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4
净慧法师讲述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不是眼睛看,是我们的身体进入禅定时,我们的神识观察的世间的事物,是“照见”;“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在定的境界上,连名字都不可得。他进入禅定中,一念就出定。进入禅定只是身体在无限畅快,一句佛号,似念似不念,所以“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可怕,“五蕴”招致“五浊”,即劫浊、见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我们五蕴不空,逃不出五浊恶世,必须空掉五蕴,你才能进入禅定境界,所以禅定太重要。“照见”是回光返照,照自性,性里无五蕴,真空无尘埃。当我们进入禅定时,哪里有一点尘埃,宇宙都没有事了。成就了报身,还得成就法身和化身。大乘人和小乘人的境界不同,大乘人知道进入这一境界。只有报身进入这一境界,才能成就法身和化身。那两个身怎么成就,就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不是用嘴发的。
一切苦皆有五蕴生,五蕴来自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六尘,六尘对六入,六入后累劫无明外现,为习气妄见,妄念是颠倒之见。五蕴为习气,一切的习气、妄见在五蕴里出现的状况。禅定里面有空的境界,空后方识“真我”,识“假我”,方可能解脱、逃离轮回之苦。当进入禅定时,自己的神识出去,看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堆臭肉,坐也好、躺也好,清清楚楚是什么状态。自己知道是假的,但是成道修道还得善待他、维修他,利用他,用他修行,脱离六尘,不受外界所染。五蕴皆空,才能逃离五浊恶世,所以佛讲“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要知道我们的身体是五蕴的资本,一切苦的苦本。因为身体有神识,有七魄驻体——心、肝、脾、胃、肾,各有功用;还有意根,天天帮你大脑打坏主意,性根天天帮你想不该想的事情,身根招染世间的花花绿绿,也叫六道轮回之本。身体造作,六贼当家做主,天天帮你打坏主意,身是苦本。有人会说我不要这个身体了,可不可以呢?不要身体就是中阴身,是鬼;横死的人为鬼,鬼更苦,大庙不收、小庙不进,还没到枉死城,天天受罪、苦不堪言。
舍利子
释为佛子,舍利是佛的功德圆满所成就,广义为佛弟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本源自性,有形就是假相,无相真形。一切物体与空不染、不碍、不排斥,当我们的神识观察到世界的一切物体时,什么都不能阻碍,神识穿墙而过,对世间的阳光、雨露、美色、财宝皆不感兴趣。这些与他就像水和油不染一样,神识不受这些影响,一切的有形有色的物体与他都不排斥,色的境界不受空的束缚。而进入定境,这就是“空不异色”。众生逐物心生,颠倒妄见,随物流转;空的境界不见物生心,不随物生心,而心能转万物,空能转万境。
色即是空
对身体而言,身体是色的存在,空是身体禅定的载体,身体无有,就无法进入空的境界。首先,没有身空,谈不上意空,所以空的过程是:身空、意空、心空、性空。神识离体,借假修真,还得利用这个身体,积聚功德,完成你修行的任务,这就是“色即是空”;证得身空,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大脑停止思维,正是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我们的身体是禅定的载体,我们的身体与宇宙相通,所以进入这一境界的高僧大德都知道这个境界。我们学佛人不是空谈的,证得都有这个境界,到四果罗汉时,执着这个空的境界,执着身空、意空、心空,而不去度众生,这时,多说一句话都是以“身、命、财”为代价,更不用说发菩提心了。
空即是色
这叫身空、意空、心空、性空,观世音菩萨及诸大菩萨才能证得性空,性空方能成佛,没有前三空就没有性空。如一杯带有颜色的水,水和水之间有颜料,整杯水有一种淡淡的颜色,但肉眼看不出来,这就叫“空即是色”,两者互相包容,水又可蒸发出去。因此学佛人要善待自己的身体,别学佛几天这不吃、那不吃,黄脸病殃殃、走路恍当当,一看你就没人学佛了;学佛的人,一定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让大家看到学佛的好。进入禅定,必然出现境界,当一个人禅定到一定时候神识要出离肉体时,眼睛睁不开,即使晚上出来,也是睁不开眼睛。为什么说天上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就是因为我们神识到了外面睁不开眼睛,就像一个长时间在井下采煤的人,出井也不能马上见光,必须长时间出体、修证是积聚能量,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还无(道家到此)、无还妙有。这才能看见物体,“照见五蕴皆空”。一开始耳朵如聋如哑,到了其他世界,由于功德不够什么也听不懂,不要以为定后什么都有,开悟是学佛修证的开始,要靠自身去行证,得靠积功累德,自然去打开,观世音菩萨绝不会把你的眼睛打开,把你的耳界打开。