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净空法师讲述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
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世间的真实状况,才会发心断恶修善。总而言之,三界统苦,这是事实。世间人所谓‘乐’,实际上只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决不是事实真相,只是受苦暂停。暂时停止的感觉以为是乐,其实它只是暂停而已,不是真的没有。佛要不提醒我们,自己不能很冷静细心想想,这桩事确实被疏忽,导致我们对于宇宙人生许多的错觉。错误的想法与看法,必然有错误的造作,这才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有没有终了的时候?没有。
“若曹”是指你们大家。佛在此告诉我们,应当知道,“十方人民”不是单指娑婆世界,而是指十方一切诸佛世界,六道众生大致上都是一样的,跟我们此处相差不多。
“ 永劫以来”。从时间上说,太长远了,长远到没有法子计算。“辗转五道”。‘五道’就是平常讲的六道,说五道就不含阿修罗道。《楞严经》里讲得很明白,除了地狱道没有阿修罗,其他四道,天上、人间、畜生、饿鬼皆有阿修罗。凡是阿修罗都是有福没有德。福报在那里修?罪与福都在人道修。天人只知道享福,不会修福。三恶道人受罪,造业的机会也很少。唯独人道可以造恶与修善,所以感得六道轮回。
我们讲六道,就是将天阿修罗也算是一道,他有天人之福,没有天人之德。我们常讲凶神恶煞,就是阿修罗。天上也有凶神、有恶煞;鬼道也有恶鬼、有罗刹,是鬼道的阿修罗。阿修罗怎么得来的?他们肯修福,所以福报很大,但是他们的嫉妒心、嗔恚心很重。因此,感得大福报,然而还有嫉妒、嗔恨的习气。在天上就变成恶神,不是善神。在鬼道也变成恶鬼。在人间就变成恶人,像希特勒、史达林这一类的都是人间的阿修罗。于是辗转五道,永远没完没了,这才是事实真相。
在此五道中,人道的寿命短,其他四道的寿命都很长。实在幸亏作人的时间短,造作罪恶还有限度。如果人的寿命长,一生造善固然好,若造恶业还得了。知道这个事实状况,才真正“忧苦不绝”。了解事实状况,才晓得担忧,才知道是苦,没有乐。
我们得人身,就是苦本。每天要吃三餐饭,一餐不吃就饿得很苦。吃饱了很快乐,那是苦受暂时停止。假如真乐,作人不须吃饭、喝水,这多快乐!累了要休息,不休息苦就来。由此可知,身是一切苦受的根源,有什么好处。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生之苦,如果不是佛在经上说得那么详细,我们想像不到。
佛说,一个人来投胎是由四种缘而来的,如果子女跟父母没有缘分就不会来。这四种缘分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想想,家亲眷属是报恩的多,还是报怨的多?只想想我们自己处世、待人、接物,是不是常受恩惠?你不给人恩惠,谁来报你的恩!你一天到晚看这人不顺眼,那人也看不惯,你的周围都是冤家债主,将来到你家投胎就是报怨的,不是报恩的。报恩是天生的孝子贤孙,外面诱惑都不会带坏。为什么善人家里生的小孩都善?善与善感应。你修善,我也修善,彼此非常欢喜,志同道合,而且过去世又有关系,自然就来了。恶与恶交感,你喜欢做坏事,我也喜欢做坏事,志同道合,他就来了,这就是败家子,报怨来的。晓得事实真相,平常处世、待人、接物,尽量施恩,绝对不与人结冤仇。结了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事非常可怕!冤仇愈结愈深,愈报愈残酷。
神识来投胎,一入胎就不自由。没有入胎的时候,他自由自在。孔子称之为‘游魂’,《易经》上讲的‘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这两句话对于宇宙人生的观察,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同(当时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游魂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灵魂’。事实上他不灵,真的是冥顽不灵。说‘游魂’很有道理,他的速度非常快,非常不稳定,到处乱跑。可是他一入胎就不能动,就失去自由,所以佛经把胎胞比成地狱。这十个月的坐胎,就等于在地狱受罪一样,他的感受不晓得有多少年!我们常讲‘度日如年’,坐胎时在母亲肚子里,真是度日如年,所以称作‘胎狱’。他的苦乐随著母亲的心情而变化:母亲欢喜的时候,他的苦受比较少;母亲一不高兴,他在里面就非常痛苦;母亲喝一杯热茶,他就像在火烧地狱一样;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寒冰地狱一样。他有种种感受,非常痛苦。
“ 生时苦痛”。出生的时候,佛在经上形容,有如通过夹山地狱。生出来的时候,皮肤跟外面空气接触,就像针刺在身上一样,所以一出生就痛哭。你们看,那一个小孩出生时笑咪咪的?没有见过,皆是大声痛哭,就证明他出生不快乐。人在痛苦的时候才哭,所以一生下来就苦,苦一辈子,永远苦不完。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已经过了这一关,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这是愚痴。
人不能不老,不老就短命。若不欢喜短命,就要受老苦、病苦。纵然现前还没有亲身体验到,但在周边环境的人都看得到,或者自己家里有老人,亲戚朋友中有老人,再不然到老人院参观。外国有许多老人公寓、老人院,办得很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照顾,不觉得缺乏,但是精神生活之苦,没有办法解决。老人住在那个环境里有什么感觉?坐吃等死!就像判了死刑一样,日期已经定了,只是还没有执行,非常可怜!而且老人院里每天都有老人过世,抬著走了。看到今天这房间空了,明天那房间空了,想想过几天轮到自己,这种痛苦的精神生活,就不是物质生活能弥补的。
老人的幸福,是在年老时能有机会经常跟年轻人相处在一起,他心情就愉快。见不到一个年轻人,心里就悲哀,这是必然的道理。今天社会的发展已迈向工商业时代,每个人工作都非常忙碌,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中国人还有一点旧观念,星期天或者半月、一月会去看看老人。外国人已经没有这个观念,一年难得去看一次,甚至十年、八年才想到还有父母在,想去看看,到那里也找不到了,可能搬家,或者已经死了都不知道。有的小孩十几岁离开家庭之后,一生都不再见面,这在外国是很平常的现象。
‘病苦’。病的时候自己活动能力失掉,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料。死是最痛苦的,究竟痛苦到什么程度,也无法想像。佛在经上比喻:人的神识离开身体时,痛苦就像生龟脱壳,活的乌龟被剥下壳来。佛以此形容‘死苦’。
除生、老、病、死之外,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是我们身外之苦,那里有乐?佛说的都是事实真相。
“恶臭不净”是讲我们的身体,一星期不洗澡,身上就臭,谁都不愿意接近你。‘恶’是恶念。贪、嗔、痴、慢是恶。身体细胞新陈代谢,不干净。要真正认清楚事实,才知道佛所讲的事实真相一点都没错。
“ 无可乐者”。这个世间那有可乐之事,所有一切万法刹那变化,皆是无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是真实的。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唯独西方世界不一样,西方世界是真常不是无常。为什么它是真常?西方世界没有一个人作恶,没有一个人有恶念。当知一切现象唯识所变,一切众生生活环境是随著意念起变化的,经上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之殊胜,是他方诸佛国土所没有的。这要归功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之清净善良,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我们要求往生西方净土,必要修清净心,要修至善之心,则决定往生。为什么要念这一句佛号?是把我们的妄想杂念念掉,把我们的清净心念出来,目的在此。 ‘心净则土净’,这样才能感应道交,才有往生的把握。
下文,佛再教我们修善;前面经文令人知恶断恶。心清净,身就清净,体质自然改变。世间人用医疗、药物来改造体质,能不能达到目标?能达到有限的目标,绝对达不到真正改变体质的目标。因为体质是属于依报,真正控制体质变化的是心情。心性重要,生理健康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健康上;心理不健康,身体怎么可能健康。什么样的心才是健康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是健康的心。善心、恶心都不是健康的心,唯独清净平等觉是健康的心。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
宜自决断。
‘宜’是应该。自己觉悟了、明白了,就应该下定决心,要有决断。
洗除心垢。
我们心理的染污,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要洗得干干净净。用什么方法洗?我们今天采取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用这一句名号,念念提起觉正净,就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洗得干干净净。名号是工具,‘洗心’是功德、是效果。妄想、分别、执著是无始劫来心理累积的污垢剧毒。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此乃世尊一语道破一切众生心垢的根源。妄想演变成‘所知障’;执著演变成‘烦恼障’,变成两大障碍,于是清净心永远被障碍埋没。虽有清净平等觉,而不得其用,很可惜,也非常可怜。
佛的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许多方法门径只有一个目标,“洗除心垢”。参禅用参究的方法洗除心垢;密宗持咒用三密相印的方法洗除心垢。由此可知,目的是相同的,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今天采取‘执持名号’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来得方便。行、住、坐、卧,随时随处,都用得上功夫,不像其他法门,有许多限制。
参禅的人一定要在禅堂打坐,离开禅堂功夫就断了。念佛法门,走著、站著、坐著、躺在床上都可以念,一切时一切处,功夫可以不间断;不像其他的法门功夫容易间断。密宗里有许多仪轨,若做不到就不相应,所以要有时间,要有修学的环境。总之,都没有这一句佛号方便。何况其他法门全靠‘自力’,念佛法门称‘二力法门 ’,有弥陀弘愿誓力的加持,这与修学其他法门不一样。念佛用的功夫少,收获则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我们在许多法门里选择念佛法门的道理,这是智慧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佛教我们要: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佛陀指示我们的原则,我们要做到。我们的行为、言语要以‘忠信’为准则,能做到这两个字,就是‘尊师重道’。做不到忠信,心目中就没有老师。老师教我们的做不到,也就是不孝父母。所以,‘孝敬’表现在生活上就是忠信。孝敬是根本,像一棵大树的根一样。忠信是枝叶,是从根本生的,表里要如一。‘表’是外表;‘ 里’是内心。心口不相应也是不孝,也是不敬。
佛法修学的基础,就是《观经》三福十一句,从初发心到成佛都不能违背这十一句。自行化他,前十句是自行,后一句是化他。化他是‘劝进行者’。前十句的境界无限深广,从那里修起?从孝敬开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陀教我们从孝亲、尊师开始,一直到成佛,还是修这个根本法。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礼敬诸佛 ’,还是孝敬。若问佛法修的是什么?可以说自始至终修的就是‘孝敬’而已。孝敬在‘言行’就是‘忠信’。“表里相应”,我们要认真做到。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丝毫欠缺就是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敬就没有做到圆满,因为心垢没洗干净。老师要我们‘洗除心垢’,还有一念无明没洗干净,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孝敬就不圆满。必至成佛,心垢洗得干干净净,丝毫污染都没有,圆成佛道,这才得大圆满。‘孝敬’二字做到究竟圆满,这就是佛法。
我们天天拿著好香、鲜花、水果拜佛,磕头作揖,希望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天下太平,这些念头全是污染。佛是教我们把污染洗掉,不是教我们天天增长污染。污染的心就是宗教,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污染。宗教要是没有狂热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建立在情执的基础上,而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破迷开悟。这是它们的不同处。
我们心目中佛菩萨是老师,不是神明。家里供养老师的形像,我们见到,会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念念提醒自己的警觉,这就是学佛,这才是佛弟子。诸位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佛教真实的利益,你决定得不到。佛法是世界上最圆满、最完备、最真实的优良教育,世出世法里确实找不到。孔子的教育,我们虽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不圆满。因为只讲到人天法门,而且只能说达到欲界天,达不到色界天。因为色界天要修禅定,儒家没有修定,所说的‘止于至善’,其‘至善’是有范围的。如果止于至善用在佛法上,这个至善是没有止境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众生因为不知道环境的事实真相,自然就不晓得为什么要断恶,为什要修善。经典就是老师为我们说明此事,讲得清楚明白,使我们知道真正应该断恶修善。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这四句是佛教我们自己得到老师教诲的真实利益,一定要发心帮助别人。若社会上多数人都接受佛陀教育,社会自然和谐,世界自然和平安定,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日子过。所以,不是自己一个人善就行,还要帮助一切人断恶修善,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尽的义务。
“ 人能自度”,自己确实有能力度自己,有能力度自己就是‘尽孝、修敬’。能尽孝修敬,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认真努力奉行,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如来、诸上善人与自己自然感应道交。几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知道;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间,自己可以选定。这多么自在!‘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古人有做到的,今人也有做到的。他们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在那里?在‘洗除心垢’的程度不够。我们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这些事都知道。以念佛的功夫来说,‘功夫成片’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以得到的。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不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很高。‘功夫成片’的上辈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能预知时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不想去也行。中辈三品就能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真的自在。这就说明我们人人都能修得到,为什么不肯修!这是学佛真正的成就。
佛在本经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什么是‘真实之利’?世间的荣华富贵一样也带不走,唯独‘生死自在’是真的,这才是真实的利益,其他都是假的。
大家都晓得李炳南老居士,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就得生死自在。他是一个真正有修持的学佛人,决不打妄语。他在中兴新村讲经时公开宣布,他想什么时候走就可以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是我跟随他到中兴新村听经,与大众同学们亲耳听闻的。因为我听到他讲这个话,所以回来与同学们商量,老师既然生死自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们希望他常住,不要早走。老师在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讲经,不讲经就走了,所以急须选一部大经。我们八个同学联名发起,请老师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此事是我带头建议的,想留老师多住几年。他在七十多岁时就有这个能力。他于九十七岁时往生,预知时至。往生的前两年,九十五岁时透露了消息,他告诉大家,我讲经再过两年就不讲了,你们要珍惜,要好好的听。台中的同学听老师这样说,特地到台北来找我,说老师宣布只讲两年就不再讲,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老师的意思是两年以后他就往生。果然没错!两年后他往生净土。
一般人预知时至多半是在一个月、半个月之前,长的大概是三个月,两年前预知的很少见。六祖惠能大师往生是在一年前宣布的。李老师是两年前宣布的。他念佛功夫如何?我可以告诉诸位,他是功夫成片的上品,他没有到一心不乱。我跟他十年,他的境界我很清楚,上品功夫成片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说他未到一心不乱?如果是一心不乱,对于一切事的处理决定没有丝毫的错误。因为他的智慧德能恢复,也就是六种神通恢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都具足。‘事一心不乱’是圆七信位菩萨。李老师没有展现通智的能力,证明他还没有达到事一心。念佛念到事一心,等于证阿罗汉果,我们坐在此处,楼下几层人们的活动,都看得清清楚楚,地是透明的,这就证明你得‘事一心不乱’。由此可知,一心不乱是很难的,不容易得到。
‘ 功夫成片’则人人都可以得到。‘功夫成片’往生凡圣同居土,所谓‘万修万人去’,就怕你不肯修;要是肯修,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是‘自度’。没有到这样功夫不可以称自度,往生若没有把握就不算自度;要真有把握,绝不自欺欺人。只要依教奉行,老师教我们做的,我们都能做到,就有把握。
我跟大家宣布过,古德讲三辈九品很难懂,我有一个新的讲法,我是依《无量寿经》讲的。如果我们把《无量寿经》的教训,每一句都百分之百做到,就能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做不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得上中品往生。做不到百分之九十,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得上下品往生。如是递减,减到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两成。换句话说,如果依此经典教训连两成都做不到,即是与阿弥陀佛结了善缘,这一生未必能往生。等到下一次再得人身,再遇到这个法门,再继续起修。
真正发心,要想脱离轮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我教你们读经,有两个目标:第一、把妄想执著念掉。不念经就打妄想;念经就不打妄想。第二、把佛的教训记住。念熟,都记住了,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就会想到,我的念头、言语、作法,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训,这就是教下的观行功夫;经要是不熟,就没有观行的能力。所以,经一定要熟,老师的教训一定要记在心头。我们读经是这两个目标。读熟之后要修行,就是要把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到,依经中说的标准修正我们的思想、观念、言语、行为,这是修‘净业’,这才是修‘西方净土’。修西方净土不是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无量寿经》就行,心里还是肮脏污秽,一塌糊涂,那是不行的。
怎么修行,自己一定要知道,到自己有能力自度,至少下下品往生有真正的把握,也可以牺牲更高的品位,去帮助别人。所以,帮助别人得自己修持有一个底限,就是决定可以下下品往生。如果帮助别人,自己将来不能往生,岂不是冤枉?这就铸成大错。
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勇自己求生净土,这个要紧。供养恒沙圣,当知依诸佛菩萨教诲一心念佛供养,自己修清净心,自己得度要紧。如果以大千七宝‘供养恒沙圣’,但是修福,还搞轮回,出不了三界。由此可知,自己没有真正得度,没有真正把握往生,就不能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时间用来度化众生。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一生都在教化众生,往生的时候,学生问他,您老人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他告诉学生,自己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等于凡圣同居土的中辈往生,品位不高。他自己说:如果我不领众(就是不管事情,不作当家住持,不去教化众生),自己修行,品位可以修得很高。因为领众要管琐碎的事,把自己修行的时间占去,精神体力也就消耗在这些事务上,耽误了自己的修持。虽然耽误,他还能五品位往生,这就是他有自度的底限,才敢放心大胆舍己为人,牺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众。这是菩萨发心。
决不是自己毫无把握,只想学菩萨教化众生。佛在一切经论里没有这样教导我们的;佛要是如此教我们,那真是对不起我们。佛说的话,句句是真实语。自己决定有往生的把握,然后才能“转相拯济”。
‘ 转’是辗转;‘相’是互相。帮助一切大众,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把净宗介绍给根熟的众生。根没有熟的,介绍给他,他不能接受;可以介绍一般大乘佛法给他。一定要介绍给根熟的众生。“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这两句是教我们‘转相拯济’的心态。怎么样用心,用什么态度接触广大的群众?要守住这两个原则。
‘至心’是真心。‘求愿’是求自度度他的愿能兑现,不是空愿。弘愿,具体的说就是‘四弘誓愿’,要能真正做到。
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以真诚清净心、平等慈悲心接触广大的众生,没有分别执著。观察众生的根性,观察众生的生活环境,为他们介绍修学的法门。
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要认真断烦恼,就是此地讲的“宜自决断,洗除心垢”,令成法器。
第三、‘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断了以后才广学法门。广学法门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度众生。因为众生根性不同,说法一定要契机、契理;学习法门不多,就不能广度众生。一个法门只能度一类的众生,不契这一类机的,就度不了他。所以,为度众生必须广学多闻。
第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不成佛,度众生就不圆满,只能度比自己程度低的。程度相等的,就度不了他;比自己程度高的,更度不了。成了佛,连菩萨中最高的等觉菩萨也是佛度化的对象,度众生之愿才圆满。为什么要成佛?因为要圆满度生的弘愿,为此事而成佛,这是一个健全度生的心愿。
在行为上要“积累善本”,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善本’就是净业三福。佛说,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怎么成佛的?就是修‘净业三福’成佛的。
我讲《地藏经》就是讲净业三福。除《地藏经》之外,这一部《大藏经》中,那一部经典里不是讲‘净业三福’,那一部经论能出‘净业三福’的范围?一部也找不到。‘净业三福’是善本!在本宗法门里,‘净业三福’是根本的根本。净宗的‘善本’是什么?即是一句名号。‘积累善本’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观经》三福圆摄其中,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闭关,一天念十几万声佛号,这是积累善本。要把心里的阿弥陀佛累积得愈多愈好。一天念十几万声阿弥陀佛,还有时间打妄想吗?妄想没有了。不念佛的时候,我看他晚上睡觉作梦还是念佛,熟透了。老人家示现给我们看,什么是念佛?那个样子才是念佛人,他在此末法时期为我们作榜样。
这几句经文,佛把修行的根本、原则都说出来。末后更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
‘ 一世’是一生。纵然活得长命,活到一百多岁,百年时间也是一弹指,并不长,时间很短。我们人间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如果在弥勒菩萨的兜率天,看我们人间一百年,相当于他们的四分之一天,即六个小时,真的是“须臾间耳”。这是教我们不要怕辛苦,更深的意思是劝勉我们应知爱惜宝贵的光阴,不要空过了。什么是空过?心里打妄想就是空过。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打妄想?念佛就是‘言行忠信,表里相应’;念佛就是真正孝亲,真正尊敬老师。这是特别提醒我们须知爱惜光阴。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这一世的勤苦是有代价的、有果报的,果报实在太殊胜了。修学的时间很短,才不过一世,所得到的果报,菩萨都不敢相信。为什么不肯努力?说穿了,就是对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虽然发心学佛,甚至出家受戒,对于这桩事仍然半信半疑。要是真正搞清楚、真正相信,没有私毫疑惑,必定是精进努力,什么力量都拦不住。为什么拦不住?往后的利益太大、太殊胜。这一世的努力,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快乐无极”。前面所讲的种种苦,在极乐世界不但没有这回事,连名字都听不到。
“ 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就是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将来再到六道,是菩萨乘愿而来,来作客的,不是来受苦的,是来度化众生,教化众生的;不是业报,是愿力来的,来去自在。不像我们现在是业力受身,不想来也不行,自己作不了主;不想来也得来,不想走也得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过阿弥陀佛,就得大自在。
有很多人对于娑婆世界非常怀念,知道净土法门好,还不想去,因为家亲眷属恩爱深重,念念不忘。这是迷惑颠倒,放不下,舍不得。到临命终时,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一口气不来,六道轮回,改头换面,彼此见面不相识。这才晓得,恩爱不是真实的,没有办法保得住。唯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不论堕到那一道,都看得到,都听得到,现前的生活状况都完全知道。所以,要是真正爱恋自己的家亲眷属,只有一个方法,赶快到极乐世界去。先到那里去观察这些家亲眷属们,看到他们回心转意能接受佛法时,就能来度他,带他到极乐世界,自己有这种能力。
有很多人问,这种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多久才能有,总是怕修时太久,来不及帮助亲人。事实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一面,打个招呼,这种能力就得到。这都是经上说的,不是我在这里胡造谣言。跟阿弥陀佛见一面,说你发的四弘誓愿,要度一切众生,弥陀本愿威神就能加持你。你纵然回到六道,也不会迷惑颠倒。这是真实的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
今天这个世界,实在是悲惨世界,悲惨到极处。今天在佛门里,还能看到同修进到佛堂都有一颗很善良的心,见到佛菩萨、见到法师还知道顶礼恭敬,社会上其他地方见不到了。古德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两分恭敬得两分利益’。今天得利益的唯独佛门,佛门以外想得真实利益,已不可能了。这非常可怕!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就决定还搞六道生死轮回,想脱离可不容易。真正理解、真正明了,心里才真正坚定。清净心、决定心,这一生就只有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
自己有把握往生之后,全心全力把念佛法门普遍介绍给大众,这是‘上报佛恩,下济三苦’。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方法报佛恩。只有把这个法门普遍宣扬、介绍,只有这个方法能报佛恩于万一。
“寿千万劫,自在随意”,这一句是说明极乐世界寿命长久,福报极大,得大自在,一切随心所欲。
宜各精进。
明了娑婆、极乐两个世界的事实真相之后,应该要‘精进’,努力依教修行。
求心所愿。
我们的心愿就是求生西方净土,并且把念佛法门尽心尽力普遍的宣扬,推介给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现前的心愿。
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此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菩萨都由念佛法门圆成佛道。怀疑就错,这一生失掉作佛的机会,所以说“无得疑悔”,决定不要疑惑。有些疑惑的人也念佛。为什么念佛?听人说得这么好,我就念;万一不能往生就算了,能往生不是捡到便宜了吗!这种心态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念到心地清净,也能往生。
但是往生带有这个不健全的心态,就会生到边地。什么是边地?边地里一切享受跟天人一样,也是快乐无比,只是五百年中见不到阿弥陀佛,不能听经、不能闻法,这是苦处。但是五百年之后,自己后悔,疑惑断了;一断惑,立刻就见佛、闻法。只不过五百年不见佛、不闻法,他的障碍还是有限度,还是值得去。这是第一种‘疑悔’。
第二种是疑悔自己造的罪业太重,恐怕不能往生。可是念佛还是很精进,试试看,也许能往生,不能往生亦无可奈何。有这两种疑悔,只要认真念佛,努力念佛,念到身心清净,都能往生。如果完全没有疑惑,决定不生边地,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见佛。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弥勒是我们这群听众的代表。弥勒所说的这几句话是不是我们心里的话;我们是不是真的接受佛陀明白的教诲?真的懂得、明白了,从今以后“专精修学,如教奉行 ”。‘专精修学’,就是我教大家读诵《无量寿经》,至少在三年念满三千遍。念熟之后,把经典里的教训完全在生活中做到,是‘如教奉行’。“不敢有疑”,真正断疑生信,诸位就有福了。现在我们在此地聚会,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也一块儿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