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自己的一封信

本帖于 2009-10-27 23:45:51 时间, 由版主 米尔 编辑
回答: 叩问佛门糯米小问号2009-10-23 13:06:42

每天对照,感觉自己惭愧。

致学佛子:
早课 : 6:30闻闹铃即起床,正念呼吸念佛。先诵经咒(把心安住于经、咒、佛号),后拜佛(佛号、动作清楚)
中课:读经之时,入进去,不起余念。 闲时多觉照、多念佛、多打坐、可阅经。 暮时西向念佛。
晚课:9/10pm, 经行,拜佛(六拜49次),打坐念佛 (名号在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12点前休息。
9am-9pm 家庭、事业、工作要尽力做好。控制上网,上午、晚各半小时杂,佛教1h,余时只可专业网,晚十点至早九点关手机。
是放下在生活、工作上,许许多多的忧虑、牵挂、妄想、分别、执着,把这些东西放下,我们的生活愉快,工作愉快,这个佛才念得好------净空法师
不起对立、控制、占有的念头,才能随缘做事、恒顺众生、妙用无穷,如此才可以无住生心。
1. 应生无垢浊心(清净心)、无怒害心(欢喜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
2. 轻安自在吗?遇境做主吗?
3. 不见世人过,但作众生不请之友;利他忘我,记挂众生舍掉自我
4. 呼吸念佛;觉照观心:勿执著,勿追随,勿遣除,只管细细的静看
5. 第一念,不起第二念,一念不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可得,无所住;心安在,善护念
日日不空过,无有后悔、无有遗憾。正念分明,失念即觉。下一秒断气,阿弥陀佛名号清晰不断,不起贪嗔痴,无有恐怖。 一 人独处,念念在道,勿令空过。长生大惭愧,是名修行,一名精进。
秋冬多拜佛,春夏多放生。每月两个惭愧日,当生大警觉,和衣少眠,至多4小时,去除懈怠,礼佛600。佛菩萨圣诞、十斋日,减食一餐,尽量持午,体娑婆轮回之苦、忏悔业障,感诸佛慈悲、诸天恩德,祈愿国泰民安、道业早成。初一、十五诵优婆塞菩萨戒。口講十話,不如身行一事,立即行动。

对治淫欲心: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1. 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清靜無染的﹐自性就是一團光﹐幹嘛要把自己的自性給污染﹐還要弄個身體去行淫﹐種下這個 一切惡緣的因﹖﹗ 一有淫﹐就墮落了﹐一墮就萬劫不復﹐不斷的輪回﹐生生死死﹐就是因為有了這個 [淫] ﹗ 多麼可怕啊﹗---狮子bobo
2. 用气将下腹充满,将心升高,心念追顶,慢慢下体能量就会转化掉。此法虽慢,但可以时时用。(这是精化气、气化神的一个过程。)
3.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4. 若有违犯,礼佛1000拜,以示忏悔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长芦慈觉赜禅师坐禅仪
  学般若菩萨,先当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缘,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
  量其饮食,不多不少o.调其睡眠,不节不恣。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系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髀上,左足安右髀上。或半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上,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前向,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向法云圆通禅师亦诃人闭目坐禅,以为黑山鬼窟,盖有深旨,达者知焉。
  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
  窃为坐禅乃安乐法门,而人多致疾者,盖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则自然四大轻安,精神爽利,正念分明,法味资神,寂然清乐。若已有发明者,可谓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若未有发明者,亦乃因凤吹火,用力不多,但辨肯心,必不相赚。然而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如《楞严经》、《天台止观》、《圭峰修证仪》,具明魔事,预备不虞者,不可不知也。
  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一切时中,常依方便,护持定力,如护婴儿,即定力易成矣
你们现在打了两个七,腿子是最考验的东西,腿子痛怎么办?痛就让它痛,总不会痛死人的,你不要管它,开悟了什么都好,死掉就死掉。所以真正用功是要真正的生死心切,看你心不心切,生死心切就会不管这么多。用功用得好,一支香很快过去,刚刚观起话头来就听到开静了,不会用功的人,一天到晚感觉难受,心想还不开静……你不要理它嘛!只管照顾你的话头,话头在不在?提起来——参!
我现在老了,没有气力,进禅堂跟大家充壳子,不得已是一种应酬,给你们消磨时间,其实讲什么呢?过去祖师用功没有这么多话讲,像沩山祖师,没话说的,问他什么是佛法,不作声,门都不开,只等你一开口,就把你往外一推……不像我现在这么唠叨,讲有讲无,讲生讲死。用功靠自己,了生死也靠自己,别人帮不了忙,要自己愿意,要自己警策自己。
  身口意三业,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禁语,胸前挂禁语牌;不睡觉,睡下去妄想多多;参话头要参得一心不乱,行住坐卧不要掉了,不要忘失了,是坐也好,行也好,睡也好,吃包子也好,抱着话头参,参参参,参熟了就不掉了。念佛也是一样的,念念念,念得不忘失了,再努力一点,勇猛精进,就能了生死,所以了生死要靠自己。----佛源老和尚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虛雲老和尚開示

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于繫念一句佛號。(或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續,由心而出,從耳而入,莫令間斷。果能如斯,則更無餘緣雜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彌勤彌專,轉持轉切,不分行住坐臥,豈覺動靜閒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養。居士才覺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動念而執著之,宜其不能進步----虛雲老和尚開示
佛遺教經:「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二六时中,单将一声阿弥陀佛横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若遇顺逆喜怒烦恼境界,心不安时,就将这一声佛,提起一逼,即见烦恼当下消灭。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憨山大师
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是行,先断烦恼。用什么方法断烦恼?今天教你‘念经’,就是断烦恼。烦恼是什么?就是你的妄想、习气。‘念经’就不打妄想,不念经就打妄想。为什么不念佛?因为一面念佛,一面还在打妄想。念佛对初学的人比较不能得力。初学的人念经比较得力。一打妄想,经念错了,从头再念,而不是念错了接下去再念。一定要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念下来不打一个妄想。目的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念掉。这是断烦恼,所以念经是断烦恼。用这个方法修三年、五年,你可以得到心清净,烦恼轻,智慧长。智慧透出来了,再听经就会有悟处,功夫好的就证果。
‘ 修行’就是要对治恶行、烦恼、习气。怎么对治?每天念经。若一部经还没念完,就打妄想,这一遍就不算,要从头再念起。必须念到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 ’,一部经念圆满,一个妄念也没有。这一部经念熟了,只需要半小时。半个钟点里没有一个妄念,功夫是不是成就?给诸位说,只刚刚及格,没什么了不起。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里念佛,一支香一个半小时,还会起五、六个妄念,三、五个妄念,那是功夫很好的。你半个小时不起妄念,算什么!所以先求这个,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然后再增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连续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没有一个妄念,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说老实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没问题了。要这样干才行!心清净到这样程度,可以不要再读经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由此可知,读经的目标是恢复到心地的清净;是要把妄想、烦恼、染著给念掉,目的是这个。
我们今天修学一辈子,连一点消息都没有,还是迷惑颠倒,原因在那里?方法错误了,我们不断烦恼就学法门。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善知识教不教你?不教你,狠狠的教训一顿,叫你出去,不许你来见。为什么?你没有资格学。你的烦恼太多,妄想太多。不是他不慈悲,是你没具足修学的条件。烦恼真正断了,才有资格学佛法。--净空法师
(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宣化上人)老实念佛就是口念佛、心也念佛,行住坐卧都是念阿弥陀佛;口中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身上行持阿弥陀佛的行。什么叫行?好像我们现在打佛七,无论如何都要百忙放下,来参加打佛七,要念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兹在兹,不是念一阵子就觉得辛苦,要回去休息了,躲懒偷安,这样不会得到念佛三昧的,这就叫做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一心一意念佛,连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

本来吃饭、穿衣、睡觉是人生离不了的事情,每个人天天都不能缺少的;念佛时能把这三件事忘了,不知吃饭、穿衣、饥寒、睡觉否,这就是老实念佛。若到时间便知道吃饭,这是不老实念佛;或冷了要穿衣,这是不老实念佛;或睡不够要回去休息,这也是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无论行、住、坐、卧,只知道‘南无阿弥陀佛 ’六字洪名。你念得打成一片,绵绵不断,乃至水流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风吹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小鸟叫的声音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得‘南无阿弥陀佛’和我自己分不开,念得‘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一个我,我之外又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我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和自己合而为一。这时,风也吹不透,雨也打不漏,得到念佛三昧;水流风动都是演说妙法──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老实念佛。
但将身心寄世尊,生生世世不相违。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念起不随,一切放下。汝于生死得自在否?

所有跟帖: 

赞叹不可得!阿弥陀佛! -逸青- 给 逸青 发送悄悄话 逸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5/2009 postreply 03:03: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