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红楼,我也其实就是一个很喜欢的读者,没什么钻研,也没什么考究。有时候迷惑一下前后的年龄,很快就抛到脑后了。我喜欢的是红楼里的各种场景和对话白描,合上书总觉得很有意思。
譬如,贾云送凤姐香料那段,这瞎话编的,又是通判朋友选了云南,又是这东西只有孝敬婶子才合适。不看之前他费了半天力气才碰巧搞到钱亲自买了香料,我还真会相信他的话。这凤姐收了东西也有意思,怕人以为她眼皮子浅见不得东西,也不提种树的活计。第二天,还和贾云说:哎呀,怪到你送我东西,原来你有事,你叔叔昨天才告诉我。我一开始还疑惑:这贾琏早在安排家庙活计的时候就和凤姐说了贾云要找事做,怎么到这儿变成昨天才说的,难道昨天又说了一遍?这一进一出,这人情世故,言传意会,没有点灵犀还真不行。这两人都算是高手过招,进退得体,一场交锋,也算酣畅淋漓。之后贾云取了牌子去领了150两银子,实际上种树买树可能只花了50两。区区一件百多两银子的“中等富贵人家”小活,就有这么多藏掖,而且还是心知肚明,而且还不算贪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凤姐不觉得是大问题。凤姐在文中坏人家生意也是出了名的讨人嫌,她管着一个家,过分的大问题,能料理的就料理了,不能的也看着太太们的面警告警告就完了。说她“待下人严苛”,说她出了名的烈货,不过也是她断了别人一些来路不明的财路,她自己也知道得罪了太多人,平儿也说:不是这一家的人,将来还是要回那里,何苦在这里惹人恨。说到这里,凤姐再精明,其实也是个痴人儿。
很多这样的东西,16,7岁的时候是不可能看懂的。现在看的滋味和以后再看的滋味可能也不一样。文中的小姐们,小小年纪,个个人精,玲珑剔透,和他们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境,耳濡目染是有关的。
:),看书没有俗雅之分,喜欢就好
所有跟帖:
•
嘿嘿,就是呀.关于<红楼>心得我大概能说几箩筐...里面人物
-nn123-
♀
(276 bytes)
()
08/08/2009 postreply
12:23:13
•
你看因为起办诗社,李执带小姐们找凤姐要经费一段,就能看出李执
-nn123-
♀
(265 bytes)
()
08/08/2009 postreply
12:37:14
•
是不是也可以看作一种试探?
-落地窗-
♀
(598 bytes)
()
08/08/2009 postreply
14:43:21
•
十几岁的时候懵懂无知是福气,一看就知道幸福家庭出来的
-落地窗-
♀
(0 bytes)
()
08/08/2009 postreply
14: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