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另一个版本如下: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天空中洁白的仙鹤,请将你的双翅借我,我不往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原籍西藏南部门隅地区。父名扎西丹增,出身于宁玛派咒师世家。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
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
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三百多年前,这位年轻多情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心底,轻轻吟出了这充满矛盾的诗句。他的欢乐与痛苦,无不与他的取舍紧紧相连。但无论偏向哪边,他的生命都注定无法完满。即使是贵为西藏地区神王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仍要为他的矛盾与取舍付出代价。正如一位网友在帖子里所感叹:如此高贵的地位,却换不来简单的爱情。于是这样的情诗,如何不感天动地: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所有跟帖:
•
其实六世达赖喇嘛的情诗看似描述着世间爱情,其实里面却深藏着很多佛法和修法的密意。
-桑吉措-
♀
(316 bytes)
()
02/07/2010 postreply
07:35:11
•
回复:其实六世达赖喇嘛的情诗看似描述着世间爱情,其实里面却深藏着很多佛法和修法的密意。
-青梅梅-
♀
(5 bytes)
()
02/08/2010 postreply
04:10:48
•
随喜 希望大家喜欢仓央嘉措的诗
-青梅梅-
♀
(0 bytes)
()
02/08/2010 postreply
04: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