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7

现在讲一个故事作比喻:有一位禅师问他的在家居士弟子:「如果你跟老婆、母亲搭上同一艘船,结果这个船翻了,她们两个都不会游泳,这时候你要救谁?」有的人就讲:「救妈妈!」有的人讲说:「救太太!」而学生就回答:「我要救妈妈」,师父就敲他一棒说:再问你一次:「如果翻船之后,你要救谁?」他就说:「救太太!」禅师又敲打他一次说:再问你一次:「翻船了,你要救谁?」弟子就说:「我二个都救!」禅师就再他敲二次,这时候弟子楞住了。

禅师说:再问你一次,再给你一次机会:「翻船了,你要救谁?」弟子回答:「我二个都不救了!」禅师就再他打三下。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对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你事先费尽心思在作一些假设性的回答,这样是不真切的,因为你不能把这个准备好的答案,然后到时候再套进去适用遵循,这样是不行的,因为世间的机缘是不断在流动变化,应该要凭着当下的直觉、当下的因缘,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去做。

至于你当下是怎样去做,这跟当时心灵智能的层次也会有密切关系,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如果你事先设定一个标准答案,禅师又会要再槌你的。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我们的心灵智慧,然后应遵循「中道」, 「中道」是不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应视当下的因缘,以明智、理智的当机判断去处理,怎样处理比较好?你判断之后就去做,做了你就要承担、去接受。如果翻船之后,本来你觉得当下也许是想先救妈妈,但是因为太太就在你身旁,而妈妈却漂得比较远,你又在那里挣扎说不能先救太太,要赶快去救妈妈…。结果,当你游到妈妈那边的时候,妈妈也已经漂走了,而太太呢?也死了。

因此面对问题,不要用预设的答案去套千变万化的实相,真实的世界是要看你当下因缘是怎么样,然后你再去做有智慧的判断,这才是真正的「中道」。因此,佛法也要灵活的应用,它是活生生的法。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是谁 7
  • 我是谁 6
  • 我是谁 5
  • 我是谁 4
  • 我是谁 3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