于社会的总结是不是和屁股的位置有关?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有稳定的阶级分层?

我只想说这个锅女权不背。

虽然以前看到这类文章也吐槽,但现在也总算明白了。对这些文章,这些作者,其实还真的是「认真你就输了」。他们不过是追随 热点,怎么写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怎么来,能引起很多人共鸣但又显然有争议能引起分歧的话,最有传播效果。再加点「女权」啊,「自由」啊之类的标签撩拨撩拨 更好。

其实很多言之凿凿的文章的出炉,就类似一场辩论赛接到了题目。有的人并不有所想有所感于是写出文章,而是看到了素材觉得可以做一篇文章,然后站队, 然后找论据。当然,站哪边的队一般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就是上一段说的怎么能引起共鸣又有争议,第二个大概就是作者自己的三观——并不是说言即所想,而是说 三观往哪边倾斜,往哪边写对他来说就跟容易。一个瞧不起凤凰男本来就爱靠臆想乱贴标签的人,要他写这样的文章自然比较容易,要他写同情男主的文章他可能根 本憋不出来。

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倒还真不一定同情女主。文章本身,说不定只是上面两个因素的权衡之下的产物罢了。

(小声吐槽:其实知乎上很多回答也是这样的)

很多现实问题本来说不清道不明,要站队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不见得就是明确的是非题,尤其是很多信息对局外人而言都是盲点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那些 明确站队的,非要嚷嚷着反对某某某,或者明明没有人反对他他非要口口声声塑造一个的,可能文字并不真诚。而如果你觉得他说的话都是不真诚的了,怎么能指望 跟他讲道理甚至辩真理呢?

“从未见过可以把鸡剁碎了炒吃的作法,《食经》上不是有说,鸡不宜切过碎?”
这是沙县小吃请来黑黄焖鸡米饭的吧。

恶心、*****,跟风营销自己阶层固化、满脑子优越感的不正三观。
恶心*****:“她从小到大吃过的鸡,要么是白斩鸡,要么是煲汤整鸡,要么是炸鸡,再不然是鸡脯或鸡茸,从未见过可以把鸡剁碎了炒吃的作法” 没见过别人的吃鸡法就埋怨别人吃鸡法low不就是没见识吗?拿无知做优越,拿狭隘当没教养的理由。
“我反复在心里犯拧的,是那一桌子,明晃晃亮灿灿的——不锈钢餐盘。从小到大,她没有使过这样的器皿。” 试问这不锈钢餐盘若是宜家克罗地不锈钢托盘呢??


通过对生活细节、做菜方式的诘难来满足和保有自己权贵优越者的身份,这种挑刺说明自己的low。那么文章后来的三观不正、固步自封就更加令人不寒而栗了。


“社会正在象一个正常的社会。有着越来越明确的社会阶层的区别。再建立它自然的流动和上升渠道。”言下之意,明确的阶层区别、阶层固化是好现象,穷人错在穷人的命,穷人和富人结交更是大错特错,在穷人面前已无需再有教养和礼貌。
再看看支持这篇文章的点赞数和跟风言论,一种药丸感扑面而来。

刚写下这个答案的时候比较激动,因为的确是被文章恶心到了。但回过头来再考虑整个事件的热度,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大家高涨讨论的神经?凤 凰男、城乡差异、男权女权的争吵……

有人说,对于上海姑娘的指责是道德绑架、是评论者因卑微出身而受伤的自卑外现。他们说,现实本身就是这么赤裸裸!我知 道,我们对陈岚为代表的这批人的批驳是那么的无力,事实就是这篇文章不断地引起了很多人的”正面共鸣“。但我们之所以批判这种三观不正,更多是因为看到这 些阶层论被不断被”理所当然“、不断被公开合理后的一种悲哀。我不反对你个人用阶层匹配去诠释爱情和交往,我只是不希望这种思维那么地站稳脚跟,并固化进 女孩们的大脑。

这个“女权主义者”为自己精致的物质生活方式而沾沾自喜,并认为这种物质生活方式被农村生活威胁甚至把这种威胁上升为一种对女权的威胁。


殊不知,她所属于的小资/中产阶层的小型社交圈,正是通过这些物质生活方式而构建、粘合、维持的。而这种小型社交圈,规模与农村用宗族构建、粘合的社交圈处在同一数量级——数十人左右;功能与农村的宗族社交圈也是类似的——压制女权。


农村的人际圈同姓、同祖、同宗。小资的人际圈吃同等级的饭店、用同等级的品牌、逛同等级的商场。农村的人际圈用宗族价值观来扼杀女权。小资人际圈用“白领 价值观”、“白领家庭观”之类的东西来扼杀女权,并且通过人际圈内部的各种攀比、借鉴来巩固对女权的扼杀(你看看那谁谁的老婆怎么就没有你这么多臭毛病? 我一听那谁谁谁的老婆给她老公洗脚再想起家里那个公主病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小资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方式、为自己吃的不一样的鸡和用的不一样的餐具而自豪,就和农村宗族成员为自己的跟邻村不一样的祠堂、家谱、姓氏自豪一样,两者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自己所属的人际圈以及这种人际圈所维持的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豪。


而这种人际圈以及人际圈维持的价值观,无一例外,是男权的。女权的宗族?呵呵,从母系氏族消失起就再没有过了。女权的小资人际圈?呵呵,去看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吧。那就是小资的人际圈,女性在其中的地位是——玩偶。


所以,你可以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方式自豪,为这种物质生活方式支撑起的人际圈而自豪,甚至为这种小资人际圈的共同价值观而自豪;就好像农村女性也可以为自己的宗族、宗族人际圈、宗族价值观而自豪一样。
但就请不要再谈论什么女权了。谢谢。

如何评价啊,其实只要把不锈钢的盘,换成镀银的餐具。
小孩子都长了白人的脸,换上花裙子,花裤子。
用刀叉。
放一点西洋歌。

作者就会写到:
在迷人的西班牙(或西西里,或勃艮第的一个小村庄或美西山区,自行脑补),他们孩子多,女人多。男性是这个家庭的主宰,被女人们簇拥着,享受着特权。银质的餐具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迷人的光彩。陈年的旧桌,散发出吸收了几十年食物精华所产生的特殊光泽。


人们的天性毫无压抑的被释放着。
他们笑着,我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纯真、豪爽的笑声。
他们大口吃着,我的食欲被他们感染着,那些大块的肉,大块的鸡一下子让人胃口倍增。
小孩子总是最可爱的,他们要吃什么,大人总是第一时间满足。


特别是小男孩,承担着这个家族今后的各种重任,所以第一时间给予最多的关心和宠爱。
我看着,吃着,痴迷的看着边上吃的如狂的男人,看他忘乎所以吧唧着嘴巴。
这一生,交给你,是我最大的幸福。

//欢迎收看银河电视台《舌尖上的地球第一集——爱的跪舔式》:庆祝地球人发现引力波

无怪说“中产阶级是对自身地位最焦虑的一群人”,作者必须要在每一个生活小细节上反复确认和肯定自己的阶级,否则就要被危机感淹没。这种确认是一丝不苟武装到牙齿的——鸡剁的太碎都会导致她的中产阶级认同岌岌可危呀!

然而我还是坚持认为鸡肉斩小块爆炒+酱焖是很好吃的,而且出锅要撒蒜末!( •?_•? )

所以说,她蠢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她都已经焦虑成这个样子了啊,不是嘛!

这锅我们女权不背。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媒体炒作的八卦。倒是暴露了互联网社区的阶级分化。

男权社会中的上层男性在自诉合法性,刘春这类貌似以一个父权家长的尿路似乎理客中一般给事件定调,结果暴露了思维中男权意识的本性,将女性物化成适配奖品。

男权社会的流氓无产阶级在抓着教养和地域优越感狂轰滥炸。(注意:“抓”和“狂轰滥炸”)

老一辈文化小资阶级(一般自我认同为新中产),在试图敲打无数生活方式细节,来试图与底层划清界限,塑造天然的”区隔感”,来抵御阶级本身的身份焦虑,然而却无意识继续陷入男权规则中自以为是。

 

文化话语权不高的二三线小资阶级在试图弥合修补原来带有部分积极女性意识但整体属于男权的”三观”,试图在小圈子给这个事件用城市婚恋市场的逻辑去定调,以修补逻辑上与原三观冲突的部分,塑造情感共鸣。

 

文化话语权较高,作为资本主要取悦方的那部份小资阶级,在跟随主流和反主流之间无数次反复,试图取得话语妥协后的主流解释,直到这个话题从议程中消失

而政治失语的新穷人阶级,对于主流舆论的打击感到惶恐,只能在自己原有逻辑中继续充当平庸之恶,无意识延续原有的父权规则体系。

你们人类真有意思,也胆敢自称一个”文明”?

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怀念老罗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当时好像是为了回应和菜头王佩的骂战:

“我出身不好,教养也差,但一直努力尝试做一个体面的人。”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从农村或者从小城镇里出来的青年没见过世面就是穷酸相「凤凰男」,或者年纪轻轻没什么过硬的本领比较穷的时候就是有原罪的,他们其 实挺苦的。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已经非常辛苦了,这个时候总盯着人是否吃饭吧唧嘴,家里人用不锈钢盘子或者是不是有独立卫浴真的挺伤人的。毕竟人家念着 你的好,你要是觉得不舒服可以不接受,可是行为和言语真的不要太伤人。做人做事留一线,婉转点不好吗。

 

他们已经很拼命地在工作了,奋斗了二十多年才有资格和她们坐在一起喝咖啡,刚刚开始喝的他们手法很拙劣着装看上去很可笑,真的再正常不过了。我们谁都知道真正的贵族会嘲笑盖茨比那些花衬衫,可是哪个少女内心不会心心念念那个一贫如洗空有壮志心怀旧爱至死不渝的盖茨比。

城市中产阶级出来的女孩子受的教育比较好,或者家庭环境比较富足,培养出来的孩子温良恭俭让是很正常的,物质条件精神生活比较丰富也是好事,能得到 她们的喜欢,这些男孩子肯定都有过人之处。从农村出来的有为青年们,或多或少内心都是有些自卑的,但是“只有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自己的自卑才能被治 愈。”

可人的出身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他运气不够好没有抽到「卵巢股票」,这不是他的错。他的家人或者亲戚说话直接动作粗鲁不注重隐私,这不是他的错。因 为毕竟他们就是从那些所谓「土得掉渣的农村山沟沟」走出来的。那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如何一瞬间就消除一个人成长环境里形成的习惯。况且,人非草木,孰能无 情,他们对自己的家人有感情,这些穷苦的家庭能把一个人培养成才,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我不愿意给人贴标签说这个人是「凤凰男」是「yp」,我觉得一个人能凭自己的本事堂堂正正养活自己和家人,已经是铁骨铮铮令人敬佩了。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麻烦给拼命奋斗的年轻人一点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时间吧。因为我觉得,那些从底层走出来的人, 拼命想靠自己改变命运,想做一个体面的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代不会重复自己的痛苦,也是这种拼命向上的动力造成的阶级流动,才会让这个残酷的国家变得有希 望了一点。

看了作家陈岚的相关文章(原文见下方链接),气不打一处来,如鲠在喉!
先说利益相关,祖父一辈有小官和小地主,有城市人也有的从农村走向城市,父母皆二线城市市民,我自己长待在帝都。


首先,农民和城市人的原则性差别确实存在。存在形式如何呢?据我观察,城市人和农村人确实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巨大的差异!比如农村人喜欢以 家族为单位讨论问题,城里人喜欢以个人角度讨论问题;比如确实有不少封建思想至今在某些农村根深蒂固,其中有最让我觉得不人道的重男轻女(城市当然有,那 是少数,就像农村人们也有少数不在乎一样,不过差别存在就是存在,扯上少数这问题也是存在……)


这些是什么问题?是原则问题,有这种差异的两个群体中的个体在生活中如果紧密结合会自然产生矛盾,这也符合戏剧创作规律:把两个原则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自然会产生戏剧冲突,从而产生悲剧啊!

 

他的意思是社会有阶层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有个意识形态曾经一度以为可以破坏这种现象,后来又逐步恢复自然过程。而婚配和个人特质跟力也不失为可以影响阶层的工具,不应该谴责想”逃命”的人。

这样的观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可他在讲述贱民行为的继承不可改变必须逃离”宿命”的决定论后,
又讲述才智可取得立身之本,便曝露出矛盾了。

因为用来陈述自然阶层存在不可逆转的历史决定论确实是贫困的。

最后第二段的”才智过人取得立身之本”就是抓住了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说的是生而为猪,如果才智出众,还是可以进马戏团跑龙套,改变被吃的唯一任务, 这说得很对。因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告诉我们,历史是复杂无法预测并且存在更多可能的,所以猪并不是不可能脱离动物农庄进入马戏团,改变那个走进屠宰场的唯 一命运。

一方面用决定论在数落猪生而为猪,人不会为牲口改吃素,更不会和猪品尝一样的伙食,形象的利用起他反对的粗暴意识形态,仿佛猪必然搭建起动物农庄, 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另一方面又用决定论的贫困来陈述猪也可以倚靠与生俱来的独特肤色和斑点,加之以能够配合人类的才智在社会中取得立身之本,进化为他眼中 的同类,否定生而为猪只有被吃的必然结果。一正一反之间,突出矛盾便在于此。

既是决定论,重复的规律将反复的再次出现,不可变化。而既然决定论是贫困的,既然才情过人、智识出众可以触碰到家庭不赋予的立身之本,那其认为家庭分层决定论所演化出来的岂不是通篇都在耍流氓?

这样应该不难理解了,这文章就是一个决定论者先肥起来了,却还掌握不了批判决定论的优雅姿势。

人家是用决定论的贫困批判决定论,他却用决定论佐证来批判贫困,真是跟红脖子学歪了。

【只想评论下这个现象】
【链接里的文章,个人认为和女权关系不大】
【非要把一个很有争议的学说加在一个故事上,大体如此

(づ??????)づ宝宝新春后的第一个题就给这个自媒体的话题了吧。

陈岚我还算是知道,甚至我翻过她的一些文字,以至于最后我把她定义为一个「会写文的人」,的确也是「作家」,但是什么作家,并不了解。

我曾经把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媒体称为在「政治」体系里的第四权,这个权力就如同「分享即表态」一样,通过自我诉说,评论,文字,图片,然后轻轻的一点传到整个网络上,告诉别人,我的知识,我的眼界,我的身边和我,然后再通过媒体的扩散,传达每一个人读过的人的心中去。

这就是媒体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在原来是掌握在一群人的手中,为此才尽可能的不失其「本分」,但是如今自媒体的出现则使得舆论越来越变成一种「个人支配的价值和权力产物」。

毕竟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个人成为舆论的源头,如果我可以在围脖,博客等社交平台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我就可以成为新闻,可以成为公共话语,可以用我的语言来影响每一个我想影响的人,只是:

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仅仅只是源于我们被压制后萌动的公共参与精神,而不是其它,那么这种条件下,舆论的受众,接受自媒体传播上的每一个人距离共识之上的决策和行动是非常遥远的。

简单的说,我们对于网络社区是:

1.先是乐趣与娱乐
2.分享知识与开阔眼界
3.最后才是传达思想上的触碰

毕竟我们大抵参与网络社区都是第1点和第2点,但是当一些朋友总把我们当成第3点,总想通过文字微妙的影响我们思想,把我们看成可以引发大规模动员或者引发社会变革,亦或者认同,同情他们看法的群体,然而结果呢:

1.我们并没有认同她的女权,甚至在怀疑
2.我们并没有认同她所述的阶级矛盾,甚至在抵触
3.甚至我们会因为此互相撕
4.而真正的女权并没有为此得到发展反而是饱经磨难

原因呢,知识是固定的,什么是重力波?乐趣是多元的,发景色,发美食。但是思想和看法呢?总想着写一个故事然后嵌套一个很流行的学说来需求认同,需求同情,需求所谓的站队,把我们看成社会势力,政治力量,完成他们的诉诸,然后一起攻击他人,掀起舆论战争,真的很好吗?

可是到头来,这位写看法的人,真的研究过:

什么是女权?
什么是阶级?
什么是固化的阶层?

真相只有写文者自己知道,反正只是我想评论我想说,而且初读很多看起来还很有道理,当然了,唯现象论,为观点论,本身看起来就很有道理,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只要有人和我站队,认同我我就满足。

最后加深的只是网络阶层的分裂,和整个社会多元文化下思想的割裂,民族叙事的衰落,网络社区慢慢的阶层固化,变成这些人的话语权工具。权力由大家的变成个人的。

那么还不如就把故事放到那,至于看法观点由大家自己评说。表达看法本没有问题,要么是亲历者,要么是我知道怎么表达,可是对于根本不了解的学说而非要强加在一个故事上,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痴迷者,需求聚光点的人的呐喊。

自媒体给了每个人舆论的权力,那么那些聚光灯下的人总是需要好好使用的。

以上一点浅见!“

看得气死我了。
很久没看过这么让人生气的文章了,居然还有一群微博脑残粉捧上天。气得我想翻白眼儿。
茶杯那一段基本就是玛丽苏,浑身鸡皮疙瘩。不锈钢餐具我太有感触了:食堂之外,我第一次见不锈钢碗筷是在中学同学家。我也惊了:没见过嘛!就露出鄙夷的眼 色。然后我同学解释说爸妈工作忙,都是她洗碗,小孩子老打破,干脆都用不锈钢了。过后我为这事,为我当时的眼神,懊悔愧疚了很久。
文章主旨就更不想说了,大概就是“社会分化分层和分级才是正常”;“该沉淀的沉淀,该清扬的清扬(底层阶级您就老实在下面呆着吧,别想翻出个天来,我们上 流社会不是你想搅和就能进来的)”;“婚姻是自然流动和上升渠道之一…通常发生在女性有极强的生育优势的基础上…一个小伙子…取得了家庭所不赋予的立身之 本…”(这里作者开出了想通过婚姻往上层阶级流动的条件:女的交生育优势(我猜她是想说色,哈哈),男的交立身之本(我猜她是想说钱,哈哈))
开出的条件这么不对等,署名居然说自己公众号叫“女拳文化”。人家说文末一般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升华了半天是这啊。我反正不太懂。
最后,我真的很想知道,那个什么《食经》“鸡不宜切过碎”到底是什么鬼啊。

 

 

 

陈岚:他们为什么不娶小芳

 

昨天《上海姑娘,逃的不是饭,是命》一文发布后,微博阅读量超过260万,我个人微信(女拳文化)上浏览超过了30万。

除了一小部分开明通达的男士,表示理解文中所呈现的真实的文化差异,回复几乎以两性为阵营划开了泾渭之沟,男人的回复几乎都在护短,女人则多都心有戚戚。

一个朋友读完文章唏嘘,在微信上给我讲起她的20年婚姻——“那顿饭后,她没有离开……”在她同意下,我把这个故事稍作马赛克,全貌呈现给大家,正好也解答了标题:“他们为什么不娶小芳?”

这位姐姐20年前经历过同样的年夜饭,原文如下:“先生,xx农村出身,勤奋能干,相爱了。第一年上他家过年,第一顿饭上来我就崩溃了,连着黑乎乎 的炒锅端上桌的杂烩菜,全素(西红柿茄子西葫芦一辈子都记得),就这一个菜,主食馒头和稀米汤,没给一分钱见面礼。厕所连着猪圈,一条小深沟。饭桌菜板刀 全脏乎乎。”

“其实他外出工作这么些年,给家里不少钱的。但家里就是这样差劲地生活着。觉得没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体谅他,也体谅这个穷人家的不易,没有计较,他也说,是跟他结婚,不是他家。一年后,我们结婚了。”

她先生家里有两个儿子,她先生娶了她。大伯子因为没有什么出息,娶了村里的小芳。两家正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们婚后给了公婆很多钱。给公婆家盖起了新房子。但是,哥嫂把新房子霸占了,和公婆又吵又打,一吵打就打电话给我们,要来和我们住。来是来了,住了两个月,住得我们夫妻吵打,闹到快离婚的地步。”

“为什么事吵我呢?我们夫妻俩都全职工作,下班回来了,我烧饭做菜,忙不赢,让先生给带带孩子,公公就会马上摔脸子,摔门,摔筷子。我很客气地问他为什么摔门子,公公说,哪有老娘们喊男人带孩子作家务的,象你这样的儿媳妇,在我们村要被唾沫星子淹死。”

这姐姐气得笑了:“那让他回你们村娶媳妇吧,不要娶我。”

“事情最后发展到了,若不送他们回去,俩口子就要离婚的地步。先生的哥哥打电话来怒斥我们不孝顺。教育我们该怎么怎么伺候老人,怎么怎么顺从老人的心,孝顺孝顺,以顺为孝,老人就是再作,再不对,也要顺着,因为他是爹!”

“好吧,送了他们回去老家,”孝顺“的大伯哥和嫂子,和公婆又大打了一架。坚决不让爹妈住在新建好的房子里,尽管那房子是我们出钱给公婆建的,把两老撵到朝北的老屋里住。同一个院子里生活,做饭不在一起吃,让老俩口自己做饭。”

“我们过年回去,婆婆已经生病发烧近月,瘦得象个柴火,我看不下去都哭了,要求马上送医院,大伯哥训斥我,不懂农村的事,农村老人都这样的,谁没个慢性病,有病自己挨着,年纪这么大了,看什么看。——最可怕的是,我先生也附和,说我不懂农村的事。”

我忠实地记录这个故事,乃是让很多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的人看到,在贫困的乡村中,真实而丛林的一面。

吾族这几十年来,培育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文化价值观,自动地把贫穷=道德,粉刷高尚,“越穷越光荣”“穷人有骨气”,自动地把年老=圣化,享有特权, “他都这么大年纪了,打你几下说你几句怎么了。”于是,在很多时候,示弱是一种力量,我弱我有理,恃穷,可以行凶,光脚不怕穿鞋。

在这位姐姐家里时,公爹横着膀子吆三喝四,知书达理的儿媳妇最多自己气得肚子咽血,而儿子也只得劝说和弹压老婆:“他这么大岁数了,我还能怎么样, 他没文化,你有文化呀!”但回到了乡下,大儿媳妇没那么好说话,同在乡村成长,对丛林法则一清二楚,人情世故,利益深浅,拿捏得精准,无论斗嘴骂街,打架 使泼,都是与生俱来练就的,还能调动娘家人来一起相帮,亦能说会道,在宗族或乡邻中获取同情。

“怎么?我嫁给你们家,当初你们穷得叮当响,才给了8000块彩礼,说好的房子没有砌!现在给你们家生了儿子,你不该给我砌新房?新簇簇的房子,不给你大孙子住,给老不死的住?黄土都埋到腰了。”

要问为什么那个娶了小芳的农村儿子不出来制止老婆?不象自己弟弟一样弹压呵斥自己老婆?人家很清楚该帮着谁。这母老虎一样的老婆撒泼打滚撕掉面子, 争来的与他利益休戚相关。与他娃利益休戚相关。他乐得一缩头躲在后面了。何况,真的争执起来,老婆发狠了跟他离婚,他一个拖儿带女的中年男人,在农村上哪 再娶个亲去?

按: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因为巨大的出生男女性别差,中国适婚的男女绝对数值,逾3000万。也就是说,注定有3000万的婚龄男性,是要打光棍的。

连续两年,媒体都在密集报道各地乡村彩礼风飙涨,农村男青年娶媳妇,平均彩礼已经不低于15万,男方还得同时在县城有房子,有车,或至少是摩托车,还被要求男方家庭最好不得有兄弟——可以有姐妹。

最后一个附加条件尤其意味深长。

事实上,在中国乡村,家产的继承,与女儿无关。但老人的养老送终,女儿却承担了大部分责任。我的一位医生朋友说得真切:“病床前见到伺候老人,擦洗身体的,多半是女儿。要求继续治疗,不能放弃的,多半是女儿。”

也许女性天性柔软,更具爱心。更有可能的是,从小获得父母的爱和资源较少的那个孩子,反而更加不顾一切去争取父母的认同,或更真相的是,她们基因中 已经驯化和根植了奉献、付出、牺牲的深刻烙印,她们是不被父母和家族重视的女儿,是山崖边的苦菜花,芨芨草,自生自灭,却是荒年里的粮,兄弟脚下的砖瓦, 父母手里的筹码。中国农村女性的自杀率一直是世界第一。

她们是祭品,文化讴歌她们。繁词丽藻下是一代代女性被牺牲被矮化被物化的真相。她们是羔羊,是女奴,是苦娘,是大地,却唯独不是——“一个人”。

但凡受过高等教育或见了世面的男性,都不会返回乡村去找一个苦菜花的小芳。因为他凭借本能也知道,找一个城市现代女性,既利于他后裔的质量提升,也有利于他新文明生活的开启,更能满足他基本的人性的需求,对于美的、时尚的、现代的、活力的、热力的鲜活生命的追求与享受。

(开篇说到的那位“没有逃饭坚信爱情”的姐姐,她的爱情在婚姻中迅速死去了。二十年婚姻,家务她承包,丈夫至少二次岀轨,传染疾病给她。从不记得结婚纪念日,或她的生日,也从不再说我爱你。…………认准了清新绝尘海枯石烂的爱情,到头来和任何一个庸俗的人生并没任何不同)

但这种势利的选择并不妨碍他的双重标准,对自己,当然要找最好的。对未来伴侣,则仍然要用传统约束她,要求她。作为话语权的掌握者,整个文化都会配合这一切有利于男性利益的双重标准发声。

比如,3000万光棍出现了,主流媒体在惊呼,怎么办?却甚少有人去关注,那些被杀死、被堕胎的6000万女胎儿、女婴儿的公平与公义。“6000万的女儿在混沌中就被杀死了,你们却在焦虑,3000万的光棍男找不到媳妇……”

比如,人们更关心那个逃饭的女孩有没有教养,却没有人关注男方家庭有没有教养?这男孩自己有没有绅士一样对待女性的教养?这是一种荒诞离奇却又习以 为常的语境:对男性没有要求。富男人吧,他养了家而且不跟你离婚,你还要怎样?穷男人吧,他那么艰难奋斗全是为了你,你就从了吧……。女人的择偶诉求呢? 物质精神身体习惯文化……什么时候能进入主流语境?女人什么时候成为选择者而不是一个被选的物品?

就像他们自己永远不会回去娶小芳一样,他们在男人和女人的婚姻恋爱观上,永远持有双重标准。女人永远是被审判者,而男性主导的话语,永远扮演审判者。

而被牺牲掉的,不止是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权利,更牺牲掉了我们这个种族优化和提升的机会。给女人裹脚,只能让男人跑得更慢。母亲强,少年才强,一个女性始终被物化、矮化、丑化的种族,代代衍生出的后裔,即便数量众多,质量又如何呢?去世界民族之林,竞争力又如何呢?

所有跟帖: 

《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评论(3)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6352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21:44:08

《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评论(4)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8565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21:45:39

《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评论(5)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7564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21:50:51

《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评论(6)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9739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21:52: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