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大回归之《推背图》解读(上)

孙恺钜2016年9月30日

 

《推背图》,玄妙莫测,但如果破解了,那么,卦象和现实的契合往往令人拍案叫绝,比如《推背图》四十象,短短几句颂词,就把整个中华民国从辛亥革命到台湾回归的历史概括其中了(详见拙文《台湾回归之《推背图》解读》)。

很久以来,恺钜一直在想着《推背图》中的第四十三象(见下图)。这一象非常令人奇怪,所谈的事情似乎有些家长里短,与军国大事毫不相干,而且,即使有朝堂的描述,也很难看出其中有什么特定的指代,恺钜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李淳风在此吞吞吐吐欲语又止到底想说些什么?

要知道,《推背图》惜字如金,专门以一象的篇幅所表示的内容,绝不会是一件小事。笔墨愈是轻描淡写,其后果可能愈是有着难以承受之重。但是,这仅仅是恺钜的猜想,其内里玄机,还是需要仔细分析,详加破解。

第四十三象 丙午

离上巽下 鼎

谶曰:

君非君,

臣非臣,

始艰危,

终克定。

颂曰:

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

惟有外边根树上,

三十年中子孙结。

其中的四句谶语看上去很白话,那么,本着由简入繁的原则,我们就先来分析下这四句谶语。

仔细看这四句话,就会发现,这四句话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面一段是:“君非君,臣非臣。”后面一段则是剩下的两句:“始艰危,终克定。”

有人说,“君非君,臣非臣”是指大陆台湾两岸关系。恺钜对此不以为然。虽然说台湾是国民党政府溃败以后的栖息地,与大陆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些不伦不类,但这并不能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理由就是后面的两句话,十分明确地否定了这种说法。因为自蒋政府败退台湾至今,从来没有、今后也不可能,对大陆造成“艰危”的局面,大陆的对台工作,可以说有一点“艰”的成分,但也绝没有“危”的因素,既然台湾本身没有造成“始艰危”的能力,那也就证明了,“君非君,臣非臣”所论的事情与台湾毫无瓜葛。

那么,是不是那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出现了一种“大民主”的格局,“君”主之位,有德者轮流坐庄,而作为“臣”子,不站队,只站对,一事对,为一事之“君”,主持一事,事成则立刻退“位”让贤。如果这样来理解“君非君,臣非臣”,配合后面的“始艰危,终克定”,勉强可解,但是,《推背图》是唐朝时期写的有关国家兴衰的预言,对于一种新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困难,不惜用两句话六个字来描述,总觉得太奢侈了一点。

细察“君非君,臣非臣”这句话,也可以说是描绘了一种政治上的“乱”局,庙堂之上,“尸位素餐”,占其位而不谋其事,而真正的大德之“君”与贤能之“臣”,却由于某种原因没能到位,由于一贯的干部培养机制,这种情况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罕见的,故很可能另有隐情,这在后文中将进一步探讨。如果这样来理解“君非君,臣非臣”这句话,那么,国家一旦真的出现了这种政治“休克”的情况,“始艰危”就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恰如其分了。

不过,好在后面还有三个字,“终克定”。“终克定”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有“君非君”的危殆,好在有“定海神针”“臣非臣”,在臣子之中,有个大德大能之人,能够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挽狂澜而不倒,中流砥柱,克定大局。正如金圣叹老先生说的,那个时候的中国政坛,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有一杰出之人为之底定”大局,并可能由此而坐上了主政的“君”位,因为他原来的位置是“臣非臣”。

恺钜以为,如此来理解这谶语四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错误了。问题是这里所说的“乱”,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乱?“君非君”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君非君”?

《推背图》的每一象都包含有干支,卦名,图画,谶语,颂词,因此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只有到这一象余下的部分中去寻找了。欲知这一象的颂词如何揭秘,且听下回分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