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没有被禁?请确切点。

《如焉》的写作源于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当代》杂志的约稿。那是2003年12月,也正是胡发云的妻子重病后顺利康复的当口,胡发云就插空写起《如焉@sars.come》。三个月断断续续完成小说初稿。李虹看了《如焉》后说:“很好,只是怕发表不了。”而《如焉》在其后的刊发出版中遇到种种不利,果然应验了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的李虹的话。

就是这样一部讲述当下中国人生活的小说,却因涉及到胡风案、文革、三年饥荒以及沙斯,使得原本极力想首发这部小说的出版社和杂志社都迟迟不敢发表。或者说必须删节相关内容才能发表。对胡发云来说,如果是出于小说技巧和文学自身的原因,他非常乐意倾听意见,如果是非文学的因素他不会改。就这样,《如焉》被出版署禁止发行了,被搁置起来。

有网友在“改造与建设”网站上首发,然后被广泛转贴到别的网站,那里的发表日期是2005年7月26日,不久那个网站被关掉了,05年的8月。在此也特别向这个网站的创办者们致敬,那里才是中国第一流的文章汇集地,遗憾被关。

与此相反的情形是,在民间,《如焉@sars.come》像一封神秘而能量巨大的电子邮件,撞击着越来越多人的心。通过电子邮件阅读《如焉》成为一种新流行。当《如焉》由电子邮件变成不少网站转贴的文章后,阅读并讨论更红红火火。接下来,05年打印的“手抄本”《如焉》在北京出现,每本售价40元人民币。

  《如焉@sars.come》能在中国大型文学杂志《江南》发表,也颇有戏剧性。2005年底,即将出任《江南》杂志总编辑的袁女士,收到来自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就是小说《如焉@sars.come》。她阅读了小说后,马上感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在与胡发云沟通之后,她果断拍板,将《如焉》刊发在新改版的《江南》2006年1月号上。《如焉》的发表,引起人们争相阅读,《江南》杂志加印了三次,仍然没能满足市场需求。

利用网络载体引出的故事,使人看后也不轻松。如焉、达摩只能在网上发表真言,还是不停地被人删除。生活在当今的人都在失忆,只有思想者不会忘记“非典”等历史事件带给人们的恐惧心理。年过半百的人大多人经历过恐惧心理路程,人们在主流媒体引导下失忆,年轻人年老者都不愿意沉重,只愿意轻松。
-----------

《如焉》这篇小说在北京街头已经出现了打印本,卖到了40元一本。它尖锐、关注现实,之前被多家文学刊物和出版社盯上,能在《江南》上首发绝对是对刊物的一种提升!

  ——《江南》杂志主编袁敏

《如焉》是胡发云的第一部长篇,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创作完成,之前一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北京街头甚至还出现了40元一本的打印本;2006年,《如焉》作为主打长篇正式发表在改版后的第一期《江南》杂志上,让这个一本销量不足2000册的杂志,销量猛增至11000册。据悉,小说的单行本将于今年全国书市前出版,有媒体称,《如焉》可能是“2006年最火的长篇小说”。作者朴实沉稳的叙述中,透露出对历史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史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展现出作家对于现代生活迅速变化的敏感。

  ——《武汉晚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