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黄损,是位风流才子,又是一方隐士,极富神奇色彩。《五代诗话》、《全唐诗》载其“少有大志,喜作诗,与郑谷、齐己等共定诗歌用韵为葫芦、辘轳、进退等格。著有《桂香集》传世,今存诗四首。”
《苏轼集》卷之“志林五十五条·异事”则透露,黄损“累官至南汉尚书左仆射,未老退归,一日忽遁去,莫知其存亡。”32年后,又忽然现身家中,留下一首“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唯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便飘然而去。以致后人不知其所终。而在冯梦龙编著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中,还记载了黄损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黄损生平
黄损(生卒年不详),字益之,连州高良(今连南三江)人,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登进士,后仕南汉,累官至尚书左仆射。有诗名,著有《桂香集》传世,今存诗四首。
■历史回眸
“天衢吟啸”怀大志
黄损祖辈是福建人,为避战乱辗转来到连州高良(今连南三江)定居。黄损少有大志,青年时期离开高良来到道教第七十二福地之静福山苦读。他在山间修一静室,取名“天衢吟啸”。
静福山草木苍翠,风景怡人,是个读书的好地方。黄损在“天衢吟啸”室里每日读诗书、练剑,可谓文武双修,梦想有一天能以己之才济世为民。
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秋,黄损果然一举登进士第。作为胸怀大志的读书人,能够登进士,有了为国尽力一展抱负的机遇,自是欣喜万分。黄损接到高中进士喜报时,正是凌晨,一腔豪气自丹田而生,令他爬起身来跃出门外,就着晨曦耍弄了一番拳脚。
次日,他携剑跨马,离开了福山静室,踏上了他实现理想抱负的征程。看着这即将离别的青山绿树和潺潺溪水,一丝留恋之情油然而生。他不禁诗兴大发,吟将出来:“来书初出白云扃,乍蹑秋风马走轻。远近留连分岳色,别离呜咽乱泉声。休将巢许争喧杂,自共伊皋论太平。昨夜细看云色里,进贤星座甚分明。”———这便是《出山吟》。
史料记载,黄损“喜作诗”,颇有造诣。南宋学者魏庆之著作《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黄损学问渊博,与当时的北方名士齐丘、桑维翰友善,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二人都“自以为不及”。
官至尚书左仆射
谁知满怀“伊皋”大志要于乱世之中“论太平”的黄损,出山进京后只被朝廷授了个永州团练副使,不但官职小,而且还是在偏僻之地。如此官职让满怀经国济世之才的黄损清醒了不小———世代虽乱,也不是都能出英雄的。
不久,南方的刘龚在广州称帝,号为南汉,时永州属南汉势力范围,黄损便成为南汉的官员。在南汉,黄损向南汉王刘龚献策,要南汉乘机占领楚地诸州。刘龚采纳了黄损的谋略,不但占领了湘南一带地盘,扩大了南汉势力范围,而且还占据要塞之地,巩固了南汉政权。刘龚十分高兴,将黄损提升为尚书左仆射。按当时的设官制度,黄损的官相当于宰相的级别。
不过南汉王刘龚为人暴戾奢侈,他建的南薰宫耗资之巨,实为罕见。只一根沉香木龙柱,耗资高达万金,而且在做工上要求十分苛刻,稍有不如意就杀工匠,前后杀死了十多人。黄损多次劝谏,刘龚都不听。
不得已,黄损上书谏道:“今庶穷落而工役繁兴,天灾人怨兵家所忌。苟或不虞,其何所持以为战?且汴洛未平,荆吴犷狡,正宜务实息民以宏圣基,庶竭强敌,乃纵耳目之好,尽生民之膏、兴土木之劳,伤扑素之化,快一己之逸欲而失天下之心,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黄损这篇谏疏有理有据,纵横开阔,气势磅礴,将天下形势分析得十分透沏。但昏庸的刘龚如何能听进去,还从此疏远了黄损。当时刚好宰相位缺,群臣都认为应该让黄损当任宰相,可刘龚却说“我不喜欢此人”,黄损由此再没得到重用。
隐居淡塘留传奇
劝谏刘龚不听,心灰意冷的黄损深感抱负难施,亦觉朝廷昏暗无度,便托病辞官归隐,隐居地选在曾经为官任上的永州淡塘。
原来淡塘在永州北面三十多里。传说淡塘的水源有九十多个泉眼,水涌之时很是壮观。黄损很爱淡塘泉涌的气势,便选在塘边结庐隐居下来。
“天衢啸客”黄损连隐居也要“出位”。一天,黄损忽然离家出走,数年不知去向。黄损的儿子以为他已不在人世,于是将他的模样描绘成像挂在堂上来纪念他。
32年后,黄损忽然回到家中,坐在阶前叫家人。有一个小孩出来了,两人却又互不相识。黄损叫小孩拿来笔墨在壁上题诗道:“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唯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写毕掷笔于地飘然而去。
不久黄损儿子回来,见墙上诗句,问小孩作诗的人是谁?小孩指着堂上的画像说:“相貌有点像他。”黄损的儿子说:“他就是你爷爷!”急追出门四处寻找,却哪里还有人影。
黄损从此再也没有在世上出现过,传奇性地消失了,有人说他回到福山的“天衢吟啸”修炼成仙羽化西去,也有人说他重返故乡高良隐居而终……是与否没有定论,从此留下了一个谜。对于此事,《苏轼集》卷一百二之“志林五十五条·异事”有详细的记载。
■遗址探究
古树古井古宗祠
黄损在永州淡塘归隐后,其4个孙子回到粤北,其中1人在连南三江,2人在连州西岸,1人在连州东陂塘头坪,如今已繁衍3000多人。4个后裔分支中,又以塘头坪为众,至今该村还保存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黄尚书祠”。
塘头坪位于东陂镇西去500米之遥,村前良田沃土,村后三面环山如巨龙环绕,因此古时这里曾称为“龙城坊”。进入村口,一棵古榕树遮日蔽天,67岁的黄自志介绍,这古榕树已有600多年树龄了,树荫底下是村民聚会憩息的好所在。
“黄尚书祠”位于村子中间,宽大的大门旁立着一对石鼓,古色古香。大门有对联曰:尚德贻世代,书香振家声。“黄尚书祠”是村中最气派的建筑,为三进三厅结构古建筑,两旁有回廊和厢房相连。“黄尚书祠”建于清乾隆年间,保存较好,但村民为了修葺,竟把墙面都刷成米黄色,让人看着有种奇怪的感觉。
在“黄尚书祠”左侧50米处,有一古井名曰“龙泉”,井水一年四季盈盈。古井上方竖有石碑,碑文记载这口古井已有500多年历史,初掘时因泉水涌出处有石头酷似乌龟,故最初称为“金龟井”;清朝同治年间,康有为祖父康赞在连州任训导,曾在西溪(东陂)设帐讲学,每到暑天夜晚,康老先生一定要饮此泉水才能解暑入睡。
“据说龙泉井之名,便是康老先生所赐。”黄自志说。
村里的门楼曰“桂香里”,飞檐高翘,厚实而庄重。称为“桂香里”,是否因黄损著有《桂香集》传世?黄自志点头称是,同时还是为纪念黄氏祖籍而命名。他拿出族谱介绍,“黄氏第一百三十九世祖仰韩公即黄损,字益之,生于唐末,由福建桂香落难到连州。”
“因为祖上功名,本村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文化乡。”黄自志说,早在明代村里就设“桂香书院”,鼓励族人发奋读书,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留美学子,重文兴教在村里蔚然成风。
■传奇故事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到了明代,黄损成了文学家冯梦龙笔下的风流才子,在他编著的《醒世恒言》中,第三十二卷名曰“黄秀才徼灵玉马坠”,用洋洋洒洒万余言演绎了一段关于黄损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
话说唐乾符年间,连州秀士黄损,年方二十一岁,生得丰资韶秀,一表人才,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原是名门之后,因家道零落,父辈遗下一件宝贝,是一块羊脂白玉雕成的马儿,唤做玉马坠,色泽温润,镂刻精工。黄损自幼爱惜,佩带在身不曾顷刻之离。
偶日闲游市中,遇一个老叟。那老者看着黄损,微微而笑,见了那玉马坠儿,道:“愿借一观。”黄损即时解下献与老者。老者看了又看,啧啧叹赏,欲奉价相求。黄损答道:“此乃家下祖遗之物,老翁若心爱,便当相赠,何论价乎。”老者甚喜,表示他日亦有所报,遂将此坠悬挂颈上,挥手而别。
不久,黄损游扬州,结识扬州第一名妓薛琼琼。唐时第一筝手是郝善素,薛琼琼独得郝善素指法,名声极大。两人一见如故,相怜相恋,誓生共死。不想权臣吕用之任扬州刺史,他贪财爱色,祸害百姓。吕用之得知薛琼琼艺高色艳,有占用之意,薛琼琼深爱黄损,抵死不从。吕用之衔恨,上表朝廷把薛琼琼选入宫中为乐妓,成为教坊的抚筝供奉。
黄损失去心上人,十分痛苦,潦倒毁形,在扬州几无生路。荆襄节度使刘守道久慕才名,接他到襄阳做幕宾。黄损行到江州,夜听邻船有人抚筝,韵调极近琼琼,他偷看一眼,是个十五六岁的美女。黄损彻夜难眠,写下词云:生平无所愿,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后寻机将词送给此女子。那女子名叫韩玉娥,见词动心,又见黄郎秀俊,越发动情。后定下终身之策,并相约涪陵相见。
黄损到了襄阳做幕宾,思之约期,与刘守道不告而别,独赶涪陵寻觅玉娥。得到涪陵,不想玉娥船在江心撞翻,再寻遍不见。黄损一想既失佳人,二来愧对刘守道,于是投江轻生,幸被一老者所救。此老者正是乞其玉坠者也,嘱其赶京赴考。
却说玉娥船在江心撞翻,她跌入江中,被京城返蜀的薛小娟所救。薛小娟要带她去扬州为妓。玉娥哭诉已有黄损之约,小娟感动,收为义女,带她返长安调教,使玉娥成了乐中高手。
不久,黄损一举高中,任刑部官职。他为民请命申奏朝廷,控告吕用之镇扬时弄权害民之罪。这时吕用之也调为京官,反告黄损与宫中抚筝供奉有私,冒犯圣驾。僖宗御前亲审,知了来龙去脉,将薛琼琼赐予黄损为妻,削了吕用之官职。
且说吕用之闲居私第,差人四下缉访名姝美色,以为婢妾。有人夸薛小娟的养女,名曰玉娥,天下绝色,只是不肯轻易见人。吕用之道:“只怕求而没有,那怕有而难求。”当下差仆数十人,以五百金为聘,也不通名道姓,竟向薛小娟家中,直入卧房抢出玉娥,不由分说抬上花轿往吕府飞奔而去。玉娥十分害怕,忽见一位白发长者前来,送她一只玉马坠,说急时可护身。
夜里,吕用之欲强行占有玉娥。危急之时,忽然奔出一匹白马把他撞倒,又伤了许多奴仆。吕用之惊惶逃窜,暗地差人四下访求高人禳解。次日有胡僧到门,说玉娥是妖女,乃上帝玉马之精,若成亲必遭其祸。吕用之被他说着玉马之事,连呼为神人,恳请解困。胡僧道,将此女赠予最恨之人,便可逢凶化吉。吕用之被黄损一本劾奏罢官,就着人把她送去害黄损。
黄损与薛琼琼猛然见到玉娥,惊喜不已。玉娥说起玉马坠救她的奇事,黄损感慨万端,心知又是那个老者有心救难。后黄损官至御史中丞,玉娥生三子,并列仕途。
(特别鸣谢:连州市文联东陂镇政府) 黄津 曹春生 吴刚霞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