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说说我身边那些贫穷的“红色贵族”


发信人: missyou126 (只有老猫一只,还陪着我~), 信区: FamilyLife
标 题: 说说我身边那些贫穷的“红色贵族”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Feb 5 03:06:06 2010), 站内

看了太多关于“红色贵族”骄奢淫逸的新闻,我忽然想起我在军区大院居住时候,认识的那些隐没在贫穷角落的“红色贵族”。他们也许未曾官职上将元帅,并不是真正的贵族,但是他们至死都坚持最初参加革命时候的誓言,不为儿女某一点私利。是这样傻到固执而落伍的一些人,想起来,让人觉得心酸。
~~~~~~~~~~~~~~~~~~~~~~~~~~~~~~~~~~~~~~
“贵族”一:

我自己的爷爷

背景:老红军,共和国第一批授衔的中将。文革期间被揪斗殴打,双耳失聪。

我所记得的“特权”,不过是在爷爷去中南海看老朋友的时候,我可以坐在车后座,好奇地看一看红墙里面的世界。或者在爷爷戴上眼镜看红色抬头,苍黄纸质的《内部参考》时候,我可以趴在他肩上,看一两行字。

爷爷的车子和司机,我们是不能够用的。记得小时候过年去姥姥家,爸爸妈妈都要骑车载着我,在大风天里骑一两个小时。偶尔有爸爸妈妈有急事(比如生病)用了车,爷爷要请司机吃饭,并且向组织上交汽油费。

公务员和警卫员,仅限于搀扶爷爷散步。爸爸妈妈搬家的时候,爷爷严厉地说,不可以请公务员和警卫员帮忙,他们都是公家的人,公私要分明。

父亲和母亲均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完全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的。后来父亲分配到某国有企业,一直平平淡淡。企业倒闭的时候,父亲曾想要爷爷帮忙找个工作,爷爷始终没有答应。

姥爷是新四军出身,亦没有给母亲谋一点好处。

记得每年去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吃饭,奶奶都要把桌上剩下的饮料和水果拿回家。是最普通的葡萄和椰奶。

我考上T大以后,班里传说某个女生是“高干子弟”,每天都有专车送来稀罕的新鲜水果。一问,原来她父亲是新晋大校。

之后出国,曾经问过父亲,若我拿到半奖,家里可不可以出另一半钱。父亲叹息一声,家里没有那么多钱。

我的爷爷,他给我们留下的,仅仅是骨灰里面,一块弹片。
~~~~~~~~~~~~~~~~~~~~~~~~~~~~~~~~~~~~~~

贵族二:

爷爷的朋友

背景:十几岁参加长征,共和国第一批授衔的少将。

这位少将,他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文革后都没有考上大学,在工厂做普通工人。后来经历下岗风波,儿子曾一度落魄到拉板车,他的妻子亦离开他。那是2002年。

这位老将军,为了补贴儿女,在最艰难的时候,每天只吃白菜度日。但是他没想到要向组织上要求什么。他一生都没有向组织上要求什么。

2002年,他们居住的小院旁边,就是在职的大校和上校住的楼。那些楼里,时常出入送礼的人。经常有大箱未开封的水果饮料,被楼里那些住户扔出来,弃置在垃圾箱旁。老将军和他的夫人,就佝偻着背,在垃圾箱里,翻找那些还可以吃的水果饮料。

至今仍记得,老将军那翻飞的白发,佝偻的背影。他十几岁参加革命,为新中国抛洒热血。如今,他站在新中国的土地上,捡拾新晋官员们的垃圾。

~~~~~~~~~~~~~~~~~~~~~~~~~~~~~~~~~~~~~~

“贵族”三

邻居的爷爷

背景:共和国第一批授衔的中将

其实我对他们家并不太了解。只是知道老将军在文革中受尽折磨,文革结束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老伴在文革中得了精神分裂症。他的女儿在离婚后和母亲一起,住在父亲的老房子里,过着清寒的生活。

后来,军区大院决定拆掉他们的老房子,将其改建为军人服务社(就是商店)。在补偿问题上,女儿与军方意见不同。军方在多次警告后(断水断电),将老房子强拆。

我不清楚前因后果,只记得房子拆毁后。老将军的女儿,在一片废墟边,抱着父亲的遗像,默默流泪。

遗像上,将军一身戎装,眼睛明亮。我不知道若他现在睁开眼睛看这世界,会不会后悔他这一生。

~~~~~~~~~~~~~~~~~~~~~~~~~~~~~~~~~~~~~~

我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红色贵族”。他们在戎马倥偬的一生以后,隐没于人海中。他们的儿女憨厚朴实,不曾想过,要用父辈的权势为自己谋取些什么。他们是新时代最底层的草民和屁民,我却觉得,他们比那个衣满柜,鞋满屋,吹嘘自己品味的赵姨娘,要高贵那许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