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5月6日旧历4月8日浴佛节建议吃素一天

来源: 阿七 2014-05-05 08:37: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19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阿七 ] 在 2014-05-05 18:39:2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华严经》十地菩萨赞释迦牟尼佛偈
(每天诵一遍功过恒河沙)

释迦无上尊 具一切功德 见者心清净 回向大智慧
如来大慈悲 出现於世间 普为诸众生 转无上法齤轮
如来无数劫 勤苦为众生 云何诸世间 能报大师恩
宁於无量劫 受诸恶道苦 终不舍如来 而求於出离
宁代诸众生 备受一切苦 终不舍於佛 而求得安乐
宁在诸恶趣 恒得闻佛名 不愿生善道 暂时不闻佛
宁在诸地狱 一一无数劫 终不远离佛 而求出恶趣
何故愿久住 一切诸恶道 以得见如来 增长智慧故
若得见於佛 灭除一切苦 能入诸如来 大智之境界
若得见於佛 舍离一切障 长养无尽福 成就菩提道
如来能永断 一切众生疑 随其心所乐 普皆令圆满

█简介█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释迦族人,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之人,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了解,于一刹那(75分之一秒),时时相应,遍照无余,普照十方三世一切人和事物,无有一毫谬误,故世尊所说法皆契合真理;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我佛如来或释迦佛等。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创立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生平█

佛陀出生后便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王后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幼年就通达五明、四吠陀,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佛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由此因缘,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释尊降魔、成道的经过,皆由太子的侍者,即后来蒙佛教化而成道的大尊者优波离所见证。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详见一乘三乘),于此同时十方无量的诸佛、菩萨亦化现于娑婆世界,助佛教化。其中熟知的有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最初佛陀直畅本怀,宣演《华严经》二十一日,后观机逗教,又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盘经》共八年,这是大会式的宣讲,而对于个人各别的教化,不知说过无量数次。佛陀因材施教,点化迷萌,感化无量数人求皈受戒,改恶修善,得大解脱,了悟无上菩提。如佛陀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最初和他一起共修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等,五人听后便获果证,当即皈依了佛陀,成为最初的佛弟子。与此同时,度舍利弗、目犍连等使其舍弃外道,各获果证。佛陀的弟子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国王,及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王妃,也有社会下层的莲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等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理发匠优波离、挑粪工尼提。总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法养众。
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贫富贵贱、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团)。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陈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贤圣不肖的分别。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时常教戒弟子有关持戒的重要性。

 

█纪念日█

释迦牟尼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 ,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据《佛陀本生传》所载,佛陀诞生时,“于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是佛家的所谓十方,并且步步生莲花,显示日后普渡众生的志愿。于是上空天女散花,天使奏乐。且有九龙喷泉,为太子‘沐浴’。”浴佛节的仪式就是由此而来。

出家日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释迦牟尼佛,(约为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5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开显佛教,度化众生。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译即“释迦族的圣人”。据佛经记载,佛陀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涅盘日释迦牟尼佛涅盘在农历二月十五。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八十高龄,传教已四十五年,佛教已被南亚大多数人所接受,各地均建立了寺庙,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倍增,这时,释迦牟尼背疾复发,自知将要谢世,便来到拘尸那伽的跋提河边,在两棵婆树间弟子阿难系好绳床,释迦牟尼:头朝北,面朝西,侧卧于绳床上,他的右手支着头,左手放在身,双足并拢,在农历二月十五,进入“涅盘”(涅盘是指佛陀的四大假和的身体因缘而散,但是清净法身却永恒长存),心脏停止了跳动

█如来十号█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或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愚钝了,就慢慢简略为十种名号。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众生更愚,则减为今之而十名。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佛说十号经]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

(一) 如来,音译多陀阿伽陀,则无虚妄。名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转法齤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如来也。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如来也。
(二) 应供,音译阿罗诃,良福田。名应供。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应供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三) 正遍知,音译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遍知(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四)明行足,具三明。名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明行足。明即三明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不还来。名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
(六)世间解,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无上士,无与等。名无上士。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两存之。)世间解者。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也。无上士者。谓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世间解无上士。
(七)调御丈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盘。调御丈夫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故号调御丈夫。(梵语涅盘。华言严灭度。)
(八)天人师,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天人师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九) 佛,知三聚。名佛。(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十) 世尊,具兹十德。名世间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世尊谓以智慧等法。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此外,诸经论中亦有仅列举十号者,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诸说。

█如来十恩█

众生所承受于如来之十种恩。即:

(1)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
(2)难行苦行恩:如来往昔在因中,施舍头目、国城、妻子,受难行之苦,皆为利乐众生。
(3)一向为他恩: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自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曾一念为自己。
(4)垂形六道恩:如来垂化身现六道之中,救济众苦,令得安乐。
(5)随逐众生恩:见诸众生,无有出离生死之心,长劫不舍,故运平等大慈,随逐救济,令其离苦得乐。
(6)大悲深重恩:见众生造恶,如割肢体,心生痛切,自不能安。复观众生堕三恶道,受种种苦,大为忧恼而起大悲救护之。若见作善,生大欢喜。
(7)隐胜彰劣恩:为大乘小乘之机,起胜应劣应之用。为普贤等诸大菩萨,则示现实报胜应之身。若说三乘教则隐胜妙之相,彰三十二劣应相,令三乘及小教菩萨蒙受利益。
(8)隐实施权恩:观诸众生根机狭劣,隐蔽大乘实教,且以人天三乘之权法,诱引众生令成熟,后以大乘度脱之。
(9)示灭令慕恩:如来若久住世,薄德之人不植善根,不作难遭之想。是故示现灭度,令众生知佛之出世之难遇。
(10)悲念无尽恩:悲念一切众生,故留余福之教以救济之。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以八十入灭,则留二十年之余福,以荫末法弟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依之修行。


 

 

所有跟帖: 

隧喜赞叹! -grade005- 给 grade00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09:04: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