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捅马蜂窝被蜇只是早晚的事,挡别人路遭害绝非偶然的果
第十一回讲到,85年10月耀邦主持书记处会议,解除邓力群书记处研究室主任职务,文件发到全党,被陈云勒令收回。这一回紫阳决定干票更大的,有为耀邦出 气的意思,也有显示自己与邓力群所在团队一刀两断的决心与魄力。他代理总书记8个月,中共十三大开幕前1个月,也就是87年9月,紫阳作出决定,撤销书记 处研究室,邓力群失业了。
同时失业的,还有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她当时任该室营养组组长,科技组顾问,宋平的夫人陈舜瑶,任室务委员,毛泽东的女儿李娜,邓小平大秘王瑞林的女儿…… 除了失业的,还有失去娘家的,比如薄熙来,他就是从这个研究室到大连金县挂职副书记的,等他回到北京,想去看看原来的单位,找不到了。这一下,无异于捅了 马蜂窝,所有与它血肉相连的人和群体,想必都有要蜇紫阳的冲动。这一次,陈云没有让紫阳收回成命,但紫阳用来取代这个研究室的政治改革小组(13大后升格 为政治改革研究室)应该是成了他老人家的眼中钉肉中刺。第一,这个研究室从诞生到结束,都没有进入中南海,一直窝在中办厂桥招待所,第二,室主任鲍彤最后 锒铛入狱。紫阳本人呢,自然被列入围猎名单。
这个深刻教训应该已被当今皇上汲取。已有的权力结构,是“存量政治”,不能轻举妄动,你不知道其中连着谁的筋结着谁的骨,伤筋动骨,必遭报复。可以选择“增量政治”,比如不动原来的机构,新设自己指挥得动的机构,小组啊,委员会啊,都可以。
千万不要以为致紫阳于死命的,只是与被撤销的研究室有关的人,耀邦倒下,紫阳仍然挡着某个人的路,那哥们正在家里磨刀呢。
第二十三回 三箭齐发趁新君立足未稳,左右开弓挟上皇犹豫不决
87年1月22日中午,152餐厅,邓力群的秘书王怀臣一手端着盘子,一手拈着警卫局王副局长的衣服说,“不花钱的吧?”王大怒,一甩手:“少他妈来这一套!”王不是别人,是紫阳的卫队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个人首长之间的紧张关系。
紫阳代替耀邦主政,杨太尉、元老派与“沟马”派并未达到目的。紫阳如果接班成功,杨家将在军队的统治地位仍然不保,如果小平退,紫阳接军委主席,必然更换 主持军委工作的人,这是杨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上策是让赵接不成班,中策是不让小平退。后者也正是元老们要达到的目的。“沟马”派也知 道,在市场经济和政治改革方面,紫阳是耀邦真正的同志,在他们看来,紫阳代替耀邦,是前门拒狼,后门入虎。
这样,通过劝留小平达到自己不退目的的元老派们,以中顾委为大本营集结起来,首领是常务副主任薄一波;劝留小平保住自己军中位置的军方,以中央军委为大本 营集结起来,首领是常务副主席杨尚昆;重开反自由化宗教裁判所的沟马派,以撤销前的书记处研究室为中心,首领是邓力群。
三军并不各自为战,杨薄支持力群,书记处会议上,一唱一和,以邓小平左右手自居,要各省领导班子到中央党校学习,不反自由化,不能进13大班子,而他们都 是人事安排小组副组长。杨也支持薄。“那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小平退啊,”薄后来在十三大主席团会上表功说,“我们中顾委各小组负责人对小平进行车轮战术, 呵呵,小平就是不松口,没办法,请尚昆帮忙,他一句话,小平就半退了。”究竟这权谋大师说出何等话来,下回再说。
第二十四回 上皇为储君站台两肋插刀,太尉陷儿主可疑祸根深种
受薄一波之托,杨太尉亲自出马,要劝小平不退,或半退。他能成功吗?
一见面,杨说明来意,受老同志之托,劝您老人家继续为大家掌舵。邓沉默不语,表明自己要全退的毫不妥协态度。太尉于是祭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以退为进:
“其实,您全退,我赞成,您老高风亮节,大局出发,”杨略停顿了一下,“但还有一个大局,您老深思过吗?”
“哦?”上皇停住送到嘴边的烟卷。
“三军统帅谁来做?”天下兵马第一副元帅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
大元帅抽了口烟,缓缓吐出,凝眉思索。
这时,展现杨太尉一生功力的一句话慢慢从他开始萎缩的嘴唇里挤了出来,似乎很不情愿:“您放心,我还不放心呢。”
只有主语,没有宾语。放心谁?不放心谁?外人自然不知道,两个谈话的人都知道在谈论谁:赵紫阳。只要上皇全退,军委主席非总书记莫属。
“好吧,”沉默了1分钟后,太上终于开口,“我有一个条件,你们答应,我半退,不答应,我全退。”
杨某抑制住内心激动,十分恭肃谦卑地佝下身子,“听您吩咐。”
“我提议一个人,做军委第一副主席,我随时把军委主席的位子让给他,这个人,就是赵紫阳。”
于是,13大上,中共军事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军委第一副主席(赵)与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并存的局面。
在后来的13大主席团会议上,当薄要杨自己讲讲如何让小平半退的,他得意洋洋,说了上面的故事。
此策一定,紫阳自此危矣。要扳倒赵,杨太尉只需要不断设局并论证赵不让邓放心的地方足矣。
先按下紫阳险情不表,谈谈小平地位不稳。耀邦被废后,“沟马”派在党内的政治实力大增,其首领陈云在李先念、邓力群等帮助下开始与小平争夺一号领袖地位。 87年2月14日前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突然转载《国际金融研究》杂志陈云在1973年的谈话,当年就提出80%对资本主义贸易,20%对社会主义国家 贸易,与小平争夺对外开放的首倡权与权威性。与此同时,“沟马”派还乘机批评邓小平独裁,破坏民主集中制。小平立即给予回击,发表陈云文章的次日,首都各 大报纸发表邓1962年2月7000人大会上讲话,提倡民主集中制。意思是,我才是民主集中制的倡导者。
2月底,陈云要求发表他在1983年2月倒胡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那个讲话批评胡耀邦,表扬邓力群,表明自己一直是正确的,有预见,错的是你邓小 平,耀邦下台就是证明。邓小平不同意,陈云坚持要发。小平无奈,让薄一波决定是否发表,邓谅薄不敢发。李先念也参与围攻邓。他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 西方要我们放弃计划经济,搞全盘西化的希望要落空,还说,中国是集体领导,不是一个人领导。这针对的都是邓,邓刚刚找13大报告起草组说,不要再提什么计 划经济。邓也被指责破坏集体领导。邓力群则通过中央8号文件,批判了整个书记处,从思想上否定邓的所有人马。
这时候,军方的支持就特别重要。杨虽然利用邓不断清除邓的接班人,但他知道,只有靠邓,才能达到他做太上皇的目标。他知道,这时候公开支持邓,才最被珍 爱。他支持的方式有点特殊。4月5日清明节,邓小平在京的文武大臣到天坛植树。电视上,观众看到,杨尚昆指着邓小平孙女羊羊对自己的孙女靓妹说:“快去同 你的好朋友合作一起栽树,去年你们俩在这里配合得很好。”这时,陈云在哪儿呢?在杭州市郊,也在植树。
邓的地位一稳,在杨的关照下,邓与赵之间的嫌隙就开始了。
第二十六回 一仆二主寻求平衡点,单箭双雕显示王霸气
作为与邓小平争夺领袖地位的组织措施,陈云4月初提出让宋平出任中组部部长,小平否决。作为折衷,紫阳在书记处设了干部领导小组,乔石牵头,兆国、宋平、 尉健行参加,如此,宋平获得的权力不比中组部部长小,甚至派宋平作为自己的代表看望途经中国的某非洲领导人。另外,紫阳还推荐姚依林做常务副总理人选。
他这样做,可以理解。他与小平之间的关系,远不及耀邦与小平。小平在1942年就是耀邦的上级,49年底,更是追随小平到四川,任川北区委书记。这样的关 系,耀邦尚且不保,表明邓不是一个死保部下的人,邓玩的不是帮派政治,是桥牌政治。他用一个人,就像抓一张牌一样,有随机性,比如用王兆国,以前并不认 识,抓的是牌,不是古董,不会珍藏,目的是打出去,为了战胜对手。紫阳大概悟到这点,汲取耀邦教训,不想吊在一棵树上,不想与陈云系成为死敌。他让小平与 陈云在自己上面,一仆二主,自己成为平衡点。
大概基于此考虑,5月底陈云从杭州回京,姚依林突然被任命为计委主任,宋平被任命为中组部部长,这是小平坚决不能同意的。同时,原中组部三位部长(尉健 行、曹志、何勇)全被调走。这些事,被杨尚昆传到小平的耳朵里,只能证明他老杨之前的怀疑是多么正确。小平自然要给紫阳点颜色看看。一日,紫阳向邓汇报 13大报告的起草情况,邓一改过去满口称赞的语气,严厉地说了4点意见:一是太粗,二是太沉闷,三是政治改革部分有三权分立嫌疑,四是在反倾向问题上,克 服“左”说得不够。没有一点肯定,可见他老人家多么生气。第三点是打紫阳的,第四点是打陈云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让小平不高兴的事情外,紫阳还做了一件事,让邓不快,邓要让他干点脏活。究是何事,下回说来。
第二十七回 功高不可盖主要喜干脏活,位卑切忌妄想请各安天意
耀邦被定性为不反自由化下台,邓系及整个书记处成员实际上都成了待审理的嫌疑人,但有三个人除外,第一个是杨尚昆,他在六中全会上首先发言反对删除反自由 化表述,第二是邓小平,他在六中全会上就反自由化做了主题讲话,最牛的是第三个人,邓力群,他成了首席审判官,可以用不反自由化罪攻击任何人(事实上已经 在这么做了,把紫阳重用的许多思想界人士都说成自由化分子),因此他成了紫阳在13大上获选总书记的最直接挑战者,必须排除,事实上,薄一波确实向小平建 议过邓力群在13大做总书记。
紫阳选择的策略是,背靠小平,手拉陈云,脚踢邓力群。背靠不用说,手拉,就是上回提到的,重用陈云系大佬姚依林、宋平,脚踢,就是借邓小平反左的旨意,将 邓力群作为左的主要代表,向其宣战。5月13日,紫阳向力群下了战书。这天下午,中共中央在怀仁堂召开党政军群负责人会议,紫阳做报告,全体在京政治家委 员、书记处书记、中顾委副主任和常委都出席了会议,似乎没有中纪委。万里主持。讲话不点名地批评力群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的说法,那个说法是:说自由化的挨 批了,干自由化的没事儿,暗指紫阳干自由化。5.13讲话在全国引起欢呼。这篇讲话最终导致力群被禁止插手意识形态工作,以及书记处研究室的解散(7月7 日正式决定)。
痛击力群,邓是欣慰的,但紫阳手拉陈云,且获得如此大声誉,反而显得自己反自由化不得人心,因此有必要让紫阳干点脏活。7月上旬,邓力群让王震送一份材料 给小平,关于上海交大前党委书记支持学生闹事,小平看后大怒,说,像这样的人要开始党籍。并责问,不是要开除一批搞自由化头面人物党籍的名单吗,为何到今 天开不上来?紫阳知道后,不得不要求中纪委牵头开名单,一直开到各省,甚至机关、学校。
紫阳虽然把邓力群的树砍了,但他的部下,树倒猢狲不散,这得益他高超的政治手法,也得益于一位贵人。何法何人?且听下回。
第二十八回 上天入地败也英雄,生逢其时其奈命何
上回说到大师兄邓力群的部队——书记处研究室树倒猢狲不散,首先得益于他的独门武功——“上天入地”功。上天,就是像抱天根一样抱腿,一定要抱住最大最牢 靠的腿。他试图抱过他本家小平的腿,发现小平不玩腿,玩桥牌。于是抱陈云。陈太皇兄弟4人,陈云、李先念、姚依林、宋平,大嫂(于若木)、四弟妹(陈舜 瑶)都被他请进自己麾下。
入地,就是栽培部下。邓式栽培法,有4条秘诀:1,用小人不用君子。君子容易牛B,不听话,小人百依百顺。2,从不逐级提拔,只越级提拔。逐级提的是干 将,越级提的是死党,比如卢之超,本来是个编辑,处长,调到书记处研究室,一步提到正局,政治组组长;3,投靠者昌,背叛者亡。有个说法,投靠大师兄 者,4年内心想事成。有个何新,野狐禅学问,想入紫阳班子,太差,不成,投靠大师兄,很快成为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分得豪宅,做了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且被 捧为当代宗师。如果不能跟大师兄一路走下去,下场会很惨,有个贾春峰,原来是大师兄部下,后背书改革,参加莫干山会议,一直挨整。4,提供安全感。跟着师 兄干,安全有保障,这是邓胡赵体系所没有的。谁动大师兄部下,等于动大师兄自己,自己在兄弟你在,自己不在兄弟你还在,因为有别的兄弟帮你。
这不,书记处研究室被撤,自己不在岗了,别怕,兄弟,有别人帮你们。这“别人”不是别人,就是5月底刚刚被提拔为中组部部长的宋平。为了救援,宋在中组部 专门成立党建研究所,30多人被收编到此。89年7月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要骨干调了过去,在90年代初逼得小平不得不南巡这件事上,作出突出贡献。大师 兄因此感叹说:“在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是至关重要的。”(《12个春秋》)难怪陈云系那么在意中央组织部部长职位。
大师兄即将彻底谢幕,平心而论,他不愧为一代英豪,即使他在中共13大上被迫谢幕的方式,也让他所在的团队从此视选举如猛兽。13大即将召开,有一场好戏在等着我们。
后面的章回目前未知能否继续。。。敬请看官耐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