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流水>>之一

来源: 四川小兔 2009-09-23 00:25: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526 bytes)
阿姜 查

============================================================================

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当你

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这两样东

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觉

知和思考的则是「心」。 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 nAma )」和「色( rUpa )」。「

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 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想、行、识四种精神上

的蕴( khandha ),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

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



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给互

相混淆了。 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未训练的

──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练这颗心。



有些人认为, 禅坐的意思是以某些特殊的方法坐著,可是,事实上站著、走著和卧

著都是禅修的工具,你可以在一切时中修习。 「三摩地( samAdhi,定)」,字面上的

意思是「稳固地建立起心」。 要增长三摩地,并不必要去压抑心。有些人试图以静静地

坐著,完全不让任何事物干扰他们,来得到平静,但是,这就如死了一般。 修习「三摩

地」是为了增长智慧和理解。



「三摩地」是坚固的心──心一境性。 它专住在那一境上呢?它专住在平衡的一境

上,那就是它的境。 但人们试图以安静他们的心来修习禅坐。他们说:「我试图禅坐,

可是我的心连一分钟都无法静下来; 一下子飞到这儿,一下子又飞到其他地方去......

,我怎样才能使它停止下来呢?」你不必去停止它,重点也并不在这里。 有移动的地方

就是理解生起的地方。 有些人抱怨说:「它跑掉了,我把它拉回来;它又跑掉,我就再

一次把它拉回来......」因此它们就坐在那儿拉来拉去。



他们以为自己的心在到处乱跑,实际上,它只是看起来好像在四处乱跑。举个例子

,看看这间讲堂......,你会说:「噢,好大啊!」事实上它根本不算大。 它看起来是

大或小,都是凭著你对它的感觉。 实际上,这间讲堂的大小只是它的大小,非大也非小

,但人们总是跟随他们的感觉跑。



以打坐来寻找平静......,你必须了解平静是什么。 如果你不了解,就无法寻获它

。 例如:你带枝非常昂贵的笔到寺院来,而在你来这儿的途中,你将笔摆在前面的口袋

,但你拿出来后,却将它放在后面的口袋罢!现在,当你伸进前面的口袋时...... 笔不

在那儿了!你吓了一跳。 你会吓一跳是因为你的误解,你没见倒事情的真相,所以结果

是苦。 不论站、行、来和去,就是不能停止对遗失笔而产生的苦恼。你错误的理解因而

造成你受苦。理解错误会造成苦...... 「真是太可惜了!我几天前才买了那枝笔,现在

遗失了。」



但后来你想起:「噢,当然啦!我去洗澡的时候,将笔放在后面的口袋了。」当你

一记起这事时,即使还没看到笔,便已经觉得好多了。 你了解吗?你快乐了,也可以停

止对你的笔的耽忧。 现在,你已经确定了,因此当走路时,会将你的手伸进后面的口袋

,而笔就在那儿。 你的心一直在欺骗你,而忧虑来自你的无知。现在,看到笔,疑惑也

就消失了, 忧虑也平息了下来了。 这种平静来自于看见问题的起因──「苦的起因(

samudaya,集谛)」; 在你记忆中,笔就在你后面的口袋,那一刹那,就有了「苦的息

灭(nirodha,灭谛)」。



所以,你必须思惟,为的是要找到平静。 一般人通常以为平静就是指单单地使心平

静下来,而不是使烦恼也一起平静下来。 烦恼只是暂时地被压抑著而已,如同被一块石

头压著的小草,三、四天之后,你将小草上的石头移开, 不就之后,它就会再长回来。

小草并没有真的死去,它只是被压制住而已。 这跟禅坐时一样:心是平静的,然而,烦

恼并没有真的平定下来。 因此,「三摩地」并不是很确定的。要找到真正的平静,就必

须增长智慧。 三摩地是一种平静,就如石头压著小草般......,几天之后,将石头移开

,小草就会再长回来,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平静。 智慧的平静就好像将石头放下后,就不

去移开它,而让它在原处。 小草不可能再长回来时,这才是真正的平静──烦恼的平息

,来自于智慧的稳定平静。



我们说「智慧(般若,pan~n~A 」和「三摩地」是分开来的东西。 但是,本质上,

它们是同一的,相同的。 智慧是三摩地活动的作用,三摩地是智慧不动的相貌,它们从

同一个地方生起,可是有不同的趋向、不同的功用。 就如同此处这棵芒果树一样,小的

芒果会愈长愈大,直到成熟;虽然它们同是一个芒果,但却有不同的情况。 小芒果,大

芒果和熟透的芒果都是同一颗芒果,只是它的状况改变而已。 在佛法的修行里,有一种

情况称做「三摩地」,而稍后的情况称做「般若」。 但是,实际上,「尸罗( s { la

,戒)」、「三摩地(定)」和「般若(慧)」都是一样,就如芒果一般。

所有跟帖: 

回复:<<静止的流水>>之一 -红茶绿茶菊花茶- 给 红茶绿茶菊花茶 发送悄悄话 (38 bytes) () 09/24/2009 postreply 13:33: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