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身边的因果故事(续二)

回答: 身边的因果故事(续一)劲松在山岗2014-01-22 19:18:57

转自心上莲花次第开博客:

1)

人有病,天知否


那次我父亲有点小恙,在医院住了几天院。那几天都是我在医院跑来 跑去的,邻床的一位老太太看着很是羡慕。这事本来很平常,家家都这样的,父母生病,那自然是儿女的事了。后面聊起来,原来这情景是触到了她的伤心之处。她 一生没有儿女,带了个养子。好不容易拉扯大了,却回过头说怨恨她种种不是,再不跟她来往了。她现在住在政府的廉租房里,民政部门每月发点生活费,医药费国 家报销了绝大部分。要不是现在有这政策,只怕真是只有饿死的份了。

    讲到儿女不孝 的问题,她又说起前不久跟她住一个病房的一位老头。那老头倒是有个儿子,但儿子不孝,比她的情形更惨。老头子以前是开铺做生意的,有点小积蓄。儿子长大结 婚后,要找个谋生的路子。老头子拿出20万给儿子做本钱,开了一家建材店。后来资金周转有问题,又拿了三万出来。

    儿子回头一琢 磨,觉得父亲身上不止这么多钱,还有钱没拿出来,就上门要了。他说你留着钱干什么?以后要钱用找我就是了。老头子不答应了,钱是有一点,但不多了,那是以 后的生活费。他又没社保、没退休金,指着每个月在儿子媳妇手底下讨生活,他觉得不稳当,还是自己留点钱养老。

    儿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次次上门逼父亲交出钱财,态度越来越恶劣。最后一次,父子俩个打起来,打架的结果,儿子将老父亲的腿打成粉碎性骨折了。父亲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他拍屁股走了。

    老头子那是万 念俱灰,带着对自己的惩罚的心理,不去医治,拖了许多天。最后,腿脚的下半部分全部发黑坏死了,再请人送到医院去时,只有截肢了。旁边的邻居们义愤之下, 报案了。警察到医院一看这情形,就准备抓那儿子归案。按这情节,是要判刑了。老头一听这么严重,立马改口了,死活不承认了。说是自己摔的,是自家的家事, 不用他们管。这一下警察也没招了。到这个地步,老父亲犹有舔犊之情,听来令人伤感不已。

    实际上儿子的生活过得挺好的,他自己有个建材店,老婆在步行街开美容院,每个月都能赚下不少钱。他们只有一个儿子,生活负担又不重。只是觉得父亲的钱就是他的钱,不交出来他就睡不好。这样的无止境的贪心,加上毫无孝义的观念,终于酿下这样的人间悲剧。

    这一家子后面的事,我不知道了,但可以想象得出来。那不孝的儿子,以后能指望得上他的儿子吗?就我的生活经验,还真的从来没见过这种先例。

    还有我伯父的邻居,是位局长退休的,只有一个独生子,经济条件可以说很不错。可这一家子,多少年来,从来就没安宁过。那儿子一喝了点酒就开始打骂父母,搅得四邻不安。

    很多人以为只 要有了钱,就有了幸福、有了一切。这两家人,他们没钱吗?可他们幸福吗?现在的人普遍都富裕得多了,日子过不下去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悲剧却越来越多,这中 间相当部分是因财而起。都是填不满的贪心、以及内心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惹出来的祸。现在举国上下,易毒相食,大家都为了钱,越来越不要底线,这样社会有多 少幸福感呢?一片乱象之中,不由得令人想起主席少年意气时的一句诗:“人有病,天知否?”

    去年在广东东 莞,有一次看到宣传栏上,写着要以幸福指数,替代经济指数。我深为打动,我们的民族,等待这一句话,已经等得太久了。传统文化是造就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基 石之一。可是百余年来,传统的道德体系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却一直没有一种新的可行的道德体系可以取代。现代社会底线之日渐后退,与此不无关系。数千年来沉 淀的思想体系,是不宜轻易否定的。

 




站台上的一幕:
送别年迈的父母回老家,临开车时,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二字,儿子一时哽咽。

2)

车祸中的巧合


昨晚上,广东一位朋友打电话过来,问我有没有看到昨天广东特大交通事故的新闻。她伯 父在这场事故中出事了,而且这事出得太巧合了。当时是早上五点左右,她伯父骑着一辆摩托车,走到东莞麻涌附件时,旁边一辆油罐车与一辆大货车追尾,起火并 爆炸。他这时刚好走到两车附近,自然未能未免。以摩托车的速度,早或晚几秒钟都能幸免于难的,可偏偏就这么巧。
    这么大清早的,他伯父是去批发活鸡的,他一直在市场卖那种现杀的鸡。她老家村子里,基本是从事养鱼卖鸡 等与杀业直接相关的行业,那些人家经济状况都比较好。但这两年出事的就有好几个,不是死于重病就是灾祸,而且都是那种50岁以下的人。这次又轮到她伯父出 事。她家只会种粮食,所以经济条件差一些,但一家子有了个平安了。

    实际上她是很自谦了,她在广东一所大学教书。品行很好,学佛的。在那么偏远的农村里头,养出她这样一位女儿,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可以说是福报显在儿女吧。

     当地信神的风气很浓,但没有人信佛信因果。每到过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活动,杀很多牲畜祭神与聚餐。可是这样,也没能保护了村子里头的平安,屡屡出事。祸福是都是自己一点一滴造就的,哪位神又能在因果之外,予人福报呢?

 

附图:这次“6.29特大交通事故”现场的新闻图片




3)

巧诈不如拙诚


为了小孩上学方便,前几年我堂姐一家从农村举家搬迁到县城来住。堂姐夫只会种地,别 无所长。在城里不比乡村,打开门就要用钱。刚开始堂姐夫在外做点零活,后来因为帮人安装太阳能,兼而学会了水管安装与维修。就凭此一门薄技,在县城里也算 是找到一条活路,而且生意一直很好,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县城里做这一门手艺活的人非常多。做的人多了,竞争就激烈,但他的生意之好极为少见。原因在于他这 人厚道,帮人做事尽心尽力,取利适当。

    前两年有一次,他在我家过端午节,刚端上碗没吃两口,有人打电话过来,家中水管爆裂。他接到电话饭也不吃了,放下碗就骑摩托车出去了。弄了一个多小时才回 来,才把那碗饭吃完了。他说人家等着过节,做不成饭了,能不赶紧去帮人去弄好吗?他有这份心,我想这家人及他的所有熟人亲朋的活,都不可能再请其他人做 了。所以他不管到哪里做事,做完一家就有另一家,到一个地方,能做一两个月走不掉。


    与之相反的是,我另一个小弟。人聪明得很,从小就会拆装各种机械装置,长大了学手艺,过眼就会。现在会水管安装、电气安装、做油漆工、刮双飞粉、电焊工、铝合金工艺等,同在一个县城,按理说找碗饭吃应当没问题吧?但是他这些年一直过得潦倒不堪。

    他跟我说实话,由于竞争激烈,接活的时候一般叫的价比较低,要挣钱就得想办法。比如减少刮双飞粉的遍数、以质次价低的材料代替质优价高的材料,干活的过程 中加工钱,将一些本该包含在整体项目中的小项单独拿出来重复收钱等等。所以他接的活,每一笔都有丰厚的利润,但所有的活计都是一次性的,永远不会有人给他 介绍活计,或不可能有人再次请他。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傻到哪里去的,一些自以为聪明的招数,实际上是在断自己的财路。这些年他一直是找不到活干,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别人接到活了,偶尔帮人干点零工,拿点工资过日子。我跟他讲道理,他反而笑我迂腐。他的道理永远比我足。

    他的八字是那种很明了的,我算过多次,这几年的运程接道理还是是挺不错的,但他的行事风格将他的好运毁了。碰到这种情况,经常弄得我对命理没信心。有些人的好运过得并不好,有些人的坏运却还过得挺滋润。细究起来,与其心态与行事风格是密切相关的。


    当年胡雪岩在杭州开设胡庆余堂时,刚开始看过四个掌柜,无一不是生意通,眼中只有利字,谈话之中,利润最大化是唯一的目的。开中药铺子与其它生意不同,那 是关乎人命与健康的。比如麻黄这味药,必须放三年才能用,熟地需要九蒸九晒才能达到应有的药效。这些方面如果偷工减料,比如地黄不深加工到这个程度,做成 六味地黄丸,根本没有人能看得出来。如果利字当头,那是拿人命在开玩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胡雪岩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第五个先生做良心药的理念与他 一拍即合。宁愿少挣钱,不挣昧心钱。

    “胡庆余堂”这个招牌取自《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同仁堂药店门口的对联说得更明白:“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修合指加工 药材,这个过程虽然不会有外人看见,但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应对得起天地良心。正是有这份心,这两家药店才能成为金字招牌、百年老店。


    我经常出差,但很少到车站旁边的餐馆吃饭。比如前年有一次,在汽车门口一家餐馆吃个早点,端上来的米粉,汤里几乎没一点热气。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吃早餐,根 本不存在时间问题,他们是根本不在意客人的感受。反正是外地人,只要端上来了,不敢不给钱。他们认为都是坐车的人、都是过路客,大部分一辈子也来不了几 次,不宰白不宰,做好才是傻冒。所以车站旁边的餐馆,很多都是冷冷清清。在人流量那么大的地方,能把生意做得那么冷清,也是要有天份的。当然也见过做得好 的,十多年前年我在兰州火车站出站左侧见过一家拉面馆,做的正宗的兰州拉面,非常地道。每次到那家店都要排队,但大家都愿意等,而没人去旁边冷清的餐馆。 在车站开餐馆,同样回头客非常多。如果没有,是自己把生意做绝了,自断财路。


    很多人开个店子,生意还没开始做,就先想着如何坑人。这种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一方面,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傻到哪里去;再一方面,因果无处不在。你漠视顾客,顾客也自然不会光顾你的生意;你坑害顾客,人家也许玩不过你,还有个因果在等着你,你玩得过因果吗?

    很多人一些错误的经营理念,认为无奸不商,不说假话、不坑人就挣不了钱。这是小商小贩的错误思惟。在我交往过的商界朋友中,诚笃之人,往往是无往不利,走 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愿意与他合作。而奸滑之人,刚开始咋咋呼呼弄得挺热闹的,玩不了多久就人人生厌,最后弄得收不了场。韩非子言,巧诈不如拙诚。老聃 之语: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憨山大师说,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这个世界看起来都是嚷嚷不休的聪明人在说话,实际上却是低调实在的好人在得实 惠。



4)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老中医:业障病患者悔改记)


池草师兄是世代中医世家,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记录下不少医案。偶尔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到的事。其中一则事例,他祖父在医案中详细记载了。整个过程池草师兄在帖中描述得很清楚,估计也听他祖父讲过。池草师兄没提到他祖父的名字,就称呼为池先生吧。 

 那 年池先生去济南的章丘埠村镇探望姐姐。落坐不久,正在与姐姐一家人聊着天,忽然听到隔壁有人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娘啊,娘啊”,声音很惨。池先生一听, 还以为这是谁家夫妻俩打架呢。姐夫说:没事,你甭管,俺们都听习惯了。是邻居王婶子,得了坏病,没办法治了。又死不了,就只能躺在床上一天一天的叫唤。 

 池 先生出于中医职业的敏感性,从声音中,听出病人身体正气尚在,气血还没败,这人还有得治。他是信佛的人,心善。再说医者父母心,碰到就总是不忍。于是让姐 夫带去看看,说不定能帮治治。姐夫说:你就别找事了,这个婆娘是罪有应得。她平时坏事做尽,才有这样的报应的,你去管她做什么!

 原 来这女人性格异常彪悍,人又长得五大三粗的。嫁过来才第二天,就跟婆婆吵架,引的全村人都来看热闹。后来更是变本加厉,经常殴打丈夫,虐待老人。邻居谁敢 来劝架,就连人家一起打出门去。谁要是招惹了她,或者讲她闲话被她知道,就去人家门口叫骂、撒泼打滚。如此几年下来,自然是谁也不敢招惹她,也没几个人愿 意搭理她了。


她婆婆常受欺辱,久郁成病,终于卧床不起。她本来早就从不待见这婆婆,这下立马就把老人的床从正房,搬去柴房。又不照顾,每天就给老人送碗粥水。这样 一来,一个重病中的老太太能撑多久啊?没过一个月,婆婆就去世了。老人死了之后,她也不提埋葬的事。她丈夫早让她给彻底治怕了,这会儿连老娘去世都没点主 张了。那天她老公趁她去赶集,才赶紧着请了几个乡邻,把老太太草草埋葬,当时池先生的姐夫也去帮了忙的。

 后 来不久,这个女人的脚就有点毛病了,赶集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据她自己跟别人讲,她每晚梦见好几条恶狗追着她咬。这样大概又过了一年多,就不见她出门了, 脚已经烂得下不了床了。她丈夫天天伺候他,烦躁起来就摔盆子摔碗,骂他丈夫。因为住得近,经常能听见她骂人的声音。再后来,估计病情更加严重了,就天天嚎 叫,娘啊娘啊的喊。除了吃饭喝水,一刻也不能消停,一直折腾到深更半夜才停歇一下。

 生病期间,他们家找过几个医生看过,给开的方子,治疗了也没什么效果,现在只能生熬等死了。村里很少有人可怜她,很多人都骂她是活该,恶人自有恶来磨。


    池先生听完这些情况,病情大概就猜到几分了。吃过饭后,姐夫还是带着池先生去了邻居家了。说明来意,男主人很是感激,忙把他们请进去。一进病人房门,一股腐臭味道就扑鼻而来。
池先生仔细查看了一下,问了一下病人的感觉和发病情况,已经确定是脱疽了。这种病是肢体的血管阻塞,导致肢体从末端开始,缺血性腐烂、坏死乃至脱落。好在坏死还没有超过脚踝,应当还有救。

 池先生问那女人: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得的这个病么?女人哭起来了:知道啊,以前俺把缺德事做绝了,这回遭报应了。池先生一听这话,这病还能救。一些业障病,人要没有悔改之心,神仙也救不回来的,什么灵丹妙药也没用。翻出良心来,这病就有希望了。

 池 先生说:你每天叫你娘,你娘在哪呢?她能听见么?能给你治好病么?女人说:俺疼的没有办法,就想让俺娘赶紧接俺到阴间算了,俺是受不了这个罪了。池先生 说:你的罪受不完,哪能死得了啊。你的病我可以给你治治看,但是一些药得现去采办,得等个三四天。这之前你要是再疼啊,莫喊你娘了,你喊观世音菩萨,你喊 菩萨的时候好好想想你做的错事。你娘死了听不见了,也救不了你。观世音菩萨能听见啊,菩萨听见的时候,你的病就有救了。那女人一听还有救,赶紧答应了。

 池先生的意思,是知道她这病与业障有关,更有心上的根源,恐非单纯的药力所能及。所以让她先念几天观世音菩萨,一方面得佛力加持,消消业障,再则由此发起真切的忏悔心,生起善根。这样这病才好治了,同样的这药才能管用了。
有道是,慷慨捐生易,从容赴刑难。在剧烈病痛的折磨下,有几个人能忍受这个漫长的过程?求生的强烈愿望,让她一心依照池先生的吩咐,把喊娘的号叫,换成了一声声的观世音菩萨,池先生他们在隔壁听是的一清二楚,而且她真的坚持了三天。

 第三天,池先生开好了方子,让姐夫去镇上的药房,配制好了内服外敷的药物。当天晚上,池先生做了一个梦,有位眉目慈祥的老太太给了他一段树枝。这梦也许是预示可以治好那个女人的意思吧。

 池先生住在姐姐家,前后一共给那个女人治疗了十几天。最后终于令创口收敛愈合,只是已经脱落的关节不能再生了,落下终身的残疾。

这个女人病好之后,改变很大。听说曾经挨家挨户给村民磕头谢罪,请求原谅,对待她丈夫也没有以前那么凶了。因为残疾不能种地,但是可以在家做些手工活补贴家用。池先生去姐姐家时,还偶尔能见到她,最后活到五六十岁才去世。

 很多的疾病,及许多的生活中的不如意,都能在心上找到根源。不是这种人,就不是这种病。所以池先生在医案中记录下这个故事,在文末感概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只是再大的过错,也回头是岸。发自真心的悔改,即是那身后的岸了。如《业报差别经》所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

5)

付出与收获


我 在昆明时一位熟识的女孩,初中毕业就从农村到昆明打工。别人能偷懒就尽量偷个懒,她却一点滑头都耍不来。到哪家打工,都是当自家的事做。那期间在一家小超 市打工,老板为了揽生意,时不时的印些小广告,安排超市的几位女孩上街派发。那几位女孩上街溜了一圈,就回租住的房间打牌。还邀她一起回去。她这人心眼特 实,这种事干不出来。每每一个人拿着广告纸,在街边从早发到晚,总是晒得黑不溜秋的回来。

 

所 以她不管到哪儿打工,老板都喜欢她,将店里的钱财帐目放手给她管。没多久就开始当店长,后来又自己开店。一个农村女孩,出来十来年时间,就在昆明买房定居 了。当年跟她一起上班的那几个女孩,至今还在联系着,一个个还在东一头西一头地打着工,拿点微薄的工资。几年时间,就天差地别了。人生看似充满偶然与戏剧 性,实际上,当年躲在房间打牌与站在街头发广告时,后面的人生之路就已经现出端倪了。

 

在 《王凤仪言行录》中也有一则类似的事例。王凤仪先生年轻在周姑父家扛活时,与打头的王老四一起锄地。王凤仪先生干活不惜力气,锄得特别细致。而王老四马马 虎虎的、草草了事。过了些天再看,王凤仪先生锄过的地,苗子长得又黑又壮,王老四锄过的又黄又细,一垅高一垅低。到秋天打的粮,就差的更多了。王老四对他 说:“我看你还是马马虎虎算了,管他草多草少,打得粮食多少,反正我们为挣工钱是真的。”王先生说:“你想错了,我才是真挣着了,你赔得多啊!”

 

当时王老四不理解这话的意思。王凤仪先生说:“你的工价比我多一倍,我做的活多,你做的活少,就是我有余,你不足了。(你这样)对自己是亏了良心,对东家是不忠,对老天爷是亏了天理。若是为做活时不尽力,亏了这许多道,我可不干!”

 

三 十年后,这话不幸应验了。那时王凤仪先生在东三省办义学,已是名满天下。那次他在朝阳火车站下了车,当地戴县长同许多人在车站欢迎。当年打头的王老四,也 在人群里看热闹。他一看是王凤仪先生,便挤出人群对他说:“你不是王老二吗?”王凤仪先生说:“是啊!老打头的你好啊?”他说:“好什么,现在连扛活都没 人用了,还打什么头,天天卖零工度命。你可真好了!”王凤仪先生说:“我不是现在好的,咱们俩一起铲地时,我就好了。当年我和你讲的话,你还记得吗?”同 样是这些道理,当时完全听不进去。等历尽一世艰辛,再明白过来时,已经是迟暮之年。

 

生 活就是这样的,付出了就会有回报。耍滑头偷懒的,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吃了大亏。对因果有信心,就不要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耿耿于怀。天之道,从来都是在无形中 达到动态平衡的。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多,福报就是在消耗与衰减过程;付出多而收获少,福报则是在潜增暗涨过程。福田无处不在,根子就在当下的起心动念之中。


6)


高师傅家的事


春节期间,到村里的高师傅家去了一趟。走进他家门,除了最基本的农具与生活用品外,别无一物。大过年的,进去就感觉一股子阴寒气,一点新春的喜气也感觉不到。

    高师傅的儿子前几年因脑癌去世了,现在家中只有60来岁的高师傅夫妇,带着七岁的孙子过着。高师傅年龄 大了,前两年出去打工时,在厂里突然发病昏迷,厂里不敢要他了。现在在家种点口粮,领着政府的低保过日子。那孙子又爱生病,我在老家的几天里,天天看到他 们从门口经过,带着孙子到附近的村卫生室挂盐水。听家里人说,几乎没哪个月没见这孩子过来治病的。

    在这个逐渐富足以来的时代,这种情况,实在令人叹息。尤其是这一家子的未来,令人不敢想象。那么大把年龄了,还能撑得了多久呢?

    归根溯源,从高师傅的父亲开始,这一家几代人的遭际与风波,至今还是邻里人家闲时的话题。

                              
    高师傅的父亲是位厨子,年轻时在赤壁当主勺师傅。与餐馆里的一位16岁的服务员有了私情。回到老家,坚决地与前妻离婚,将年轻的女孩迎娶回来了。当时前妻已生下两女一儿,中间是儿子,就是后来的高师傅。
    那时的高师傅还年幼,但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之下,自然养成特别自尊、敏感、冷淡的性格。以至于后来几十年里,高师傅与亲戚们几乎不走动的,也与村子里的人都没有什么来往。连最后儿子重病在床,村子里都一直没有人知道,由此可以想见高师傅性情的孤傲与冷淡。

    父母离婚的种 下的隐患,终于在高师傅改嫁的母亲回来探望孩子时引爆了。先是两个女人的争吵,继而引发父子的大战。用村里人的话说,那打的就是一场生死架。棍子、石头、 砖头、牛粪、泥巴......只要抓得到手的,全都成了武器。旁边劝架与看热闹的人,也不免沾了些牛粪与稀泥巴回家。

    从那天之后,父子俩就结下深仇。仅有的交流,就是隔三差五的吵架与打架。越到后来,高厨子日渐衰老,高师傅越来越占上风了,成了村子里公认的不孝子了。后来高师傅娶妻生子后,更是几乎完全断了来往。

    高师傅的儿子 六七岁时,父亲高厨子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生病期间,一生刚烈的高厨子终于低头了。托人带信请高师傅,高师傅自然是不肯进门的。到了弥留之际,请人去轮番 地叫,高师傅一家三口,睡在床上,置若罔闻。高厨子后来已经不能说话了,还眼睁睁地硬撑着,等着见儿子与孙子最后一面,请的人去了一次又一次,从傍晚一直 等到早上五点,终于没能等到儿孙,抱撼而去了。

    按语:人之将死,其情可悯,其言也哀。只是以前那么果决、那么绝情地将毫无过错的结发妻子赶出家门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会埋下这么大的隐患、会有这么凄凉的一天吗?

                                 

    再说高师傅。他娶妻后,先后生下三个孩子,老大与老三前后夭折,只剩下中间的儿子。夫妻俩个好不容易将这根独苗苗拉扯大了,娶了儿媳妇进门。人生大事已毕,只等着抱上孙子、颐养天年了。

    儿子年底结婚,次年四月去广东打工。在广东期间,一直头疼,而且疼得越来越厉害了。在当地小诊所,一直当感冒治疗,一点效果也没有。终于撑不住了,回到老家,去县医院检查,让他们赶紧去武汉大医院检查。到了省城查下来,确诊是脑癌,已是晚期。

    回家筹钱后,一家子再次回到省城医院住院。邻床也是一位同样的病人,安排在他们头一天做开颅手术。邻床是走着进手术室的,手术失败,死在了手术台上,抬着出来的。在邻床家属呼天抢地的哭声中,高师傅一家吓得腿都软了,那儿子说什么也不做手术了。于是退回押金,回了家里。

    这么一番折 腾,一直到回家十多天里,村里人一点动静都不知道。直到儿子要去世的当天,他家因为与别人合伙养一头牛,每家十天轮流放养,那几天牛在他家,但已经顾不上 了,不得已请外甥到家里,将牛牵到合伙的人家,那外甥这才知道这事。接牛的人家看到那孩子一面说话,一直哭得气都接不上来,仔细一问,才知道他家出了这么 大的事。村子里很多人下午去看了最后一面,那儿子傍晚就走了。

    儿子去世时,儿媳妇怀了七个月的身孕。高师傅夫妇求着她将遗腹子生下来,不能让高家断了香火。不久生了,是个儿子,总算是给这老俩口子一点慰藉与希望。

    孩子生下来后 不久,儿媳妇出去打工了。在外面认识一邻县的一位老乡,身在异乡,创伤的心最需要的是温暖,两个人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跟着他回家结婚时,才知道那一家 子贫困不堪,至今住着几间又旧又破的老瓦房。由于经济状况与家庭原因,儿子是不能管了。七年来,儿媳妇从此再没踏进过高家一步了,也没见过孩子一面。

    按语:父亲的错,不能是自己不孝的理由。尤其是老父亲弥留之际的反复哀求,都丝毫打动不了他的心。当年将事情做得太绝,现在轮到自己被逼到绝境,三个孩子先后夭折,临到暮年,落到了这个地步。什么事都是有代价的,只是这种代价,已经是太沉重了,太沉重了。

                                

    高师傅的儿子去世时,出殡的头晚,按到习俗,给出殡沿途的人家都打好了招呼。一般是出殡时,家属与路边的人家都放一挂鞭炮,家属以此表示打扰邻居的歉意,邻家表示给逝者送行。

    哪天第二天的出殡路上,突然生出变故了。途中有两户人家,反对出殡的队伍从她们家门口经过,认为不吉利,影响了他们的运气。这是村子里的公用道路,这种事从来就没有人会阻扰的,这两家人也明摆着是欺负这家只剩两位孤寡老人的意思。

    反对无效后, 两户人家开始采取行动了。先头那户的妇女拿着一把扫院子的大竹扫帚,冲着送葬的队伍一路打出去,划伤了好几个伤伕的脸(当地称抬棺的为伤伕)。第二户的妇 人做得更绝,拎着一桶粪尿,照着乱泼,伤伕与棺木上,到处沾满了粪便。八个小伙子抬着1000多斤的棺木,又事出突然,自然是毫无招架之力,受伤加上满身 的粪便,队伍被迫停下来了。打人的妇女拿着一张凳子,坐在路中间撒泼骂街,要过去可以,从她身上过去。

    这时的情形, 已经不再仅是高师傅与她们的矛盾了,而是犯了众怒。抬棺木的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哪里受得了这种屈辱?大家齐声大喝一声,抬起棺木冲上去,排头的伤伕一 脚踢翻了凳子,那妇女仰面倒在了地上,众人抬着棺木,从她头顶贴身而过。在农村,这种事对人的心理打击,可以说是摧毁性的。她当时挣扎着爬起来,一言不 发,面如死灰。当晚就起病,很快卧床不起,在床上躺了七年。时至今日,已经是气若游丝,去日不远了。

    众人抬着棺木,直奔泼粪的人家而去,要将棺木停放进她家厅堂。那家看这事惹大了,这才慌了,赶紧将大门顶上。众人将棺木顶着她家大门放着。从早上一直闹到傍晚。最后赔了伤伕及高师傅6000元钱,才算了结。
    那位泼粪的中年妇女,年底起病,第二年正月就去世了。

    儿子去世后, 高师傅的老伴去一百多里外的邻县问神婆。见面了,只报了个姓名与地址。神婆打几个呵欠,就将她儿子找上来了。儿子一上身,就说在那边很不好,身上太臭,洗 也洗不干净。都要躲着,不敢出去的。老娘一听这句话,立马崩溃了,哭得死去活来。儿子说,妈妈你别哭了,你一哭,我的头更疼得受不了。

    按语:这两位邻居,在高师傅他们唯一的儿子去世,成了孤寡老人时,这种天怒人怨的事也做得出来,怎么就不怕头顶有苍天?

     

    回头看过去,这一家三代的故事,连带着邻家的悲剧,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如果不是发生在同村,知根知底,都令人疑虑这是不是小说家笔底下的传奇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编剧,有的人生戏,比小说更有戏剧性。

    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总是在想方设法逃避着悲剧,又有哪一件悲剧不是自己一点一滴亲手造就的呢?



7)

挖自家祖坟的兄弟


我有个远房亲戚,以前非常聪明。小时候和他在一起,他一开口就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根本没有我们插话的余地。后来做建筑,娶妻生子。家庭背景又好,在当地农村算是财产丰厚的人家。

     他这个人心有点不太好,跟他父亲学做建筑时,父亲承包的工程,晚上让他看守工地。父亲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钢筋,他监守自盗,带着不懂事的弟弟,将钢筋拉到 废品收购站去贱卖了。在家里,没事就晚上出去抓鳝鱼、青蛙卖钱。自家没养牛,到了农忙季节,就去稍远一点的地方偷一条牛来耕田。曾经还因为盗剪高压线当成 废铝卖钱,坐过一次牢。这类有损阴德的事干得特别多。

    前些年有人盗墓,他也学会了。他祖父母辈曾是当地的大富人家,他估计祖坟里面有价值不菲的陪葬品,于是让他媳妇跟他一起去挖自家的祖坟。俩口子挖完土后, 刚露出棺材盖板,他媳妇开始头晕,坐到地上去了。他自己感觉天色一下变得阴沉沉的了。这才害怕起来,草草地将土盖回去。回家时到池塘边洗锄头,忽然感到天 的颜色变得黄黄的,他抬头看去,看到天上裂开一条缝隙*****于是就疯掉了(事涉特殊神异,不方便详述)。
     以后时而清醒,时而疯癫。清醒时就骂自己造孽,疯癫时将自家的大房子点把火烧个精光,还将一双儿女丢在池塘中差点淹死。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从此两不相干。后来慢慢完全疯掉,白天在街上捡垃圾,晚上住桥洞。这两年农村兴起预修活人墓,他搬到活人墓的坑道里住了。

     前年我到那边去时,正好他跑回家了。我让他的家人在家中供上西方三圣的画像,带着他天天拜佛。我安置好佛堂后,带着他第一次拜佛时,他一面嘴里胡言乱语, 一面拜。后来刚开始是家人带着他拜,再后面他自己天天去拜,一两个月后,基本正常了。原来整天嘴里胡言乱语,不知所云,后来不乱说了,只是有点郁闷,整天 耷拉个头,不爱说话。后来有一天突然离家出走,不久再找到时,疯癫依旧。再让他拜佛就不干了。也许是业障太重了吧。


    象这种通过拜佛治愈疯病的,还见过一例。前两年我与妻子到我老家的大觉寺去办事,见到一位40多岁的男人向师傅辞行,说是第二天要去浙江打工。妻子后来告 诉我,那个人以前是疯癫病人,她以前看到他让家人送到寺院,安排住在寺院里的。刚来时还神志不清,需要人照顾。在寺院天天跟着师傅们上堂做五堂功课,不会 念就跟着拜,前后住过半年左右,就恢复正常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